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科玉律:管理中不可不知的101条黄金定律
17893800000004

第4章 瓦拉赫效应——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求发展

法则释义

所谓瓦拉赫效应,原本是指学生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优势与弱点,他们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来,管理学家却将这一理论运用到了企业管理上,旨在告诉管理者应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求发展。

其实,这条管理界的黄金定律,源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的亲身经历。瓦拉赫还在上中学时,曾被定性为“笨拙”的学生,绝大多数老师都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坚信他将是化学界的可造之材,化学老师的认可瞬间点燃了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不久,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天才”,华丽转身变成了化学方面公认的“前程远大的高才生”!

从瓦拉赫极富传奇色彩的成长经历中,不难看出了解自身优势的重要性。这对于企业的管理者也一样,著名的哲学家安东尼曾说过,首先到达终点的人,往往不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那些集智慧与力量于一身,并能够做出明智选择的人。换句话说,企业成功与否,重要的并不是如何去熟悉市场、分析市场,而是管理者能否选择一个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领域!

经典案例

1973年,年轻的比尔·盖茨进入了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他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并不是法律,而是计算机行业。与此同时,他还发现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天赋远远超过了法律方面。

19岁时,盖茨有了创办软件公司的想法,随之而来的就是他面临的一项选择,是继续读书拿到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毕业证书,还是辍学开办自己的软件公司?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是每个热爱知识的人都深深渴望的,可是经营自己的软件公司,却是盖茨宏大的理想。

在一番深思熟虑后,盖茨毅然决定放弃学业,开办属于自己的软件公司。数年以后,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在1999年美国《福布斯》杂志的世界富豪评选中,比尔·盖茨以净资产850亿美元毫无争议地登上了榜首。

1999年3月27日,盖茨回母校参加募捐活动时,有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回哈佛上学,以弥补自己曾经的遗憾,对此,盖茨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做任何回答。从盖茨的微笑中不难看出,他早已不愿意为了哈佛的毕业证书,而放弃自己已有的事业了。

其实,对于在哈佛大学读书的盖茨而言,他在计算机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相当高了,上学对他来说,得到的利益不可能比他经营公司的利益大。因此,与放弃学业经营公司相比,放弃经营公司去上学只能埋没自己的天分,毕业后做一名默默无闻的律师,聪明的他当然会选择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谋求发展了!

智慧启迪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时刻都在面临着各种选择,有选择就需要权衡利弊,但凡有点智慧的管理者,都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即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寻求发展。因此,在决策时,可以先列出各个备选项的成本与收益,经过仔细比较、反复思考后,尽量选择那些获利高于成本的行动方案,最终付诸行动。唯有如此,才能更加接近成功!

从全局的角度看

当管理者在面临选择时,切忌鼠目寸光,唯利是图,只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只有放平心态、端正态度,将工作视为学习的一种途径,愿意通过辛勤付出来获得一份宝贵的历练,才能让企业的发展越走越顺利。因此,管理者要将自己的追求与梦想融入企业的发展,将个人的命运、前途与企业的发展壮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实现个人事业的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

从长远的角度看

想要企业获得成功,管理者就必须“立长志”,切不可“常立志”,因此,在面临选择时,绝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仅仅以眼前的成败得失去衡量,而应以发展的眼光、变化的眼光去对待选择。很多时候,现在看到的“失去”,也许不久以后就是一种“获得”,应抱着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心理,在面对选择时将眼光放得更远一些。

从细节的角度看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考虑为“产出”而付出的“投入”,而不是不计报酬的“支出”。在面临选择时,多种选择之间常常只存在很细微的差异,因此,作为管理者,就更加需要从细节入手,不要以为暂时获益小就可以忽视,而要考虑到各种情况,将可能发生的利润都计算在内,以避免计算中出现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