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心理乔布斯
17895200000006

第6章 浪荡之初(6)

算起来,到目前为止,乔布斯的强硬已经取得了不少胜利了。他说服了父母转学、同居、择校;他说服了惠普的创始人休特利免费送他电子元件;他说服了奥尔康同意雇用他;再加上这一次公款出行,可谓是硕果累累了。既然他从未因肆无忌惮提要求而碰壁(或者说即便碰壁,他也要破壁而出),所有的成果叠加强化,也就让他日益变得唯我独尊,自命不凡。

乔布斯到了印度,和好友科特克会合,开始了他们的朝圣苦旅。他们长途跋涉,拜访瑜伽导师。他们参加聚会,行礼如仪。在恒河边上,他们看到葬礼上燃起熊熊的火堆,看到死尸在恒河中顺流漂下。在一个静修处,一位古鲁(印度北部锡克教的宗教领袖)将他的嬉皮士长发一剃而光,但大师并没有让他“醍醐灌顶”。

乔布斯当初不信仰基督教,就是因为他少年时问讯牧师后得知“全知全能”的上帝对世间的贫困“全知”,却没有展现其“全能”予以拯救而深感失望。

乔布斯在印度逗留了很多时日,他的本意是想通过印度朝圣之旅来找到了悟人生的捷径,但印度贫困的现实让乔布斯很失望。追寻人生的开悟,其实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踏踏实实在一日一日的人生历程中逐日磨炼,逐日精进。

乔布斯看到了印度真实状况与其神圣光环之间巨大的差距。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也许托马斯·爱迪生对改变世界做出的贡献,比卡尔·马克思和尼姆·卡洛里·巴巴两个人加在一起还要多吧。”

这是乔布斯平生第一次这样思考。这一瞬间的思想火花在经过时间的发酵后,让他得以在几十年后成为一个像爱迪生那样永远被世人缅怀的人物。

心理感悟:聪明人最终将会发现,追寻人生的捷径是他们最不聪明的选择。

09二一不会添作五

1974年秋天,乔布斯回到雅达利继续工作。因为在印度得了一场痢疾,乔布斯人很消瘦,头发也变短了。他变得沉默寡言,经常陷入沉思。

在洛斯阿尔托斯有一座禅宗的修炼中心,主持者是一个名叫乙川弘文(KobinChino,也被译为“千野考宾”)的日裔僧人。乙川弘文是铃木俊隆的弟子。乔布斯经常和丹·科特克一起去那里参禅、喝茶、聊天。乔布斯对铃木俊隆禅师所著的《禅者的初心》这本书推崇备至。乙川弘文也因此成了乔布斯终生的“精神导师”。

乔布斯曾经在《全球概览》杂志的封底看到过一句格言:求胜若饥,独行若愚(Stayhungry,stayfoolish)。他觉得这正是保持“初心”的最佳方式而铭记在心。乔布斯的理解也许并不是禅者的本意。但每个人都存在“选择性认知”。他当然认为自己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所以奉行不怠。

(一般将“StayHungry,StayFoolish”译成“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但这是不准确的。在乔布斯的字典上,从来就没有“虚心”这个词。推测他的本意,应该是“如饥似渴地追求成功与胜利,不管世人如何冷嘲热讽,依然我行我素,特立独行,就像一个无知无觉的傻子一样”。故而译成“求胜若饥,独行若愚”。而所谓的初心,在乔布斯看来,也是像一个孩子般,想要就要,想做就做,从不掩饰自己的欲望,也从不在乎他人的评价。)

在俄勒冈州尤金镇,还有一个“俄勒冈感觉中心”。这个中心提供为期12周的心理治疗,据说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情感大扫除。治疗中,患者们不停地说着“爸爸,请你对我好一点。妈妈,我爱你”诸如此类的话。乔布斯花了1000美元参加这个治疗。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充满了对遗弃他的亲生父母的念想。在治疗的时候,他经常会痛哭流涕。他所喜爱的披头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JohnLennon)也参加过这一治疗。列侬少年时也被父亲抛弃,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据此写了一首《妈妈》,里面有一段旋律非常感人:“妈妈不要走,爸爸快回家……”乔布斯经常放这首歌,沉浸在对自己身世的遐想中。但最终这一治疗没能消除心病。他开始想方设法打探父母的消息。

与此同时,在惠普公司上班的他的好友沃兹尼亚克对于现有的工作十分满意,他下定决心,这辈子都不离开惠普了。

沃兹尼亚克喜欢上了玩电子游戏。乔布斯上晚班的时候正好是独自一人,所以,沃兹尼亚克经常晚上到雅达利公司找乔布斯,蹭玩电子游戏,还经常顺手帮乔布斯解决一些技术难题。

雅达利公司想要开发一款新游戏,让玩家用弹子球来击毁一堵砖墙。公司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乔布斯,而且工期只有短短的4天。颇有些“滥竽充数”的乔布斯知道自己无法独立完成这项任务,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因为他手中有一张名叫“沃兹尼亚克”的王牌。

乔布斯的爽快应承,实属“无知者无畏”。当他找来沃兹尼亚克,轻描淡写地说明了这项任务后,沃兹尼亚克一下子急了眼。设计游戏机需要将大量的芯片、电线一一连接起来,还要进行测试,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但是,乔布斯还是很轻松地“说服”了沃兹尼亚克。两个人关在屋子里四天四夜,不眠不休,天才的沃兹尼亚克竟然真的在4天时间里开发成功,而且仅仅用了45块芯片,比先前的游戏机整整节省了50块芯片。乔布斯所做的工作就是给沃兹尼亚克打下手,再弄点面包饮料之类的。

这一成功给乔布斯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首先,他对沃兹尼亚克惊人的技术天才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深的信任。其次,他第一次领会到了技术的潜力是无限的,优秀的工程师的潜力是无限的。日后他在技术开发上采取的不讲道理的强势态度实是肇因于此。

没错,只要你敢提出要求,只要你能提出要求,一切都能如期实现!

乔布斯对沃兹尼亚克说:“这个项目的酬金是600美元。我们两个平分吧。”

沃兹尼亚克本来就不是为了钱来参与这个项目的。当这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如期完成后,他就已经深感满足了。所以,尽管他是绝对主力,乔布斯只是打打下手而已,他对平分报酬也没有丝毫意见。但是,沃兹尼亚克绝对没有想到,自己最好的朋友竟然在这件事情上欺骗了他。

原来,雅达利公司给乔布斯的真实酬金是1000美元。他事先隐瞒了400美元。这样,功劳最大的沃兹尼亚克只拿到了300美元,而乔布斯在平分的幌子下却拿走了700美元。

乔布斯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是他具备狡诈的卑劣个性吗?还是他认定沃兹尼亚克老实可欺?

德国经济学家维尔纳·古斯于1982年设计的“最后通牒实验”有助于我们揭开谜底。

两名参加实验的人员,其中一名被给予10美元,并被赋予以任意比例分配这笔钱给参加实验的另一名人员的权力,剩下的钱就归自己所有。当然,拥有分配权的人也可以不给对方一分钱。但是,对方也有否决权,如果对方拒绝这个分配方案的话,那么,两个人就什么也得不到。

这个实验之所以被称为“最后通牒实验”,是因为双方不允许沟通,只有一次机会。拥有分配权的人第一次提出的分配方案就是最终方案。

实验的结果是,拥有分配权的人平均愿意付出略高于30%的钱。

回到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的真实情境。因为两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沃兹尼亚克不可能知道真实的报酬,所以乔布斯的提议就可以视为“最后通牒”,即最终的分配方案。

有意思的是,乔布斯内心真实的想法正好是给沃兹尼亚克30%的钱。看来,自私是人类的通病。尽管乔布斯特立独行,但一旦涉及利益分配,他依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俗人。

请记住30%这个神奇的比例,在很多事关利益分配的场合,它都会若隐若现地体现在拥有分配权的人的脑海里。

关于这一事件,还另有一个补充版本。雅达利公司在基本报酬之外还提供了节省芯片奖。新设计的游戏机每节省一个芯片,就额外奖励100美元。沃兹尼亚克的设计比先前少用了50个芯片,这样,乔布斯就额外拿到了一笔5000美元的巨款。显然,他丝毫没有对沃兹尼亚克提起这笔钱,而是一个人独吞了。

乔布斯的这个心理则可以用“最后通牒实验”的升级版——“独裁者实验”来加以解释。独裁者实验与最后通牒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实验的另一方不具有拒绝权,独裁者无论提出什么样的分配方案,都可以照此实施。

不出所料的是,绝大多数的独裁者都做出了给予对方0美元的决定。这也恰好与乔布斯的实际行为非常吻合。他确实独吞了额外的5 000美元。乔布斯所处的位置,正是一个标准的独裁者。在乔布斯的心目中,芯片节省奖是基本报酬之外的,沃兹尼亚克已经从基本报酬中得到回报了,就无须再参与分配了。

这一事件暴露了乔布斯在金钱方面的吝啬、自私,也暴露出了他性格中的阴暗面。这也许和他自小在一个说不上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长大很有关系。从小捉襟见肘过日子的人,对金钱的渴望与重视,确实要胜过从小花钱大手大脚的人。或许,这样的分配方式也体现了乔布斯内心秘而不宣的公平观。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样的吝啬分配方式是公平合理的。乔布斯的这个特性后来也不断地出现在他的职业生涯中。

沃兹尼亚克对此一直不知情,直到10多年后,他在飞机上巧遇雅达利公司的奥尔康才得知真相。事实上,雅达利公司根本就不知道新的游戏机是沃兹尼亚克开发的。尽管早已时过境迁,但在获知真相的那一刻,沃兹尼亚克还是被乔布斯的自私行为深深地伤害。这也成了他离开苹果公司的原因之一。如果沃兹尼亚克当时就知道了真相,恐怕两位史蒂夫早就一拍两散,分道扬镳了,根本不可能再开创后来的伟大事业。

时光荏苒,很快进入了1975年。这一年的3月,一个被称为“家酿电脑俱乐部”(HomebrewComputerClub)的组织在圣克拉拉谷(“硅谷”的名号还要再过一阵才能广为人知)成立了。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也充满热情地加入其中。

不久,埃德·罗伯茨发明的牛郎星电脑出现在俱乐部中,引起了会员们的阵阵惊叹。“牛郎星”是世界上第一台用微处理器装配的微型计算机。相对于当时的主流产品——体积庞大的商用电脑,牛郎星的小巧体积使其成为当时人们心目中理想的个人电脑。尽管如此,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牛郎星的使用还是很不方便的。它没有屏幕,也没有键盘,数据的输入要靠拨动面板上的开关,数据的输出则通过观察面板上指示灯的明灭来完成。

看到牛郎星的时候,比尔·盖茨先是感觉痛失良机,随即“知难而退”,转而与好友艾伦开始研发与其配套的软件来开辟自己的事业。沃兹尼亚克的做法恰好相反,他“迎难而上”,决心开发一台比牛郎星更好的电脑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无论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都是面对挑战时的一种策略性思考。比尔·盖茨的“知难而退”,体现了他对电脑行业发展趋势的另一种深邃洞察力。沃兹尼亚克的“迎难而上”则用全新的样态定义了个人电脑的概念。如果没有沃兹尼亚克,即便我们今天所用的电脑面目不会大为不同,但我们拥有这样的电脑的时间肯定会大大推迟。

毫不夸张地说,沃兹尼亚克其实就是为设计个人电脑而生的。从上高中到上大学,很多上课的时间他看似昏昏欲睡,丝毫没有听课,但他的大脑都在思考着如何设计电脑。当他大二转学回到硅谷,就在邻居比尔·费尔南德斯的帮助下设计完成了“奶油苏打水”电脑。在受到牛郎星的启发后,天才的沃兹尼亚克又激发了新的灵感。两三个月后的6月29日,沃兹尼亚克完成了他的设计。史上第一次,电脑主板与键盘、显示器(黑白电视机的屏幕)连接在了一起。只要在键盘上键入一个字符,那个字符就会同步出现在电视机屏幕上。尽管这台电脑没有机箱,只是一块布满芯片的电路板,但相对于牛郎星的二进制输入输出,已经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了。

沃兹尼亚克满怀激情,在家酿俱乐部展示他的成果。他甚至无私地广为散发设计原理图,以帮助有同样想法的人尽快设计出自己的电脑。但是,他的杰作并没有得到俱乐部成员的太多认可……

心理感悟:不要因为一个人的自私而否定他的一切。

10数字是最高明的骗子

原因很简单,沃兹尼亚克的思路太超前了。大部分电脑爱好者还处于对“二进制”电脑的惯性认知中。在这些电脑极客看来,人和电脑之间的沟通,就该用“0”和“1”的二进制来进行。

改变人的惯性认知与固有观念是很难的一件事。做一个先行者往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历史上层出不穷的开创性先驱很悲惨地变成了先烈。沃兹尼亚克的天才设计在遭受冷遇打击后,很可能也就此偃旗息鼓。毕竟,他目前还是很喜欢为惠普公司设计新的计算器。如果真是这样,整个个人电脑的历史就要被重写了。

幸运的是,还是有一个人看到了沃兹尼亚克作品的价值。他隐隐觉得,这块看上去还很粗糙的电路板,也许是另一个蓝匣子,也许可以让他们再赚到一些小钱……

这个人当然就是乔布斯了。

制造售卖蓝匣子的经历使乔布斯领悟到,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电话黑客的技术,可以自己制造蓝匣子的。但确实有很多人需要蓝匣子。现在,沃兹尼亚克发明的电路板也是这样。如果将制造好的电路板成品卖给那些对自制电脑感兴趣的人,他们在这个基础上,插上芯片,接上电源、键盘、屏幕,就可以大大减小制作难度并节省制造时间。

尽管乔布斯这时候的眼光尚未远大到预见电脑会普及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但比起那些固执地认为电脑只能用于科研及商业的人(包括当时的比尔·盖茨),已经很超前了。

乔布斯极力鼓动沃兹尼亚克批量生产这块尚未命名的电路板。沃兹尼亚克设计新的电路板就像当年他整蛊搞怪一样,只是想要满足一种展示欲。他并没有通过电路板赚一笔钱的想法。他对在惠普的工作非常满意,而且他刚刚结婚,对家庭生活也十分满意。所以,他对乔布斯的提议不太感兴趣。

但是,乔布斯可是个从来不知道拒绝是什么玩意的主儿。就像他当年劝沃兹尼亚克制造蓝匣子一样,乔布斯再一次说服了沃兹尼亚克。

乔布斯给沃兹尼亚克算了一笔账:一块电路板的成本是25美元,他们至少可以销掉100块,如果每块卖50美元,两个人就可以净赚2500美元。

数字天然的准确性带来了一种天然的客观性,从而具备了强大的说服力。哪怕是虚假的、捏造的数字都很容易取信于人。这方面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要数美国参议员麦卡锡的政治谎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