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心理乔布斯
17895200000005

第5章 浪荡之初(5)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认知上的选择性偏见。我们都会倾向于选择那些与我们内心先前的范式、思路、偏好相一致的信息,而对相悖的信息加以排斥。更进一步,我们会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让客观的信息更符合我们的主观需要。铃木俊隆的观点本来是告诉信徒要“追随天性”,但乔布斯却将其选择性地理解成了“放纵天性”。接受了这样的观点,乔布斯此前的所有作为都成了率性而为的正确之举,他根本用不着改变任何东西。而且此后,乔布斯更可以随心所欲地爱我所爱,弃我所厌。

这样的乔布斯是不是会变得更加可怕,更加沉沦?

幸好禅是一种积极引导修行者领悟人生真谛的法门。禅给了乔布斯不受任何外界拘束,只听从内心召唤的强大能量,也让他从此远离了酒精、毒品。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乔布斯成了一个坚定的素食者。

乔布斯在15岁的时候就开始吸毒了。众所周知,戒除毒瘾是一件极难的事情。但是,开始禅修的乔布斯却下定决心戒掉了毒瘾。这件事充分体现出了乔布斯的控制欲。当他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控制外部世界的时候,他就对自己开始近乎严苛的全面控制。这也体现在他对素食的接受与坚持上。

就在乔布斯在里德学院上大学的时候,从车祸中恢复过来的沃兹尼亚克做了一个决定,他决定从伯克利退学,然后到正如日中天的惠普公司工作。谁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个决定,差一点推迟了个人电脑的问世,甚至可能让另外一个人以完全不同的面貌来发明个人电脑。

但是,乔布斯很快发现了里德学院的不足之处。这里虽然氛围宽容,能够容忍学生的种种出格行为,但是对学业的苛刻要求却丝毫不肯放松。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因为无法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而无缘继续学习。

乔布斯向来不是一个刻苦攻读、勤奋学习的学生。他喜欢听任自己的兴趣,挑剔地选择少数几门喜欢的课程。大多数的时间,都被他用来参禅、打坐、辩论。难怪那句铃木俊隆的话如此深得他心。

乔布斯知道,如果继续读下去,要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到那些索然无味的课程上,要么必然难逃那些已经知难而退的学长们的覆辙。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自己主动提出退学呢?

当这个念头在他心中冒出来的时候,乔布斯仅仅在里德学院念了一个学期。根据铃木俊隆的教导,服从内心的召唤与指引是正确的选择。但主动退学这个念头却让乔布斯第一次感到害怕起来。

因为到里德学院上学是乔布斯自己的决定。这个决定丝毫没有顾及父母的承受能力与内心感受。保罗和克拉拉好不容易说服了自己接受儿子的决定,并为这个决定花光了一生的积蓄。而现在,他们的宝贝儿子竟然在仅仅上了一个学期后就提出退学?!这将是一个何等重大的打击!

更重要的是,退学无可辩驳地说明了乔布斯自己先前的决定是一个可笑的错误。要乔布斯这样高傲刚愎的人认错,哪怕是仅仅在内心里向自己认错,又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啊!

这并不是乔布斯的个体性困境。一个人最难做到的就是推翻自己,否定自己。每个人在做重大决策时,都会受到“投入陷阱”的制约。当你为先前的决定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精力后,实际上你已经很难回头了。那些曾经的投入,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壁垒,让你为了保持一致性和正确性而不惜再度投入,以期逆转形势。但这却会让人越陷越深,越难自拔。

乔布斯再度陷入了痛苦和迷茫,直到有一天,他读到了一句话:

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

这句话给乔布斯的震撼,丝毫不亚于《禅者的初心》里的那句话!这也成了他铭记一生的箴言。

乔布斯开始反反复复地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会不会继续在里德学院完成学业呢?”

那颗禅修过的心总是清晰地给出“不”的回答。在即将迫近的死亡面前,所有的“投入陷阱”都黯然失色,失去意义。

乔布斯知道自己必须做出改变了。就这样,他成功克服了“投入陷阱”的制约,做出了骇人听闻的退学决定!

事后看来,这也许是乔布斯一生中做出的最棒的决定之一。尽管如此,这一次的胜利并不意味着乔布斯今后可以一劳永逸地逃脱“投入陷阱”的魔爪。在今后的岁月中,他还是深深地落入了一个可怕的“投入陷阱”,困苦挣扎长达十几年之久。

乔布斯退了学,但却没有离开里德学院。他寄宿在朋友的宿舍里,经常在地板上过夜。可喜的是,他反而有充足的时间去蹭他喜欢的课程,将那些无聊的课程抛之脑后。

乔布斯从此就跟着自己的直觉与好奇心,学习了很多他喜欢的东西。他去参加了美术字课程,学到了sanserif和serif字体,学会了怎么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中改变空白间距,怎么样做出最棒的印刷式样……

在此期间,乔布斯设计出了自己独特的全小写签名,并沿用一生。

这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时刻提醒乔布斯,“记住你即将死去”。这也让乔布斯开始用一种截然不同的计量方式来衡量、预期自己的生命。每一天,他都深刻地想起“自己即将死去”,必须尽快开创一番事业的紧迫感在他心中隐隐浮现,但他却还不知道要做什么,该怎么做……

心理感悟:学会从自我设置的陷阱中自拔是人生最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08浪子归来先啃老

退学后的乔布斯在里德学院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有时候他一天吃三顿粥。这粥是用他从学院咖啡馆顺手拿来的罗马麦片和牛奶熬成的。有时候他会去捡可乐瓶,每个可以换来5美分。周末的时候,他会和好友科特克搭便车到波特兰的印度教修行点克利须那神庙(HareKrishna)。因为那里周末供应免费的蔬菜咖喱晚餐。这就算是乔布斯最好的伙食了。

但是,乔布斯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依然没有停止。而且,他越来越喜欢和人辩论诸如“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是谁”、“我们为何而生”、“我们所做为何”、“人的生命有什么真正的价值”此类的话题。就连里德学院的教务长杰克·达德曼(JackDudman)也对他甘拜下风。

在和他人的问答交流中,乔布斯直截了当地提出最尖锐的问题,然后目不转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对方等着回答,直到对方无法忍受他那极具侵略性的眼光而不得不将视线挪开。这一点,就连乔布斯的“精神导师”弗里德兰也深感压力,不敢与他对视。

克莱恩(Kleine)1980年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一位被试请求别人给他一枚硬币,以便他打一个电话给家人或朋友来接他。当他提要求时,或者眼睛直视对方,或者目光闪躲。在这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克莱恩发现,当双方目光直接接触时,有84%的被求助人愿意提供帮助,而当被试目光闪躲时,仅有64%的人愿意伸出援手。

其他的研究人员还做过类似的实验。他们请被试在路边搭便车。设定的实验条件第一种是被试一边挥手,一边直视司机直到司机扬长而去。第二种条件则是被试虽然挥着手,眼睛却看着别处。

最后的结果是,在6068个司机中,超过10%的司机在第一种条件下愿意停下来提供方便,而在第二种条件下,只有不到5%的司机愿意这样做。

可见目光的接触对于人际间成功交往的作用之大。乔布斯不但喜欢与对方目光接触,其霸道的眼神更是具有一种强悍的征服力,让对方不得不退缩让步。

乔布斯为人处世的强悍个性,在经过了纷繁独特的经历后在里德学院大致成熟成型。但讽刺的是,这样的言行作风却被绝大多数有着深刻世俗烙印的人视为“极度不成熟”。外部世界对他的这种共识性认知,也注定了乔布斯的未来之路将会比一般人经历更多的坎坷与磨难。

1973年夏天,弗里德兰无法抑制对印度大师尼姆·卡洛里·巴巴的崇拜,利用暑假的时间专程去了印度。回来后,弗里德兰绘声绘色地向他的朋友们(甚至也可以说是“信徒”们)讲述了一堆带着神秘色彩的传奇故事。

乔布斯也被深深地吸引,他尤其希望能够面见大师,让大师帮助他“醍醐灌顶”,从而可以顿悟人生的一切。

可是,他现在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流浪汉,负担不起去遥远印度的路费。但是,乔布斯“想到就要做到”的秉性(我行我素)已经形成,只要是他想做的事情,一定马上行动,即便困难重重,他也一定迎难而上,绝不放弃。

乔布斯决定回家找个工作,筹集去印度的路费。

1974年春天,在里德学院游荡了18个月后,乔布斯回到加州帕洛阿尔托的家。

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已经在哈佛大学就读一年级的比尔·盖茨,开始与好友保罗·艾伦开发专为小型计算机设计的BASIC语言,并抓住了日后辉煌人生的第一个重大机遇。他们与世界上第一台微型电脑——牛郎星电脑(Altair8800)的发明人埃德·罗伯茨(EdRoberts)达成协议,在牛郎星电脑上搭售BASIC语言。就是这个机遇,促成了一年后微软公司的成立,并顺利打开了微软公司日后在IT届叱咤风云的成功之门。

比尔·盖茨之所以能够抓住这个机遇,是因为当乔布斯在里德学院惬意地听着鲍勃·迪伦的民谣、披头士乐队的摇滚,读着“垮掉一代”的诗人艾伦·金斯堡(AllenGinsberg)的嚎叫主义诗篇的时候,他没有荒废光阴,而是将全部的心血倾入了对计算机的狂热中去。(不过,这也是直接导致了盖茨在品位修养上的不足。日后乔布斯抓住这一点,多次取笑盖茨。)

浪子归来,保罗和克拉拉不由得悲欣交集。

如果要给这个快要20岁的儿子贴上一个标签的话,也许“混球”是最准确的选择。但是,他们尽管失望透顶,却从未心灰意冷。这对善良的夫妻用无言的大爱包容了他。宽容与纵容只有一线之隔,而纵容到了极致又转化为包容。

遇到保罗和克拉拉,可谓是乔布斯一生中最大的幸运。他们的包容,让一个旷世奇才在心智成熟之前,遭受种种磨难甚至是沦落时,永远有一个温暖的港湾,随时可以回来休憩整顿,抚慰受伤的心灵,而没有走上更具诱惑力的歧途。此刻的乔布斯,依然懵懂不知。但日后在人生的巅峰与低谷之间困顿挣扎、饱受心灵煎熬的乔布斯也终于领悟到了父母的无言大爱。他也将自己心底最深沉的爱献给了他的父母。要是有人在他面前将保罗和克拉拉称呼为他的养父养母,乔布斯一定毫不客气地打断他,饱含深情地宣告:“他们是我的亲生父母!”是的,他们是乔布斯永远的亲生父母!

乔布斯回家本来是想找一份工作的。但是,哪个公司会收留一个在大学里游荡了几年,根本没有好好读过书的嬉皮士呢?乔布斯就这样成为了一个美国社会极为罕见、极不体面的“啃老族”。

直到有一天,乔布斯随手翻看到《圣荷西信使报》上有一则电子游戏公司雅达利(Atari)招聘游戏设计师的广告。这家公司因为开发了一种叫做“乒乓”的电子游戏装置,深受市场欢迎而处于快速发展之中。

虽然乔布斯毫无相关经验,但他却如获至宝,立即前去应聘。他的应聘风格当然是令人侧目而他却毫不自知的强硬专横。

一头长发的乔布斯穿着一件布满破洞的长袍,光着脚丫,找到了雅达利公司的人事主管,志在必得地提出要在雅达利担任电子游戏设计师。人事主管看到这么奇怪的一个人,而且用一种这么奇怪的方式来求职,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但可怕的是,这个邋邋遢遢、疯疯癫癫的怪人却是难以拒绝的。他反而用更强硬的口气说:“我不会走,除非你们雇用我。”

人事主管无力抗拒“乔布斯重压”,只好向首席工程师阿尔·奥尔康(AlAlcorn)请示,要不要叫警察来把他赶走,否则就只能雇用他了。

人际交往中的底气不一定来自实力。自信而强硬的表达(虚张声势)往往能蛊惑人心。奥尔康觉得,既然这个人这么有底气,说不定真是个人才,就吩咐将乔布斯带进来看看。

奥尔康问起他有没有相关经验。乔布斯毫不心虚地说:“我在惠普工作过。”这句倒是实话,不过那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而他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拧几个螺丝钉。奥尔康又问他在惠普公司具体做过什么。乔布斯说:“开发计算器。”惠普确实有这样的工作,在计算机普及之前,计算器的市场很大,价格不菲。不过这份工作不是他干的,而是他的好友沃兹尼亚克目前正在从事的。

强横自信的态度加上似是而非的谎言,令奥尔康形成了一种“错觉相关”,他没有深入核查,就认定乔布斯有真才实学,正是他们需要的人才。就这样,乔布斯这个十足的门外汉得到了这份专业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

乔布斯其实不懂如何设计电子游戏,但他少年时像很多硅谷小孩一样,学过一些电子学知识,而他的天赋悟性不错,再加上关键时刻可以求助好友沃兹尼亚克。所以,他竟然像模像样地把这份工作做了下去。不过,他根本就不懂得和人相处,其硬桥硬马的蛮横态度令人不悦。而他那邋遢生活习惯带来的浓重体味更是饱受非议。

奥尔康出于爱惜“人才”的考虑,没有解雇乔布斯,而是安排他晚上独自来上班。这样大家才相安无事。

乔布斯这份工作的薪水是5美元1小时。要靠这么微薄的收入攒够去印度的路费,恐怕得等到猴年马月。乔布斯穷则思变,他直接去找奥尔康,说自己想去印度,要公司帮他订机票。

乔布斯这么说的时候,目光直视奥尔康,仿佛他提的这个要求是天经地义的。奥尔康一听就火了,对他的这个无理要求断然加以拒绝:“去你的吧,我不会掏钱让你去见印度大师的。”

一般人也就到此为止了。但乔布斯可不是一般人。奥尔康实在是低估乔布斯的个性和行事风格了。乔布斯的思维模式其实和孩子很相似,大多数的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都会孜孜不倦、不厌其烦地提出要求。给予了多次拒绝的家长们最终还是因为不胜其烦而不得不屈服。尽管这时的乔布斯已经20岁了,但他还是和一个任性的孩子没有两样。实际上,终其一生,乔布斯都只是一个被惯坏的孩子。

奥尔康最终也没能抵受住“乔布斯重压”。正好雅达利公司销往德国的一些游戏机对电视信号有干扰,德国的工程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奥尔康立即给乔布斯上了一堂速成课,派他去德国处理这个问题。然后乔布斯就可以从德国动身去印度了。这样,乔布斯就可以省下一大半旅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