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缠江
湘江如练,舞动着三湘大地的韵律。从“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的诗句里,我读出了湘江的柔情,湘江的缠绵,和诗人杜甫以及古往今来无数游子对湘江的眷恋。“神州九江东流,唯独湘江北流”,难怪毛泽东能够一边吟诵着“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扬文字,一边胸有成竹地指点江山。美国作家斯诺“中国南方一条绝美的河流”的感叹,点燃着东方莱茵河向美丽之河、清洁之河、富庶之河华丽转身的梦想。
湘江的青春脸庞上,无情地碾压过工业文明的车轮,这条无私的母亲河,遭受污水疯狂的噬咬。变化无常的天气,仿佛一个顽劣的孩子,让湘江时而洪水滔天,淹没了滚滚稻浪金黄色的幻想,冲毁了村庄宁静里袅袅升腾着的希望;时而河床裸露,从田野轻轻的喘息里能够闻到呛人的烟味,从渔民重重的叹息声里可以尝到失望的滋味……用“蹂躏”来形容湘江的处境,不是不能恰如其分,而是实在过于残忍。
碧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着,赤壁如霞、白砂如雪、垂柳如丝的江岸,默默地守护着。历经千年,一如既往。湘江风光带犹如镶嵌在湘江两岸的玉带,一幅玉带缠江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呈现出鱼米之乡小家碧玉般的风姿。长长的江堤,仿佛一个开放式的带状公园,装扮着昼夜不息奔波流淌的湘江,装扮着江畔城乡居民的生活。
我喜欢姹紫嫣红的野花。漫漫江堤被浓浓的绿意笼罩着,被五颜六色的野花温馨着,我的心里滚涌着酽酽的诗意。无论是春天还是冬天,夏天或者秋天,也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江堤都是那么绿,野花都是那么艳,我的心里都是那么暖意洋溢。江堤上的野花有许多种,大多数我都无法叫出名字,感觉是那么的陌生而熟悉,遥远又亲近。有白色的、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蓝色的、橙色的,有单瓣的、重瓣的,有的像向日葵,有的像野菊花,有的像蒲公英,好多却无法形容,我只是觉得好看极了。有一种紫色的花,一层又一层的花瓣自上而下层层叠叠,整个花朵好像一只钟;还有一种深红色的花,花瓣像棉絮一般,仿佛一个飘忽的梦。江堤上的花,大多都有长长的花茎。微风吹来,无数的小花摇曳着,把一幅动感的百花野趣图浮现在我的眼帘。
我喜欢迂回曲折的走廊。一条条沥青路从江滨路向河滩延伸,一条条大理石路面、大理石栏杆的走廊,把你引向一个个亲水楼台,引向河滩深处。飞花台上赏花,别有一番情趣。一大片河滩上,野花点缀其中。而一到夏天的夜晚,仰头看着天幕上的繁星,再俯首观赏河滩上朦胧的花草图,让人感觉自己置身幻境里。绕翠台上赏绿,胸中春意荡漾。依依的垂柳,飘荡着纤细的柔情;高高的香樟,撑起了浓郁的华盖;密密的芦苇,摆弄着如幻的舞姿。闻莺台上听莺,我仿佛听见辛弃疾吟诵着“燕语莺啼人乍还。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的词句,沉醉在“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啼晓”的诗韵里。一个个造型各异的亭子,散布在河滩上,悠扬婉转的京剧、抑扬顿挫的二胡声,弥漫在空气里。
我喜欢温软细腻的沙滩。脱掉鞋袜,走进沙滩,可以不打折扣地感受到置身海滩的快意。在这里,可以静静地躺在沙滩上,让河风吹动头发,让阳光抚摸皮肤,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泽;也可以把沙子堆积起来,接着调动全身所有的艺术细胞,借助一根树枝,塑造一个城堡,或者一尊雕像;还可以在沙滩上追逐,疯跑,或者干脆狠狠地摔倒,让沙滩上深深浅浅的脚印和大大小小的凹痕,记录着快乐和收获。沙滩排球、沙滩足球,当然会带来更多的刺激,更多的精彩。
我喜欢郁郁葱葱的树林。在临近江水的河滩,有几处茂密的树林,里面有柳树、香樟树、桑树、柚子树、合欢树,还有更多叫不出名字的树。河边的风总是不停地吹,树林里便时刻传来沙沙的响声。盛夏时节,漫步在树林里,既能够躲避强烈阳光的照射,又能够享受微风的吹拂,别提多凉爽了。满树由青绿变成淡红,再变成紫红的桑葚,让河滩上变得热闹起来。贪吃的麻雀自然少不了来凑热闹,深居闹市的市民,特别是孩子,听说那里可以或摘或捡到酸甜可口的桑葚以饱口福,便一传十、十传百,竞相从四面八方涌过来,让河滩上那片树林在众星拱月的氛围里度过了难忘了初夏。
我喜欢文化洋溢的气息。神农尝百草葬于酃县,吕洞宾醉卧攸州,舜帝马铃落石峰,杜甫夜宿凿石浦,朱毛会师于炎陵……在湘江风光带的“故事墙”上,栩栩如生的浮雕讲述了穿越了五千年历史的株洲故事。在湘江风光带的“动力广场”,蒸汽机车头、电力机车头、和谐号火车头,诠释着株洲这个火车拉来城市的发展轨迹。“诗圣”杜甫曾夜宿过并留世《宿凿石浦》诗作的凿石浦庆霞寺,不久将恢复重建。伫立在一个个大理石雕成书卷状的“经典诗钞”前,默诵着顾城、舒婷、余光中、郑玲等着名诗人的经典诗作,我被这座诗城浓厚的书卷气息和浪漫的诗歌豪情感染着。漫步湘江风光带,感受深刻厚重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我禁不住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好一个自然休闲的公园,好一幅玉带缠江的画卷!
(原载2011年10月8日《株洲晚报》)
情醉酒仙湖
酒仙湖是一个梦。说她是梦,缘于几年前在雾气缭绕中偶尔与她擦肩而过。我坐在汽车里,汽车沿着湖边狭窄而曲折的公路行驶。要么是小山坡隔断视线,要么是树木挡住车窗,酒仙湖若隐若现。浮游的雾气却似飘忽的轻纱,将近处的水和远处的山笼罩着,让我心中仰慕已久的酒仙湖更加增添了一份神秘。眼前这朦朦胧胧、亦真亦幻、宛如仙境的酒仙湖,除了说她是梦,我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字眼了。如今,我终于有机会走进酒仙湖,揭开那层轻纱,一睹她的芳容。
走进酒仙湖,我陶醉在如痴如幻的梦里。
酒仙湖是一幅画。初夏的风,撩拨着我的心绪。白云飘飞,青山含黛,满树满树白色的油桐花,点缀在墨绿的树丛里,分外扎眼。远近不同、高低错落、绵延不断的山,把一湖幽蓝的水揽入怀里。酒仙湖好似镶嵌在群山之中的一块碧玉。微风吹来,湖面荡起细小的波浪,在阳光下闪烁着点点波光,好似无数细碎的金子撒在湖面上。快速行驶的游艇,打破了湖面的幽静。一簇簇白色的浪花,紧紧逐着船尾,然后荡起一层又一层波纹,从两边散开而去。
走进酒仙湖,我沉浸在水墨丹青的画里。
酒仙湖是一壶酒。醉酒的吕洞宾酒葫芦里流出来的酒,缓缓流入酒仙湖里,湖水便有了淡淡的甜味,散发出淡淡的醇香。借着吕洞宾的仙气,勤劳的当地人把酿酒的活儿练得炉火纯青,桃花可以酿成桃花酒,禾苗花穗可以酿成禾花酒,桂花可以酿成桂花酒,冬天可以酿出腊八酒。埋在地窖里,等到来年腊八起窖的腊八酒就成了香醇可口、声名远扬的陈年窖酒。昔日的酒仙湖淹没在如今的酒埠江水库里,人们习惯把酒埠江水库叫做酒仙湖。坐在船上,喝着“酒仙湖”酒,你不把自己当成神仙吕洞宾都不行。
走进酒仙湖,我微醉在醇香怡人的酒里。
酒仙湖是一首诗。湖水在群山之中迂回曲折,一些突兀独立的山峦,便被幽蓝的湖水包围,成为湖中的岛屿。你看,那个岛一头突起形似鱼头,而另一边则与水面平缓相交,叫它鲤鱼岛别有一番诗意呢!前面那个岛则光秃秃的,上面尽是一块块分散开的页岩,好像无数的书散落在那里,就叫它书堆岛好了。于是,我想起了鲤鱼跳龙门的典故和“学而优则仕”的古训来。岛在湖面漂,湖从岛边绕,偶尔可以看到一些鸟掠过湖面,还可以看到无数的鱼儿悠然地在湖水中嬉戏。这时候,我不禁想起攸县籍太学博士彭天益向宋徽宗描述攸邑风土的“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来。如此绝妙的对联,不正是对诗意独具的攸县绝好的描绘吗?!
走进酒仙湖,我癫狂在韵律流淌的诗里。
(原载2011年6月3日《株洲日报》)
我的目光凝聚在大冲
一段残破的围墙,一扇残留的三字墙,一株枯死的玉兰树,一株无迹可寻的桂花树。我的目光凝聚在一个叫大冲的地方,凝聚在历史的残垣断壁前。初夏的风,掠过茂密的树林,一排排滚涌的绿浪,撞击着我的心扉。“心却比,男儿烈”,“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一个铿锵的声音萦绕在我的耳际。
那是一段堆满苦涩记忆的墙,那是一扇浸满血泪辛酸的墙。那是一段斑驳的墙,那是一扇飘摇的墙。它们经历历史的腥风血雨,以深沉的颜色,展现着厚重的回想。一块块青砖,把历史的颜色堆砌成自由思想的壁垒。雕梁画栋,气势恢弘的大冲别墅,却始终禁锢不住一颗激情澎湃的心。“频频赤血救同胞”的抱负,化作两渡东瀛,二上京城的义无反顾的坚定信念和深沉足迹。“秋风秋雨愁煞人”,轩亭口的上空,回响着一个弱女子的怒号和悲鸣。就是这凄凉的声音,激起此起彼伏的滔滔巨浪,凝聚着无数悲愤的力量。
透过这两堵青砖墙,和墙上残存的门窗,我可以想像得出曾经朱红的钉着铜钉的大门,想像得出门轴转动时的吱呀声,还有屋顶中央的麒麟或者狮子,以及尖翘的檐角。曾经令人艳羡的富甲一方和安逸恬静,在生灵涂炭的阴风晦雨里,化作视死如归的万丈豪情。在侠肝义胆的巾帼英雄眼里,金钱如粪土,民族大义高于一切。
那不是普通的两棵树。它寄托着一个革命者远涉重洋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和探索。树苗在刀光剑影中发芽、抽枝,在诗词吟诵中含苞开放。过早夭折的那棵玉兰树,在无奈的叹息中,被桂花树所取代。两棵树以翘首远望的姿势,伸展着枝条,缀满了绿叶,开满了莲花似的洁白的玉兰花和碎金似的金黄的桂花。从春暖花开到叶黄金秋,馥郁的花香弥漫在院里,弥漫在村庄,弥漫在田野,弥漫在无数人的心里。
坐在去大冲的车上,我极力想像着那棵玉兰树的枝繁叶茂,桂花树的郁郁葱葱。来到故居遗址前,我才知道那棵传说中的桂花树已经难觅踪迹,接着亲眼看到那棵玉兰树在象征着湖南人秉性的辣椒所掀起的浓厚的现代商业氛围里,窒息成满树仰天长啸的枯枝,好像无数伸向空中的求助的手臂。一种无以名状的情绪涌上我的心头,令我艰于呼吸。
曾经的荷叶塘,已经被填埋殆尽,只剩下窄窄的水面。我闭着双眼,分明看见一个女子,在空阔无边的荷塘里,尽情地戏水,惬意地赏花。洁白的、粉红的荷花,还有那含苞欲放的花苞,点缀在一片碧绿的荷叶中,微风吹来,女子飘散的长发,荷叶和荷花都抖动着,战栗着,煞是好看。
残墙断壁,擎天枯树和狭窄水塘,却一次次刺痛着无数虔诚的心。大冲,这个让历史再现,令目光聚焦的地方,应该以怎样的姿势,怎样的面目,聚集崇敬的瞻仰?似乎无需赘言。
我的目光凝聚在大冲,凝聚在一个叫做秋瑾的女子身上。
(原载2011年10月10日《株洲日报》)
皮佳洞暗河漂流记
早就听说攸县皮佳洞暗河漂流的惊险刺激,适逢“走进攸县,感受魅力”省市知名作家采风活动,我有幸与皮佳洞暗河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我忐忑不安地与其他五位作家坐上了第二条橡皮船,紧随着第一条船,开始了暗河漂流之旅。
那是一个幽深的洞,那是一条神秘的河。清澈的河水,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着粼粼的波光。河水很浅,河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橡皮船随着蜿蜒曲折的河道,时而缓慢、时而急促地前行。洞时而宽敞,时而狭窄。宽敞处可以容得我们在船上站直身子,当然,不能真的站起来,否则极有掉进水里的危险;船经过狭窄处时,我们时而把身子往左偏,时而又往右边倒,时而又低着头,极力避让着嶙峋的岩石。
坐在船尾掌舵的马立明老师,不愧是湘江边长大的,他不时地大声招呼坐在船头的小梁,在遇到急流时把准船头的方向,遭遇水浅时奋力用竹篙撑河底把船头抬起来,经过狭窄弯曲的河道时又提醒大家防止岩石的碰撞。
到达一个回水弯时,前面那条船由于掌舵人判断失误,加之方向调整不及时,船进入了弯里。在回水弯水流的作用下,整个船调了头,船尾对着暗河的水流方向,无论怎么使劲,就是调不过来。我们幸灾乐祸地嚷道:“干脆把船倒着开算了!”马立明老师果断地充当了指挥,坐在船头、船尾的两位同志,按照马老师说的,分别用竹篙船的左边和右边,慢慢地,船头顺着水流的方向,继续前行。
坐在船上,大部分人都全身心投入到漂流里去了,无暇顾及两边及头顶的风景。其实,漂流经过的,也是溶洞,石笋、石柱等溶洞景观随处可见。暗河水流给了溶洞更多的灵性,溶洞景观多了不少鲜活的动感。
不知不觉,我们完成了五百多米长的暗河漂流。从上船前的紧张,到开始漂的新奇,再到搏激流、过弯道、经狭洞的惊险和刺激,皮佳洞暗河漂流,在我的记忆里留下的是快乐的烙印。
(原载2011年6月24日《株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