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庾赏荷
荷花我看过不少,曾经就读的重华中学就在县城有名的莲子塘旁边。那一大片荷塘,从春天小荷才露尖尖角,到夏天满池的碧叶红花,再到冬天花叶凋零只剩下稀稀拉拉的枯黄的叶柄和花茎剑一般插在池水中,我都能透过教室的窗户看得清清楚楚。对于荷花,我已经没有新鲜的感觉,以至于朋友约我周末去仙庾看荷花,我懒洋洋地应道,荷花有什么看头,还不如睡个懒觉、玩玩牌实在。朋友执意要我一同前去,我拗不过他,才极不情愿地与他一同来到仙庾镇仙庾村的荷花基地。
我还坐在车上闭目养神,朋友“快看!好漂亮的荷花!”的一声惊呼让我睁开了眼睛。小车一个急刹,我们连忙下车。这是怎样一大片荷塘呀!四周绵延起伏的低矮山坡,将这个荷塘怀抱其中。弥漫在眼帘的是绿葱葱的树木,错落有致的屋舍。一丝丝白云如无忧无虑的孩子,在天空悠然飘荡。整个约三百亩的荷塘,以巨幅水彩画的姿态,浸润着我的心魂。满池的荷叶如一池春水,在微风中荡起涟漪;又如一块无边的丝绸,鼓涌着绵柔的波浪。我想,如果杨万里来到这里,不知道会不会吟诵出比“接天莲叶无穷碧”之句意境更深更远的诗句来。千千万万挨挨挤挤的荷叶,仿佛一幅巨大的舞台背景,让那些迷人的歌舞,竞相在这里上演。
荷花就是这舞台上的主角。远远望去,一朵朵荷花镶嵌在巨幅的绿色背景中,煞是好看。荷花粉红色的居多,偶尔也有白色的。你看,粉红的花瓣展开着,在微风中轻轻摇摆身姿。它们之间的距离忽近忽远,若即若离,我不知道它们是在亲昵还是絮语。蜜蜂和蝴蝶也来凑热闹,它们扇动着翅膀,这里停停,那里瞧瞧,抢镜头似的,出尽洋相。含苞待放的花苞,高高耸立在花叶之间,好似一个个燃烧的火炬,为那些艳丽的花声嘶力竭地呐喊。
风在这里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舞台背景的动感靠它,馥郁的香气更少不了它来传送。一阵微风吹来,缕缕清香随着风在荷塘周围飘忽着,时而直扑鼻孔,让你在猝不及防中意乱情迷;时而匆匆掠过,让你在意犹未尽中大喊遗憾。
我忽然想起了隋朝杜公瞻《咏同心芙蓉》的诗句来:“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在仙庾,我看到的是满池的荷花,虽然看不到诗中“一茎”和“双影”的情景,但荷花“两心同”的景象已经深深印在我的心里。我不敢自称高洁,至少我欣赏荷花“莫笑出青泥。心净还如许”的崇高境界。看到如今官场上少数人不择手段,恣意敛财,污染官风民风,痛心疾首。难怪我久久徘徊在荷塘边上,扒开密密层层的荷叶,想弄清楚荷花是怎么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我从荷叶不沾水的现象得到启示,原来,荷叶和荷花表面都有蜡质层,正是由于蜡质不沾水、不沾泥的特性,才使荷叶和荷花具备了外界条件难以让其改变的清廉本性。
远处的仙庾岭上,修缮一新的文昌阁静静地立在那里,一阵沉闷的钟声从香火旺盛的仙庾庙悠悠传来。仙庾这块神奇的土地,在沐浴着仙女娘娘千百年的庇佑之中,如今又开满了圣洁的荷花。仙庾的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葡萄基地、花卉基地、荷花基地、蔬菜基地,还有极具特色的农家休闲,使富含文化底蕴的仙庾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不由自主地摘了一朵荷花,捧在手里,上了车,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途。
神秘的龙泉井
在株洲县山区长冲的深山密林里,有一口远近闻名的古井——龙泉井。据说龙泉井的名字还是乾隆皇帝亲赐的呢!
长冲地处幽静偏僻,重峦叠嶂,古木苍翠,只有一条小路与外界相通。乾隆下江南时厌倦了前呼后拥的喧嚣,烦腻了灯红酒绿的生活,路过长冲时,被绵延的山峰、苍劲的树木和啾啾的鸟鸣所吸引,便下了马车,带了几个侍从,兴致冲冲地从一条小路直往深山密林走去。
当时正值盛夏,太阳像一条毒蛇,吐着火红的信子,把人的全身舔得燥热难耐。乾隆一行渐渐走进了茂密的树林,古老苍劲的大树伸展着繁茂的枝叶,毒辣辣的太阳被过漏得只剩下稀疏的光斑,有气无力地在铺满落叶的地上晃动。一丝丝的凉风迎面扑来,他们顿时暑气顿消,凉意顿生,神清气爽。忽然听见前面传来潺潺的流水声,他们便急忙沿着那条陡峭的山路,循着水声而去。走出树林,来到一处开阔地,但见一挂瀑布从不远处的山岩倾泻而下,一条彩虹若隐若现。瀑布的水流形成一条小溪,朝这边奔涌而来。乾隆急不可耐地双脚跳进溪水之中,却惊奇地发现溪中水面下有一个滚圆的石头旋转不停,而且发出厚重的摩擦声。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个石头卡在溪水下面一个直径约二十公分的石洞内,仅有少部分露出洞口,取之不出。溪水流过,圆石便借溪水的冲击力旋转不停。水流石转,水止石停,被称为“龙胆石”,着实令人称奇。
乾隆一行兴致颇高,一阵小憩之后便继续前行。行至半山腰,发现路边有一口半月形的井,泉水清澈,树木倒影清晰可见。乾隆正觉口渴,忙俯身靠近井沿,双手合作瓢状,从井中捧起泉水,连喝了几口,众侍从随即争相痛饮。饥渴之中,清凉甘甜的泉水下肚,他们顿时暑意全消,精神倍增。乾隆脱口赞道:“好一口龙泉井!”接着,他兴致勃勃,用手指蘸着泉水,在井边一块光滑平整的青石板上写下“龙泉井”三个大字,众侍从连声称好。只可惜这口井地处偏僻,当地无人知晓风流才子乾隆皇帝来此巡视,不然,磨墨铺纸留下乾隆御笔,名胜古迹龙泉井的价值将徒增不少。
乾隆余兴未尽,举目四望,周围绵延着七个山峰,青翠欲滴,或似虎卧,或如马奔,形态各异,高矮不同,将这口月牙形的水井怀抱其中。井的四周树木葱茏,遮天蔽日,百鸟吟唱,婉转悠扬,清风徐徐,凉爽怡然。乾隆一手执纸扇,一手抚须,半闭着眼睛,沿着井边踱着方步,一字一顿地吟道:“七星拜月神仙地,美酒佳酿龙泉井”。龙泉井因此得名。当地还流行“三更人静之时,吴刚捧出龙泉水,酿制桂花酒”的传说。传说归传说,龙泉井泉水清澈,取之不竭,水质优良,实属罕见,内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味道甘甜,回味悠长,堪称优质矿泉水。长年以来,方圆十里的乡亲都前来龙泉井取水饮用和酿酒,还有不少人不远千里慕名来此舀取井水,以求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乾隆远去,不知吴刚是否还偷偷来龙泉井取水酿酒。现代的长冲人利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取龙泉井水,酿制出了风味独特、滋阴壮阳、名扬海内外的鹿茸酒。“龙泉井水流天下,鹿茸名酒醉中外”,这是龙泉井边一块石碑上的联语,也是长冲人创造龙泉井新神话的真实写照。
(原载2006年9月7日《株洲日报》)
渌口印象
我曾经在渌口工作生活过十六个年头,我喜欢渌口,经常在梦里回到渌口。
我喜欢南江路旁遮天蔽日的梧桐树。二十年前第一次来到渌口,正值盛夏时节,一路在酷暑中颠簸得满头大汗的我,一下公交车,便走进那长长的绿阴里。一棵棵偌大的梧桐树,将粗大的枝条向街道中心方向伸展,几乎把整个天空都遮蔽了。漫步在街道上,抬头看到的是银灰色的树枝和淡绿色的叶片组成的天幕。太阳光从枝叶的缝隙间漏下来,落在灰白色的水泥路面上。微风吹来,那些斑驳的光影晃动着,好像当年最繁华的南江路上舞厅里闪烁的灯光。枝叶的沙沙声,汽车的马达声和鼎沸的人声,恰似阵阵乐曲。踩着移动闪烁的光斑,我疾步的姿势像极了快三的舞步。尽管后来梧桐树全部改成了樟树,但我对南江路的记忆始终停留在这些梧桐树上。
我喜欢渌江边宁静中的喧嚣。老街倾斜的木屋,青色的砖墙,向渌江延伸的青石板阶梯,渌江里荡漾的水波,轻快的小渔船,渔船上和岸边的垂钓者,渡船码头的汽笛,街旁鲜嫩的蔬菜,铁皮制品、纸钱、香烛等传统手工制品……老街以风烛残年的姿态,镶嵌在渌口的边缘,镶嵌在我的记忆里。走进老街,就是走进了渌口沧桑的历史。站在伏波岭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下,掠过渌江水面的风,扑面而来。从一丝丝清凉中,我感受到厚重和庄严。透过伏波庙里常年鼎盛的香火,我看到渌口一路潇洒的风姿。
我喜欢向阳广场的雅致和热闹。大树,花坛,石凳,斑斓的灯光,林立的店铺,音乐喷泉,第一个城市广场以绰约的风姿,把市民的生活打扮得色彩斑斓。他们在绿阴里漫步,在花丛边聊天,小孩子们尽情地嬉戏。周末的傍晚,随着跌宕起伏的音乐声响起,音乐喷泉在光怪陆离的光影中,不停地变换水柱的高度和形状。雄壮的《青藏高原》歌声,则把喷泉中央的水柱喷到最高位置。喷泉四周围满了人,有搀着老人的,有牵着小孩的,也有亲昵的情侣。夏天,许多小孩子打着赤脚,只穿一条小裤衩,在喷泉中嬉闹。他们惬意地在密密麻麻的水帘里穿梭,不时躲避急速喷射的水柱,也不时用小手擦一把满脸的水。我静静地看着他们,思绪不觉回到了童年。
我喜欢朴实善良的渌口人。当我离开大学校园,第一次失意地来到陌生的渌口,是热情的渌口人让我燃起了希望和信心。记得那时在县里一家单位报到后,我要去离县城二十多公里的一个园艺场上班。那家单位办公楼下门面的几个女同志,热情地帮我把行李搬进门面的库房里,告诉我旁边那家店子的早点最好吃,到市里的车站往左走二十米就到了,去河边的渡口需要穿过前面的小巷,再沿着水泥路一直走。从她们关切的话语中,我慢慢听懂了渌口话。后来,结识了很多同事和朋友,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帮助我,关心我,让我迅速消除了在这座小城举目无亲的陌生感,与他们融合在一起。现在已经离开渌口多年,但我总是想起渌口,回忆起曾经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想起那里的熟人和朋友。
我喜欢渌口街头的干净和宁静。渌口虽然是小县城,但追求现代化的脚步一点也不比别的城市慢,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几经扩容和改造,城市的品位提升了,环境舒适了。街道由原来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行人道也铺上了大理石。街道两边的樟树、玉兰、桂花,绿绿葱葱的。雪白的玉兰花开放,好像若干个小灯笼挂在树上,阵阵馥郁的香气沁人心脾;金秋时节,满树的桂花次第开放,或金黄,或银白,整条街道都清香袭人。我习惯于在傍晚,漫步渌口街头,看看绿树,闻闻花香,欣赏闪烁的霓虹灯,有时还饶有兴趣地看别人在广场跳舞。虽然大大小小的茶馆遍布整个渌口,牌友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但我还是喜欢沉浸在渌口的夜色里,享受这独特的宁静。
(原载2011年5月23日《株洲日报》)
彩虹瀑布
在山峰绵延、林深谷幽的井冈山,我为瀑布飞跃、彩虹辉映的景观惊叹不已。
要欣赏到仰望飞瀑见彩虹的景色,必须经历锦绣谷一段崎岖的山路。从入口一路走来,两边是绿绿葱葱的山林。那是一片深幽的树林,在茂密的树丛中,一棵棵苍遒的古木,斑驳的树干自然弯曲,深绿的枝叶苍翠欲滴,呈现一派特有的生机和活力。远远近近的竹林,借着一股股清凉透肺的山风,左摇右摆,好似一排排波浪,此起彼伏,滚涌向前。脚下是一条蜿蜒于林壑中的小路,全是在山体的岩石上开凿而来。上坡或下坡处,则凿出一级一级的石梯,临崖之处建有扶手。一条山溪,一路伴随而行。那是一条欢腾雀跃的小溪,溪中清澈的水流在岩石间或跳跃,或迂回,溅起细碎的浪花,击起清脆的水声。正值初夏时节,在湖南正是酷暑难耐,而这里是一路凉爽,脚步匆匆走了三四里山路,身上却一丝汗水也不曾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