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17929600000026

第26章 各科疾病中西医综合疗法(15)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肺。起因多因为素体虚弱,或原有慢性疾患,肺虚卫外不固,时邪侵袭所致。其病机主要为邪犯胸肺,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水液代谢失常,饮停于胸胁;因足厥阴肝经布于胸胁,肝经为时邪所扰,故疏泄失职,气机不利,络脉不和,以致饮阻气郁,气不行血,则痰瘀互结;气郁日久化火伤阴或耗损肺气,最后导致肺脾肾俱虚。

现代医学认为早期为胸膜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当机体对结核菌的过敏反应高时,则炎症的渗出量多而发展为渗出性胸膜炎,除纤维蛋白渗出外,尚有血浆从毛细血管渗出,形成胸腔积液。如胸腔积液少,或治疗及时、彻底,就可很快吸收,胸膜常可复原而没有胸膜增厚。如胸腔积液较多,久不吸收,胸膜上有大量纤维蛋白沉着,继而纤维化,形成胸膜增厚,甚至机化,收缩而使胸廓变形,影响呼吸功能。若积液局限包裹于某一部位,称为包裹性渗出性胸膜炎。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凡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或胸腔积液在中等量以上者应住院治疗。要求卧床休息,同时应保证丰富营养物质如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的供应。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邪犯胸肺

恶寒发热,少汗或发热不恶寒,汗出热不解,咳嗽少痰气急,胸胁刺痛,咳嗽加甚,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

【治法】和解少阳,通络上痛。

【方药】柴桔半夏汤加减:柴胡16克,半夏6克,黄芩12克,香附13克,瓜蒌12克,桔梗12克,赤芍12克,甘草6克,陈皮12克,生姜6克。热甚者去生姜,加知母7克,胡黄连12克;胸痛甚者加川楝子12克,延胡索12克;咳嗽剧烈者加杏仁16克,桑白皮12克。

2.饮滞胁下

咳嗽时胸胁疼痛,胁间胀满,气息短促,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利湿,化气行水。

【方药】加味五苓散加减:茯苓13克,白术13克,猪苓16克,泽泻6克,党参25克,桂枝6克,车前子16克,桑白皮12克。

3.痰瘀互结

胸胁疼痛,胸廓变形,下陷,舌暗苔滑,脉弦涩。

【治法】化痰祛瘀,理气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2克,丹皮12克,赤芍16克,延胡索16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郁金12克,红花12克,川贝母12克,全瓜蒌16克。胸胁痛者加香附12克,胸闷苔腻者加半夏12克、陈皮12克。

4.阴虚内热

午后潮热,日久不退,咳嗽气短,痰黏量少,口干咽燥,咳嗽气短,手足心热,颧红盗汗或伴胸胁闷痛,久而不愈,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化痰祛饮。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16克,麦冬16克,玉竹12克,花粉12克,桑白皮12克,地骨皮13克,百部12克,桔梗12克。热甚者加银柴胡16克,咳甚者加贝母12克、杏仁10克,盗汗者加煅牡蛎35克,浮小麦35克。

5.脾肾两虚

咳嗽气短,胸胁满闷,不能干卧,面浮肢肿,神疲,苔白,脉弱。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化饮。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茯苓25克,党参25克,白术12克,熟地黄16克,山药16克,山萸肉12克,五味子12克,陈皮12克,生黄芪25克,泽泻12克,杏仁12克。胁痛者加延胡索12克,浮肿甚者加桑白皮16克,大腹皮12克,便溏者加木香7克,黄连12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抗结核药物治疗

现多采用短程疗法治疗。短程疗法初治者选异烟肼、利福平(或利福定)、链霉素和吡嗪酰胺四药。在胸液吸收并足量、联合、规则、全程抗结核治疗后,每年作X线检查1次,随访4~5年。首次抽液不宜超过600毫升,此后每次不得超过1000毫升,过快过多抽液会增加肺水肿的复发和循环障碍。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法半夏、川厚朴、车前子、党参、瓜蒌仁、白蔻仁、甘草各12克,连皮茯苓3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夏枯草35克,猫爪草35克,黄柏12克,百部16克,生甘草12克,水煎服。

(五)药酒疗法

灵芝酒:灵芝、山药、山萸肉、五味子各25克,白酒1000克。先将前4味洗净后一起用白酒浸泡,1月用即可饮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2次。本方具有养阴活血的作用,可用于胸膜炎脉络不和、阴虚内热证。

(六)艾灸疗法

阿是穴、膻中、期门、肺俞。邪犯胸肺者加曲池、大椎、风门,脉络不和者加心俞、关元、筋缩,阴虚内热者加太溪、三阴交、足三里。

方法:①艾条悬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灸治10~15分钟,每日灸治1次,15次为1个疗程。②艾炷无瘢痕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灸治7壮,每日灸治1次,10次为1个疗程。③温针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15分钟,每日灸治1次,7次为1个疗程。

(七)按摩疗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采用自我按摩,两手五指分开,一指按住一肋间隙,沿肋骨走向从内向外摩擦,反复50次。然后半握拳,用拳面轻轻地叩打胸部约1分钟。最后,患者取坐位,两手交叉,拇指紧贴胸前,食指、中指紧贴腋下,相对用力提拉胸肌约1分钟。每日按摩1~2次。

(八)饮食疗法

(1)羊肺汤:羊肺250克,葶苈子50克,大枣10个。先将羊肺洗净,切块,葶苈子用纱布包好。然后,三者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煮熟,去药包即可。加糖适量,调味食用。以上为1天量,分1~2次食用。本方具有补肺泻肺的功效,适用于胸膜炎有胸水而体质较差者。

(2)甘遂腰子:猪腰子1副,甘遂末3克。先把猪腰子对半剖开,剔去筋膜,洗净后切成薄片。再把甘遂末均匀地掺和在猪腰子薄片上,以醋浸泡过的纱布包裹多层,火上煨熟,取出食用。每次吃半个猪腰子,饱腹时食用,隔日1次。本方具有泻肺利水的功效,可用于胸膜炎有胸水者。本方有损伤正气的

(3)藕蜜地黄膏:藕汁、蜂蜜各500克,生地黄汁60克。先将白藕和生地黄洗净取汁,再与蜂蜜拌匀后用微火熬成膏,贮存备用。每次服半匙,含化后徐徐咽下,不时服饮。本方具有养阴润肺的功效,可治疗胸膜炎阴虚内热证。

气胸指当空气或其他气体进入肺周围的胸膜间隙时所有或部分的肺塌陷。气胸有不同的类型:开放性、自发性和张力性气胸。本病是常见的呼吸急症,大多发病急骤,病情严重,要求迅速作出诊断和正确处理。否则可因肺脏萎缩和纵隔受压移位导致急性进行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病因病理

1.自发性气胸

(1)特发性气胸:指经常规胸部X线检查未发现病变者发生的气胸,主要发病机理为:肺压增大,正常人在坐位时,使肺收缩和扩张的跨肺压肺尖比肺底部高8~10厘米,而瘦高体型人,因胸腔狭小,使跨肺压的区域性差别变得更大,肺尖部位的肺泡因承受相当大的平均扩张压可破裂,空气沿着肺小叶间隔进入肺周围形成气胸。血液供应差,与肺尖部距肺部大血管远有关,因抵抗力弱易形成气胸。非特异性炎症,炎症浸润分别使细支气管及周围发生活瓣样阻塞和纤维增殖病变,使肺泡或肺问质发生气肿样改变a遗传因素,自发性气胸患者存在HLA-A2B4抗原的频率高于正常人群,这表明自发性气胸发病与遗传有关,另有家族同时发生特发性气胸报告。另外,肺泡壁弹力纤维先天发育不良,胸膜局部先天性囊肿或炎症以及吸烟,均是气胸形成的可能原因。

(2)继发性气胸:指继发于明显肺部疾病而发生的气胸。常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结核、尘肺及其他病因所致的肺气肿或肺纤维化。其发病机制是在肺部疾病基础上形成的胸膜下小气肿泡或肺大泡破裂。肺癌、肺脓肿、肺结核空洞或胸膜下干酪灶,肺囊肿合并感染等可直接侵蚀脏层胸膜或破溃到胸膜腔,引起气胸。其他疾病还有结节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硬皮病等。

(3)特殊类型的气胸:减压气胸,月经性气胸,正压人工气胸。

2.创伤性气胸

创伤性气胸是指颈、胸部外伤、或因为颈、胸、上腹部疾患为诊断及治疗所进行的各种手术操作所产生的气胸。任何利器,弹片或暴力等所致胸部钝性伤或穿透伤可累及胸膜,肺、气管与支气管或食管,使空气进入胸膜腔、气胸伴胸腔积血时称血气胸。

治疗

气胸的治疗原则首先是排气,解除压迫症状使肺部及早复张,张力性气胸时因为气体在胸膜间隙的积聚,最终使下面的肺和血管塌陷,成为一种致命状态。这时必须立即治疗,向胸膜间隙内插入胸管或大号针,将气体排出。其次是防治并发病症,治疗原发病。

(一)原发病治疗和对症治疗

(1)病人应保持安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2)由其他病因引起的气胸,可给支气管扩张剂。

(3)控制呼吸道感染。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用力。

(5)慢性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并发气胸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可利用高频呼吸器进行治疗。

(二)排气治疗

(1)闭合性气胸:肺萎陷<20%,无明显呼吸困难,病程在3天以内者,可仅作卧床休息治疗。

(2)张力性气胸:病情危重,可危及生命,必须尽快排气。

(3)交通性气胸:因胸膜破口持续开放:原则上应做肋间插管水瓶封闭引流必要时及负压吸引,破口关闭肺可复张。证实因粘连带牵破口不闭时,可行胸膜粘连带烙断术,以促进断口闭合。

(三)手术治疗

在支气管或胸膜瘘时可行手术治疗。

(四)并发病症的处理

(1)胸膜腔内出血:作胸穿抽出血液,或作低位肋间切开水封瓶排气引流。大出血且有血容量不足表现时需及时输血并剖胸手术止血。

(2)纵隔气肿:轻症不需处理,如严重纵隔气肿伴广泛皮下气肿影响呼吸和循环时,可作胸骨上窝穿刺或切开排气。

(3)支气管胸膜瘘:作外科手术治疗。

(五)饮食疗法

(1)桃仁红花羹:桃仁15克,红花10克,藕粉100克。煎桃仁、红花药液200毫升,再入藕粉搅拌即成。适用于胸阳不振者。

(2)鲜橙汁:鲜橙去皮榨汁半碗,冲入米酒,每次2~3匙饮用,每日2次。适用于肝郁气滞者。

(3)苡米粥:生苡米与白米以1:3比例,先将苡米煮烂,后加入白米煮粥。适用于痰热壅肺者。

(4)五汁饮:鲜芦根、雪梨(去皮)、荸荠(去皮)、鲜藕各500克,鲜麦冬100克,榨汁混合,冷服或温服,每日2次。适用于肺阴不足者。

预防与护理

(1)吸氧治疗。

(2)卧床休息。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由于气体交换不足而导致缺氧、高碳酸血症(动脉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和酸中毒称为呼吸衰竭。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通气或(和)换气功能障碍。属中医“喘证”、“肺胀”、“肺萎”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急性呼吸衰竭可由严重外伤、失血、温病、痈疽、溺水、触电等原因引起,如温毒内陷、疮毒内窜,或毒气内吸,导致毒热蕴痰,壅塞于肺;或外伤蓄血,血热互结,败血上冲,导致瘀血郁滞,积聚于肺;或失血过多,肺之化源欲绝,导致血虚;或溺水为患。导致水湿内停,潴留于肺等,均可使肺之气机不利,肃降失职,呼吸出纳失常,甚至肺肾暴脱,化源欲绝,气息微弱,呼吸停止。慢性呼吸衰竭则由痰饮、哮喘、肺胀;肺痨等慢性病证引起。这些疾病导致的久咳、久喘,迁延不愈,皆能伤肺,肺气受损。气失所主,不得以续,发为喘促;肺伤及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犯于肺,肺气壅塞,发为喘促;肺脾久病,必伤及肾,肾元不固,摄纳失常,气不归元,发为喘促。肺脾肾三脏俱损,则外气难以入肺,脾气难以化生,元气难以归根,最终导致气息微弱,呼吸停止。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有三大方面:

(1)肺通气功能障碍:常因为呼吸道阻塞和呼吸活动受限制引起。如呼吸道异物、水肿、痉挛、外物压迫、肿瘤、炎症等影响肺泡通气。

(2)气体弥散功能障碍:常见为广泛肺组织病变或手术切除,使气体弥散面积减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泡微循环障碍、肺间质水肿肺纤维化、肺泡内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内播散性凝血及肺泡内浆液渗出等一系列改变,可使肺泡内透明膜形成而影响气体弥散功能。

(3)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引起的气道阻塞,以及肺纤维化、肺水肿等引起的限制性通气障碍的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可导致肺泡通气的严重不均。病变部位肺泡通气明显减少,而血流未相应减少,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气体交换便掺入动脉血内,形成功能性分流。肺动脉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动脉炎、肺血管收缩或肺的病变破坏了肺泡毛细血管床等,可使部分肺泡血流不足,V/Q可显著大于正常,患部肺泡血流减少而通气多,肺泡通气不能充分被利用,形成死腔样通气。无论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引起的功能性分流增加,还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引起的功能性死腔增加,均可导致动脉氧分压降低,造成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引起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机体器官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还能降低胃黏膜屏障作用,并使胃酸分泌增多,导致胃肠黏膜糜烂、坏死、出血及溃疡形成。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给以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能量,可给以复方氨基酸、ATP(三磷酸腺酐)、辅酶A。并可输入新鲜血浆、自蛋白等。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痰热壅盛

咳嗽咳痰,气急喘促,喉间痰鸣,发热口渴,烦躁不安,时有抽风,口唇青紫,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祛痰清肺。

【方药】导痰汤加减:半夏10克,胆南星6克,枳实7克,橘红12克,茯苓16克,黄芩12克,瓜萎25克,川贝12克,天竺黄12克。热盛加黄连、栀子;喘甚加杏仁、桑白皮、葶苈子。

2.热陷心包

气急喘促,身热夜甚,口干但不甚渴饮,神昏谵语,心烦不寐,手足厥冷,舌质红绛,脉细数。

【治法】清心开窍。

【方药】清营汤加减:犀角3克(磨冲),生地16克,玄参12克,麦冬16克,丹参12克,银花30克,连翘12真,黄连7克,郁金12克,石菖蒲10克。热毒盛加黄芩、栀子;喘甚加桑白皮、葶苈子:抽搐加钩藤、蝉衣、蜈蚣、全蝎;昏迷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

3.气滞血瘀

呼吸困难而浅促,面唇青紫,胸闷胀满。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理气活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2克,红花12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白术13克,茯苓12克,枳壳12克,全瓜萎16克,五味子7克,炙甘草6克,白芍12克,丹参22克。

4.痰浊蒙窍

喘促痰鸣。头晕头痛,神志朦胧,昏迷不醒,谵妄躁动或抽搐,视力模糊。舌质紫暗,舌苔厚腻,脉滑数。

【治法】化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味:半夏、胆南星、枳实、陈皮、茯苓、竹茹、石菖蒲各12克,人参7克,郁金12克,葶苈子12克,远志12克,甘草4克。

5.阴虚风动

头晕,目眩,精神恍惚,躁动不安,肌肤干燥,面唇绀红,口干心烦,手足麻木,震颤抽搐。舌苔少或光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熄风。

【方药】大定风珠加减:白芍16克,阿胶12克(烊化冲服),熟地16克,麦冬16克,五味子10克,龟板16克(先煎),鳖甲16克(先煎),人参7克,钩藤、木瓜各12克,炙甘草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