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就是和自己的较量
17895000000029

第29章 钱是“让”出来的(2)

误区之二,是错把目标当作战略。有些企业,投资布局了几个行业,他们认为自己的战略就是把这几个领域做强、做大。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这是把具体的目标当作了战略。事实上,战略是相对抽象的,但是更具有大局观,比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优势在哪里,我们在哪里与他们不同,是要多元化发展,还是专注于某一个方向,企业的理想是什么,等等。战略当然是有目标的,但是并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目标。

以上提到的几种对战略的误解,出现在很多企业中,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不符合现代企业的潮流。到目前为止,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已经办了30年,但仍然存在着公司不像公司的现象。

在各种问题面前,万通没有自乱阵脚,而是按照一个清晰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先是做战略,确定大方向和大原则,之后引进资本和人才,然后才是增加投资、私募资金、上市等。因为万通的目标是做成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所以不像其他公司那样关注外部环境。

冯仑认为,企业战略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反周期能力上。国内外的经济规律显示,一家企业要长久发展,必须对经济周期有一个把握,要具有反周期能力,也就是“熨平”经济周期,平安渡过周期性出现的萧条期。房地产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产品周期长,一般都要经过经济低潮期,在经济低潮期开发商所受的打击最大,所以必须要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来缩短经营周期,将经济周期的影响降至最低。

冯仑对反周期能力做了如下解释:“反周期能力,具体是指怎样在繁荣的时候卖产品、萧条的时候买土地,怎样研究产品的抗跌性,怎样研究产品的差异化和均质化,怎样对付不同的周期,怎样借助资本市场的作用,怎样规避债务融资过度,怎样使繁荣时候的市场扩张行为能够在萧条的时候不被勒死等问题。”

2008年3月26日《厦门商报》刊登的冯仑文章《楼市明年步入理性生长期》写道: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萧条周期是出现死亡率最高的时期;企业必须要保持足够的现金流,减少负债,踏准节奏,留好退路,培养抗风险的能力,才能灵活应对市场的波动。因此,企业必须学会“反周期思考”,这也是万通一直坚持的反周期经营策略。

照此,企业应该在市场繁荣时为萧条时做准备,在萧条时为繁荣拓展。“对地产企业而言,就要在繁荣时卖房,低迷时买地;或是繁荣时在郊区买地,低迷时在市区买地”。

房地产业的商业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典的商业周期一般在7年左右,在这7年时间里,企业要经历萧条、复苏、繁荣、衰退等四个环节。万通在20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经济周期。第一个经济周期为万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使万通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在第二个经济周期,万通在北京做了一些好的项目,赚了很多钱。

冯仑看到,很多和他一起做房地产的公司死于经济周期中的萧条期,他对这些公司的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同时也看到了经济周期对房地产公司的影响,所以他总想着要找一个方法尽量减少经济周期可能带给万通公司的打击。

万通实现真正的企业化,并确定自己的战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初,万通在经历一系列扩张、分家等事情后,度过了几年的蜇伏期,然后才逐渐走上正轨,进入平稳的增长期,特别是2002年以后,万通找到了发展的新方向,把公司拉回到一个正常的商业轨道,使其能够按照一个现代公司的模式经营和发展。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和变化,万通的策略始终都透露了一个“让”的哲学,居安思危,避实就虚,这样才让万通安全地走到了现在。

兼具“龟兔之长”

有一个专门研究上市公司的评论中,讲了两家公司具备这样的特点:一个是成长很快,像兔子,另外一个很稳健,像乌龟,这两家公司其中一个就是万通,这实际是对我们公司战略的认可,是市场对我们的肯定。

——摘自冯仑文章《坚定战略,让万通汲取龟兔之长》

战略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很多企业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如何针对企业的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战略,对很多企业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冯仑和万通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他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很多正处于彷徨阶段的企业提供有益的帮助。

冯仑第一个成功的经验是“用必然性驾驭偶然性”。很多人抱怨说,别人成功是因为得到了某种机会,如果那种机会降临到他的头上,他也一定会成功的。这种做法是对机会的误解,机会只是一种偶然性,它顶多在创业者的初始阶段起作用。当企业逐渐步入正轨后,机会不但不再重要,反而可能是陷阱。很多企业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只是别人看不见或者不愿承认这种必然而已。冯仑在《决胜未来的力量》中说道:

万科能在今年今月今日高速成长,好像只是机会好,看上去是偶然的,其实是必然的。这种必然性来自其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公司战略和制度建设,这种必然性的力量是持久的、决定性的,它甚至可以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机会”或偶然性。哲人曾经说过,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这是一种有智慧的断言,即用必然性驾驭偶然性。

如冯仑所言,伟大的人物和企业,总是能在别人之前看到机会,并按照自己的内在逻辑,沿着必然的道路和趋势把握住每一次机会。此外,他们还因势利导,不断为自己创造着发展所需要的“机会”。因此,对伟大的人来说,机会不会莫名地到来,也不会悄然地溜走。

冯仑第二个成功的经验是“平衡短期诱惑与长期利益”。目前,很多行业的企业都会遇到在短期诱惑与长期战略二者之间选择的难题。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在谈到华尔街投资的特点时说,华尔街投资都是短期偏好,把上市公司拉来转圈,因为短期偏好是变的,今天这个明天那个,公司为了融资,为了股票价格高,为了给分析师留下好印象,让他帮忙说好话,跟着市场不停地变幻,结果好好的企业就被搞乱了。

对上市公司来说,如果企业要业务增长,最好的办法是按照以前做过的方式继续做下去,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大规模,这样就非常安全。如果企业要转型,那么就会发生某种变化,流程、人、产品、市场都可能随之发生改变。这可能会让企业变得更好,也可能在短期内造成市场的下滑,市场下滑导致营业额会下滑,一下滑股票就会跌,那时又有几个企业能够挺得住?

这种问题在房地产企业同样存在。比如国家“90平方米政策”出台以后,基金经理和其他机构投资者认为房企应该积极配合国家政策,造一些经济适用房。但房企会有不同的看法,它们仍然坚持按照目标客户的要求造房子,因为市场分为很多块,都做一类产品是不行的。这时就会出现问题:短期内如果不按这些投资者的要求去做,他们就会把你冷落下来,不买或者卖出你的股票;但如果一味唯他们马首是瞻,那全国的房地产公司就都变成一个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