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死乾坤扇
17889400000009

第9章 江湖豪情(1)

盲侠

清代乾隆年间,三甲进士出身的安徽人金鼎臣出任广宁知府。按说,金鼎臣的官儿坐到这个位置上也该知足了,可他还是想往上爬。他知道,他的老师当朝一品大员和珅贪得无厌,只要将他侍候高兴了,他何愁不官运亨通?他知道和珅和他的福晋(满语,夫人)都是属牛的,便利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铸了两只重约两千两的金牛,派得力的师爷马宝山带着几个得力的手下进京将这两只金牛送给和珅。

马宝山不敢怠慢,领着手下人乔装改扮成进京的客商,小心翼翼地向京城而去。这一天,马宝山和手下人走到一片树林前,天就黑了。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马宝山就有些着急了。他知道,越是这荒野偏僻之处越是盗贼出没的多发地区,可这天都黑了下来,马宝山只好吩咐手下找个安全一点的地方住下,天亮再走。一个手下人眼尖,指着附近的一个茅屋让马宝山看。马宝山领着众人进去一看,里边锅灶俱全,像是猎人捕猎住的茅屋,于是便决定在此歇息。吃罢了干粮,马宝山便吩咐人将窗户关好,门用巨石顶住,这才将装有金牛的担子放在众人当间儿,自己靠在担子上便沉沉睡去了。

第二天早上,马宝山起来,和众人吃了些干粮后要走,一个手下一不小心将担子弄翻了。让马宝山目瞪口呆的是,担子里竟然掉出一块石头来。担子里明明装的是金牛,怎么掉出一块石头来?马宝山打了个冷战,打开担子一看,差点昏迷过去。原来,担子里的两只金牛不见了,里边充塞的只是几块石头。昨晚上临睡之前,他还发现担子里的金牛还在呢。询问手下人,早上开门的时候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顶门的石头搬开的,另外,窗子也关得好好的,可这金牛怎么一夜之间就不翼而飞了呢?难道是被会法术的江湖奇人给搬运走了不成?马宝山的脸上就冒出了冷汗,他知道,要是找不回金牛,自己和众人的性命就保不住了。抱着侥幸的心理,马宝山领着众人在茅屋附近和密林深处找了三天三夜,仍然一无所获。最后,马宝山只好和众人回来交差。金鼎臣气急败坏,当场下令将马宝山和随从问斩。马宝山见跟随丛要和自己一道被斩,心中不忍,就向金鼎臣请求,如果放了众人,他愿意只身前去将金牛找回。金鼎臣只好答应,不过限期一个月,并且要马宝山的家人做人质。逾期不归,家人的性命就不保了。

马宝山只身一个人又从原路返回,一路上苦苦寻找这两只金牛的下落,转眼,一个月的期限就要到了,马宝山依然是一无所获。这天,马宝山在一个集镇之上一边想着心事一边急匆匆地走着,突然和一个白发苍苍鹤发童颜的瞎眼老人撞在了一起。马宝山连忙道歉:“老人家,没撞伤您吧?”老人哈哈一笑,说:“不必客气,咱俩是彼此彼此啊!”马宝山就是一愣:“老人家,此话怎讲?”老人说:“你盲,我也盲,两盲相遇,撞个正着,不是彼此彼此吗?不过,你是心盲,我是目盲。”马宝山满面疑惑:“心盲?”老人微微一笑说:“心中有事难决,疑虑重重,一团漆黑,就是心盲。”老人一语道破马宝山心中之事,马宝山大喜,跪在老人脚下说:“老人家救我啊!”老人将马宝山扶起引到偏静之处说:“先生不必多礼,为人解疑,是我的本份,先生报上生辰,待老朽为你卜上一卦。”马宝山报上生辰八字,老人掐指一算说:“先生可为寻找金牛而来?”马宝山说:“老人家真是活神仙啊!请老人家指点迷津。”接着,就将失去金牛一事的来龙去脉向老人讲述了一遍。老人听罢,掐指一算,说:“先生可往前走十二三里,见一处依山的村落便停,到时自然会有人和你联系。”马宝山正要问个究竟,老人却飘然而去。

按照老人所说,马宝山果然在前面十二三里外发现了一个依山傍水的村落。马宝山正在打量村落,忽听身后有人说话:“这位客人不是本地人吧?”马宝山一回头,见是一位中年汉子在和他打招呼,便说:“啊,我是广宁人。”中年人又问他来此何干,马宝山见来者主动讯问,想起了盲眼老人和他讲过的自有人和他联系的话,便将来意一五一十说了。中年人沉吟了一会儿,对马宝山说:“既是这样,那就和我走一趟吧!”

工夫不大,中年人领着马宝山到了一个大户人家的院子。中年人将马宝山领到客厅,指着太师椅子上坐着的一位员外打扮的汉子给他们双方做了介绍,汉子一摆手,中年人掀掉了八仙桌上盖着的红绸,两只金光闪闪的金牛静静摆放在那里。汉子问:“师爷所要寻找的莫不是这两只金牛吗?”汉子说着,手里的核桃像一块豆腐似的被碾得粉碎。马宝山心想,这员外果然功夫非凡。要是不顺着他说,不但金牛弄不到手,自己也脱不了身。另外,他连自己的身份都了解得一清二楚,看来,盗取金牛是早有预谋,想到这儿,马宝山忙说:“员外所说不错,这两只金牛正是我要所寻之物。不过,在下看到丢失的金牛有了下落,除了庆幸,并不敢做非份之想啊。”汉子微微一笑,将马宝山搀扶起来说:“师爷既然来了,就不必多礼,我家后院有客房,请先生歇息再走不迟。”汉子说罢,进入内室去了,中年人将马宝山领到了后院的一个房间,丫头端来酒饭后,中年人这才告辞走了。

到了晚上,马宝山在房里愁眉不展,忽见院内灯笼高挑,顺着窗户往外一望,几个年轻人正围着今天白天的汉子练功习武呢。那汉子闪展腾挪,快时如灵猿摘果,慢时如处子绣花,手中的那把长剑在灯光的照耀下,泛着点点寒光。练了一会剑,汉子又告诫了几个年轻人一番习武的要领后说:“你们要在家里好生看护,我有一件事情需要紧急办理。我去去就回。”汉子说罢,将宝剑斜插在背,身子一纵,就越过高高的院墙去了。马宝山暗忖,难怪此人盗取金牛之时不曾下留半点痕迹,原来,是个武功颇高的江湖奇侠啊!今天晚上,他一定又去作案去了,不知是哪位又要倒霉了。由于连日奔波不得休息,马宝山就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睡去了。

第二天一早,马宝山还在睡,被那个领他来的中年人给叫醒了。中年人告诉他说,员外在客厅里等着他,说是有话要和他说。马宝山心说我命休矣,汉子一定是杀人灭口啊。到了客厅一看,汉子果然坐在太师椅上等他呢。一见他来,汉子说:“马师爷,经过我的了解,那金知府是个贪赃枉法之辈,这两只两千两黄金铸成的金牛,定是搜刮百姓所得,在下只是顺应民意,将此财再散给百姓,所以,这两只金牛你是拿不回去了。”马宝山心说我猜的没错,这汉子果然是要杀人灭口啊!哪知汉子却说:“马师爷,我今早请你来,就是想让你回去交差。这是一封我早已给他写好的书信,请你带给他。”马宝山心想,再不回去,妻儿的性命就保不住了,于是就揣着书信离开了村子。

回到衙门交差,金鼎臣一见马宝山空手而归,气得脸红脖子粗,当下不由分说就要下令将他和家人问斩,马宝山说:“大人,我虽没找回金牛,但有盗贼书信在此。”金鼎臣这才吩咐将马宝山放开,让人将书信呈上来。就好像这封信有什么魔法似的,金鼎臣一看这信,额上竟冒了汗,他看罢了信,冲着马宝山说:“马师爷,念你一路鞍马劳顿,本官就不追究于你了。回去和家人团聚去吧。”马宝山知道,一定是汉子的那封书信起了作用。可他百思不得其解,一封小小的书信怎么能轻而易举让堂堂知府大人俯首贴耳改变了主意呢?

马宝山和家人团聚了,听罢他的讲述,一家人都惊异不已。这天晚上日暮时分,马宝山从衙门里回来,夫人迎过来说家里来了一位客人。马宝山进屋一看,来人竟是那位指点他的那位盲眼老人!马宝山一下子就握住老人的双手谢道:“老人家,多谢您当初的指点,要不是您,我和我的全家早就尸横荒野了。”马宝山说到这儿就跪拜在老人面前。老人哈哈一笑,将马宝山搀扶起来说:“马师爷严重了,我既为百姓谋福,又怎能牵连于你?马师爷,你看看我是谁?”马宝山一听,老人的声音不知怎的竟变了,抬头一看,老人缓缓用手一拂,另一张熟悉的脸出现在他的面前。令马宝山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盲眼老人竟是汉子易容改扮的!他只闻听江湖上有易容变声之术,没想到今天竟让自己给遇上了。“是您哪?”马宝山又惊又喜。汉子点了点头说:“听说过插天飞吗?”插天飞是赫赫有名的侠盗,各层官府到处缉拿于他,并不见他的蛛丝马迹,马宝山早就有耳闻了,原来,汉子竟是插天飞!马宝山忙说:“失敬失敬!”汉子说:“因为我有易容变声之术,故此官府才拿我没有办法。不过,我为侠为盗,只为黎民百姓。我盗取金牛,也意在于此啊!”汉子说到这儿,说出一番话来。

原来,汉子就是名振大江南北的侠盗插天飞。他久闻金鼎臣贪赃枉法,就来广宁打探。如果真与传言无二,便将其除掉。恰巧那晚金鼎臣秘命马宝山去京城给和珅献金牛,被躲在衙门横梁上的他听了个一清二楚,于是便在半路上施展手段将金牛盗走。后来,他又扮成盲眼老人打探金牛被盗后金鼎臣的反应,得知马宝山将妻儿为人质限期月内寻找金牛,便在身后尾随。在小镇上将马宝山指点到了他所在的村子后,便施展轻功从另一条路先回到了村子里,然后命手下人将马宝山引进了府中……

“你知道金鼎臣为什么见信后没有为难你吗?”插天飞问。马宝山摇头不知,插天飞说:“你知不知道金鼎臣的内人患了一种不治之症啊?”马宝山点点头,他回家后不久就听说金鼎臣的夫人一夜之间竟然得了不会开口说话急症了,原来,金夫人的病和插天飞有关。插天飞说:“为了给金鼎臣一点颜色看,我潜入后衙,将熟睡中的金夫人点了哑穴,并在信中警告他,若是不改为官之道,就要取他项上人头……”怪不得那天晚上插天飞对手下人说有急事,去去就回,原来,是点了金夫人的哑穴啊!

插天飞说到这儿,从口里掏出一个纸包来说:“我见金鼎臣疏通了辽河围堰,不再贪赃枉法,知他改了为官之道,所以,就想枉开一面,将金夫人的哑病治好。这是一包疏气散,病人服下,穴道自解。不过,我还有急事在身,这个先生就得你来当了……”插天飞说罢,身形一晃,转瞬间就消失在暗夜之中……

枕顶里的秘密

清代道光年间,北镇“什”字街有两家最大的商号,一家是永和号,一家是富和号。永和号的掌柜叫董大年,富和号的掌柜叫齐小凤。这两个人曾经都在盛京天字号那儿当过伙计。

董大年和齐小凤是天字号两个最得力的伙计,两个人还是拜把兄弟,当年在山海关遇到了土匪,董大年还曾救过齐小凤的命呢。可就是这样交情过命的生死弟兄,却为一个姑娘翻了脸。

天字号的合作商房掌柜有一个独生女灵宝。灵宝知书达理,长得如花似玉,董大年和齐小凤都打心眼儿里爱上了灵宝。尽管齐小凤在房掌柜面前处处显现自己,可灵宝最后还是嫁给了憨实厚道的董大年。因为这件事,齐小凤和董大年闹翻了脸。董大年没法,只好带着刚过门的媳妇回到老家北镇从小做起,开起了永和号。董大年吃苦耐劳,再加上当伙计时结识了不少商家,虽然本钱不多,却能赊进来大部分商品,不到几年的工夫,这永和号就成为北镇范围内最大的商号了。然而,董大年怎么也没想到,自打对面新开了一家富和号后,他的生意就大不如前了。正想托人去打听富和号的掌柜的是谁,伙计进来说,富和号掌柜的来拜望他来了。董大年出迎一看,顿时就愣在那儿了。原来,来人竟是自己的义弟齐小凤!

董大年虽然深感意外,可还是热情地招待了齐小凤。齐小凤直截了当地说出了他来北镇开商号的目的,就是想和董大年唱出对台戏,把他搞垮。董大年这才明白,这小子对当年那件事还在耿耿于怀呀!晚上跟灵宝把齐小凤来看他的事儿说了一遍,灵宝当时就哭开了:“你们两个是患难兄弟,都是因为我,你们才掰了交情。现在,齐小凤找上门来,明睁眼露地跟咱们对着干,这可如何是好呀?”董大年微微一笑:“他齐小凤又没长三头六臂,咱们靠自己的能力吃饭,怕他做什么?再说,这买卖上的事儿谁能说得清楚?他要是真跟我对着干,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