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对我说谎试试---跟我学微反应读心术
17891800000024

第24章 “手语”心计

想一下你每天用得最多的肢体部位是哪里?这个……当然是手和脚啦。无论是吃饭、打字还是握手,手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而散步、开车哪怕是坐着不动,我们的脚都处于时时刻刻的运动当中。我们早已习惯手与脚的普通作用,而对它们的特殊用法却知之甚少。手和脚在微反应中也是相当常见和重要的部分,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的是“手脚的那些事儿”。

手的动作是微反应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分,十指不同的动作和位置都有不同的寓意与不尽相同的内涵,这也是将手的内容专门作为一节来讲的重要原因。

手相识人

在本书的写作期间,有些内容与微反应看似无关其实却有着微妙的联系,不得不提及,这让整理、创作过程显得非常尴尬。在学习手的微反应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手形和手指,虽然这部分内容有一些晦涩。

有句古话叫“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手可以很好地反映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例如木匠的手由于常年大量的劳作会变得很粗糙,手掌上也会长出保护上皮组织的茧;孩子或者年轻人的手细腻而且光滑,老人的手由于岁月的沉淀而满是疮痍……由此看来,手不光是女人的第二张脸,同样也是男人的第二张脸。

有的人可能不信,人的手能够揭示一个人的性格,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helm leibniz)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理可知世界上没有两只完全相同的手掌,手掌也和人的性格一样各不相同。

有的手与生俱来就修长柔软,它并不代表手的主人有钱有势,却说明主人较为情绪化,有这种手的人喜欢阳春白雪,对艺术领域充满敬仰;有的手短而胖,宽而实,显露成熟而稳重的性格,有这种手的人自信心足,但缺乏冒险精神;有的手天生丽质,骨骼清晰,瘦削细长,好动灵活且充满攻击性,是练习拳法的武学奇才。武林高手,武林高手,高就高在这双手上。

当然,以手看性格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主观臆断的成分在里面,现实生活中手的种类远远不止以上几类,更不是能够揭示一个人的性格那么简单。

除了我们的手形隐藏着不同的信息,连我们的五指也有不同的寓意呢。

说到手指,许多人首先会想到大拇指,不光是因为拇指在五指中是最粗的一根,还因为拇指的重要作用,缺少拇指我们手部的许多动作将无法完成,最重要的就是抓握功能受损,你想要竖起大拇指夸奖别人更是不可能的了。无论东方国度还是西方世界,拇指都被当成是权威和力量的象征。在手相中,拇指代表着自我和坚强,拇指可以显示控制权、优越感,甚至侵略性。我们时常会把我们的手插进口袋,有的人会只将大拇指放入口袋而其他四指露在外面,显得很没有男子气概。

我们的食指虽然没有拇指那么肥大,却是我们使用最频繁的一根手指,触摸东西、指向等都要用到食指。食指也是五指中最敏感的,在人们谈话的过程中,有人伸出食指一般代表他有想法想要表达。除此以外,我们的食指也是五指中每天弯曲次数最多的,有时候我们的食指甚至会形成一个直角。

食指弯成直角是指食指与手掌连接的关节形成了直角,这样的手指劈砸钻刺十八番武艺样样精通。我们在做这种手势的时候还常常将食指向下刺去,此时手指主人的情绪肯定是非常激动的。当然,这个弯曲的角度不一定是直角,也可能是一个钝角。在我们情绪激动的时候,我们的手指、手腕常常会僵化,关节也会变硬,如吵架的时候手指常常表现出僵硬的动作。

中指体现自我,也代表着挑衅。一般情况下我们很少用到中指,但有时候却会在无意中用中指代替食指。当别人亮出他们的中指的时候,无疑带着莫大的挑衅,例如用中指摸鼻子、指东西、读字等,这些本来都应该是用食指完成的。中指的出现很不友善,也很不和谐,充满了挑衅意味。

无名指如同“无名”的名字一样含情脉脉,在谈话时触摸、抚弄无名指,表现了动作发出者对温情的需求。他们期待别人情感上的关怀,而不是理智上的解释。

小指被称为社交指,许多女性会在握杯子的时候翘起自己的小指,很有柔情之美,这是一种特有的习惯。当然,一些男性也会习惯性地翘起小指。在我看来,小指的作用十分重要甚至仅次于大拇指,没有小指的生活很难过,鼻孔痒的时候连抠抠鼻子这样的小心愿都满足不了……

握手的门道

许多人都认为握手仅是简简单单一握,其实每个人握手的方式不尽相同,不同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情绪都会让握手产生微妙的变化。

人际关系对握手的影响很大,但是我们平时却不是很注意这一点。在我们初次与别人见面的时候,都会伸出手来表示友好,可是显然握手并不是仅用来表达友好那么简单,在现实生活当中它包含了很多“潜台词”——握手姿势大致可以分为“控制性的握手”、“顺从性的握手”与“平等的握手”三个大类。

如果我们初次遇到一个人,你觉得他对你有价值,你就会想要善用他、控制他,这时候你内心的潜台词是“如果我会催眠的话,真想马上控制他”。这时候你的握手会自然而然地变成“控制性的握手”。你会将你握手时本来朝向一侧的手心转成偏下,给对方施加压力,企图让对方屈服;相反,如果你在和别人握手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原本伸直的双手被对方弯折,并且对方手心偏下、你的手心偏向上方,那么你要小心了,他对你有征服欲。

与“控制性的握手”相对应,如果握手时手心朝上我们就可以说这是“顺从性的握手”,它的潜台词是“啊,请控制我吧!”但是请读者注意,手心朝上的握手不一定代表着顺从,也有可能是得了手部关节炎,它让你双手无力而更容易导致手心偏上。虽然我并没有得过这门子病,但我得过“鼠标手”,症状也差不多。

你也可以用顺从性的握手来表示自己对领导的衷心,当然这就是题外话了。这个世界上的握手并不只是控制性的,也不一定是顺从性的,出现“控制性的握手”时,握手的另一方必然是顺从性的,这样的握手一般出现在上级与下级的握手之间,这就是为什么人际关系对握手有较大影响的原因。有时候,下级与上级握手的时候甚至双手相迎,这就是明显的具有地位差异的握手了。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平等地握手,原因之一是领导只占很小一部分,排除特殊情况,我们与同一阶层的人握手的概率要高一些,这时候的握手就是“平等的握手”。平等握手的潜台词是“好好相处,两人看似西装革履,衣冠楚楚,其实都是普通的学生,都是平等的关系。

综上所述,握手还真有很多种情况,领导和普通人会握手,普通人和普通人也会握手,那么领导和领导握手会发生什么呢?

这样的情况就好比是两只老虎到了同一座山上,双方都不想顺从于对方,并且都想控制对方,于是乎,一场握手的激烈比拼即将展开。

他们都想让对方握手时手的姿势趋于顺从状态,这种状态的握手有时候虽然保持静止,但其实是两位领导握手时力的抵消,一旦其中一方不给力,就会让握手像扭麻花一样。领导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握手也能变得这么激情四射。尤其对男子而言,握手有时候也会成为一场力量的比拼,这时候双方用大力气花吃奶的劲儿来握手,只为看看谁的力气大,这时候握手成为一种挑衅,当然也可以适当锻炼身体。

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的话,你还会发现:很多情况下握手时握紧的双手都会上下移动,这和点头应该是同一个原理。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纯粹礼节性的握手在双手吻合的时候就已经停止了,不会产生上下移动,这一般多见于男女之间。

握手谁应先伸手

我们来继续讨论握手的问题,在握手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提及,比如说,双方见面谁先伸出手?

没错,在握手的时候总有一个人需要先伸出自己的手,然后对方的手才会伸过来。一般情况下如果对方是男性那么我们可以先伸出双手,而如果对方是女性,则可以等女性先伸手。中国古间素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握手也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授受”,主动握女性的手可能会让别人觉得你不怀好意而不会受到欢迎,女士优先的说法听说就是从握手上来的。与陌生人握手同与女性握手差不多,可以等对方先伸出手。握手代表着友好,但是还有许多其他方法可以表达与握手类似的意图,轻微的点头也可以暗示肯定与友好。

以上内容就是我阅读文献与科普读物后总结的握手规律,但后来在选修的一门行为心理学课上,老师和我们一起讨论一些关于握手的问题,让我对握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其实,许多学校都有类似的行为心理选修课,其中不乏微反应的有关内容,只是没有形成体系并且没有加上“微反应”的标题。

在这门选修课上,得到广泛认可的结论是:陌生人之间似乎更需要男性来先伸出手。因为面对陌生人,许多女性会表现出羞涩的一面,这同样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任何人之间的第一感觉就是不信任,如何在没有信任关系的陌生人之间建立信任?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身体的接触,想和陌生人随随便便拥抱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握手是最佳选择。主动握手可以让人觉得你很热情,当然,握手的同时面带微笑也是必不可少的,没人会喜欢对方老是哭丧着脸。所以,只要男方掌握好握手的时机,打好“预防针”,握手绝不会被拒之门外。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握手时两个人都是站立着的,但是有时候在握手之前,一方是坐着,另一方是站着。而此时如果你是主动伸手的那一方,对方却没有起身而是直接坐在座位上与你握手,则说明他根本没把你当回事,在公众的社交场合,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反过来,如果你是坐着的那一方,那么这时候最好起身表示尊敬,尤其是在和领导握手的时候更要注意。

各种握手姿势及其含义

如果我们从细节处了解握手,还可以有效地知晓一个人的性格。本人循规蹈矩,“暗度陈仓”,整理归纳,将四篇握手微反应小辞送上。

江城子·握手手摊开)

与人握手手摊开,人直爽,精力旺。精力旺盛,胸襟宽广。想到哪里做哪里,不气馁,不急躁。

破阵子·握手五指

握手五指拢并,做事注重礼节。谨慎过度误大事,凡事循规矩。五指微张稳重,个性诚实专一。虽有强烈责任感,难跟时代新脚步,其实胆子小。

除了以上两首比较常见的握手姿势外,还有几种比较罕见的姿势,与君共赏。

凤栖梧)

握手之时用四指,拇指单开,社交属能手。敏捷善于握良机,机智具有理财意。其他指与中指留隙,其余均并,居领导地位。自尊心强终不悔,不理批评心干脆。

菩萨蛮·其他留缝隙)

一手之中无名指,留了缝隙和中指。愉快心情伴,困难能克服。若与小指空,未雨能绸缪。手指向内缩,理财吝啬人。

各位读者,献丑献丑。当然献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握手大有学问。经过科学实验我们还发现:逃离微反应,我们通过握手就能知晓。

在上面所讲述的内容中,握手除了可以表示友好、施压、较劲儿外,还有另外一种比较隐晦的用途。隐晦的用途?对的,接下来要说的是用握手判断逃离反应。一只冰凉的手和一只温暖的手是否有区别?握一下就知道了。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你想知道对方是否聊得开心,是否想要离开,你可以握一握他的手,如果是冰凉的则说明他现在就想走。

手之所以有温度是因为血液是有温度的,当血液无法流经手指的时候手就会发麻,脚也是一样。当我们呈现坐姿时,双腿由于没有运动所以腿部血液会减少,这也是为什么长时间盘坐我们的腿会发麻的原因,那么血液到哪里去了?到我们的上身去了,上身当然也包括我们的手,所以我们的手应该是温暖的。如果我们要起身离开,血液必须要从上身回流到腿部,腿部才能继续“工作”,这时候手部血液变少手就会发凉。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握手与逃离反应的人体原理来有效地了解对方的意图,只要一握手,什么都知道了。

当然,这个问题并没有刚才描述得那么简单,因为我们判断对方手变凉的工具是自己的手,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在对方的手温度变化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双手温度也在发生变化。对方的手温度没有变化,而我们的双手发生变化的话,也会影响我们对对方手温度变化的判断。另外一点就是,左右手温度也有差异,还有室内温度也会影响到双手的温度……的确,用手判断逃离反应好像有很多疑点,但这样具有开创性的想法是符合科学的,尽管上文提到的“有效地了解对方意图”中的“有效”打上一个引号比较恰当。

握手用一只手与两只手也有较大的区别,之前我们提到双手迎合的握手是具有地位差异的,这是因为握手的一方是单手。如果握手的双方都是双手相迎,那么握手又变成平等的了。只有特别熟悉的人才会握手时双手并用,老乡见老乡的时候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形。

手的位置与心理

我们的手可以放在身体的任何地方,不对,应该是可以放在身体任何能够够到的地方。

我们可以把手放在脸上、腿上、嘴里或插在口袋里。我们如何将这些复杂多样的手放置的位置进行归类呢?手放在不同的位置又各有什么含义呢?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手的位置分成两类:暴露或者隐藏,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手部位置。有时候你会把双手放在前面,甚至把手掌摊开,但有的时候,你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你的双手掩藏起来,藏于背后,插入口袋,塞进腋下,方法层出不穷。

在你与他人交谈时,你可以通过观察对方手的姿势,相对有效地得知对方的情绪。手部与手掌的暴露代表着真诚,这是否符合科学呢?其实这不光是在人类中存在,在动物间、动物与人之间也有类似的反应。在狗与人类的相处过程中,狗会袒露出自己的腹部来表示对主人的信任,而对陌生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狗还会仰头将自己的喉咙暴露给主人以表达自己的忠诚,因为这些都是它最脆弱的部位。

如果对方的手总是隐藏起来,那说明他可能对事实有所隐瞒了。在与他人的交谈过程中,如果你突然发现对方的手没了,那就可能是出问题了。我也不例外,我在说了谎话之后,会不自觉地将双手藏到背后或者插入口袋,感觉自己的手就是事实,放在外面就会被对方看见似的。

当然,我们的手放的位置远远不止隐藏和暴露两个维度,手还会经常性地和我们的“脸”扯上关系。

按手部位置,微反应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摸鼻子

在交谈的时候,我们的手可以放在鼻子上,这在微表情篇里已经说过,男性说谎时常会抚摸鼻子,但是不全面,在本节继续补充。

除了海绵体理论以外,抚摸鼻子在一些心理学书中也有其他的解释:在人说谎的时候,鼻子的神经末梢会被刺痛,抚摸鼻子可以有效地缓解刺痛的感觉。其实这两种说法是类似的——抚摸鼻子都是为了缓解鼻子部位的不适。

问题可以继续深入探讨,因为交谈必定是在两人或两人以上发生的,除了自言自语,自己是无法与自己交谈的。说话者可以抚摸鼻子,听者也同样可以。而听者用手抚摸鼻子的行为就与说话者不同了,听者抚摸鼻子肯定不能说明他说谎,而是代表着听者对于说话者的言论持怀疑态度。

如果交谈中听者把手放在嘴部也是类似的道理。用手遮住嘴部,可能是听者对对方的发言抱有不同的意见,遮住嘴部的潜意识行为是想要说话,想要发表意见,所以用手遮住嘴巴来阻止发声。

2.摸眼睛

我们在交谈的过程中,手有时候还会摸眼睛。

摸眼睛的动作实际上是用手抚摸下眼睛,并且这样的姿势出现在男性身上的频率较高。这样的动作表明:对方提及到自己不想听的内容,或者是说谎的时候,通过摸眼睛来避免正视对方的面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眼部的压力,好像自己看到了什么令人厌恶的东西。说话者经常摸眼睛,会给别人一种不真诚的感觉,听者对你说的内容自然会打上一个问号。

如果你是听者,摸眼睛的行为也不是一个好的信号,它同样代表着不真诚或敷衍。我们常说“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摸眼睛,显然说明了眼睛还惺忪着。

3.抓耳朵

手放于眉骨,是典型的羞愧表现,而说话者用手抓耳朵,则是典型的说谎行为。

有一种说法表示,成年期抓耳朵的行为是从儿童期的行为转变来的,小孩子不想听父母唠叨,会用手捂住耳朵防止唠叨进入耳朵。相比较而言,抓耳朵的行为具有更高的隐蔽性,也更和谐。听者抓耳朵就好比是自己的腿被别人打了然后用手去抚摸一样,当听到了自己不喜欢听的东西就用手与耳朵来个“亲密接触”(有时候也会抠耳朵、拉耳垂等),但这样真的有用吗?估计也只有潜意识才知道了。

摸脖子同抓耳朵类似,同样是典型的说谎行为,听者在摸脖子的时候,表示非常焦虑。

4.咬手指

咬手指的内容在微表情篇中已经有所提及,但在这里会提到关于咬手指更深层次的内容。

我在前文曾经说过:任何事情都是有动机的。咬手指的行为暗示的是怎样的心理需求呢?心理学认为,咬手指暗示自己的内心缺乏安全感或者是感到焦虑。咬手指源于哺乳期吮吸母亲乳房时的感觉,口唇期的婴儿通过吮吸来获得安全感的满足,这种隐晦的行为在部分人中一直延续到成年期。

等车、洗澡、看电视、思考问题、茶余饭后……咬手指无处不在,但如果你是手头一停下来就要拼命咬手指甚至把手指咬破就要注意了,这种情况咬手指可能是属于神经性的,需要进行治疗。

手掌隐含的秘密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许多城镇中,总有那么一条小胡同是专属于占卜算命的。占卜算命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看手相,你甚至可以在街旁看到一位留着长胡须的“大仙”在分析顾客的手相。我有一位朋友的祖父就是干这行的,不过我去他家的时候没有接受过这种服务,因为我是学心理学的,似乎也算半个同行?实则不然,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那旁门左道岂能与咱相媲美?我们虽然承认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目前还是无法迈入科学的大门。

手相讲究的是手形、粗细及纹路,是个性的东西;而我们将要谈到的是手掌的姿势动作,是属于共性的内容。

先来说一下伟人的手掌。

中山陵藏经阁前有一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我当时仰视孙先生的动作,深深感受到他的威严与压倒清政府的气场,这是我的第一感觉,这样的第一感觉与孙中山先生强有力的手心朝下的手势有着微妙的联系。

手心朝下一般还表示否定和消极的心态。当你请某人帮忙把桌子搬到另一边时,不经意地掌心向下挥了挥手,那么搬桌子的人会觉得你是在命令他,有可能产生伤自尊的感觉,绝不利于你们之间的关系。

相反,手心朝上的手势给他人的感觉是友好、尊重和坦诚。乞丐常常通过双手手心向上的姿势来乞讨,这种手势显而易见地传达着这样的信息:我一无所有,我的双手真诚地摆在你面前,并且对你没有威胁,希望你能够给我提供帮助。另外,当你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一边说着“老实说……”一边做出双手摊开的手势,更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不过要注意的是,当双手摊开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其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另一个比较庄严的动作是把手掌攥紧变成拳头并举至齐眉高度。

为什么说这个动作很庄严呢?很显然这是个宣誓的动作。它给人的感觉是充满力量、坚决果断、非常自信的。当我还在上高三的时候,学校选取了一段话作为我们每天下午宣誓的誓词,具体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我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我决不会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良苦用心;我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我决不会甘于平庸,碌碌无为,我将通过百倍努力去改变人生创造辉煌……”那充满感召力的誓词,那些努力奋斗的日子都是令人永生难忘的。在恰当的时机将你的手掌紧握成拳,会让你成为一个有力量、有感召力的使者!

双臂交叉——建立起屏障

双臂交叉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姿态,它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呢?双臂环抱的同时,人体会建立一道屏障来保护自己,然而屏障的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双臂环抱姿势。

作为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不自觉地做出了领地反应的双臂环抱姿势,这样的姿势,那表明我对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持怀疑和反对态度,从而在身体前方建立了一道屏障,暗示自己不想再接受我所反对的信息。而作为老师或演讲者,如果发现很多学生或听众在听讲过程中表现出了这样的姿势,想必要换个话题或调整一下讲授方式了。当手没地方放的时候,为了不让手臂的摆放成为负担,也容易出现双臂的交叉。

可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交叉双臂会有如此消极的效应呢?这要从我们年幼时开始说起了,因为孩子往往更多地依赖本能的反应,比如察觉到了令他感到威胁的事物,就往往本能地躲到妈妈的身后,如果妈妈不在场,会寻找坚固的物体躲避。当我们渐渐长大,以前的这种躲避行为会让人感到很不成熟,于是我们很自然地运用自己身体上坚固的双臂来防御威胁,并形成了一种习惯延续下来。

我们在大学校园里偶尔也能观察到这样的情形:一对情侣遇到威胁,柔弱的女生往往习惯躲到男生的身后,通过男生的身体来建立屏障,而男生一般也会主动地挡在女生前面。

在社交场合,我们要尽量避免使用交叉双臂的姿势。交叉双臂并握拳的姿势让人感觉很有敌意,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这里有个疑问,双臂交叉的动作是一种保护,为什么又代表着攻击性呢?这一点在第八章的第三节“身体姿态与心理”中会讲到。

另外,在当众发言的时候交叉双臂暗示的是缺乏自信,并且伴有紧张的情绪。前几天我去参加一个考研讲座,在正式开讲之前由一个学生代表发言。他一手拿着话筒,另一只手托住拿话筒的手臂的肘关节,类似于交叉双臂的姿态,虽然他用洪亮的声音为自己壮胆,但还是掩盖不了紧张的心情。

总之,我们不能断章取义,要坚持具体情境具体分析原则,弄清多方面原因再作判断,否则弄巧成拙就不是我们的本意了。

不同手势的含义

人的双手千变万化,有人说这世界上双手最灵巧的人莫过于三类,一是雕刻家,二是绣娘,而其三就是双手出神入化的魔术师了。通过十指的变换,双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手势。手势是加强语言感染力的一种有效的辅助动作,但却无法代替语言。手势为相,语言为君,君为尊,相为辅,只做手势而不用语言的交流是不流畅有障碍的。

同手的位置类似,我们可以将手势首先分成两个维度,一维是手势方向,二维是手指动作。

我们的手势有时上扬有时下降,手势的上扬就如同反重力原则,它代表着赞同或者鼓舞。演讲或说话时手势上扬,很能体现一个人的风格。习惯手势上扬的人一般个性开朗而不拘泥于形式;与他人交谈时,上升的手势容易给人深刻的印象,反重力的行为会给予周围人丰富而乐观的主观感受。许多歌唱家在歌曲的副歌部分都会配合起伏的音乐而上扬自己的双手,演讲、讲座、辩论也都是如此,手势的上扬还具有强调自己话语的功能。

总之,在你做出上扬的手势表示欢迎的时候,一般也会受到他人的欢迎,这是一种强有力的肢体语言。

手势有上升就会有下降,更具体些说应该是“下劈”,这和之前提到的食指直角有些类似,都是手部强有力地向下移动。手势的下劈同样可以起到强调自己观点的作用;如果你是听众,此时最好不要提出不同的意见,因为说话者下劈的手势说明他正处于兴奋状态,容易被激怒。在平时与他人交谈时,手势的下劈也经常被用来打断别人的讲述。如果能够准确识别这种手部的微反应,有助于我们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综上所述,我们简单地了解了手势的第一个维度即手势的方向,而双手之所以千变万化,其原因还在于手指的配合。

提到手指动作,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尖塔手势,因为这也是我经常做的一个手势。

做出尖塔手势的时候,十指相接但不交叉,手掌相合却不接触,远观像极了一座尖塔。如果一个公司开会,长桌一端坐的是公司董事长,各部门负责人两侧排开,则做出尖塔手势的往往就是这个董事长。除了老板对员工经常做这个手势外,许多领域的职业人士也常常用到这个动作。

尖塔手势是一种积极的手势,它代表着高度的自信和绝对的优越感,如果再配合昂起的头部动作,是不是看上去有些目中无人了?如果在谈话中说话者做出尖塔手势,代表着他对某一事物的看法是给予肯定的。

在很大程度上肢体语言和我们的语言相似,它也有词汇、句子以及语法。尖塔手势就是一个词汇,词汇的含义需要通过句子来理解。尖塔手势所隐藏的信息取决于尖塔手势之前的动作,只有结合“句子”才能作出没有纰漏的判断。

还忘了告诉大家,虽然尖塔手势是我常摆的手部动作,但并不代表我自信,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手势中尖塔常常是倒着放的。

“正尖塔手势”的话,那么我常摆的就是倒尖塔。倒尖塔手势的含义和正尖塔相比就如同倒和正是一对反义词一样。“倒尖塔手势”常常是人们在聆听别人话语时经常摆出的手部动作,是一种消极偏中性的手势。女性在倒尖塔手势的运用上普遍多余男性,但这并不说明摆出倒尖塔手势的都是女性,为什么?因为我就是一个反例。

手可以安慰焦虑情绪

除了尖塔手势以外,手部微反应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和焦虑密切相关。许多手部微反应都是潜意识的自我安慰反应,这些反应中隐藏着消极的情绪,而大部分隐藏的消极情绪就是焦虑。当人感受到压力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虑,焦虑了就需要安慰,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也属于人类的自我保护。

手心出汗、手掌颤抖、抚摸颈部、手指交叉紧扣等等都代表着释放压力和排除焦虑。

有人说手心出汗是因为热,但是要知道,不是只有热我们的手心才会出汗的,出汗与焦虑、压力有很大的关联。在边缘大脑的冻结、逃跑和战斗等微反应中,神经系统被激活的部分同样支配着我们的汗腺。很多很简单的事情,例如说你在街上见到一个陌生人向你走来,都会使你感到焦虑而引起手心出汗,所以手心出汗的现象不能当做谎言的评判标准。约有5%的人经常大汗淋漓或长期出汗而被称做“多汗症”,但对于正常人来说手心出汗也的确在所难免。在某些案例中,手心出汗还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遗传性障碍。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比别人更容易出汗的部位,这是由于基因的不同导致了汗腺数量的不同。

手掌颤抖也是大脑的边缘反应,当边缘大脑感受到威胁或是不良刺激的时候,神经递质和肾上腺素激增,我们的手掌就会颤抖。可以这样说,微反应都与体内激素的分泌有关,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出现体内激素的分泌异常,微反应则是激素分泌异常的外显行为。

当听到某些不良的信息,我们的手可能就会颤抖;但是,积极的情绪也会引起手的颤抖,例如打麻将赢了、中彩票了、自己文章见报了等等各种积极的刺激同样也会让我们的双手颤抖。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双手颤抖是由于人的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当然,某些疾病也可以导致手部颤抖,例如帕金森综合症、脑血栓等兴奋性神经疾病。

抚摸颈部的动作也是手部典型的安慰反应。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很多情况下潜意识会让手抚摸你的颈部。一般而言,说话时用手抚摸颈部代表着他们不是十分自信或者正处于焦虑状态。那么为什么在人焦虑或者不自信的时候,会用手抚摸颈部呢?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颈部和面部类似,都是人外部较为敏感的部位,当人在说谎的时候就会引起颈部组织的刺痛感,人就会用抚摸的动作来缓解这种刺痛感。另一种说法认为:在人说谎的时候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使颈部汗腺分泌大量汗液。这样的说法虽然有根有据,但与“手心出汗”一样难免有些穿凿附会。我们通过对这种姿势进行长期观察、统计,还发现一个很有趣的规律:由于焦虑而用手抚摸颈部每次大约摸5下,这听上去不是那么可信,为什么是5呢?可能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但是摸5下颈部的姿势的确表示着人们对所面对的事情有所怀疑或者是不确定。

当你情绪低落时,你的好友前来安慰“我能够理解你的心情”,同时用一只手抚摸颈部,并且还是5下,那么他此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可能会是“我不是很能理解你”。语言中向你传递的是一种正面信息,而肢体语言传递的却是一种负面信息,我们宁可相信一个谬论,也别轻信他人的谎言。

十指交叉紧扣是全世界公认的安慰反应,当我们遇到重大变故时,手指就会交叉扣紧,这是焦虑或者低度自信的表现。这个类似虔诚祈祷的手势经常在人们面带微笑亦或是一段愉快的谈话中出现,当人们只是做出交叉的手势时,一般人会认为他正处于内心平静的状态进而表现出自信,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发现有时我们于胸前十指交叉,而有时又会把交叉的十指放在膝盖、腹部,这是十指交叉最主要的三种表现形式,而这种手势的高低似乎与消极情绪的强弱有着微妙的联系。

谈判专家尼伦伯格与卡列罗对十指交叉的手势。

十指交叉,也被称为“双手攥在一起”,这是一种失望的姿势,手的位置越高说明面临的问题越大,内心也越焦虑;手位较低则说明面临的问题不是很棘手。像所有的负面姿势一样,必须设法使此人的手指松开,露出手掌。否则,敌对态度将始终保持下去。

随着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断加深,人们也在重新认识十指交叉这个手势。有学者表明十指交叉除了表示焦虑以外,同样可能是积极、正态的体态语言。当我们观察到别人双手摆出十指交叉的手势时,如果他表现出抿嘴或者僵硬的表情,则表明这是一种受挫折的姿势,表示此人正在压抑某种负面的态度;如果他面带微笑,两个拇指还在不时地摩擦,则流露出的是胸有成竹的信心,这时十指交叉是一种积极的、正向的肢体语言。

细数手的那些特殊动作

除了以上介绍的手掌、手指的动作以外,我们手部还有许多其他的动作,这些动作大至臂弯,细至指尖,除了十指交叉的动作以外我们的手指还可以用来表示数字、金钱,或做出竖起大拇指等一系列的“手部小动作”,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典型的手部动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是较为常见的。

很多手部动作可以直接表达汉语意思,如同手语,只是这些“手语”是在现这样的手势我们平时用来表示什么?——钱,并且是代表希望得到钱的手势。如果你的朋友和你一起吃饭并且是他买了单,而买完单他对你做了一个“拇指和食指指尖互搓”的动作,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代表着“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刚才吃饭的钱该还了”。

另一个动作是指尖相互敲击。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对方五指并拢、指尖相互敲击,这说明什么呢?指尖代表着自己的预期或者期望,与在他人交谈时对方做出相互敲击的指尖说明对方正在寻找自己期望的与问题合适的切入点……

实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比如说搓拇指和食指指尖的动作。

还有一种常见的手势就是搓手掌。我们在许多情况下都会搓手掌,投骰子前我们会搓手掌,品尝美味前我们会搓手掌,冷的时候我们也会搓手掌……那么搓手掌代表着怎样的含义呢?

一般情况下,搓手掌代表着期待,投骰子前搓手是因为想获得一个好的点数,另一种说法是可以把手气搓出来,但可信度不高;品尝美味前搓手是因为期待着事物是如何美味;冷的时候搓手与前两者不同,这是因为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搓手手就会变得暖和。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原因,前者包含着心理过程而后者没有。

至于为什么搓手掌代表着期望,说法众说纷纭。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关于搓手掌的起源说。关于搓手掌代表期望的出处我们查了很多相关资料,却一无所获。

有人说搓手掌的动作来源于原始人类钻木取火的过程。纵观人类历史,人总是被光所迷惑。太阳是原始人类见到的最初的火焰,不同的文明都为太阳的每次升起而顶礼膜拜,将太阳信奉为自己的神。宗教将火焰等同于生命,无论是旧约《创世纪》亦或是新约《圣经》都是这样。在远古大陆上,人类第一次看到火时,没有一个不是报以崇高的敬畏的。

人类控制火的开端在于自己能够制造火焰,在远古时代人类获得火种是很不容易的,最原始的两种方法是燧石与钻木。人们通过一根削制的木头反复地用手在木头上搓,当搓了999下的时候,枯木能够冒出一缕青烟,当搓了9,999下的时候,就可以冒出一粒火星子了……每一次搓动都满怀期待,久而久之,人们在期待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做出了搓手掌的动作,并且搓手掌速度越快,期望越高,因为也只有手搓得快了,才有可能早点搓出火花。在生活中,多搓搓手,哪怕自己不冷,哪怕生活再艰难,哪怕情势再严峻,也应该对生活多一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