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心理乔布斯
17895200000033

第33章 巅峰之上(5)

每个人都想改变世界,却从不想改变自己。可是,如果连一点点的改变自己都做不到,又怎么可能改变世界呢?

心理感悟: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世界,感动世界才能改变世界。

53屈服只是一个假象

乔布斯的“开门三把火”让公众对苹果的未来预期有了一点转变。反映在资本市场上,苹果的股价“临时”地从13美元的低点上升到了20美元。但苹果的危机警报远未过去,仍有可能随时猝死。

8月份的Macworld大会已经定于在波士顿举行。这将是乔布斯回归苹果后,第一次以主角的身份出现在公开舞台上(尽管他的身份还只是“顾问”)。这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时刻。如果乔布斯不能在这一次大会上重拾公众对苹果以及他本人的信心,以后的路就会越来越难。

到底该怎么做呢?乔布斯陷入了沉思。失败是最好的老师,12年的荒野岁月没有白熬,在这样一个事关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乔布斯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这同时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5000多名狂热的苹果迷早早涌进了Macworld的会场,他们对乔布斯既有期盼,也有怀疑,不知道他到底能不能让苹果恢复生机。

乔布斯特意找出1984年他发布麦金塔时的照片,开场时在舞台上的大屏幕播放出来。1984代表着苹果的辉煌,乔布斯是想用这张照片唤醒苹果迷的记忆,让他们对他重新充满信心。

乔布斯穿着黑背心、无领白衬衫、牛仔裤登台亮相。现场顿时响起了类似于摇滚明星演唱会般的尖叫声。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等待后,乔布斯再一次出现在苹果迷面前。看起来,他的魅力没有丝毫的褪减。看到这一幕,乔布斯心中若有所思。

乔布斯开口的第一句话是:“我是史蒂夫·乔布斯,皮克斯的董事会主席和CEO。”这句意在定位身份的话表明,他内心的那扇“逃生后门”依然敞开着,他和苹果还未融为一体。当然,他随即又接上一句:“我和其他很多人一样,在一起努力帮助苹果健康起来。”

他说:“苹果有很优秀的人才,但是他们在做错误的事情,因为计划本身就错了。这就是苹果为什么在过去两年间销售额会下滑30%的原因。”找到原因是改正错误的第一步。观众们欢呼起来。

乔布斯继续说:“买苹果电脑的人就是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代表了这个世界的创新精神,他们要去改变世界。我们为这种人制造工具。”这个一贯把“我”放到第一位的人,竟然在话语中出现了“我们”!而且,当他说“我们”的时候,双手环成杯子的形状,指向自己的胸口。这个饱经风霜的男人,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变化。

但是,更不可思议的变化还在后头。

在演讲即将结束的时候,乔布斯停顿了一下,喝了一口水,努力控制着让自己的语气变得平缓:“苹果生存在一个生态系统里。它需要其他伙伴的帮助。在这个行业里,破坏性的关系对谁都没有好处。我要宣布一个新的合作伙伴,一个意义重大的合作伙伴,它就是微软。”

与此同时,微软和苹果的标志同时出现在屏幕上。顿时,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微软是苹果的死对头!两者在版权和专利的问题上已经斗了整整10年了。乔布斯曾经因为比尔·盖茨窃取了麦金塔的创意而将他骂得狗血喷头。在乔布斯的一力渲染下,死忠的苹果迷早就将微软视为最邪恶的敌人。现在,始作俑者乔布斯竟然亲口宣布要与死敌合作?!

没错!这正是失败教给乔布斯最宝贵的一课!妥协!哪怕是与死敌妥协,只要能够为苹果赢得一线生机,那就要义无反顾地去做!

乔布斯说:“现在,我们必须抛弃成见。必须抛弃过去的‘若要苹果赢,就要微软输’的过时想法……”

这是乔布斯第一次自我否定。那个他口中所谓的“过时想法”正是他自己的想法。苹果与微软的对立就是从他开始,由他主导的。妥协即是一种改变。对乔布斯来说,这是一个极其痛苦而艰难的决定。微软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霸主,比尔·盖茨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领袖。不管乔布斯内心有多么不屑、不服,都不能否认这一点。对于当前的苹果来说,重要的不是去改变这一点,而是如何去利用这一点。

乔布斯给比尔·盖茨打了电话,说:“帮个忙。微软在侵犯苹果的权利。如果我们继续打官司,几年以后我可以赢得10亿美元的专利罚金。但是如果那样的话,苹果反而撑不到那个时候。我需要微软承诺为麦金塔开发软件,并且微软要向苹果投资。”

处于绝对劣势的乔布斯,提起要求来,就像他占据了绝对优势一样。而比尔·盖茨理所当然地将这个电话视为乔布斯对自己的臣服或屈服。此刻的微软占据了97%的市场份额,苹果只有3%。比尔·盖茨根本没将苹果放在眼里。既然乔布斯已经亲口服软,那么,答应他的要求又有何妨?这不过是居高临下者的一点怜悯之心罢了。

观众们很快发出了嘘声。乔布斯不管不顾地继续宣布:“苹果决定把IE(微软的网页浏览器)作为麦金塔的默认浏览器。”当然,这是比尔·盖茨提出的要求。这个极其精明的商业巨鳄,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他的如意算盘是,当IE攻占了麦金塔,微软也就一统天下了。

这个时候,身在西雅图的比尔·盖茨的脸通过卫星信号出现在舞台的巨幅屏幕上。乔布斯站在屏幕下的身影顿时相形见绌,就像一个站在巨人身下的无助的孩子,非常渺小。比尔·盖茨宣布,微软将为麦金塔开发软件,并向苹果公司投资15亿美元。看起来,这个场景和两个公司的市场地位是多么契合,比尔·盖茨就像救世主一样,控制了一切,主宰了一切。

15亿美元本身并不能拯救苹果。重要的是,微软的动作向外界释放了强烈的积极信号。这足以让华尔街对苹果的信心大增,并进一步影响到社会公众。乔布斯的妥协没有白费。当天,苹果的股票飙升了656美元,涨幅高达33%。这一天的暴涨为苹果增加了83亿美元的市值。

苹果从生死线上被拉了回来。乔布斯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喘息时间。

行为改变态度。乔布斯为拯救苹果所做的越多,他就越来越离不开苹果。他那扇为自己预留的“逃生后门”慢慢地掩上了。随着股价的上升,当《非同凡想》的广告片制作完成后,他决定正式接手公司的管理。

但是,理智警示他这样做的风险。在内心两种相反力量的拉锯战中,他接过了安德森手中的临时CEO一职(interimCEO,简称iCEO)。不过他还是没有和公司签订任职合同,也不领薪水(只是象征性地领取1美元的年薪)。“逃生的后门”虽然掩上了,还是留了一道小小的缝隙。

乔布斯这样做的内心动机非常明显。在我们的社会框架中,每个人都因为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而具有不同的责权利关系。如果乔布斯和苹果公司签订了合同,并领取身为CEO的薪水,这就是一个职业承诺,那么,不言自明地,他就必须承担与之相对应的责任——拯救苹果,并为可能的惨败负责。乔布斯愿意为拯救苹果赴汤蹈火,但是他显然不愿意承担失利的污名。(如果能由他掌控大局,然后再找一个CEO来承担责任,那该是多么理想的状况!)

就任iCEO后,乔布斯接连几个星期都在和董事会一起物色正式CEO的人选。柯达的乔治·费希尔(GeorgeFisher)、IBM的萨姆·帕尔米萨诺(SamPalmisano)、Sun的埃德·赞德(EdZander)都是备选的目标。但是,大家都知道,乔布斯所在之处,寸草不生,绝不可能还有另一个权力中心。有乔布斯在,就没有人愿意来当这个CEO。赞德公开说:“我可不想让乔布斯总是窥探、质疑我的每一个决定。”

所以,乔布斯一直就这样“临时”了下去。最让乔布斯内心抓狂的是,他依然还没有找到真正能够拯救苹果的办法。

巨大的压力无可阻挡地侵向他。家庭首先被他抛到了脑后,但皮克斯还是要占据他一部分精力(这是荣耀所在,他不想放手)。乔布斯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9点回家。到了家,孩子们全都睡了,而乔布斯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他的头发越来越稀疏,先前的黑色也渐渐褪成了灰白。就在这段时期,他得了肾结石。当疼痛难忍的时候,他只能从忙碌中脱身,赶到医院,让医生给他打一针杜冷丁,然后继续工作。

让他坚持下去的,除了他那桀骜不驯、不肯认输的个性,还有那群不离不弃的忠实苹果迷。

乔布斯想起了斯卡利,想起了斯卡利的“百事挑战”可乐盲测活动。在盲测时,选择百事可乐的顾客多过可口可乐。但是,实际购买时,顾客不可能不知道品牌。此时,选择可口可乐的顾客仍然多过百事可乐。有意思的是,百事挑战活动让可口可乐的高层非常紧张。他们手忙脚乱地放弃了原来的老配方,推出了口感更好的“新可乐”。没想到,忠实的老顾客根本就不买账,他们强烈抗议,要求可口可乐保持原样。

乔布斯还不知道这是为了什么(6年后,神经学家揭开了这个秘密),但可口可乐拥有的这些忠实顾客让乔布斯联想到了苹果的忠实粉丝。乔布斯知道,苹果迷的忠实程度甚至要胜过可口可乐的忠实顾客。这些忠实的苹果迷就是苹果的复兴基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为他们提供极具魅力的产品。

对,就是产品!乔布斯念兹在兹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心理感悟:如果你能让对手为你服务,距离成功也就不太远了。

54耶稣就在你身边

苹果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再提供极具魅力的产品。从乔布斯被赶出苹果公司开始,庸俗的商业思维就占据了主宰地位。苹果公司推出越来越多的电脑型号,以为这样就可以赚更多的钱。1989年,苹果发布了5款麦金塔电脑。而到了1994年,竟然发布了43款麦金塔电脑,1995年的数字更为惊人,达到了54款。这些电脑彼此间的细微差别就连内部的工程师也搞不清楚,更不用说普通的顾客了。

这样做不但带来了混乱,也让苹果电脑丧失了独特的个性。乔布斯在苦思冥想后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现在的苹果,缺少“杀手级”的个性产品!

他开始大刀阔斧地砍项目。此前的500个项目已经被阿梅里奥砍到了50个,乔布斯进一步砍到只剩10个。“斯卡利的牛顿”当然是不可能幸免的。最后,乔布斯将思路发挥到极致,提出了“四格战略”。

他在白板上画了一个两行两列的表格。在行的上方分别写上“台式机”和“便携机”,在列的左侧分别写上“消费级”和“专业级”。两两组合后,4个格子里就是4个产品。乔布斯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专注于做4个伟大的产品,每格1个。”

当乔布斯把这个想法告诉董事会后,董事会并不能接受。因为苹果的竞争对手们正在不断推出越来越多的产品。董事会对乔布斯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没有任何把握。但是,在乔布斯眼里,董事会形同虚设,他想要做的事情,谁也阻挡不了。

乔布斯开始寻找能够填进这4个格子的产品。就在这个时候,幸运终于降临到了这个孜孜不倦、苦苦奋斗的人头上。

英国设计师乔纳森·艾夫(JonathanIve)因为酷爱苹果的产品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加入了苹果公司。那个时候,乔布斯还没有回到苹果。1996年,艾夫升任设计部门的主管,但却很不开心。因为阿梅里奥的主导方针和其他的电脑公司没有两样,一切以利润为主,设计只是一个配合性的工作。一心想要设计出伟大产品的艾夫深感失望,正准备辞职而去。就在这个时候,乔布斯回归了。艾夫又生出一线希望,暂时留了下来。

这一留,就让乔布斯看到了他正在设计的一个原型。乔布斯原本想砍掉先前的设计部门,从外部聘请一个世界级的设计师。当他看到艾夫正在设计的彩色半透明的一体机原型后,他内心又出现了以前初见施乐Alto电脑、皮克斯动画小组时的感觉。世界级的设计大师就在他身边,他又一次看见了未来。

这一原型就是后来风靡世界的iMac(在四格战略中占据“消费级台式机”那一格)。艾夫把这台机箱和显示屏一体化的电脑外壳设计成海蓝色(之后这种蓝色被命名为邦代蓝,意指澳大利亚的邦代海滩)。外壳呈半透明,顾客可以看到机箱内部的结构。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设计思路。性感、新潮、时尚、炫酷,在外观特性和内涵特质上一如1984年的麦金塔!

乔布斯一直以来苦苦追寻的东西找到了,他知道,苹果有救了。

在紧随而来的1998年的Macworld大会上,乔布斯充满自信地登场了。他忍辱负重的妥协,独断专行的整肃,已经赢得了市场的信任。但善于故弄玄虚的乔布斯直到最后一刻才宣布了这一好消息。

公众以为演讲已经结束,正要走下舞台的乔布斯却突然转过身来,仿佛突然想起忘了什么似的,说:“哦,还有一件事……”

“我们这个季度盈利了!”

观众席上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正是乔布斯预期的结果。这样做,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的控制欲,也让这一消息取得了最轰动的效应。

在乔布斯接手之前,苹果已经连续巨亏了两年,而在他接手后的第一个季度,苹果获得了4 500万美元的利润。这是多么神奇的壮举啊!一个从来没有成功CEO经历的人,一个饱尝失败困扰的人,竟然只用3个月,就将濒死的苹果重新拉回到了正常状态!这一业绩与他在皮克斯的成功叠加强化后,乔布斯头上的光环当然更大更耀眼了。

不过,平心而论,乔布斯取得的这一业绩,至少有一部分是阿梅里奥打下的基础。阿梅里奥在“止血”上为乔布斯铺好了路。乔布斯所做的是将“止血”发挥到极致,并取得了微软的“输血”支援。

乔布斯其实还藏了一手,那就是“造血”!iMac的开发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只要一推向市场,苹果再度腾飞的时刻必将到来。乔布斯接下来将他那追求苛刻完美的风格投入到iMac的开发中。

1998年5月6日,这是乔布斯选定的发布iMac的日子。发布的地点,他仍然选择了当年发布麦金塔的老地方——迪安扎社区学院的弗林特礼堂。

一切都如乔布斯所料。iMac复制了14年前第一部麦金塔的成功。1998年8月,iMac正式发布,售价为1 299美元。上市6个星期就售出了278万台,到年底,售出了80万台,一举成为苹果公司历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电脑。更重要的是,32%的顾客是第一次购买电脑,另外有12%的顾客曾经使用过Windows电脑。这意味着,iMac不但吸引了众多的新顾客,也从微软手中抢来了不少顾客。得益于iMac的惊人表现,苹果公司1998财年实现了309亿美元的盈利。

在iMac推出之际,乔布斯也将苹果的标志从彩虹苹果改成了白色苹果。乔布斯是想用这个微妙的信号来划清两个时期的不同苹果,现在的苹果,是乔布斯的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