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财有门道赚钱有秘招
17891700000032

第32章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5)

遇到困难百折不挠

富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办?他们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挫折呢?富人面对挫折的应对秘诀是:把每一次挫折当成一个新的起点。

富人的成: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奋斗的过程中,很多富人也是历经坎坷。他们遇到困难百折不挠。有了这种斗志,就能度过难关,赢得财富。

经过磨练的事物更好用,经过磨练的人也更能创出成绩。高尔夫球运动刚刚兴起时,有个奇怪现象:几乎所有的高尔夫球手都喜欢用旧球,特别是有划痕的球。

原来,有划痕的球比光滑的新球有着更优秀的飞行能力。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科学家设计出了表面有凹点的高尔夫球。这些凹点,让高尔夫球的平稳性和距离性比光滑的球更有优势。从此,有凹点的高尔夫球成为比赛的统一用球。

如果把高尔夫球的凹点比作人生的伤痕,那么,失败、坎坷和挫折这些给人带来伤痕的东西,并不可怕。因为,有些伤痕,锻炼了人的心理素质,培养了人的受挫能力,更有利于成就大事业。

遇坎加把劲

香港恒和珠宝集团董事长陈圣泽说:“挫折绝不是一件坏事,学习不必很顺利,条条路畅通。遇到的每一个挫折,都不会完全一样,每次都是新鲜的,它可以造就一个人的应变、分析、抉择能力。”

陈圣泽13岁来到香港,身上只带着1.7港元,如今他的集团营业额每年高达5亿港元。

20世纪50年代末,陈圣泽只身从大陆来到香港,开始了他40年的事业。当时他全家人都在大陆,从事耕作,生活相当清苦,他的父亲便嘱咐他出去闯一闯。经在港的亲戚介绍,他便当上了珠宝学徒,每月领10港元的工钱。

初当学徒,陈圣泽负责的只是清洁和倒茶工作,一直到有新学徒加入,才开始真正接触珠宝工作,并成为了手工最好的一个学徒。陈圣泽做了一年首饰技工,积了点钱,便急急自立门户,却两次失败。

陈圣泽归因于自己初踏足社会,识人不多,商场上的信用亦未建立。但他并不后悔。尝了两次的失败后,陈圣泽毅然赴美。当时,他仅能说一些极不流利的英语,对美国的认识,仅仅是美国的珠宝市场很大,是个珠宝行业很先进的国家。他在美国4年,在不少大珠宝公司工作过。

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陈圣泽在1975年回香港设立恒和商店,借他在美国对现代化珠宝厂的生产过程的认识,在香港开设了流水作业式生产的工厂,跳出了以往由技工一件一件做的框框,一步步成为了香港的珠宝大王。

陈圣泽在遇到挫折之后没有退缩不干,而是更努力地去尝试,终于获得了成功。

挫而不折能更进一步

创业的过程总是有诸多艰辛,只有挫而不折,才能更进一步。很多大名鼎鼎的成功人士,都是从一个又一个的挫折中走向成功的。

艾柯卡是美国汽车业无与伦比的经营巨子。他曾任职世界汽车行业的领头羊——福特公司,凭着卓越的经营才能,地位节节高升,成为福特公司的总裁。

然而,就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福特公司的老板福特二世却出人意料地解除了艾柯卡的职务。原因很简单,因为艾柯卡在福特公司的声望和地位已经超越了福特二世,他担心自己的公司有一天会改姓为“艾柯卡”。

此时的艾柯卡可谓是步入了人生的低谷,他坐在不足十平米的小办公室里思绪良久,终于毅然而果断地下了决心,离开福特公司。

在离开福特公司之后,有很多着名企业的头目都曾拜访过艾柯卡,希望他能重新出山,但被艾柯卡婉言谢绝了。因为他心中有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从哪里跌倒的,就要从哪里爬起来!”

艾柯卡最终选择了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这不仅因为克莱斯勒公司的老板曾经“三顾茅庐”,更重要的原因是此时的克莱斯勒已是千疮百孔,濒临倒闭。艾柯卡要向所有人证明:“艾柯卡的确是一代经营奇才!”

接管克莱斯勒公司后,艾柯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辞退了32个副总裁,关闭了16个工厂,节省了一大笔开支。整顿后的企业规模虽然小了,但却更精干了。艾柯卡用自己的眼光,根据市场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新型车。在他的管理下,克莱斯勒公司成为了一个能与福特、通用三分天下的新型汽车公司。艾柯卡创造了一个震惊美国的神话。

1983年,在美国的民意测验中,艾柯卡被推选为“左右美国工业部门的第一号人物。”1984年,由《华尔街日报》委托盖洛普进行的“最令人尊敬的经理”的调查中,艾柯卡居于首位。同年,克莱斯勒公司营利24亿美元,美国经济界普遍将克莱斯勒公司的经营好转看成是美国经济复苏的标志。

在遭遇职业挫折后,艾柯卡没有气馁。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重塑了另一番事业。艾柯卡的经历证明了一点:能正确面对挫折的人,能从挫折中寻找改变人生的机会。

从“地下浪人”到“航运巨子”

在当今日本6大企业集团中,三菱集团以雄厚的实力位居三井、住友、芙蓉、三和、第一劝业银行之前,独占魁首。然而,在1870年,岩崎弥太郎及其弟弥之助创办三菱时,仅有3艘轮船。岩崎弥太郎从“地下浪人”到“航运巨子”,再到“日本第一财阀”。

1834年12月11日,岩崎弥太郎出生于安艺郡井口村。父亲弥次郎是个地下浪人,因家境中落而丧失了乡居武士的地位,过着贫困的下层生活。母亲美伦是个医生的女儿。父母尽管生活艰难,也不忘对长子弥太郎的培养。弥太郎从小就跟随外祖父识字并学习书法,14岁时又寄居在姨父家读私塾。

20岁时,弥太郎决心到中心大城市江户(后改为东京)求学。为了凑足盘缠,父亲卖掉祖先遗留下的山林。这使弥太郎极为感动。临出发的前一天晚上,他登上家乡西边的妙见山,来到星神社的祠堂,在星神社的门上写道:“日后若不能扬名天下,誓不再登此山。”

弥太郎从乡村来到江户,对城中壮丽的街景,看得目瞪口呆,而市中商家的繁盛,更令他兴奋不已。他从师于“昌平堂”儒官安积良斋,从此才学大进,被人称为秀才。

谁知一年后,他的父亲突遭横祸,因为受村长诬陷而下狱。弥太郎闻讯从江户赶回来为父伸冤,不料,郡奉行所官员与村长串通一气,拒绝他的申诉。弥太郎怨恨难抑,在奉行所的柱子上,愤怒地刻下“无贿不成官,罪由喜恶判定”几个大字。奉行官大怒,命人削掉柱上大字。弥太郎又在奉行所外白墙上写下同样的字,恼羞成怒的奉行官将弥太郎也逮捕下狱。

人生处处是机遇。在监狱里,弥太郎与一位樵夫关在同一牢房。这个樵夫十分擅长算术。一天,樵夫对他说:“没有一项工作,比做生意一获千金更有意思了。”

弥太郎问:“做生意是好,可是我不通算术,你能教我吗?”

樵夫爽快地答应了。

不久,弥太郎就能很熟练地运用算术了。樵夫夸奖他说:“弥太郎,你真了不起,我花四五年才学会了算术,而你,却不到一个月,就融会贯通了。”

弥太郎兴奋地指着牢房的一个大柜子,说:“他日,我若能成为天下巨富,将报你以一大柜子小判(当时日本的货币单位)的酬金。”

后来弥太郎创立了三菱财团,成为日本首富,他果真信守诺言,送了很多钱到樵夫家。这次与樵夫一起坐牢的际遇,成了弥太郎一生重大的转机。

时来运转

一年多以后,弥太郎获释,但活动范围被限制在鸭田村内。弥太郎深切体会到社会的不公道,对自己试图在黑暗官界出人头地的念头灰了心。他把目标转向了做生意。

有一天,弥太郎与弟弟弥之助在安艺河边钓鱼,他遥看两岸辽阔的土地,说:“这两岸土地既肥沃又广大,无奈就怕洪水泛滥。”就在这时,他萌发了一个想法:如果在两岸筑堤,挡住洪水,岂不造就了万亩良田?!

弥太郎立即向安艺郡公所提出筑堤造田的申请,很快得到批准,准许实施。后来,仅弥太郎本人就造稻田100公亩,棉田50公亩,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入。

从此,弥太郎否极泰来,他不仅免除了限制活动范围的处分,而且担任了奉行所的一名下级官员,往高知城赴任。1867年,弥太郎又担任了长崎土佐商会的负责人。

1868年,德川幕府倒台,明治天皇成立了新政府,开展了明治维新运动。新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扩大民族经济、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的措施。在明治维新“奖励贸易”“富国强兵”的背景下,三菱公司应运而生。

在日本政府的扩张战争中,三菱公司向政府申请承包了一切军需输送工作,运兵、运军火、运粮,大发战争财。1877年,三菱共拥有61艘汽船,吨位高达35464吨,占全日本汽船总吨位的73%,一跃而成为日本国“海上霸主”。

在弥太郎获得财富的过程中,他虽然屡经挫折,但是没有因此而哀声叹气,停止脚步。他在情况非常被动的时候,也不断地想办法改变,终于走出了困境,得到了转运的机会。

大起大落的经商之路

商场如战场。战场中有胜负,商场中也有成败。在经商的过程中,很多大商人都是历经风浪,在大起大落中历炼出经商经验的。

面对经商中的起起落落,富人们是否会为波折所击倒呢?富人们看待大起大落的秘密是:瞄准自己的目标,不怕走弯路。

温州富商林立人走的就是一条一波三折的经商之路。在这条路上,他先后创办过立业(香港)房地厂开发公司、九九加一实业公司,卖过文化用品、编织袋,做过租房中介,开发过房地产,也曾涉入过通讯市场,还尝试做过飞机驾驶培训。在这些大起大落中,他终于找到了成功之路,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对于一路的坎坷与失败,林立人说:“失败并不可怕,在我这个年龄做生意的温州人,谁没有受过骗?遭过抢?谁没有身无分文数年不敢回家的经历?谁没有睡过地板,甚至露宿过街头?重要的是不要被失败打倒,只有那些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愈挫愈奋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经商启蒙

林立人出生在温州的一个渔村,父亲是一个渔民。在林立人很小的时候,父亲用渔船从福建运龙眼和砂糖到温州卖,赚取差价。当时这是违法行为,叫投机倒把,只能偷偷做,为此父亲吃过不少苦头,甚至曾发生过一船货物被人抢光却不敢报案不敢声张的事。年幼的林立人认为,商业是一种充满风险充满艰辛却又非常诱人的事。

林立人读初中时,开始接触到商业。他挑着鲜鱼去集市上卖,或者把鱼挑到很少鲜鱼的山里卖。他还收集螃蟹壳。当时国家有专门收购螃蟹壳的公司,收去做塑料。林立人挑着担子,走村穿巷,挨门挨户收集螃蟹壳,然后再一总卖给国家,赚取差价,补贴家用。这些经商活动给林立人最初的成功体验,他从中赚到了自己的学费,感受到了乐趣。高中还没毕业,林立人就选择了经商。

1985年,林立人来深圳卖文化用品,包括文件夹、文件袋等。这一行的利润不错,毛利能赚到70%。除了做文化用品之外,他还做过许多小物件,赚钱最多的是编织袋。林立人渐渐成功了,二十四五岁时名声已遍及乡里。他把大量编织袋运往全国各地的同时,也给乡亲们带来了编织这种袋的活计,让他们跟着一起赚钱。

满腔辛酸泪

1989年,林立人在河南签订了1.2亿元的大单。这宗大单是在河南的一家化肥公司帮助下取得的。由于这家公司的权力,林立人获得它下面众多化肥厂的订单,条件是:每只编织袋给化肥公司5分钱的回扣,当时每只编织袋是1元钱。

但是,货物送出去之后,款却收不回来,林立人遇到了经商以来的最大难题。他提供了1000万只编织袋之后,发现货款收不回来,只好停止供货,随后就是漫长而屈辱的讨债历程。

合同是和各个生产厂家签的,原来介绍生意的化肥公司置身事外,而各个厂家以种种理由拖欠货款。林立人想尽了各种方法,但是仍有300多万收不回来。

资金周转出了问题,林立人限人了困境。在最困难的时候,他身无分文,向厂家要求1000元生活费,他们也拒绝给付。“他们欠我那么多,连一千元也不愿给。”一起讨债的一位大姐失声痛哭。

款没有收到,但是工人的工资却不能不付。在处理完债务之后,林立人一贫如洗,两手空空,只好离开家乡,远走深圳。

打工没人要,只好做老板

给人打工很难富起来,要想成为大富翁,必须有自己的产业。

1991年,林立人来到深圳开始第二次创业。他借住在朋友租的房子里,打地铺睡在地板上。每当痛苦的时候,他就想起父亲经商时的心态。父亲在一船货物被人哄抢一空的时候,对自己说:“别人没有,你有嘛!”林立人感受到父亲的淡泊心态,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决定东山再起。林立人没有什么学历,没有什么专业技术,打工没人要,便决定自己做老板。

到深圳后不久,林立人发现了一个生财之道:做租房中介,收取佣金。当时,这种中介公司很少,林立人便在香港注册了一家立业(香港)房地厂开发公司。他选择在香港注册,是因为当时在国内注册不到这样的公司。虽然是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实际的业务却是在深圳做租房中介,可算是深圳第一家民营租房中介公司。

越是打工者多的地方,租房的生意就越好做。深圳当时的房租很高,100平米住房的月租约2800元,租的人还很多。房屋中介公司生意火爆。这个生意不用本金,坐地收钱,每做成一单生意,就能收取一个月的佣金。

生意越做越大。到1992年春天,林立人已积累了十几万元。做中介的人多起来,林立人开始转行炒楼房。当时炒楼房比较赚钱,一套楼房转手后能赚5000~10000元。一年后,林立人的资产达到六七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