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少年百科知识1:社会生活卷
17888000000028

第28章 生活智慧篇(12)

让我们去看录像奖

在意大利与西班牙的比赛中,意队的莫罗·塔索蒂用胳膊肘打伤了西队恩里克的鼻子,当场裁判没有发现。但国际足联官员看录像时发现了,给予他禁赛8场的处罚,他因此获得了该项奖。真可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手指无情改变命运奖

德国队有位中场队员叫斯蒂芬·埃芬博格。这位有实力的球星在达拉斯进行的比赛中,用手向一位观众比划下流动作。德国队主教练福格茨把他开除队籍遣送回国,真乃一失“手”成千古恨。他得了该奖。

骄傲的孔雀奖

墨西哥队的守门员霍尔格·坎波斯的服装五颜六色、鲜艳夺目、图案奇特,很像一只花孔雀。他因此获得了该奖。

◆绿色食品

如今“绿色食品”倍受消费者青睐,但许多人对它的内涵并不十分清楚,从而出现种种误解:一曰“绿色食品”就是含叶绿素的绿颜色食品;二曰“绿色食品”就是走上餐桌的野菜;三曰市场上销售的绿颜色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特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之所以称为“绿色”,是因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产品或产品原料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养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的标准要求。

绿色食品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按照标准生产、加工;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管理。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止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品的洁净。绿色食品的优质特性不仅包括产品的外表包装水平高,而且还包括内在质量水准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又包括两方面:一是内在品质优良,二是营养价值和卫生安全指标高。

为了保证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特性,开发绿色食品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绿色食品标准包括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包装标准、储藏和运输标准以及其它相关标准,它们构成了绿色食品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为了与一般的普通食品区别开,绿色食品使用统一的标志来标识。绿色食品标志由特定的图形来表示。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蓓蕾。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整个图形描绘了一幅明媚阳光照耀下的和谐生机,告诉人们绿色食品是出自纯净、良好生态环境的安全、无污染食品,能给人们带来蓬勃的生命力。绿色食品标志还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通过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然界新的和谐。

◆盐普通而珍贵

在古代,许多国家“盐比黄金还宝贵”。古埃及人曾把盐制成纯净的小块,刻上印记,当作钱币。在战争频繁的古罗马时代,士兵们薪金不是金银而是食盐。还有些国家,经常用食盐交换货物。在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民中间,就流传着“盐比黃金还宝贵”的谚语。

盐在中国远古时代就被当作调味品。《尚书·说命》就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的记载,说明在商代人们就已经知道用盐做调味品来配制美味的羹汤。再联系到《尚书·禹贡》有青州“厥贡盐絺”的记载,即商代以前的夏代就有“贡”给奴隶主国家的盐。这种盐是做调味品用的,并且极为珍贵,当作贡物上交。因而中国关于食用盐的最早记载时间,可以溯推至夏代。及至周代,人们已经把咸味作为“五味”(酸、苦、辛、咸、甘)之一,并用于医治疾病。《周礼·天官冢宰》中就有“以咸养脉”的记载,这是周代人对盐的医疗功用的新认识。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有“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咸而不减”的论述,这就更具体地谈到了咸味的调理方法。其后,盐的调味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汉代王莽称盐为“食肴之将”,更加突出了盐在饮食烹饪中的地位。

地球上盐的储量最多的是海水。中国关于食盐制作的最早记载是海盐的制作。古籍记载,炎帝(一说即神农氏)时的诸侯宿沙氏首创用海水煮制海盐,即所谓“宿沙作煮盐”。历史上是否真有宿沙氏其人尚不可断定,但可以说,这位诸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海水煮盐智慧的化身。实际上,用海水煮盐,也不可能是宿沙氏一人之所为,而是生活在海边的古代先民经过长期摸索和实践创造了海盐制作工艺。在当前尚无更新的考古发现和典籍可资证明的情况下,“宿沙作煮盐”可视为中国海盐业的开端,宿沙氏是中国海盐业的创始人。

人每天应吃10~12克食盐,才能给持正常的活动。特別是夏天,大量出汗,盐分随着汗水流失,如果不多摄入食盐,就会因缺纳而中暑。从事高温工作的人要饮碱汽水,就是为了补充盐分。人体血液中含有0.9%的盐分,这使血液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力,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所以一般情況下,医生给病人输的生理盐水,就是浓度为0.9%的食盐水。用淡盐水含漱咽喉部可防止呼吸道感染。

婴儿吃的鲜奶里稍加一点盐,可防“上火”。

唱歌前喝杯盐开水,可以避免嗓子干哑。

拔牙时若流血不止,可用浸透浓盐水的棉花紧塞伤口,一小时后取出,血不再流。

牙痛时,将龋洞内腐败物清除后,用白胡椒末少许,掺精盐少许,塞入龋洞内可止痛。

坚持每日沾上少量食盐刷牙,可防止虫蛀,并保持牙齿洁白。

当嗓子内小舌头红肿下垂时,用一只洁净的筷子蘸些盐末点治,可减轻喉部不适。

将盐研成粉末,用一份盐与两份食用苏打混合,用于刷牙,可使牙变白,并有助于治牙病,对保护齿龈有益。

盐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有“工业原料之母”的美称。它可用来制造盐酸、烧碱等主要工业原料。生产1顿盐酸要用1.5顿食盐,生产1顿烧碱约需2顿。盐酸、烧碱都是基本化工原料。

◆碘缺乏病

小冰放学经过一家医院,看见一位胖先生长着粗粗的脖子。旁边的路人都很奇怪。小冰也很好奇这个胖胖的叔叔得的是什么病。回到家她就问妈妈,妈妈告诉她:“这是大脖子病,是因为体内缺少碘而造成的。”

碘缺乏病(简称IDD)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机体碘的摄入不足而导至的一系列损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种地方病。在五大洲的154个国家中,至少有130个国家的10亿人生活在碘缺乏的环境中。1991年3月18日,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签字承诺,2000年在中国实现消除碘缺乏病。妇女在怀孕期间缺碘,会导致流产、早产、死产、胎儿先天畸形;儿童正在生长过程中,一旦缺碘,则严重影响智力发育,即使轻微的缺碘,也会使儿童成为学习上的低能儿。碘缺乏病是目前已知的导致人类智力损害的最主要原因,同时碘缺乏病直接引发地主性甲状腺肿、克汀病(聋、哑、呆、小)等,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

近年来,临床医生发现在医院看病的病人中,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多了,这种情况国外也有报道。例如荷兰,普及碘后数年中,居民甲亢的患病率由十万分之一上升到十万分之二;奥地利则由万分之三上升到万分之六;塔斯曼尼亚岛防治前甲亢的患病率是十万分之十八,普及碘盐后,几年增加了约2倍。这些甲亢病人有些原来是甲亢患者经治愈后又复发的,有些是有其它甲状腺疾病(如结节性甲状腺肿),也有一些是正常人,发生原因不清楚。有的专家报道,推行碘盐6个月之后,甲亢病人开始增多,但在3~10年内即逐渐减少至原来的水平。食用碘盐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十分安全有效。

◆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在东方文明古国的广阔土地上,爆发了一场震撼世界的“绿色革命”。中国培育成功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杂交水稻,已经增产了几百亿斤粮食,并在亚洲、非洲、美洲许多国家推广成功,被公认为是继墨西哥矮秆小麦培育成功之后又一项对解决世界性粮食短缺有重大意义的科学发明。为这一胜利立下头功的,是湖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的袁隆平(1930~)教授。

袁隆平是湖南人,出身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参加田间劳动,热爱乡村的一草一木,也体会到每粒稻谷所含的艰辛。他于1959年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就来到湖南黔阳农校担任遗传育种教师。利用杂种第一代的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是实现农业生产突破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就推广了杂交玉米,50年代,墨西哥又出现了矮秆高产的杂交小麦。但是自20年代以来,育种学家们培育自花授粉的水稻杂交优良品种的工作却一直没能获得成功。袁隆平在农校一边结合教学,及时了解外界水稻育种动态;一边细心观察周围稻田具有特殊性状的植株。1964年夏天,他首次发现了雄性不育株,以后又率先提出了通过培育水稻三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进行杂交的设想,并进行田间实验。1973年,终于突破难关,在世界上第一个育成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1974年和1975年在南方多处试种效果良好,1976年后开始大面积推广。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国家。

杂交水稻在实践中立刻显示了它的增产效应,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1975年,全国多点示范杂交水稻5600多亩,1976年迅速扩大到208万亩,并在全国范围开始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目前,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亿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1%,而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0%。真可谓一粒种子改写了历史,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杂交水稻的成功带来了巨大效益,为解决中国的粮食需求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项成果1981年获得了国家特等发明奖。成功与光环并没有使这位科学家止步。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挂帅组成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

据说在湖南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吃饭靠‘两平’,一靠搞责任制的邓小平,二靠培养出杂交稻的袁隆平。”一家无形资产评估机构按照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增产值计算,评估他个人的品牌价值为1000亿元。

如今杂交水稻让平均水稻亩产从1950年的140公斤提到了1998年的450公斤。1975年至1998年的几年间因此累计增产粮食3.5亿吨,相当于每年解决了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1980年,籼型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项出口专利转让给美国,很短时间内为许多稻米生产国引种。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的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如美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所说的:“随着农业科学的发展,饥饿的威胁在退却。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为了表彰袁隆平对国家和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1981年国家科委向他颁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5年,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向他颁发了发明创造金质奖,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科学奖。1988年他又荣获英国朗克基金奖。国际友人赞誉他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豆腐的用处

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