书城童书中国少年百科知识1:社会生活卷
17888000000015

第15章 民俗风情篇(15)

慕尼黑啤酒节最大的特点是狂欢,一种有着浓郁巴伐利亚风情的狂欢。节日那天上午,在12响礼炮声中,慕尼黑市市长会在特丽莎广场当众打开一桶啤酒宣告节日的开始。这时,穿着传统服装的啤酒女郎会将新鲜的啤酒用容积达1公升的单耳大杯,送到早已迫不急待的饮客面前。她们一次可送上10杯清香甘冽的啤酒,甚至不用托盘。

节日活动的主要场地是40公顷的黛丽丝草场。这里碧草萋萋,无数气球、彩旗将广场装饰得缤纷多姿,几百个五光十色的货摊、到处林立的广告和几十个大啤酒亭组成了一座繁华的集市。慕尼黑酿酒公司的大型啤酒馆,容纳5万人酣酒娱乐,壮观的场景可谓是“啤酒之天国”。

酒场的中央演奏着德国民谣,醉意惺忪的游客,肩碰着肩,反复和声高唱,忘记了深夜早已降临。街头张灯结彩,慕尼黑的七大酒厂组成游行队伍,在街上载歌载舞。街头有戏剧演出、民歌和音乐会。人们手里举着啤酒杯,逢人便喊“干杯!”。

慕尼黑的十月啤酒节,既是狂欢节,也是一个传统文化艺术的盛会。热情、奔放、欢乐的节日庆祝活动要持续半月之久,直到10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才告结束。

慕尼黑啤酒节规定,只有那些保留慕尼黑传统酿造方法、符合1487年“慕尼黑纯度要求”和1906年“德国纯度要求”的优质慕尼黑本地啤酒,才可以在啤酒节上亮相。目前啤酒节只允许销售6家啤酒酿造厂的啤酒,包括保拉纳、奥古斯丁、勒文和狮子等品牌。

德国啤酒质优味醇、品种多样,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据2002年的统计德国有1279家啤酒酿造厂按照1516年4月的“德国纯度要求”生产啤酒。其中约一半位于巴伐利亚州,170多家位于同在南部的巴符州。

◆年俗趣闻

跳火堆、讨吉利与团圆饭

伊朗的新年是“诺鲁兹节”,既是春节,也是全国性的喜庆日子。在旧年最后一个星期三的晚上要举行“跳火堆”活动来迎接新年的来临。夜幕降临,大街小巷燃起一堆堆篝火,跳火开始了。小伙子一马当先,奔腾跨过;少女体态轻盈,翩翩起舞,飘然越过;老人在袅袅余烟中缓步穿行。人人念着:“黄色(指面黄肌瘦,身体萎弱)予你,红色(指红光满面,体格健壮)给我”,祈求在新的一年无病无灾,永远健康。

“跳火堆”结束后,少女们披着面纱,三三两两结伴而行,边击银勺,边哼小曲,走邻访舍,索取糖果,名曰“讨吉利”。她们还站在阴影下或街巷拐角处,偷听过往行人的谈话,并用听到的第一句话来卜算明年的吉凶。除夕,全家一定要吃顿丰盛的“团圆饭”。此外,桌上还要放着《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什叶派鼻祖阿里的画像,表示主人的虔诚,还有象征光明、诚挚、前程似锦的镜子、蜡烛、彩蛋和金鱼。

新年“第一只脚”

英国人爱在新年来临之际预卜来年的吉凶。除夕午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他(她)是个快乐、幸福、有钱的人,主人将全年吉利。如果他(她)是个忧伤、不幸、贫穷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将困难、倒霉。来访者名字的第一个字母,也事关重大。如果这个字母象征吉利,那么主人在新的一年里就将鸿运高照,否则就意味着厄运。

祝石头成金

在希腊的提诺斯岛上,人们除夕前要搬一块长满苔藓的大圆石头进家里,象征财源茂盛、五谷丰登。在希腊的克里特岛上,人们拜年要带上一块大石头,进屋后把它放在地板上,然后向主人祝愿说:“但愿你家有一块像这石头一样大的金子。”

爬高过新年

德国人新年时会比赛爬高,以示步步登高。每村选一棵又直又高的树,砍去树枝。元旦的清晨,小伙子们顺着光溜溜的树干比赛爬高。比赛的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小伙子们奋勇争先,谁都想第一个爬上去获得“新年英雄”的称号。德国不少地方还保留着这样一种古老的习俗,除夕之夜,男子们聚在一起喝酒打牌直至午夜,快到12点时,大家跳到桌椅上,元旦钟声刚一响,大家一个个往下跳,说是跳进新年,紧接着扔掉棍子,以示辞旧岁。

花水浴

阿根廷人在炎热的夏天过年,他们酷爱水,认为水是最圣洁的,可以冲刷掉一切污秽的东西。所以每年元旦这天,各家老小成群结队地去江河溪水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洗前先将一篮鲜花瓣撒在水面上,然后跳进落英缤纷的“花水”中沐浴,并用鲜艳的花瓣揉搓全身。在他们的心目中,新年花水浴可以洗掉污垢和晦气,换来新的一年里的吉祥如意和幸福吉利。

筑雪挡魔

加拿大人把白雪看作是吉祥的象征。他们新年期间,非但不清除住房周围的积雪,反而把白雪堆在住房四周,筑起一道雪墙。据说雪墙可以阻挡妖怪的入侵,带来欢乐和幸福。

埋葬破烂

新年到来之前,墨西哥许多地方的人们会在村边挖一个深坑,把除夕前大扫除的垃圾破烂丢进坑内。等到除夕的午夜,人们聚集在村边,一起用土将坑填平,以表示除旧迎新。

吉样的喷嚏

保加利亚人在除夕的午夜12点都要把灯熄灭3分钟。元旦用餐时,家长将把第一只羊羔、第一头牛犊或第一匹马驹许给打喷嚏的人。他们相信,打喷嚏的人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他们还盛行吃特制的新年蛋糕,蛋糕里放进了各种各样的小礼物。谁吃到小钱币,就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他将成为一个富裕的人;谁吃到玫瑰花则将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中国民间诸神

西王母

西王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灵,战国时兴起,形象从最初的半人半兽到白发苍苍、长生不死的老妪,再到30来岁的丽质仙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信仰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玉皇大帝信仰兴起后,人们又把西王母与之相匹配,称为王母娘娘。在道教典籍、神怪小说、民间故事中,王母娘娘都是地位最高的女神。

雷公

雷公的信仰至迟始于汉代,最初是一个带神性的大力士,也有说是星神的。后来民间所流传的雷公,大多为兽形或半兽形,较普遍的说法是像猴,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常被人称为“雷公脸”。人们陆续给雷公加上了许多社会职能,认为他能代天执行刑罚,击杀有罪过的人,还认为他有辨别善恶的能力,能主持人间正义。所以在中国民间,雷公并不是一个可怕的形象。

文曲星和武曲星

文曲星和武曲星,是民间所信仰的掌握功名的星神。文曲星即文昌星,武曲星则是从文曲星推衍出来的。民间常把世上的名士和武将,同这两个星神联系在一起,如《儒林外史》中称中举的士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八仙

八仙是道教中8位神仙的合称,其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尤其是八仙过海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许多戏曲、电影还以之为素材,一些道教宫观中也塑有八仙的神像。通常所传八仙,指李铁拐(铁拐李)、钟离权(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8人。这8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胖有瘦,有丑有俊,有文有武,有富贵有贫贱,还各有不同的装束,不同的法宝。显然,道教在塑造本教人物的偶像时,充分考虑了老百姓的欣赏趣味,因而八仙在民间的影响远远超过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等。龙王本是中国古代所幻想出来的动物神,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属于象征祥瑞的“四灵”(龙、凤、麟、龟)之一,它往往被赋予降雨的神性。龙又能化身为天子,所以又成为古代帝王的象征,认为历代帝王皆为龙种,故有“真龙天子”的说法。龙王信仰遍及各地,由原来的动物神逐渐地人格化。凡有水之处,无论江河湖海、渊潭塘井,莫不驻有龙王,司职该地的水旱丰歉。随着龙王庙的四处兴建,龙王成了中国一位普受崇祀的神了。

阎罗王

中国民间最知名的冥府主宰当推阎罗王,俗称“阎王”或“阎王爷”,原为古印度神话中阴间的主宰。传说他属下有18个判官,分管18重地狱。在中国民间,阎罗王为天帝的下属神,管理阴曹地府,司职人之生死祸福,役使鬼卒,追摄罪人。唐朝时,民间兴起地狱十王之说,十王分居地狱十殿,因阎罗王名气最大,故统称之为“十殿阎罗”。阎罗王所居之阴曹地府,据传在四川省丰都古城,传说人死后,灵魂都要来这里报到。

门神

门神在中国民间受到广泛的信仰。门神的主要职能是驱鬼辟邪,保障家庭平安。在民间,门神像多绘成武士,与言尽吉祥的鲜红色对联一起贴在庭院、厅堂的门上,祝福自己家庭的生活幸福、平安和发财。最初,作为门神像的武士并不专指谁。后来人们把秦琼、尉迟恭二将奉为门神。

城隍

在旧中国,几乎没有一城不设城隍庙,因为城隍是城市的保护神。城隍神主要负责守护城池,保障治安。作为城市守护神的城隍,香火旺盛,在民间影响很大。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仿照各级官府衙门的规模建造城隍庙,企图利用城隍神信仰在精神上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因此,在明清时期的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城隍神常被作为腐败贪婪的地方官吏的象征,受到嘲笑和讽刺。

土地

土地是我国民间广泛奉祀的神,其影响不亚于城隍。凡有人烟的地方,都敬土地。但由于城市中以供城隍为主,因此土地神的辖区大大缩小。关于土地的形容很多,有的布衫草履,如田夫状;有的家室齐全,老少满堂。民间还常有某人死后,受天帝任命为某地土地神的传说,而且土地神也与阳世的官吏一样,需要更代轮换。土地神在民间成了与普通百姓最接近,慈善可亲、又神通有限的形象。

◆珍奇货币

世界各地的珍奇货币,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至今还在各国流行和珍藏着。

芝麻币

尼泊尔1704年发行的一种轻型硬币,每枚只重0.008至0.014克,大小为2.2毫米。不可思议的是,这种小小的芝麻币在购买零星物品时还常常被分割成2份甚至4份。

牙币

美拉尼亚岛上的黑人居民长期使用狗牙和猪牙做的货币。有了“牙币”就可以买回自己所需的物品,娶回妻子。一家人一年有百来个狗牙就够开支了。猪牙比狗牙的价还高,最贵重的是猪獠牙。獠牙弯度的大小,决定其价值的大小。

盐币

公元6世纪时,摩尔的商人曾用盐作为交易的凭证,1克盐换1克黄金。后来盐的开采量增加,盐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古代的阿比西尼亚也曾经用盐作过货币,流通100多年。现在中非的部分地区仍有使用盐币的习惯。

陶瓷币

陶瓷同贵金属一样,可以充当货币。在日本《货币型录》一书中,有专门介绍瓷币的章节。在1959年上海嘉定县出土的陶瓷中,就有战国时流通的陶瓷币。

手镯币

西非象牙海岸的货币,形同大大小小的手镯,持有者可将其戴在颈上、手腕和脚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