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就是和自己的较量
17895000000030

第30章 钱是“让”出来的(3)

冯仑在文章《找准与投资者对话的波段》中,就提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之道:

上市公司最麻烦,业绩不能波动,可是在一个生命周期里,怎么能够不波动呢?长期增长和短期业绩表现之间的矛盾在上市公司表现得特别明显。

我们究竟是跟着市场、随着投资者的短期偏好走,还是坚持我们的长期战略……一位好的企业领导人应该坚持自己的企业战略,甚至当这个(长期)战略跟资本市场的(短期)偏好发生冲突时还能坚持,这是最不容易的。如果能够跑赢这些普通投资者,证明你的眼光高于普通投资者,这点是很难得的。

由此可见,在冯仑看来,坚持自己的企业战略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即使在长期战略与资本市场的短期投资发生冲突时也要坚持下去。

冯仑第三个成功的经验,是关于变革与稳定、转型与发展的。这是两对矛盾,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难选择。很多企业都会遇到这种问题,比较典型的是联想。当初联想由电脑制造转向服务,因为资源有限,管理也受到了影响,所以变革后原有的发展明显放慢了。如果资源充足,企业就会平稳地增长,虽然速度缓慢,但不会出现大问题。不过,这种情况对于当时的联想来说,还是很可怕的,因为新的服务没有建立,原有的业务萎缩,业绩必然下滑。所以他们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破釜沉舟,坚决从电脑制造走向服务,并承受不小的损失;要么退回原来的状态,把服务全部卖掉,增加电脑制造的业务,以并购为扩大规模的主要战略。不是说转型不行,但这个过程需要漫长的过程,资本市场的压力太大,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耗费。

冯仑在多个场合多次阐述过变革与稳定这对管理中存在的悖论。他在文章《亮出你的管理或空空荡荡》中写道:

有人说,组织一定要变革、创新、学习;还有人说必须稳定,一个建立了两三年的组织连旧版都没有夯实,变什么?据有人研究的结论是稳定的价值超过变革,变革会毁坏财富。变革和稳定是考验企业家的平衡木,绝对变革和绝对稳定都行不通,拿捏好不容易。

可见,变革与稳定、转型与发展,取决于企业家的智力抉择,也会受到外部环境和资源的约束,这两种理论谁对谁错无法分辨。也许专家会告诉你该如何抉择,但冯仑希望大家不要相信专家,而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合理的选择。因为理论毕竟是空泛的,正确与否,还得取决于错综复杂的现实。

冯仑第四个成功的经验,是“做大容易做好难”。企业做大,短时期内可以实现,所谓大,只是规模而已,这个很容易;但要做好,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办到的,正所谓“规模可以扩大,但时间不能压缩”。冯仑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调侃地说,做大容易,做好太难,像《心太软》唱的,不是你的就不要勉强。

我国的企业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大而乱、精而专、中而乱。在这三大类型的企业中,前两者大都活了下来,而第三种类型的企业则死了很多。在大陆地区,房地产业是一块香饽饽,很多专业并非房地产的企业也都在做,其中包括中石化、中粮、中油、红塔,还有一些金融机构、电信公司,这种企业就属于“大而乱”,但它们不会轻易死去,因为房地产并不是它们主要的经营项目,就算在房地产上赔些钱也不会让它们垮台。在中国台湾地区,国泰、统一这样的大企业也都做房地产,但房地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有时候只是作为一种理财工具出现。

像万科、万通、SOHO中国等在大陆地区算得上“精而专”的公司,他们一心一意地做房地产,市场分化极为细致,他们走产品专业化道路,有专门做老年公寓的,甚至有专门做女性公寓的,分工如此之细令人咋舌。

这两种类型的房地产公司在我国大陆地区现在有三万多家,它们都能活下来。而那些“中而乱”的公司就很难活。这类公司表面上看似乎很强大,经过资本运作膨胀之后,就更显得比实际状况好。于是公司的管理层很容易变得盲目,不切实际地追求多元化,提出要在几年之内进入世界500强等。这些“中而乱”的公司,没有长久的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知道自己与其他企业的差异到底在哪里,弄不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房地产市场热了就做房地产,网络热了就做网络,结果什么都做,却什么都做不好,时间长了,只有死亡一条道路可走。

冯仑看清了这三种企业的实质和未来,所以他才会全心全力地把万通打造成一个“精而专”的公司。正如他所说的,“做大容易,做好太难”,尽管“做好太难”,但他仍不遗余力地在把万通“做好”。

冯仑第五个成功的经验,是“不希望成为传奇,但希望能够持久”。很多人希望把企业一下子做大,最好做成世界500强。其实,企业不需要一个传奇式的增长,需要的是健康、持续、安全的增长。他希望万通能够健康、持续、安全地增长。冯仑接受采访时表示,万通不能做一家忽起忽落、昙花一现的公司,而要成为最理性、最有前瞻力、最持久的公司,也就是“不希望成为传奇,但希望能够持久”。

冯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万通规划了三个发展方向:首先,成为赢利能力最强的房地产公司;其次,成为高端市场的领导者;最后,成为最理性、最有前瞻力、最持久的公司。

在冯仑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万通一直把好公司当成自己学习的榜样,对好公司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万通曾经把全世界最大的10家地产公司和中国最好的10家地产公司的年报进行综合比较,研究它们的差异,从而找到它们的优点,进行学习。正是在“不希望成为传奇,但希望能够持久”的思想的感召下,在先进企业的影响下,万通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进。

【延伸阅读】

和冯仑的观点不同,也有人认为企业赚钱的最高境界既不是“争”,也不是“让”,而是其他方面。比如上海复地董事长范伟就认为把公司做成一家赚钱的公司,然后钱就会自己送上门来。他说:“作为一家房地产企业,你在这个庞大的市场当中只是一个参与者,你所要做的是,无论是什么环境,大家都是一样的,作为一个房地产企业,在同样的竞争条件下,我怎样胜过我的竞争对手。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你能够把自己的公司做成一家优秀的公司,能够把自己的公司做成一家赚钱的公司,能够把自己的公司做成一家老老实实赚钱的公司,那钱会来找你的。”在他看来,挣钱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把公司做成“一家老老实实赚钱的公司”。

小肥羊总裁卢文兵曾在2009年3月和10月,两次出售股份给百胜餐饮集团,使百胜成为小肥羊持股27.3%的最大的单一股东。对此,他解释说:“企业到了卖股权赚钱的时候,就是到了最高的阶段。”他认为,中国很多民营老板首先是卖产品赚钱,没有品牌就做代工,其次是卖品牌赚钱,而第三个阶段就是卖企业、卖股权赚钱,包括蒙牛、小肥羊等企业都是如此。从他的话中可以判断,企业挣钱的最高境界是卖股权赚钱。

其实,对于挣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每个企业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立场和局限性,所以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出现不同的结果也是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