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财有门道赚钱有秘招
17891700000007

第7章 树立生财赚钱的理念(7)

5.更换更便宜的长途电话公司。

6.从不通过电话购物。

富人通过这些方法,减少了家庭的经济开支,节省了资金,留住了更多的财富。

一毛钱也是大本钱

富人的“第一桶金”是靠什么赚得的?他们都有大本钱吗?出人意料的是,很多富人在起步的时候只有很少的资本。他们的秘密就是:把一毛钱也变成大本钱!

“一文钱商行”的发家史

很多大生意,都是从很小的成本开始做起的。在清朝末年,民间就盛传着“一文钱”发家的故事:

甲、乙两个安徽籍的商人携巨资去苏州做生意。苏杭的花花世界冲乱了他们的眼睛,他们忍不住花天酒地,把携带的金钱挥霍一空,沦落为乞丐。白天乞讨,晚上睡在古庙里。

一天晚上,两人烤火,相对叹息。甲商人摸出仅有的一文钱发牢骚:“白花花的银子全没了,居然最后只剩下这一文钱。不如连它也扔掉,免得看了心烦。”

乙商人看到这一文钱,不由眼前一亮,他急忙抓住这最后一文钱,说:“我有办法。”

乙商人拿着这仅余的一文钱去了农家,他用这一文钱跟农妇交换了很少的一点面粉,并向农家讨要了一些竹叶、废纸、草茎、鸡鸭毛等,满载而归。回到庙里,乙商人鼓动甲商人一起干活,他们把面粉放进水里,调成浆糊状,然后把草缠在竹片上,蒙上色纸,再在纸上粘上鸡鸭毛,制成各种形状的禽鸟玩具。

第二天,他们把玩具拿到集市去卖。令人惊喜的是,由于玩具惟妙惟肖,孩子们争相购买,他们制成的200件玩具,竟卖到了5000多文钱!

有了多一点的成本,他们就有了更多的财路。他们夜间制作,白天出售,有了本钱再去做别的生意,财富越积越多。他们就在苏州扎下根来,成立了“一文钱”商行,成为大商家。

差点儿被扔掉的一文钱,居然成为了两个商人发家生财的大本钱。可见,每一个小钱,都是一个变成大钱的机会。如果能巧妙地把握这个机会,就能建立丰厚的事业。富人正是非常重视手头的每一文钱,所以能聚得众多财富。

一点点资源就可以做“药引子”

用小钱发家的精彩传奇从古到今都多有典范。虽然很多人认为一元钱只够买一杯水,但是,有金钱头脑的人却能用一元钱打造出一条街来。古人用一文钱发家,成了大商家,当代的深圳,也有靠一元钱发家的实例。

打工仔伍志明刚到深圳就丢失了钱包,接连几天都没有找到事做,只剩下裤兜里惟一的一元硬币。他非常珍惜这一元钱,因为这是他手里仅有的财富了。伍志明花五角钱买了一枝彩笔,五角钱买了4个香烟的包装盒,在火车站的出口,举起一张牌子,写着“出租接站牌一元一次”几个字。

来深圳打工的外地人很多,初来乍到的打工者都需要人的指点。伍志明为几个老乡带了路,挣到了吃饭的钱。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都用这种方式来解决温饱。渐渐地,伍志明发现这种临时办法也能挣钱,虽然每次只有一元钱,但是一天下来,也能挣到10到20元。已经没有衣食之忧的伍志明没有放弃这个挣小钱的办法,他带着几个找不到工作的老乡一起,由零散的指路发展成正规的接站。

几个月后,“接站牌”发展为40个用钢做成的“迎宾牌”,火车站附近有了他的一间房子,手下有了一个员工……

有了一些资金之后,伍志明开始把眼光转向更挣钱的生意,他发现,深圳的草莓大多是从外地购进的。草莓熟透后非常娇嫩,不耐碰撞,而且不便收藏收购的草莓第一天卖不掉的话,第二天就只能卖半价,第三天就没人要了。伍志明想:为什么不把草莓直接种在花盆里?于是,伍志明买了3万个花盆。第二年,他那些种着草莓的花盆浩浩荡荡“杀”进了深圳城。3万盆草莓销售一空,他的1万元也变成30万元……

几年中,伍志明便利用这些成本,成为了志明花艺公司的董事长,个人资产超过5000万元。

伍志明在手头只剩下一元硬币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把钱变大,这一元钱便像一个小种子一样越长越大,他也干出了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经济实体。他就是运用这一元钱来把生意渐渐做大的。

白手起家创业的四大要素

小成本可以干出大事业,在富人的眼里,金钱少不是难题,他们可以让财富由小变多,慢慢变大。在富人把一毛钱变成大本钱的过程中,总是充分利用自己所有的资源。他们常用的资源有:

1.利用自己已有的技术。

当自己手里只有一点小钱的时候,富人们创业面临的第一问题便是挣钱。如果有自己的独创技术,便能更容易地挣到第一桶金。

2.想方设法凑到更多的资金。

自己本钱比较小的时候,富人们便会想方设法去凑到更多的钱。他们努力寻找比自己有钱的人一起合作,争取找到更多的融资渠道,凑到自己的启动资金,更快地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3.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

在手头资金有限时,要谋得第一笔资金,可以从自己熟悉的行业人手。一个人原来的工作内容和经历,有助于他发现新的财路。在一个行业干得久了,自然就有一些业内的经验。隔行如隔山,别人可能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了解,还不一定能够琢磨到其中的奥秘。富人们善于从自己的本行人手,运用自己的经验,从中发挥出自己的眼光和创意。

4.利用优秀的人才为自己服务。

手头没有资金时,富人们会充分运用自己的其他资源。人际关系优势也是他们的资源之一。他们会寻找优秀的人才,争取合作,以便扩大自己的实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光靠自己一个人是不够的。富人会留心寻找那些将来有可能成为伙伴、臂膀或者能给予帮助的人,为自己积累人脉财富。

盘活手中的钱

俗语讲:“有钱不置半年闲”,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生意经,也是很多富人生财的秘密。富人做生意总是力求合理地利用资金,千方百计地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减少利息的支出,使商品利润得到最大幅度的增加。

随时想到用活手里的钱

犹太民族是公认的最会赚钱的民族。他们经商的最大秘诀就是:随时想到用活手里的钱,有钱不存人银行生利息。在18世纪中期以前,犹太人热衷于放贷业务,就是把自己的钱放贷出去,从中赚取高利。19世纪后直至现在,犹太人都是把自己的钱用于高回报率的投资或买卖,也不肯把钱存入银行。

有一则笑话,说出了犹太人的精明。

美国和苏联两国成功地进行了载人火箭飞行之后,德国、法国和以色列也联合拟订了月球旅行计划。火箭与太空舱都制造就绪,接下来就是挑选太空飞行员了。

工作人员对前来应征的三个人说:“谈谈你们的待遇要求吧。”

德国应征者说:“我的要求是3000美元。其中1000美元留着自己用,1000美元给我妻子,还有1000美元用做购房基金。”

法国应征者接着说:“给我4000美元。1000美元归我自己,1000美元给我妻子,1000美元归还购房的贷款,还有1000美元给我的情人。”

最后以色列的应征者则说:“我的要求是5000美元。其中有1000美元是给你的,1000美元归我自己,剩下的3000美元用来雇德国人开太空船!”

在这则笑话中,犹太人的用钱智慧可见一斑。这个犹太人来应征太空飞行员,他的算盘却是自己根本不开,只管拿走1000美元,还送工作人员1000美元的回扣,然后再拿3000美元去聘请别人开空船。他的这种随时把手里的钱活用起来的思维,正是体现了经商的精明。

生财有道的报业巨头

变死钱为活钱,是富人最有效的理财之道,是实现财富的积累和倍增的经营智慧。做生意总得要有本钱,但本钱总是有限的,连世界首富也只不过百亿元左右。他们靠的是资金的不断滚动周转,把钱用活。

美国报业的巨头普利策就是从没有经验、没有成本开始的。

普利策是一位出生在匈牙利的犹太人,17岁时,他两手空空地到美国去谋生。开始时,普利策在美国军队服役。复员后,普利策开始学习法律,21岁时获得律师开业许可证。但普利策觉得当名律师赚不了大钱、发不了大财、创不了大业,开始寻找更好的赚钱门路。

经过反复观察和思考后,普利策决定从报业着手。可惜他既无资本,又无办报经验,如何能办起一家报纸并从中赚钱呢?对一般人来说,连想也不敢想,但普利策却坚定不移地往这个奋斗目标前进。

没有资本怎么办?他想:可以自行做工积累,然后靠运筹弄来一点。

没有经验怎么办?他决定从实践中学。就这样,他千方百计找到圣路易斯的一家报社,向该老板求一份记者工作。老板开始时对他不屑一顾,拒绝了他的请求。但普利策反复自我介绍和请求,老板从言谈中发觉他机敏聪慧,勉强答应留下他当记者。但是附加了一个条件,半薪,试用一年再商定去留。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普利策答应了,并全力投入该工作。他勤于采访,认真学习和了解报馆的各环节工作,晚间不断地学习写作及法律知识。他写的文章和报导不但生动、真实,而且法律性强。一年后,老板高兴地吸收他为正式员工,第二年还提升他为编辑,他的收入也因此增多了,开始有了积蓄。

几年后,普利策对报社工作已经了如指掌,他用自己的一点积蓄买下了一间濒临歇业的报馆,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并取名为《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

普利策自办报纸后,资金严重不足,但他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使用别人的资金,很快就渡过了难关。

19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迅猛发展,商业开始兴旺发达,很多企业为了加强竞争,不惜投入巨资搞宣传。普利策盯准这个焦点,把自己的报纸办成以经济信息为主、广告为铺、承接多种多样的广告的报纸。就这样,他利用客户预交的广告费使自己有资金正常出版和发行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

报纸开办5年,每年为他赚了15万美元以上。后来,他的报纸发行量越多,广告也越多,他的收入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不久他就发了大财,成为了美国报业的巨头。

普利策从两手空空到腰缠万贯,是一位做无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他初时分文没有,靠打工挣的半薪,然后以节衣缩食省下的极有限的钱,一刻不闲置地滚动起来,并使它发挥更大作用。这就是“不作存款”和“有钱不置半年闲”的体现,是经商成功的一大诀窍。

资本只有在流动中才会增值,“灵活百变,死钱变活”,不断地进行资金周转,资金才能不断增加。生命在于运动,钱财在于滚动,高明的理财者决不会让资金有片刻的停滞。流通,流通,再流通,是他们变死钱为活钱的绝窍。

变死钱为活钱

把钱放在手里,钱的数量很难有大幅的增长。会经商的人千方百计把死钱变为活钱,盘活手里的钱,财富就能不断增加。

企业家辜振甫和侄子辜濂松都非常富有,他们共同执掌和信企业。刚开始的时候,辜振甫的财富数量远远多于侄子,但是,他们不同的理财思路,改变了这种差距。

辜振甫属于“慢郎中”型,而辜濂松属于“急惊风”型。辜振甫赚的钱都存到银行,而辜濂松赚到的钱都拿出来投资。辜振甫的长子非常了解他们,他说:“钱放进辜振甫的口袋就出不来了,但是放在辜濂松的口袋就会不见了。”这两种不同的理财结果是:侄子辜濂松虽然比他叔父小了17岁,但是他的资产却遥遥领先于其叔辜振甫。

不同的理财方式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资产增长速度。一生能积累多少钱,不是取决于你赚了多少钱,而取决于如何理财。

致富关键就在于如何理财。如果能把手头的钱用活了,哪怕只是有限的钱,也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益。

有甲乙丙3个人,一直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一天,一个朋友给了甲2块钱,甲拿出1块钱给乙,让他给自己理发洗头;另外1块钱给了丙,让丙把他的衣服鞋子洗得干干净净。此时的甲已经是焕然一新,而乙和丙各得1块钱。已经有1块钱在手的乙,向丙付出了1块钱,让丙洗净了他的衣服和鞋子。有了2块钱的丙也取出1块钱让乙给自己收拾一下头发,并再付1块钱给甲,让甲替他洗衣服和鞋子。这样,丙浑身上下变得干干净净,甲和乙每人拥有1块钱。最后,乙把他的1块钱付给甲,让他给自己清理了头发。至此,甲乙丙3人都改变了形象,成为新人。可那2块钱转了一圈又回到了甲的手里,甲又把钱还给了朋友。我们吃惊地发现:钱还是回到了那个朋友身上,可3个人却因此都改变了形象。

把钱用活了,创造出来的利润都是多出来的,它不但让持有者保持了原有的财富,而且增加了更多的财富。因为在盘活财富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为财富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劳动,这就让财富变得越来越多。

独特的理财经

富人总是想方设法盘活手中的钱,不让这些钱停留在自己的手里。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是个“一打喷嚏,全球就得下雨”的“财神爷”,是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一名理财高手。据称,格林斯潘1999年的投资,从1998年的250万~640万美元增长到340万~700万美元之间。

格林斯潘有一套独特的理财经:

1.假如在3年内要使用这笔钱,就不要把它投向证券市场。

2.每月用来付分期付款的钱不能超过收入的50%。

3.要有规律而系统地投资。

4.找一个善于理财的伴侣。

格林斯潘的妻子安德内尔·米切尔是一位理财能手,尤其在股票投资上十分了得,她在1997年把大约59万~100万美元的资产投资于股市,一年后就增加到92万~2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