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少年百科知识1:社会生活卷
17888000000029

第29章 生活智慧篇(13)

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特别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豆腐不含胆固醇,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也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作用,还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

豆腐是中药炮制辅料之一。豆腐煮制,系中药炮制方法中的一种,系将药物植入豆腐中并复以豆腐盖上,用火煮至豆腐呈蜂窝状,药物颜色变浅,时间约4小时即可。如硫黄,含有毒成分,经豆腐煮制后,一可减毒,二可洁净。因豆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系两性化合物,既可与碱性物质生成沉淀,又能溶解部分酸性有毒物质,减低毒性成分,且因其表面积大,空隙多,而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豆腐亦可用于食疗,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葱炖豆腐,可治感冒初起,每日食3~5次;鲫鱼与豆腐共煮,可治麻疹出齐尚有余热者,也可用于下乳;葱煎豆腐,可用于水肿膨胀;豆腐萝卜汤,可用于痰火吼喘;豆腐红糖共煮,可用于吐血等。

◆面包里的小孔

面包香松可口,是很多人都喜爱的食物。在品尝松软面包的同时,你会发现面包里布满了细密的小孔,难怪它会像海绵那样富有弹性和柔性。那么,面包里的这些小孔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得从面包的制作讲起了。

做面包的主要原料是面粉。在将面粉揉成面团时,面包师要加入一定量的酵母。酵母是是一类有益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能大量繁殖。在酵母菌揉入湿的面团中后,她就开始繁殖。酵母能分泌出各种酶,将淀粉分解成糊精,再进一步分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最后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分布在面团的面筋网里,使面筋变成如海面状多孔的疏松体。再经过揉面和烤制,面团里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使面包获得了疏松多孔的品质。

用于食品中的酵母通常有液体酵母、新鲜压榨酵母、活性干酵母3种。液体酵母发酵力强,但不宜保存;活性干酵母虽易保存,但发酵力不强;而新鲜压榨酵母(简称鲜酵母)既有较强的发酵力,又能在冰箱中保存,所以被较多地选用。鲜酵母是一种含有酵母菌体的奶黄色软固体,其化学成分主要是水、蛋白质、脂肪、糖及少量维生素等。生产鲜酵母的工厂是将一定种类的酵母培养于营养液内,通入无菌空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然后经过高速离心机分离出酵母浆,再用压滤机除去残液并压成块状,即成了鲜酵母。

用酵母发酵制作的面包不仅口味好,而且营养成分也有所增加。但是含油脂和糖较多的面团,用酵母发酵往往达不到疏松的要求,因为油脂和糖对酵母菌繁殖有抑制作用。另外,用酵母发酵面团,需要一定的时间。为此,家庭制作面包、馒头时,也常用化学发酵粉。化学发酵粉呈白色粉状,是几种化学药品的混合物。它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是碳酸氢纳(小苏打)、酒石酸、酒石酸氢钾及磷酸氢钙等的混合物。化学发酵粉揉入面团后,一旦受热就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食品成为多孔的疏松体。

现在你已知道面包中会有许多小孔的原因了吧!原来这些小孔都是二氧化碳气体居住的小屋。

◆小米的营养价值

小米,学名粟,又称粟米。粟又称“谷子”,古代又作“禾”,也叫“粱”。现在,一般称没有去壳的为谷子或粟,去壳之后称作小米。小米是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原产于我国,是世界栽培历史最悠久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植物之一。

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小米熬粥营养价值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由于小米不需精制,保存了许多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小米中的维生素B1可达大米的几倍,小米中的无机盐含量也高于大米。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质9.7克,比大米高;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都不低于稻、麦。对于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小米每100克含量达0.12毫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

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能。小米具有防止泛胃、呕吐的功效。它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小米最常见的食用方法是煮各种风味的小米粥,也可以焖、蒸小米干饭。肉炒、蛋炒、菜炒小米干饭也是一道美味佳肴;小米磨成米粉,放上红枣,蒸成小米面枣糕,稍加糖调味,也是一道美餐。历史上记载有许多百岁长寿的老人都有早晚喝小米粥的习惯,可见,小米也是一种长寿食品,值得经常食用。

◆吃黑色食品有益健康

营养学家指出,21世纪将是自然食品,特别是黑色食品的消费世纪。黑色食品是指含有天然黑色素的植物食品。餐桌上的食品,按其本身的颜色分,主要有红、绿、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食品,对人体有不同的益处。由于生活中的黑色食品种类偏少,我们应当注意对黑色食品营养的吸收。

由于含有天然黑色素,其色泽呈乌黑或深紫、深褐色。有些品种外皮乌黑,也有的品种表里沟黑,还有的皮不黑只是骨子里黑。黑色食品的种类很多,例如动物中的黑鱼、甲鱼、青鱼,乌骨鸡等,植物中的黑米、黑豆、紫菜、香菇、海带、发菜、黑木耳、黑芝麻、黑枣等。

《本草纲目》谈到黑米和黑豆具有滋养肝肾、活血明目等功能,说到黑芝麻有“益气力,长肌肉”的作用。古代对乌骨鸡、海带的健身评价也很高。

现代营养学家研究认为,黑色食品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对人体有较强的保健作用。黑色动、植物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比较丰富。黑色植物食品脂肪含量较高,且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营养脑细胞,防止胆固醇沉积;还含较丰富的B族维生素,特别富含我国膳食结构中容易缺乏的核黄素。此外,大部分黑色食品的独特优点是所含的钙、磷比例合理,如黑木耳、黑芝麻、发菜、紫菜、海带、青鱼等,常吃这些食物对纠正膳食中钙、磷比例失调大有益处。

◆吃菠萝时要蘸盐水

菲菲的妈妈从水果店里买了一个又大又香的菠萝。菠萝浓郁扑鼻的香气和金黄多汁的果肉让人一看就口水流下“三千尺”。菲菲立刻用刀切下一块准备吃,却被妈妈阻止了。妈妈说:“先别吃,要把菠萝切成片,蘸一些盐水,最后再吃。”菲菲听了妈妈的话,迷惑不解地问:“挺甜的菠萝要是蘸上盐水,不会变咸吧,这种方法科学吗?”

妈妈听了她的问题,不紧不慢地说:“当然科学了。菠萝的果肉里有一种能分解蛋白质的酶,对我们口腔内的细薄的粘膜和娇嫩的唇皮都有刺激,所以吃了没有蘸盐水的菠萝,口腔和嘴唇都有一种又麻木又刺痛的感觉。另外,不太成熟的菠萝里含有大量的苹果酸,糖分含量少,吃起来会觉得很酸。而盐水就会抑制菠萝的活动,减轻口腔和嘴唇上的麻木刺痛感,又会觉得菠萝肉显得更甜了,此时的菠萝肉才是香甜可口呢!”

金黄色的菠萝是一种著名的热带水果,又叫凤梨,原产于美洲的巴西,现在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亚热带地区都已栽培。成熟的菠萝果肉呈金黄色,汁多且营养丰富,具有一种特别的香甜风味。但是,人们在吃的时候却要把它切成小块放在盐水里泡上一段时间后才吃,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菠萝的果肉除富含维生素C和糖分以外还含有不少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等,另外还含有一种“菠萝酶”。这种酶能够分解蛋白质。如果不用盐水先泡就吃,这种酶对于我们口腔粘膜和嘴唇的幼嫩表皮有刺激作用,会使我们感一种麻刺痛的感觉。食盐能抑制菠萝酶的活力。因此,当我们吃鲜菠萝时,最好先用盐水泡上一段时间,这样就可以抑制菠萝酶对我们口腔粘膜和嘴唇的刺激,同时也会感到更加香甜。菠萝酶是一种蛋白酶,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因此,少量吃有增进食欲的作用,但是过量的吃对人体是有害的,会引起胃肠病。因此,吃时要适量。

有些人吃了菠萝后,可发生过敏反应,一般是在食用菠萝后15分钟到1小时左右急骤发病,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或者头痛、头昏、皮肤潮红、全身发痒、四肢及口舌发麻,甚至还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一系列过敏症状反应。人们习惯的称这种菠萝过敏反映为“菠萝中毒”或“菠萝病”。

引起“菠萝病”的致敏物质主要的是“菠萝朊酶”。人们发现,盐水能够破坏“菠萝朊酶”的致敏结构,使其丧失对个别体质人的毒性。因此,吃菠萝时,可先把果皮削去,除尽果皮,然后切开放在盐水中浸泡一下,这样就可以减少菠萝朊酶过敏事故的发生。

于是菲菲把菠萝蘸上了盐水。一吃,果然是美味。她今天的收获可真大,不仅吃到了鲜美的菠萝,还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香蕉放进冰箱里反而烂得更快

夏天一到,超市里的热带水果越来越多,火龙果、芒果、荔枝、龙眼、木瓜、红毛丹等都非常畅销。仁仁最爱吃香蕉,因为她知道香蕉是含钾最丰富的水果,同时也是一种能治疗关节炎的食品。香蕉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叶酸和维生素C,而且还容易消化,是人们饮食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于是她买了好多香蕉,回家后就放进冰箱,可是没过几天她打开冰箱却发现香蕉开始出现黑斑,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很多消费者像仁仁一样不太了解热带水果的特性,其实,它们大部分比较怕冷,不适宜放在冰箱中冷藏。果皮发生凹陷,出现一些黑褐色的斑点,就说明水果被冻伤了。冻伤的水果不仅营养成分遭到破坏,还很容易变质。再过几天,果肉的颜色就会变成褐色,并开始腐烂。

热带、亚热带水果之所以害怕低温,与它们的生长地区和气候有关。一般来说,在温暖地区,尤其是夏季栽培生长的水果,比在气候较冷的地区和秋季栽培生长的水果耐低温的能力要差。因此,一些温带水果,如葡萄、苹果、梨等放在冰箱里可以起到保鲜的作用,而香蕉和芒果在十几摄氏度的温度下保存,果皮就会变黑;菠萝在6℃~10℃下保存,不仅果皮会变色,果肉也会呈水浸状;荔枝和龙眼、红毛丹等在1℃~2℃下保存,外果皮颜色会变暗,内果皮则会出现一些像烫伤了一样的斑点,这样的水果往往不能再吃。

日常生活中,热带水果最好放在避光、阴凉的地方贮藏,如果一定要放入冰箱,应置于温度较高的蔬果槽中,保存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两天。有些买回来时还未成熟的热带水果,比如颜色发青的香蕉等,耐寒性更差,因此最好别放入冰箱中。否则,它们不仅不能正常地成熟,还会腐烂。热带水果从冰箱取出后,在正常温度下会加速变质,所以要尽早食用。

◆巧除鱼腥味

鱼有股腥味,我们的鼻子能很敏锐地感觉到。鱼腥,是因为鱼含有三甲胺。特别是腌鲱鱼,腥味令人恶心,人们最初便是从腌鲱鱼的盐卤里提取三甲胺的。三甲胺,有着一股不愉快的臭气味。在化学上,它是属于脂肪胺类的化合物,它的两个哥哥--甲胺和二甲胺,都是些臭气熏天的家伙。许多植物也含有胺类化合物。山楂花挺臭,它的花蕊是大自然中的三甲胺制造厂。在人的汗里,同样含有少量的三甲胺。人工养殖的鱼虾即使很新鲜,其腥味也较重。原因是鱼虾的饲料主要是干鱼粉和干血粉(猪牛羊)制成的,其中鱼粉的三甲胺含量较高。最好的去腥味办法就是除去三甲胺和二甲胺。

人们通常用下列这些方法去除鱼腥:

河鱼有泥味,可先把鱼放在盐水中清洗或用盐细搓,便能去除异味。

夏天,有些河鱼有土腥味,烹时影响味道。可先把鱼剖肚洗净,置于冷水中,水里再滴入少量食醋,或放入少量胡椒粉或月桂叶,然后再烧制,土腥味就消失了。

炸制河鱼时,先将鱼在米酒中浸泡一下,然后再裹面粉入锅炸,可去掉土腥味。

在炸鱼前,先将鱼放在牛奶中浸泡片刻,既能除去腥味,又可增加鲜味。

鱼剖肚洗净后,用红葡萄酒腌一下,酒中的鞣质及香味可将腥味消除。

鲤鱼脊背两侧各有一条白筋,它是造成特殊腥气的东西。剖鱼时,在靠鳃的地方拉一小口,白筋就显露出来了,用镊子夹住,轻轻用力,即可抽掉,烹制时就没有腥味了。

加工鱼时,手上会有腥味。若用少量牙膏或白酒洗手,再用水清洗,腥味即可去掉。

◆慎吃海鲜

美国的营养专家研究认为,海鲜,包括鱼、虾、蟹、贝类,仍然应该是人们日常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应多吃海鲜,最好是保证每周2-3次,每次100克。海鱼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胆固醇减少,同时还能抵抗血液凝固,从而减少老年人患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