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财有门道赚钱有秘招
17891700000033

第33章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6)

又赔了个精光

炒房尝到了甜头,林立人想把它做大:他准备在宝安找一块地皮,盖一个小区,名字就叫“温州小区”,专门卖给温州人。

当时,深圳有一个政策,在深圳买房就能获得深圳户口,这对温州人很有吸引力。林立人在报纸上登了个广告,很多人都愿意交订金,购买这种可以得到户口的套房。但是,由于后来深圳买房给户口的政策取消了,林立人的计划没能实现。

深圳的房价不断上升,林立人也想赶上潮流。当时正值开发大亚湾,有一个口号是:“你错过了深圳,你还要错过大亚湾吗?”他在惠阳县找到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双方打算合作,由房地产公司出地,林立人负责建房,利润三七分成。

但是,他们在盖楼的过程中却遇到了资金周转困难。房子刚打了地基,就遇上政府对贷款措施的调控,建房的建筑公司是垫资工作的,由于贷不到一分钱,楼房盖成了烂尾楼。

林立人的钱又赔光了。为了寻找转机,他谋划着一个新机会:当时,温州的三轮车牌照一个已炒到五六万,而在惠阳,基本上不存在炒作。他推测温州的情况不久也会在惠阳重演,就借钱从外地购进了一百多辆三轮车,准备在惠阳申请牌照。谁知,车子还没落地,就被没收了,要拿10万元去赎回这些三轮车。这最后的一击几乎让林立人崩溃了,他忽然感觉到精疲力竭,毫无办法。他真正体会了做生意的艰辛。

转卖寻呼机成千万富翁

生活没有着落,不得不寻求谋生之道。1995年,林立人连1000元也拿不出来了。

一天,林立人在华联大厦的一个柜台买了一台便宜的寻呼机,然后,便试着在街头贴一个小广告:寻呼机转让。没想到,不到1小时就有人来买了,林立人从中赚到了几十块钱。

有了这个尝试之后,林立人又有了新想法。他花了200元,在报上登了个分类广告。在接到要寻呼机的电话后,就到统建楼那个柜台拿货。这样,林立人就做起了寻呼机小买卖。由于他经常向同一个柜台要货,就可以比一般的买主拿到更便宜的货。

林立人注意到:越是便宜的寻呼机,需求量越大,而这种便宜的寻呼机,一般都是二手机改频的。他想,要想发财,必须找到二手机的货源,同时,必须找到技术人员,懂得改频。他碰到一个台湾商人,专门在日本收购二手寻呼机,又找到了几个懂得改频技术的工程师。有了这两大资源,他就不再做零售了,改做批发。他向那个台湾商人购买二手机,再请那几个工程师改频,然后,将改装好的寻呼机批发给零售商。

一个没有改频的二手寻呼机,只要20元就能买到,变频后卖给供货商,每台300元,赚15倍。到1997年,林立人的事业达到一个顶峰,他也成了千万富翁。

资产严重缩水

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林立人感到自己的知识不够,必须想办法充电。1998年他来到北大,开始旁听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并在1999年正式读了EMBA。

在北大读书期间,林立人又做了两次较大的投资,一是对教育产业的投资,当时有关教育产业潜力无限的呼声很大,他试图和北大及牛津商学院合作,做企业营销管理培训;另一项是投资阳江的一个飞机驾驶培训学校。这两项投资都不够成功,赔了一些钱。

真正让林立人元气大伤的,是B股市场。2001年2月19日,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在多个无量涨停板之后,林立人重金杀入B股。谁知数月后B股跳水,他的股票全部被套。3年多的熊市中,他越套越深,资产缩水了2/3。

迈步从头越

三次惨败让林立人痛定思痛。他决心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抛弃过去想依赖一两次机会迅速暴富的心理,脚踏实地练好基本功,一点一点积累做起来。

2002年初,林立人将剩下的资金投资入股了位于西乡的伟伯数码像机厂。这一次投资比较成功,林立人的本金慢慢收回来了,股权也增值了。这一年的下半年,林立人依托这家数码相机厂,开始经营九九加一牌的数码相机,集中做电子商务。

艰辛付出有了收获,九九加一牌的数码相机在2006年阿里爸爸网上的诚信排行榜上排在了第一名,产品在国内有一定的销量,出口数量也有好的前景。

紧紧抓住看准的行业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富人们生财有道的秘密之一是:选准行业,尽力往发财的地方去。

选一个能发财的行业,发财的速度就能更快;选一个没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作为起点,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被人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就是因为紧紧抓住自己看准的行业,不断地朝目标努力,赚得亿万财富的。

从身边的各种行业中观察

松下幸之助的童年经历了家族由盛转衰的转折。1894年,松下幸之助出生在和歌山县海草郡和佐村,排行老八,是最小的一个。松下家族在松下幸之助的祖父时期是很兴旺的,是江户时代的名门望族。但是到松下幸之助4岁时,松下家的没落已成定局。

松下幸之助的全家离开世代居住的土地,搬到和歌山市内,经营一家木屐店。由于经营不当,店铺不到两年就关门了。父亲松下政楠把仅有的一点钱拿出来,到米行市去经营,全家过着极不稳定的生活。父亲经常垂头丧气的表情给了松下幸之助压力,他开始渐渐懂事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偏遇打头风。”松下幸之助的家庭又接二连三遭遇困厄,大哥、二哥和大姐得了流行性感冒,由于医疗水平低下而相继去世。大哥的去世让松下幸之助家庭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大哥那时已经在纺织公司工作,是全家生计的顶梁柱,他的死让父母悲痛欲绝。

松下幸之助只读到小学4年级就不得不辍学养家,小小年纪的松下幸之助远离亲人,到大阪的一家做火盆买卖的店里当学徒。在火盆店里只干了3个月,主人觉得他太小,做不了什么事,便把他辞了。

松下幸之助换了一个行业,他被介绍到一家自行车店当伙计,这一千就是近6年。自行车行业在当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当时,自行车是先进的代步工具,是高档商品,只有少数人拥有,大有迅速普及之势。在这个很有生气的行业里,松下幸之助也有了锻炼自己的舞台。自行车店生意也很好,松下幸之助干活踏实,颇得主人的欢心。主人对他也不错。

找到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20世纪初,日本电器事业迅速发展,不仅有了电灯,街道上也开始有电车了。松下幸之助感觉到,一个电器的时代已经到来,他暗暗地下了决心:今后,要干一份与电器有关的工作。

他在自己选准的行业与原来从事的工作之间感到两难。主人夫妇对他非常好,他想辞职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又干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他终于抑制不住想创业的冲动,连招呼也没打就离开了店铺。到姐姐家他才写了一封信给五代夫妇,表示深深的歉意。

然而,电器行业并没有张开双臂拥抱他。虽然他努力往这个行业求职,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在姐夫的帮助下,他到水泥公司做了一段时间临时搬运工。那是真正的力气活,只有15岁的他,身体还很瘦弱,装着水泥的手推车十分沉重,他强撑着干,累得小便带血。不过,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1910年,17岁的幸之助进了大阪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当一名安装室内电线的练习工。电器行业是一个需要专业技术的行业,这对从外行转进来的松下幸之助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松下幸之助刚入行时,他基本上不懂电器知识,连最基本的操作都不会,可是,他来到工作地,人们还是把他当电工看待,投之以尊敬的目光。用户的信赖,促使他决心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他拼命地学习专业技能。没有多久,他就掌握了熟练的电工技术。松下幸之助非常珍惜这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他诚实待人,热情服务,很快就赢得了公司上层的信任。当时大阪电灯公司所承包的重要工程,几乎没有一项不让他参加。

万事开头难

雏鹰学会了飞翔,就要振翅高飞了。松下幸之助倾心于改进电灯插口的研究,向公司提出过改进的建议,却没有被采纳。公司规定,职工一旦生病,就要停发薪水。松下幸之助从小身体孱弱,经常不得不带病工作。这些都促使他萌生了独自办企业的念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转机。欧洲成为战场,物资奇缺,日本的产品大量卖到欧洲,日本工商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

松下幸之助的设想是生产一种改良的电灯灯头。他在大阪电灯公司工作了7年,他领到退职金,加上自己的全部积蓄,总共100日元。他的两位老同事森回延次郎和林伊三郎是他的支持者,加上他的妻子和内弟井植岁男,一共只有5个人,就这样办起了工厂。

万事开头难,尤其是研发新产品。他们甚至不知道灯头的壳体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只猜想可能是用沥青、石棉和滑石混合压塑而成,他们像盲人骑瞎马一样,摸索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搞出点名堂。

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总算解决了壳体制造的难题。可是,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生产出一部分样品来之后,却又推销不出去。他们拿着样品,走遍了大阪的大街小巷,几乎每一家销售电灯的商店都问遍,一天最多只能卖出10只灯头;10天下来,总共只卖了100来只,收入不过才10日元。这就是他们奋斗了4个月的结果。

两位伙伴都自谋生路去了,松下幸之助夫妇和内弟3个人仍苦苦地支撑着。他们典当了衣物,从1917年4月13日起到1918年8月止,松下幸之助十几次将妻子的衣服、首饰等物送进当铺抵押借钱。

黑暗过后是黎明

困境过后有曙光,黑夜过后是黎明。在他山穷水尽、一筹莫展之际,曾经是合作者之一的森田延次郎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有一家北川电器器具制造厂对他的产品感兴趣,看过样品之后,要订购1000只电扇底座,并且不需要任何金属配件。这对松下幸之助来说,真是喜从天降,绝处逢生。

松下幸之助一家投入了紧张的生产,10天之内完成了全部订货。不久,幸之助收到货款160日元,扣除成本,获毛利80日元,基本收回了当初开业时的投资。

第二年年初,松下幸之助接到2000个底座的订单,松下幸之助的生意终于要大开张了。他改变小家庭作坊的生产形式,搬迁到大开町(街),租赁一座新建的两层楼房,楼上住家,楼下当工厂,并且在门口挂上“松下电器器具制造厂”的招牌。这就是后来松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松下电器厂起步极快,发展迅速,它以插头等为主要产品,订单从四面八方飞来。在生产最紧张的时候,松下幸之助和他的妻子也下车间和工人一起干活,根本就没有休息时间,除了吃饭一上厕所,机器几乎是一刻也不能停。

千锤百炼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松下幸之助细心经营,终于赢得了许多长期客户,他的工厂生产出的“电灯改良插头”和“双灯用插头”品质优良,价格低廉,需求量年年上升,市场渐渐扩大到东京、名古屋、九州乃至日本全国。而松下幸之助的财富,也随着工厂效益的提升,日增千倍。2001年,松下公司全年的销售总额为610多亿美元,为世界制造业500强的第26位。

知识是无尽的财富

知识就是财富,科技就是生产力。富人能站在行业和潮流的前端,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飞跃。他们经商素质不断提高的秘密是: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富人深刻地懂得“知识是无尽的财富”的道理,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学习和进步,通过学习知识,提高自己赚钱的能力。

条件再苦也学习

1835年11月25日,安德鲁·卡耐基出生于苏格兰古都丹弗姆林。他的父亲威尔·卡耐基以手工纺织亚麻格子布为生,母亲玛琪则以缝鞋为副业。

1843年,卡耐基8岁,英国工业革命的巨浪席卷了丹弗姆林。这座古老的城镇上出现了第一架蒸汽带动的亚麻织布机。丹弗姆林的手工纺织业不堪蒸汽机的冲击,日渐衰颓,纷纷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