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对我说谎试试---跟我学微反应读心术
17891800000025

第25章 腿脚动作隐藏的含义

随着社会发展的潮鸣电掣,“识人”与“伪饰”逐渐成为交际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两大技能,如何揭开他人伪装的面具从而洞察其内心的真相?击准“罩门”才是王道!在日常交往中,他人的腿姿、脚姿、步态俯眼可见,“诚实”地透露着人们的情绪情感,却也时常处于被忽略的观察死角。本节即将对“腿与脚的奥秘”作清晰的解读,腿脚之间无“戏言”。

诚实的腿脚语言

本书前面的章节对身体各个部分的微反应进行了解剖式的详细介绍,并一直强调着综合观察的法则。身体也有“虚言”,有“读心”高手,自然也有“伪装”牛人,他们能将面部表情掩饰得让肉眼看不出破绽,但伪装往往不可能面面俱到,正所谓百密必有一疏,人体上最容易“疏忽”的部位即是腿和脚。

为何腿脚会成为最“诚实”的部位?缘由须追溯到百万年前,远古的人类还不具备交通工具,生活在原始森林中可谓是危机四伏。那时的腿脚既承担了“逃生”的重大责任又背负着“捕食”的艰巨任务。在生存争夺战中,腿脚被赋予了超快的“反应速度”,甚至先于主观的判断。如今,当我们遇到突发的危险时,往往大脑会有瞬间的思维停滞,但腿脚则在第一时间带领我们逃离危险。例如,经过地震、泥石流、抢劫等发生较突然的灾变后,询问当事人事发过程,答案大多是“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撒腿就跑”。

而腿脚的功能远不止奔跑那么简单,几乎我们可以想到的所有情绪都能在腿脚动作中加以表达。不同的步态暗示不同的信息,脚的朝向是很好的意图线索……无论是紧张、压力、恐惧、忧虑、小心、厌烦、坐立不安或是幸福、快乐、受伤、害羞、腼腆、谦逊、笨拙、自信、奉承、沮丧、衰弱无力、诙谐、好色和生气,经过细致的观察,都会在腿脚的独特姿态中看出端倪。

叠腿是我们腿部经常表现出来的一种动作,而关于叠腿还有着一则精彩的小故事,让我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起。

案例:大破间谍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崩盘,金融风暴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德国依旧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合约》耿耿于怀,20世纪30年代伊始,希特勒(Adolf Hitler)已经开始秘密武装德国。

德国大肆占领其他国家作为法西斯殖民地,而美国作为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一部分,派遣谍报人员秘密潜入德国,窃取大量的秘密情报。一次,德方截获了一份重要情报,称一批美国谍报人员已经潜入柏林市,正在实施一次大规模侦查计划,此次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德方如果坐等谍报人员行动起来,必定让其有机可乘。此次行动对于德方而言难度前所未有,他们需要的是一份详细的具有建设性的反侦查方案。从茫茫人海中将这批谍报人员一一抓获有如大海捞针,情况紧急,利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将这些“不法分子”一网打尽?

美国的谍报活动引起了德方情报部的高度重视,德方大发通告向各路专家寻求应敌良策。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可面对兵临城下的大批美国谍报人员,各路专家束手无策。正当德方情报部苦于此事之时,一位行为心理学家提供了识别美国谍报人员的方案。

在这份方案当中,既没有详尽的侦查策略,也没有先进的器械支持,而是通过腿部动作的观察,寻找突破。

一天,美国谍报人员潜入了某个重要的鸡尾酒酒会现场。德方情报部截获了这一情报,特工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搜索。按照这位心理专家的建议,一旦在现场看到有人坐在椅子上翘起“4”形的二郎腿,就礼貌地前去搭讪,如果在聊天的过程中对方出现了逃离反应或是防御行为,则可以断定他就是美国的谍报人员,之后就是特工们的自我发挥了,可以委婉地邀请他们到幽静的地方继续聊聊,聊什么呢?比如说“你是不是美国派遣的间谍”之类……最后,德国情报部就是以观察“4”形叠腿姿势为突破口,抓获了全部24名美国谍报人员,让美方大跌眼镜。

原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习惯。分析:

不可否认,心理专家的建议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直到美国间谍被悉数抓获之前德方情报部一直对此是将信将疑的。而心理专家制订方案的依据有两点。

首先,“4”形的二郎腿是一种叠腿姿势,它是一种典型的距离控制,包含着施动者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内心的紧张,另一方面是寻求舒适。

其次,“4”形的二郎腿是一种特殊的叠腿姿势,这种特殊的叠腿姿势是一种长期养成的体态习惯。而两腿交叉成“4”形是典型的美国式叠腿方式,是在美国本土受到鸡尾酒文化的影响而带来的结果,在德国、法国与英国等欧洲国家很少能够见到这种叠腿方式,在欧洲“膝对膝”的叠腿方式才是普遍的社交坐姿,这在下一节中会详细介绍。

案例讲完了,案例的结局中德国情报部利用巧妙的心理战术解决了谍报危机。但是,这则故事本身的非议众多,有人说其中所说的行为心理学家是艾克斯莱恩,也有人说这则故事本身就是杜撰出来的,但在我看来,这至少是一个有趣的、值得与大家分享的故事。

腿脚交叉的“暗语”

地球越来越小,人心却越来越远,这个世界总是这样在矛盾中不断前进着。种种原因造成的隔阂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颇具防御色彩。在这个“交往不一定开口,开口不一定诚实”的社会中,掌握肢体语言不失为一剂弥补语言缺失的良方。腿部的暗语纷繁复杂,其中以腿部的交叉动作最为常见。我们通常也称腿部的交叉动作为叠腿动作。“叠腿”顾名思义,就是双腿交叉相叠,但由于交叠部位不同,叠腿也分为多种形式。“二郎腿”是叠腿姿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别,在大家眼中“二郎腿”多象征了随意、不尊重、防备、紧张等负面情绪。在上文提及的“4”形二郎腿就是腿部交叉动作中的一种,接下来我们将对腿部的交叉动作作一个系统的介绍。

腿部的交叉动作大致可分为四类:踝对踝双腿交叉、踝对膝双腿交叉、膝对膝双腿交叉和双腿缠绕。“踝”就是我们的“脚踝”,“膝”就是我们的膝盖。

在正式进入腿部交叉动作的介绍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其他的腿部暗语,如抚摸腿与扳腿这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动作和叠腿动作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

抚摸腿给多数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暧昧”,似乎一提到这样的动作就能联想到昏暗的灯光、迷离的音乐,甚至是性感女郎的高跟鞋与红色指甲油。对,抚摸腿确实是一种暧昧的暗示。

在社交场合中,如果有人面对着你心不在焉地轻柔抚腿,对方所表示的多为“我对你有兴趣”、“你让我着迷”、“我期望接近你”之类的含义,听上去的确很暧昧。此时,无论如何你都是要警惕的,不管对方是异性还是同性。

抚摸腿是一种替代行为,源于安慰反应。与叠腿姿势截然不同的是,抚摸腿是依靠手和脚共同完成的,而不是单纯的腿脚动作。

所谓扳腿,即双腿交叠、两手紧紧扳起其中一条腿,这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个动作,多出现于业务谈判场合。扳腿的暗语是“固执”。

当你的顾客或生意伙伴出现了这样的动作,说明他似乎并不满意你的方案,或许你需要暂停一下滔滔不绝的游说,因为扳腿动作已经向你传达了“他很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观点,不愿意作出分毫的让步”。

读出了这样的暗语之后,继续喋喋不休便显得颇为不识时务了。为了避免以冲突收场,把话语权交给对方,加以温和的讨论可以缓和一下交谈的气氛。扳腿与抚摸腿类似,是“4”形二郎腿的衍生动作。

不同于上述的抚摸腿与扳腿的动作,膝对膝双腿交叉、踝对膝双腿交叉、踝对踝双腿交叉以及双腿缠绕都是单纯的腿部交叉动作,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暗语。

踝对踝叠腿动作较为复杂。大家光靠字面理解可能较难想象这个动作是怎样的。

“踝对踝”的意思就是脚踝与脚踝相互接触,这个姿势在我们坐在椅子上时经常会出现,也许你的双脚正在脚踝处交叉。

踝对踝双腿交叉的暗语是“既礼貌又放松”。

当你摆出踝对踝的叠腿姿势时,代表着你的腿部很放松,因为此状态下你是很难保持这样的腿部姿势站起来的;但出现这个叠腿姿势也说明了你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比如在课堂上,如果听者注意力很集中,多数身体会微微前倾,而双脚不会交叉。踝对踝这一双腿交叉动作是最温和的姿势,因此它是礼貌庄重的,适用与各种公共场合。

踝对膝叠腿姿势的暗语是“随意”。

在这里,踝对膝交叉腿的动作就是在“大破间谍”案例中提及的“4”形二郎腿。在现实生活当中,踝对膝的叠腿动作必然不是用来识别间谍那么高深,而是象征着放松、随意,但由于露出鞋跟,常被认为是一种不雅的腿部姿势。

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少时便已养成跷二郎腿的习惯,无论拜访什么人,无论在何种场合,此人坐下后的连贯动作便是靠向椅背,伸展身体,跷起“4”形二郎腿,继而与人侃侃而谈。尽管此子言辞得体,但给人的印象总是太随意、有些玩世不恭,见者往往皱眉、收起上唇,经过前文的介绍不难判断,这是典型的厌恶表情。可见这样的坐姿我们应当尽量避免在正式场合使用。

膝对膝叠腿姿势的暗语是“好坏参半”,是另一种再常见不过的二郎腿姿势。

膝对膝叠腿姿势是欧洲普遍的社交坐姿,也是多数人钟爱的坐姿,既显得舒适放松又没有踝对膝那么不雅。但由于文化差异,这种在欧洲最普遍的社交坐姿,在美洲人眼中却十分女性化。如果你是男性,并且你的交往对象刚好是美洲人,那么还是快收起这样的坐姿吧,以免费心经营的“男子气概”败给细节。

“踝对踝”、“膝对膝”、“踝对膝”都介绍过了,还有一种叠腿姿势没有介绍,就是女性化的缠腿姿势,之所以用“女性化”来形容,是因为这种姿势为全世界女性所独有,到底什么样的腿部姿态男人就不能有呢?

女性缠腿有讲究

这是一个不得不提并且比膝对膝的叠腿姿势更加女性化的一种坐姿——双腿缠绕。需要再次声明的是,缠腿姿势真的是女性所特有的,之所以说男性不能做出这种姿势,是因为大部分男性觉得缠腿坐不舒服甚至是不太可能做到的。

之前,我一直对缠腿姿势不是很理解,不知道男性读者是否和我有类似的困惑。为此特地咨询了一些女性朋友后,我才知道缠腿的境界男人无法企及。

缠腿姿势是一种典型的女性坐姿,给人以自爱、性感之感。如果说男士的膝对膝叠腿姿势在部分地区容易遭到“质疑”,那么缠绕双腿而坐的男士,可就是哪儿看哪儿别扭了,可能是因为男性的腿部一般较为粗大,很难将双腿扭成麻花状。当然,缠腿而坐对女性而言也未必一定是美的,姿势的把握十分重要。我见过许多钟爱缠腿的女性,只是她们的姿势很难让人感到性感与高雅:身体前倾,双腿夹紧,脚背紧勾腿侧,十指相扣放于腿上,含胸而坐。这样的坐姿给他人的总体感觉是拘束、紧张甚至有些小家子气。

同是给他人呈现“消极”感官印象的叠腿姿势,为何“踝对膝”让人觉得过于随意,而“过紧地缠腿”却使人感到拘谨?关于此现象的分析,可以参考“双手交叉环抱”。如果说此动作是为了保护心脏等位于上身的重要部位,那么叠腿则是为了保护下身的敏感部位。不同叠腿姿势表达的身体语言的差异即是,踝对膝的“4”形叠腿姿势向外界展开了下身敏感部位,因而使人感到随意、无礼;而紧紧交叠的双腿因力图遮掩私密部位而呈现出拘束与防御的状态。

当然,叠腿动作可以表达的心理语言远不止这些,当不同的叠腿姿势与手势、躯体动作相组合时可以变化出不同的“暗语”,如高傲、冷漠、焦急或恐惧,等等等等。叠腿姿势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并非都是消极的,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体面而又放松的叠腿姿势。

前文中提到的踝对踝就是这样一种姿势,如果你已经习惯于踝对踝双腿交叉的坐姿,那么恭喜你,在别人眼中你的坐姿端庄而礼貌,温和又不失轻松,不同于使人感到蓄势待发的分腿前倾坐姿,在正式场合中必不可少。

如果留心看一些政坛照片,无论古今,踝对踝叠腿姿势都是伟人们钟爱的坐姿,既显示了风度又起到了放松的效果,推荐指数五颗星。

二郎腿——领地反应

首先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就是二郎腿的英文是什么。如果你认为是“er lang tui”或者是“two-boys legges”的话就大错特错了。二郎腿在英文语境中应该翻译成是“cross-legged”,中文直译为“交叉的双腿”,所以“二郎腿”应该被叫做“腿部交叉动作”更加合理一些,但毕竟在日常交流中这样的称呼实在不甚方便。虽然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二郎腿”这样形象的说法,但是如此称呼的由来却众说纷纭。

据不明确的考证,二郎腿用专业术语来说应该叫“禹步”。相传大禹治水,兴修水利,但由于常年开沟引河,禹患得偏枯之病,一腿僵死,坐时只能将一腿架在另一条腿上。巫医也叫萨满,作法之时仅以一脚跳行,这就是禹步;都江堰的二王庙中,二郎神塑像右腿搁于左腿之上,同样是在模仿大禹。

但是依旧有很多人坚信“二郎腿”是由“二郎”此人得来。抛开《封神演义》中的二郎神(人物是虚拟而来),从历史角度而言,“二郎”应该是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的次子,但现在实在是“死无对证”,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二王庙中的二郎神塑像进行了重塑,塑像也由本来的坐姿改成了站姿。

仅从它的名称来看,并不能说明二郎腿背后隐藏的信息。作进一步讲解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我们的双腿究竟可以做出多少动作。我们的双腿可以交叉,这就形成了“腿部交叉动作”;当然双腿也可以不交叉,呈分开或是并拢状,这两种腿部姿势我们称为“并拢的腿部姿势”与“岔开的腿部姿势。

实际上二郎腿也是腿部并拢的一种,只是在并拢的同时我们的双腿还有交叉的动作。同缠腿类似,当我们的双腿摆出二郎腿的姿势的时候,我们下身的敏感部位就会受到保护,这就是为什么说“二郎腿”是一种距离控制的根本原因,当我们的下身需要保护、当我们感到紧张的时候,都会翘起二郎腿。

二郎腿代表着距离的控制,是一种领地行为,但这并不代表并拢的腿部姿势是一种防御。当我们坐在椅子上时,腿部并拢代表着“顺从”,而岔开的腿部姿势给人的印象则是外向与开放,通常被认为是领地反应的一种。对于女性而言,并拢的腿部姿势会显得比较含蓄内敛,而岔开程度较大的话,给人的印象是随便或者缺乏教养;而男性则恰恰相反,腿部并拢让人觉得没有男子气,而腿部岔开让人觉得颇有王者风范。

除了坐姿以外,很多时候我们会站起来,当我们站立的时候,并拢的腿部姿势同样代表着顺从,而岔开的腿部姿势则是显而易见的领地反应。许多哺乳动物在感到压力或是受到威胁的时候就会强调自己的领地。打个比方来说,你和你的同学、同事或者邻居发生口角,当你在语言的战斗中想要战胜对方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让自己的双腿岔得更开。

岔开双腿,会让你站得更稳,与此同时你的“占地面积”也会增加数倍,这样你就会获得更多的领地。随着争执的不断激化,你腿部的岔开幅度也会不断增大。当下一切应以和为贵,缓解对抗局面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尽量让双腿并拢一些。

与他人面对面交谈或者你想要树立权威的时候,岔开的腿部姿势可以让你占据心理优势。

步态识人有诀窍

腿部姿势是静态的,我们不可能永远站在一个地方静止不动,如果我们要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就需要运动,这时候腿部的姿态就变成了步态。

尽管林林总总的交通工具已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凡身体健康者,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未能脱离在生活中行走,不同的步态能够体现出行走者的不同情绪、性格以及习惯,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介绍“由步观人”的一系列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步态与性格是有着微妙联系的。

我时常会听到朋友说“听走路声音就知道是你来了”,这并非是夸张的玩笑,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步态,从一个人的行走方式上,我们可以看出其是“春风正得意”或是“茄子遭冰霜”,可以看出其是稳健大方或是谨小慎微,甚至可以看出其内在的性偏向。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种同样的步态,忽略细微差异,我们大致可以将步态分为以下几类,即官步式、罗圈式、大踏步和小碎步。

1.官步式步态

官步式即近似于我们常说的“踱方步”,表现出的往往是成熟稳健,自信满溢。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即有一段六王爷教女婿刘墉走“官步”的情节:刘墉在朝上出班奏本时,步子迈得不成体统。为此,六王爷大为恼火,乃亲自教刘墉学步。且看他,不紧不慢地迈起了四方步:挺直腰板,目光前视,抬腿,迈步……刘墉不以为然道:“您这是教我做人啊?”六王爷厉声纠正:“不!我是教你怎样做官!”接着,便是一套理论,“脚是根基,步是纲常,这叫官步。只有走出官步,才能像个官样。这里面学问大着呐!”俗话说,相由心生,放至此处,步态之相亦由心生。“脚是根基,步是纲常”一句正说明了行官步者的心理态度,此类人群多是严于律己、使人警卫、处事冷静、城府颇深。

2.罗圈式步态

罗圈式步态总是与“诙谐”分不了家,远到幽默电影鼻祖卓别林,近到电影《举起手来》中潘长江饰演的日本兵,都迈着正宗的罗圈步,使观众忍俊不禁。

尽管有一部分不可控的先天因素造成了罗圈式步态,但多数有此步态的人们都具有相仿的个性特征:表面总是呈现出憨厚老实的模样,但内心却并不冷静,突发状况往往会使他们陷入手忙脚乱之中,因而其更加偏爱循规蹈矩的生活;在人生的舞台上,比起“一哥一姐”,他们更愿选择做默默无闻的“群众演员”。

这类人总能拥有较好的人缘,其憨厚的外表和与世无争的性格将其置于“老好人”的位置上,尽管他们对自己的外表甚至性格不甚满意,但最终收获一票真心朋友的赢家依旧会是他们。

3.大踏步步态

这是一种典型的男性偏向步态,虎虎生风的大踏步包含了豪爽、率直且处事利落的大将风度。与罗圈式相对应,常持有此类步态者渴望成为自己甚至他人人生的“一哥一姐”,他们拥有颇佳的气质,往往被奉为群体中的领袖,其处事果决,对人豁达,收到的崇敬与青睐自不在少数。但同时作为一种很“爷们儿”的步态,如果出现在女性身上,则当事人很容易被判为“假小子”,但其大大咧咧的性格也总是为其同时争得不少男女性朋友的友谊。

然而万事有利有弊,此类性格亦有其致命缺陷,即过于急躁,往往面对办事拖拉者显示出焦躁、不耐烦的态度,同时过于争强的性格容易招致嫉恨。

4.小碎步步态

“小碎步”对应“大踏步”,是刚好与之相反的女性偏向步态,持此步态者多数是腼腆保守型性格。

如果说行大踏步的女性带有一种中性美,尽管不够娇柔,但至少好坏参半;但总以小碎步示人的男性,就有些“杯具”了,他们对人遮遮掩掩,对事谨小慎微,往往是男性和女性都不愿意交往的对象。

小碎步步态者内心世界是隐晦而敏感的,他们不愿意以真实的自我示人,克制而独立,往往依照自己的法则行事,不愿意正面探知他人的内心,亦很难对别人展开心扉。此类人经常处于忧虑之中,习惯通过细致地观察周边事物以获得安全感,让他们主动与人交往,是难上加难的。初进贾府的林妹妹可谓是此类人群的典型代表。

当然,以上四类步态的总结实属宽泛的概括,存在例外是不可避免的,但判断多数人的性格可以参照以上类别的描述。

快乐脚——快乐反应

我们的脚可以体现喜怒哀惧等不同的情感,正如标题所言,我们即将介绍脚的“快乐反应”。

快乐反应并不是标准的微反应类别,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快乐反应是一种脚步特有的微反应,我们把这种通过脚部动作将快乐表现出来的反应称为“快乐脚”。

快乐脚是指因为快乐而表现出腿或脚摆动或颤动的动作,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只会单腿或者单脚摆动。快乐脚是一种非常可靠的信号,通常在好消息降临时突然出现,它表示一个人认为他正在得到他想要的,或有优势从另一个人或周围环境那里赢得有价值的东西。

“快乐脚”是我本人十分偏爱的一种脚步动作,至少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可以让我知道朋友们现在的心情不错。

有学者声称,快乐脚中腿部的高频颤动来源于神经处于兴奋状态的肌肉反应,这和用电极接触青蛙肌肉会颤动是类似的道理。所以“快乐脚”能说明的是神经的兴奋状态,颤动频率越高,情绪唤醒水平越高。但是,快乐脚也有不快乐的时候。当人们在焦急等待时也会做出类似快乐脚的高频摆腿动作,此时表达的多是不耐烦的情绪,我们称之为“山寨快乐脚”,虽然反应类似,但是含义却截然不同。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判断快乐脚真假也自有其办法。一般认为,表达不耐烦情绪的时候是双脚或双腿同时高频摆动,而正版的快乐脚仅有一只会颤动或者摆动。如今山寨产品屡见不鲜,有“NOKIA”就会有“NQKLA”,有“SONY”就会有“SQNV”,有“康师傅”就会有“康帅博”,一不留神山寨产品就进了自己的口袋。因而对“山寨快乐脚”的判断也尤其重要,刚才提到的识别山寨版本的方法有时并不是100%奏效,如果能较好地联系情境以及其他部位的反应,山寨快乐脚将难逃我们的法眼。

“快乐脚”几乎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处处有人快乐,也处处可见活泼的快乐脚。快乐脚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揭开“假装平静”的面具。

例如,当你向心仪之人表白时,或许他摆出一脸严肃低头不语,但他的脚却高频地抖动着,吐露着极度的兴奋,或是交错摆动如同一个坐在木马上游戏的孩子,这个反差极大的有趣画面已经告诉你,你成功了,他正在为你的表白偷着乐呢!

当你在考场看到了“快乐脚”,说明这脚的主人似乎很喜欢这次的试题,或许是因为这次题目够难,自己本来就不会,别人正好也做不出,又或许是多题都正中下怀,他正在为自己的智慧洋洋得意。考试之后或许他也会沮丧着脸告诉你“这题真难,没法做了”,但当他的成绩遥遥领先,无须惊奇,因为他的“快乐脚”早已出卖了他,一切都不是意外了。

腿脚不近心亦远

在微反应的规律中,往往是“靠近喜欢的,远离厌恶的”,这样的道理我们已经将其总结为趋利避害原则。这在“腿脚微反应”中也已经屡次出现。为了表示亲密,我们通常会使自己的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与他人接触,做出类似拥抱、握手、搭肩之类的动作,但当既想表示亲密又不便在人前显露时,接触就会转移到他人容易忽略的脚上。

在不久前的一次聚餐中,我的一位女性朋友携一男伴出席,席间随着桌布的微微摆动,我不经意地瞥见二人正在互相摩擦着双脚,事后询问,女方告诉我,二人已经在交往,只是暂时没有向大家公开的打算。

在社交场合,无论是握手、拥抱甚至欧美常见的贴脸礼都可以源于对礼貌的要求,因而只关注这些公开层面的“礼节”很难判别两个人的真实关系。在这个少不了“逢场作戏”的社会中,腿脚距离自然就成为了“虚情假意”的照妖镜。

曾经在某档相亲节目中看过这样一个画面,双方参与者被安排在某咖啡厅见面。两人相对而坐,礼节性地相互询问着个人情况,女士放在餐桌下的脚正随意地摆动着,可见心情不错,但当被男士的脚无意中触碰到时,立刻停止了动作,缩回了双脚,表情虽然依旧从容,但言语却略有减少。当然,这并不能说明女士对对方的厌恶,想必与初次见面关联较大,两人还未彼此熟悉,人际距离也仅仅控制在普通朋友的程度,因而亲密的接触使女士感到不适。但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情侣之间,那么他们之间的“裂缝”已经“呼之欲出”了。

当然,我们大可不必每次都用触碰对方的双脚来判断对方对我们的态度,毕竟这样多少显得有些失礼。接下来要介绍的便是一种体面且准确的判断方式。

握手是社交场合中的常见礼节,那么你是如何握手的呢?是否如蜻蜓点水般握了就松开?或是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对方的穿着打扮上?如果是那样,未免有些浪费了。

在此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一个“握手”与“腿脚”的综合运用。不得不承认,握手是检验对方对你的态度的绝好机会,你可以试着握手并稍微等待一下。注意!同时观察对方的脚。当然,无须直接盯着对方的脚看,这样同样是失礼的,而且容易被当做怪人,只要用余光注意即可。如果对方待在原地,那么表示你们之间的距离正合适;如果对方向前迈了一步,很显然,他希望与你更加接近一些;如果对方后退了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那都不算是个好消息,恐怕对方不是你的“菜”,他觉得你们之间的距离应该再远一点。然而,单纯的判断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所要做的是根据判断控制对方眼中合理的人际距离,使对方在与你交往的过程中始终感到舒适,既能有亲密感又不会感到不自在。做到了这点,相信用不了多久你便会成为社交中的“人气王”。

当然,取悦他人的同时更要顾及自身。在交往中“照顾”他人的心理感受固然重要,但也必须为自己留以舒适的“人际空间”,以保持自己轻松的心理状态,为迎接更多的挑战养精蓄锐。

背离重力原则脚,反应心情晴雨表

何谓重力?简单地理解,就是让地球上的一切努力“亲吻”地球的力量;同理,背离重力正是与之相反的力量,使一切靠向天空。背离重力的动作往往象征着快乐和幸福,如上扬的嘴角,高举的手臂,以及我们常说的喜上眉梢,即扬起眉毛,当然,也包括脚部的一系列快乐反应。

形容一个得到好消息的人,我们常说他“欢呼雀跃”“一蹦三尺高”“高兴得快要飞起来”,事实正是如此,当一个人感到兴奋、开心时,脚部与其他部位几乎会同时出现背离重力的反应。当然,这些反应未必一定是跳跃,哪怕微微抬起脚尖亦表达了心中无比的激动。这样的细微动作很容易逃过他人的眼睛,甚至看到也只会一瞥而过,但通过微反应的学习,我们应当学会捕捉这些动作,因为它是反应人们心情的精准的晴雨表。

在多数影视剧中,我们也能观察到这样背离重力的现象,如一个努力学习的女学生在终于考出好成绩时,快乐地欢呼一跃。但多数表演中,此动作总会让观众觉得生硬、别扭,似乎假装的成分太重。确实,“背离重力不是你想装就能装的”,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伪装者很容易“顾此失彼”,即真正的背离重力是众多器官同时发生作用的,刻意地演绎往往控制了眉毛难以顾及手臂,顾及了手臂又难以注意腿脚,是真是假,往往一目了然。

既然说背离重力脚是心情的晴雨表,自然有晴也有雨。

感到背离重力是晴,感到重力即是雨。当人们感到忧伤、难过时,往往会“脚像灌了铅一样沉”,走路时似乎都觉得抬不起脚来,当然,与此同时手臂、肩膀、脖子、躯干、眉眼都会同时产生“重力感”,想必这也是为什么在形容糟糕心情时会用“沉重”一词的原因吧。

在心情不错的时候,我们就会表现出一切违背重力的诡异现象。对于处于热恋时期的男女,重力原则似乎永远也不起作用,幸福的力量会让他们的步伐轻盈富有活力,如步青云。

脚尖点地,这同样是一个违背重力原则的反应。脚尖点地的同时身高也会增加,如果这个时候他在说话,这说明他正在说重点。

日常态度“指南针”——逃离反应与冻结反应

你是否曾在交流中怀疑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是否讨厌参与一个不欢迎你的群体?是否在与自己格格不入的群体中感到骑虎难下?如果答案都是“是”,那么了解“转向脚”将会给你带来不小的收获。

如果要用个比喻,那么人的脚尖就像是指南针。简单地说,在我们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脚尖会诚实地指出我们所喜爱的人的方向。根据趋利避害原则,“转向脚”应该有两个不同的水平:“趋利”即喜欢一个人,你的脚就会朝向他;“避害”即不喜欢一个人,你的脚就会朝向门口想要离开。这就是“转向脚”。

当然,这一切需要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如果加以留意,在一些交谈或讨论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尽管对着周边众人侃侃而谈,但他的一只脚尖可能始终指着同一方向,寻踪望去,所见之人十之八九是对其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人。换言之,当你自以为和某人交谈甚欢时,却发现他的脚尖并未指向你,而是朝着其他的方向,那代表你应该放他走了,或许你耽误了他重要的事情,或许他根本不愿意与你交谈。同样,当你期望加入一个群体讨论,却不清楚自己是否收到欢迎时,也可以利用“转向脚”加以判断。当他们发现你远远走来,纷纷转过脚朝向你,那便表示他们欢迎你的加入;如果他们只是转身向你,脚却没有移动分毫,那么不要自顾自地以他们的招呼或者微笑为借口留住自己,留在一个不欢迎你的群体中,始终是尴尬而别扭的。

当然,这些规律都不是没有依据的揣测。转向脚是一个要离开的暗示,属于逃离反应。脚最原始也是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无非两种,接近某物或是离开某物,由此便可以一目了然,如果脚尖朝向某人,自然是期望接近,而指向其他方向,便是期望离开。

与此相仿而更强烈的一种期望离开的姿势便是按膝前倾。当你的交谈对象用手按住膝盖,身体呈现前倾的姿势时,说明他已经做好了离开的准备。如果你再继续冗长的叙述,或许他下一个动作就是站起,径直离开。因而当对方出现这样的姿势时,最聪明的反应便是迅速结束谈话,以免出现一发不可收拾的情况。

接下来要说的是锁脚动作。

近来一档叫做《Truth or dare》的电视节目风靡,参与者当着亲朋之面诚实回答为其量身定制的21个问题之后,便能取走50万美元的巨额奖金。问题不存在知识难度,但各个涉及隐私,活动现场造成了许多家庭关系的破裂,因而争议颇大。在这档节目中,一个腿部动作尤为常见——锁脚动作,又称“脚部冻结”。

锁脚动作是脚趾转向内侧两只脚互锁或将脚缠绕在椅腿上,保持长久的静止,属于冻结反应。这样的姿势象征着紧张、焦虑和不安,是受到威胁或处于困境中的常见动作。在《Truth or dare》中,这个动作时常贯穿始终。多数参与者起初的姿势都是舒适的叠腿动作,这说明他们已经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努力使自己处于放松的状态。然而,当被问及一些难以启齿或是伤及亲朋的隐私时,他们会在瞬间出现冻结反应,将脚紧紧锁起,尽管常常要求主持人重复问题以缓解紧张,但脚部动作却始终不变,保持着冻结的状态。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亲朋的身上,几乎无一例外。

锁脚是一种受到威胁时大脑的边缘反应(冻结反应),当一个人原本轻松摇摆的腿脚突然停止,表示他受到了某种压力的威胁或是产生了明显的情绪波动。正如当我们处于某种紧张的状态,如考试听分或是观看运动赛的关键时刻时,能明显感到自己在屏息凝视,全身在那一刻处于静止状态,就像被冻结一般。当然,这是一种不自觉的反应,当我们刻意希望扭转这样的紧张感时,可以演示性地做出一些手势甚至表情,但容易被忽略的脚通常还是会保持着冻结的状态,告诉人们它的主人遇到了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