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牛市震荡中的股票、基金投资策略
17888700000025

第25章 价值投资革命(2)

QFII:伴随“价值投资”光环而来

2003年的中国股市,投资者斩获不多,但不管大户、散户,都学会了一个新名词——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而且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它的影响。在该年年初国内基金公司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得到市场认可的时候,QFII下半年的入市强化了这一理念,使得价值投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其实,QFII进军中国A股市场的进程早在2002年就开始了。

2002年7月18日,在深交所举办的“引进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座谈会”上,中国证监会、中国外汇管理局等均表示我国已经具备推行QFII的基本条件。

2002年11月5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

2002年12月1日,中国证监会公布QFII申请表,同一天,沪深证交所公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证券交易实施细则》。

2002年12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申请从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QFII托管业务申请细则。

2003年1月14日,9家托管行正式出炉。

2003年5月26日,瑞士银行有限公司、野村证券株式会社QFII资格获中国证监会批准,成为首批QFII。之后,摩根士丹利、花旗环球成为第二批QFII。

2003年7月9日,瑞银在中国A股市场下了第一单,买进宝钢股份、上港集箱、外运发展以及中兴通讯。

2003年12月中旬,渣打银行香港分行、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QFII资格获批。至此,已有12家境外机构的QFII资格获准,投资总额为17亿美元。

“2004年我们将扩充研究队伍,除了香港总部,上海的研究中心将增加10名左右研究人员,以加大对中国A股市场的研发力量。”2003年12月4日,瑞银集团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透露,“同时,到2004年年底,瑞银华宝将把对中国A股的研究范围扩充到100只股票。”

自从2004年5月瑞士银行与野村控股一起为获得首批QFII资格后,瑞银华宝就从不掩饰其对中国A股市场的野心。12月2日,瑞银在香港发布《瑞银集团中国400强A股指南》。据悉,该指南旨在向海外投资者介绍市值最大的400只A股。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7月QFII的投资理念首次浮出水面。该月,瑞士银行公布购入的四只A股——宝山钢铁(600019.SH)、上港集箱(600018.SH)、外运发展(600270.SH)以及中兴通讯(000063.SZ),自此QFII概念颇受追捧。瑞银中国区研究部主管张化桥接受采访时明确,QFII应重点研究四类中国公司:一是国家垄断性质的上市公司,如机场、港口、高速公路和广电类公司;二是有中国特色的公司,如五粮液、古井贡等酒类公司以及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的纺织品公司;三是诸如TCL、青岛啤酒、联想等民族品牌公司;四是资源类公司,包括煤矿、铁矿和旅游资源等。

以瑞银为标志,QFII在业内掀起价值投资热潮。QFII以“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作为其投资理念,坚定了2003年基金的投资理念。

自2003年前首次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股票开始,QFII从无到有,规模也从小到大。QFII进入国内市场后,由于其投资理念别具一格,选股思路独具匠心,已在A股市场取得了不俗的回报。就在2005年开始至今的大牛市行情中,当国内的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纷纷抛售手中黄金般的筹码时,QFII竟在“先知先觉”中抄到了A股市场的大底。

交易所统计表明,2005年QFII的股票换手率为193%,低于基金、社保资金、券商集合理财和券商自营的换手率(分别为325%、218%、520%、360%),持股相对稳定,有利于股市的稳定。中国证监会据此认为,QFII以其全球配置理念和长期投资行为,促进了内地股市估值体系的完善,推动了股市的稳定发展。

“换手率”也称“周转率”。新兴市场的换手率要高于成熟市场,其根本原因在于新兴市场规模扩张快,新上市股票数量较多,新兴市场交投较活跃。此外,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证券市场,换手率往往较高;以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证券市场,换手率相对较低。目前中国股市的换手率位于各国前列。但中国证监会认为,QFII进入内地四年来,在完善内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QFII给中国内地股市带来的“价值投资”理念上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特别是在股民熟悉的庄股思维走上穷途末路之时,中国投资者需要新的营养。

渣打银行全球托管业务主管杜惠强认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给证券市场带来新理念,如理性投资、股东权益等,随着时间的延续、数量的增加,其影响将更加显现。比如QFII强调实地调研的做法正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对分析师来说,实地调研是证券投资最基本的理念。”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部主管陈昌华认为,“QFII的投资理念总结起来就是用合理的价格购买优秀的公司,表现在实际操作中,QFII投资的股票中蓝筹概念占大多数。”

东方证券人士认为,QFII以“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作为其投资理念,坚定了2003年基金的投资理念。而随着QFII资金的逐渐增多,基金与QFII的价值投资理念将更为巩固。

“QFII给中国股市带来的最大变化并不在于资金,而是投资理念的变化。”某内地证券分析师表示,从QFII提人议事日程的那天起,中国股市就—直为QFII寻求“最优解”,而在投资理念上,QFII可以说为中国投资者进行了一次正规教育。

“在2003年整个价值投资理念的风潮中,QFII扮演的是‘催化剂’的角色。”陈昌华认为,经过近几年市场的磨炼,内地市场也出现了大批基金经理,他们为证券市场的投资理念的转变做出了大量的贡献,QFII的出现只是加速了市场转型。

国泰君安研究所机构客户服务部经理刘君是QFII的常客。刘君说,QFII通常在参考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到公司实地调查,这一点和基金公司非常相像:

“QFII的价值投资理念成熟、稳定,在对上市公司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买进的股票,不会受暂时的波动影响,尽管可能会有战术调整,但战略不变。QFII在充分调研后看好的公司股票下跌时,会继续买进,他们在台湾的实践就是这样。国内一些机构投资者,看好这个公司股票,但一旦股市下跌就出来了,对当初自己的选择缺乏自信。QFII坚定的价值投资理念值得我们的机构投资者借鉴。”

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李迅雷对QFII特别是瑞银研究的严谨很赞赏,他说,瑞银2003年7月首次下单之前,曾将他们选中的A股公司名单与他们讨论,现在这种交流仍经常进行。

QFII进入中国更多是一种象征,未来的资金量是有限的,但QFII投资中国股市还是给了中小股民以重要启示。李迅雷说,QFII传递的价值投资理念为中国股市带来了新气象。尽管这种价值投资理念国内机构投资者也已经具备,但毕竟QFII还是强化了这种理念。这是QFII对中国股市的最主要贡献。

“现在国内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水平不断提高,像基金在2004年年初发动的价值投资理念,得到了市场的一致认同。QFII的进入强化了这种理念。如果说2004年中国股市价值投资理念得以确立,QFII的作用可以占到30%。”李迅雷说。

2004年,基于QFII在短时间里对中国资本市场在投资理念所做的杰出贡献,中国证监会罕有地给予QFII高度评价,认为其投资风格相对稳健,股票投资比例不断上升,对绩优蓝筹股长期持有,已经成为内地股市相对稳健的机构投资者。据观察,中国证监会此举意在向市场发出信号,希望市场各方逐步树立价值投资理念,抑制市场投机。

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境外QFII的实践情况及其得失》的文中更是详细评述了QFII对中国资本市场在价值投资理念推广上的卓越贡献:

——根据境外QFII的实践效果及中国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实际情况,其对投资理念的影响将是最突出也是最根本的。QFII通过引入成熟市场的理性机构投资者及其先进投资理念,无疑将有利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提升投资理念,虽然这种积极作用的充分显现还将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中国台湾省、韩国的实践证明QFII引导先进的投资理念,QFII必然会引进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理念。

——QFII的投资特点决定了其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投资理念。首先,由于申请QFII的机构均为国际大型的投资基金或投资机构,其本身具有较为成熟的投资理念,加上其对资金安全性的要求,其进入中国市场后的投资理念必然是价值投资。

——引进QFII可以大大增加机构投资的比重,同时外资投资的决策方式和投资理念,也将对众多的中小投资者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有助于建立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的市场氛围,减小市场波动幅度。

——QFII投资行为必然会对其合作伙伴产生影响,其合作伙伴包括:证券经纪公司、投资银行、资产托管机构(银行)及证券研究咨询机构等。例如,对证券研究咨询机构而言,QFII会对其研究报告的客观独立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和全面性及研究报告的国际化程度等均提出要求,从而引导研究机构的投资价值评判标准以及整个市场的投资理念。

2006:基金价值投资迎来盛世辉煌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几经沉浮,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投资者结构不同,经济环境不一样,政策法规的变迁,使得投资理念均有各自的特征。1996年之前,国内资本市场基本上是一个袖珍市场,投资者以中小散户为主,上市公司中沪深两地的本地股占有相当的比重,大盘走势表现出极强的波动性。此时沪市投资理念的主要特征为:高送配偏好与高风险偏好。1993年3月份之前沪市大盘涨幅超过15倍,而主导这波行情的是连续实施高送配的上海本地三无概念股。与沪市投资理念形成对照的是,深市行情中,北大高科(原深安达)、深宝安、深发展等绩优股曾有过出色表现。

1996年以后的证券市场经历了从崇尚绩优到偏好重组、从追捧蓝筹到热衷小盘、从均衡持仓到科技至上等重要变化。

1996年:以绩优和蓝筹理念为主导,以深发展、四川长虹等为代表的绩优大盘蓝筹股对1996年的大行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97年:绩优理念风光依旧、重组理念初露锋芒。

1998年:绩优理念悄然退潮、重组理念主导市场,沪深股市小市值重组概念股,如“国嘉实业”等表现突出。

1999年:重组理念与高科技成长理念联姻,尽管“5.19”行情中以中兴通讯、长城电脑等为首的绩优科技股表现不俗,但1999年涨幅最大的却是那些经重组摇身而变的科技股,如南开戈德、科利华等。

2000年:成长理念盛极而衰,重组理念魅力不减。2000年初以网络股为主的科技股掀起巨大的波澜,如综艺股份、上海梅林等,将崇尚成长的投资理念发展到了极致,但与此同时也逐步走向了消亡,而以深南玻、泰山石油、ST深安达等为主的深市重组股才是2000年的主流板。

2001年上半年:在监管力度加大的情况下重组股大不如前,但是次新小盘理念唱主角。

从股票市场所处的经济环境看,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主线,上市公司集中在传统产业、国有企业,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前沿。20世纪90年代也是消费结构升级和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增大的时期,重组和成长成为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有其必然性。

2001年中国入世以后,证券市场开始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说它是“投资革命”一点都不为过,其中价值投资占据了最重要内容。正如20年前,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促成了中国经济由计划管理型向市场主导型不断演变一样,经过十余年发育成长的中国证券市场在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及监管手段不断深化的前提下,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金融迈向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格局。证券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如定价功能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等将得到充分体现,价值投资作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之一受到更多重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旧的投资理念遭遇来自不同方面的严峻挑战。首先,管理层加大监管力度,加强证券市场规范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做庄”行为的政策风险,从而降低集中型投资和短线投资的获利预期。其次,对违规资金的证券市场成功树立了一种价值投资的理念:以上市公司的行业为基本背景,以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为主要特点,以上市公司的业绩为最直接投资依据的投资模式成为市场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