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17929600000062

第62章 各科疾病中西医综合疗法(51)

(2)肉末豌豆羹:肉末100克,鲜豌豆300克,葵花子油30克,酱油25克,白糖10克,精盐2克,小葱1根,生姜2片,湿淀粉15克,黄酒10克,味精2克。先将锅烧热,倒入葵花子油,待冒青烟后,下豌豆炒熟,加入清水适量及各种调味品,待水煮沸后,放入事先用湿淀粉、酱油拌好的肉末,稍煮一二沸即可。佐餐食用,每日1剂。本方具有补益脾肾的作用,适用于痴呆脾肾亏虚证及禀赋不足症。

预防与护理

(1)重症预防老人的躯体疾病与残废,尤其要注意发生这些病症的心理变化。促进老龄人群的心身健康。

(2)患者生活自理差,得严加照顾,注意冷热,患者不能单独外出,以免迷路。

§§§第十一节寄生虫病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传播引起的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大汗以及贫血和脾肿大。中医亦名“疟疾”。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疟疾的发生是因为疟邪、瘴毒入侵,兼感风、寒、暑、湿时令邪气,或复加饮食劳倦等而诱发。病邪入侵人体,伏于半表半里,出入于营卫之间。人与营阴相争则恶寒,出与卫阳相搏则发热;热蒸肌表,迫津外泄,故汗出淋漓;汗出热退,营卫复和,正邪相离,疟邪伏藏不与营卫相争,则寒热休止。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原体为疟原虫,其发育繁殖需要人和按蚊两个宿主,分为在人体内进行无性增殖与有性生殖的开始,在蚊体内进行有性生殖与孢子增殖两个阶段。所以疟疾病人和带疟原虫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雌性按蚊的叮咬而传播,输入带原虫的人血及使用受疟原虫污染的注射器也可感染。当带有子孢子体的雌性按蚊叮人时孢子体进入人体,经在肝细胞内(红细胞外期)发育后进入红细胞(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成为滋养体,并形成发育中的裂殖体,产生裂殖子,裂殖体成熟后胀破红细胞,释放出裂殖子及代谢产物引起临床发作,部分重新进入红细胞引起临床症状的周期发作。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同其他急性传染病,包括休息、半流质饮食等。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邪郁少阳

寒战壮热,汗出热退,休作有时,伴有头痛面赤,恶心呕吐,口苦。舌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或弦数。

【治法】和解少阳,祛邪截疟。

【方药】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克,黄芩12克,半夏12克,常山(酒炒)7克,草果7克,甘草7克,生姜3片,大枣3枚。若表实恶寒甚而汗少者,加桂枝、羌活、防风各7克;口渴甚者,加葛根、石斛、天花粉各12克;湿盛胸脘痞闷,加青皮、苍术、厚朴各7克。

2.暑热内郁

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痛,口渴引饮。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益气生津。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生石膏35克(先煎),知母12克,甘草6克,粳米35克,桂枝12克。若但热不寒,伴胸中烦闷气短,改用白虎加入参汤,人参16克;病延日久,阴液大亏,舌尖绛而干,加青蒿鳖甲汤:鳖甲25克(先煎),青蒿12克,生地16克,丹皮12克;亦可加入常山、草果、柴胡等截疟之品。

3.暑湿内蕴

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头痛身楚,口不渴,胸胁满闷,神倦乏力。一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

【治法】辛温达邪,散寒除湿。

【方药】柴胡桂姜汤加减:柴胡12克,桂枝7克,干姜7克,黄芩12克,栝蒌根16克,牡蛎16克,甘草7克。苔白腻甚者,加草果7克,厚朴12克;胸腹痞闷加槟榔7克,陈皮12克;汗出不畅去牡蛎;恶寒较重,或泛吐痰延,加附子7克,半夏12克

4.疫毒侵袭

发病急,病情重,热型不一。

(1)热瘴: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痛面赤,烦渴饮冷,甚则神昏谵语,痉厥,舌红绛苔黑垢,脉洪数。

【治法】辟秽除瘴,清热保津。

【方药】清瘴汤:黄芩12克,黄连7克,知母12克,柴胡12克,常山7克,青蒿12克,半夏12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竹茹12克,枳实12克,生甘草7克,滑石16克,朱砂1克(研末冲服)。热盛者加生石膏35克,大青叶16克;舌质深绛少津加生地12克,玄参16克,石斛12克,玉竹16克;大便干结加生大黄12克,元明粉12克。

(2)冷瘴: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渴不欲饮,或呕吐泄泻,或神昏不语,舌苔白腻,脉弦。

【治法】芳香化浊,辟秽理气。

【方药】加味不换金正气散:苍术10克,厚朴12克。陈皮12克,甘草6克。藿香12克,半夏12克,佩兰12克,荷叶12克,槟榔12克,草果7克,菖蒲7克。若痰湿蒙闭心窍,神志昏迷,合用苏合香丸。

5.正虚邪恋

遇劳即发,反复发作,寒热不清。胁下痞块,神倦乏力,面黄肌瘦,懒言气短,自汗心悸、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调和营卫。

【方药】何人饮加减:人参16克,当归12克,何首乌25克,陈皮12克,干姜7克,甘草6克。若胁下积有痞块,合用鳖甲煎丸。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发作期治疗

对于疟疾正在发作的患者(现症病人),为求达到根治目的,临床常采用联合用药治疗,其疗法有3种:

(1)磷酸氯喹和磷酸伯氨喹啉:前者成人第1天顿服4片(每片0.25克),第2、3天每天顿服2片;偶有头痛、食欲不振、恶心等副作用,过量可致房室传导阻滞,后者每日顿服4片(每片13·2毫克),连服4天;过量应用或患者红细胞缺乏GS-6一PD,易发生溶血反应。为防止妊娠期产生变性血红蛋白血症或溶血反应,伯氨喹啉可在产后服用。

(2)奎宁合伯氨喹啉:前者每日3次,每次3片,连服4天,后者服法同前述伯氨喹啉用法,奎宁疗效不及氯喹,副作用较多较重。常有恶心,呕吐,耳鸣,眩晕,视听减退,偶致急性溶血,中毒性精神病;静注可致血压骤降,心脏传导阻滞;奎宁可致流产,故孕妇以采用氯喹、磷酸咯萘啶治疗疟疾为宜。

(3)磷酸咯萘啶(疟乃停)合伯氨喹啉:前者第1天每次4片(每片0.1克),每天2次,第2、3天每天顿服4片。后者用法同前述伯氨喹啉。磷酸咯萘啶毒副作用小,少数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可自行消失,疗效不亚于氯喹,适用于治疗抗氯喹株恶性症和抢救脑型疟等凶险型症疾。

2.休止期治疗

在疟疾传播休止期进行带虫者的抗复发治疗,是根治疟疾的必需手段。通常在春季或流行高峰前一个月,对近两年内有疟疾病史,血中查到病原虫或脾肿大者进行治疗,一般采用乙胺嘧啶或氯喹与伯氨喹啉联合治疗。

3.凶险发作的治疗

(1)抗疟药物的应用:磷酸咯萘啶:成人每日3~6毫克/千克体重,溶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250~500毫升中静脉滴注,儿童剂量酌减;或肌内注射每次2毫克/千克体重,4~6小时后可重复,连用2天。严禁做静脉推注。

(2)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轻毛细血管渗出和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腑水肿,减轻中毒症状等,可用氢化可的松,每日100~300毫克静脉滴注,也可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静脉滴注。

(3)对症治疗及其他:①脑水肿时使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脱水,每次1克/千克体重,每日2~3次;②抽搐时使用安定、苯巴比妥钠或复方氯丙嗪镇静止惊;③过高热者用物理降温,必要时合药物降温,迅速将体温控制在38*(3以下;④如确证实有DIC存在,则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肝素治疗;⑤对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必须积极予以相应的处理。

4.预防性服药

在高疟区,对外来人员以至全体居民,在整个流行季节进行预防服药。多应用乙胺嘧啶4片顿服,每周服药1次;或氯喹2片,每10天1次,在疟区接受输血者,服氯喹1片,连服3~5天。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蒿甲醚总剂量600毫克,日疗法,用于治疗恶性疟疾。

(2)青蒿30克,水煎分2~3次服,连服3天。

(3)马鞭草50克,水煎分2次服,于发作前2小时,4小时各服1次,疟止后连服3天。

(4)常山、槟榔各7克,水煎,于发作前2小时服。

(五)针刺穴位疗法

研究表明,针刺有效率达80%,对瘴疟疗效较差。在疟疾发作前1~2小时,可选主穴大椎、胸道,配穴间使、足三里、后溪、曲池轮换针刺,轻至中度刺激,留针10~15分钟,连续治疗3~6天。恶寒甚者可加灸法。

(六)穴位贴敷疗法

(1)马齿苋外敷内关穴治疗疟疾:用马齿苋未开花的含苞枝头7枝,红糖25g,共捣成药泥即成。将药泥放于内关穴上,然后用敷料或手帕固定24小时后除去,疗效满意。

(2)二甘散(将生甘草、生甘遂各10g,2药共碾成极细末,装入小口瓶内密封备用)穴位敷贴治疗疟疾:在疟疾发作前2~3小时,先将肚脐用75%酒精棉球消毒,再取二甘散0.5克放入神阙穴中央,外用9厘米胶布固定,待病愈后3天去掉。临床治愈率达96.4%,疟疾治愈后取血复检疟原虫均转阴性。

(七)饮食疗法

(1)用独头蒜7个配热酒服,治疗寒疟。

(2)雨前茶叶9克,核桃仁15克(敲碎),川芎1.5克,寒多加胡椒1克。以沸水冲泡,于疟疾发作前不拘时趁热频频饮之,到临发时止。用于三日疟。有益气补血、祛邪止疟功效。

(3)鹅不食草30~90克,酒、水各牛煎煮,于疟发前3~4小时或临发时顿服。

(4)蜂蜜30克置于杯中,滴入白酒3滴,再用开水冲服,在发作前1小时服用。

(5)白酒200毫升,常山15克,浸2~3天,去渣滤取药液,分3次喝完。清晨服1次,1小时后再服1次,发作前1小时再服1次。连续3天。

(6)青蒿(鲜品)1000克洗净捣汁,每次服10毫升(加入白酒1毫升)。每日3次,清晨服1次,停1小时再服1次,发作前1小时又服1次。

预防与护理

(1)消灭蚊子,或使用蚊帐,避免蚊子叮咬,断绝传播途径。

(2)在疟疾高发区和发病季节,可服用预防药物。

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体门脉系统所引起的传染病。属中医“益虫”、“蛊胀”、“暑温”、“湿温”、“下痢”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益虫”、“虫毒”由肤侵入,损伤脾胃,致水湿不化,温蕴生热,湿热与虫积蕴结肝睥,气机阻遇,致腹泻、肋下痞块。病久,虫毒侵肝传脾,气血瘀滞,积聚成块,脾肾两虚,水湿内停而致水肿和腹水,肝脾同病,脾统失司,以致失血。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体门脉系统所引起。它的虫卵主要沉积在结肠与肝脏。宿主对血吸虫尾蚴、童虫、成虫,主要对虫卵所引起的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是产生血吸虫基本病变的主要原因。早期病变时,虫卵周围出现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及放射状嗜酸性物质沉积,形成急性虫卵结节,随着虫卵的变性、坏死钙化,虫卵结节出现增殖性反应,形成慢性虫卵结节,最后为纤维疤痕组织所取代。肠道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最重。虫卵结节破溃形成浅表溃疡,出现痢疾症状。慢性期虫卵反复沉积,黏膜肥厚增生,易于继发腺癌。肝脏病变以左叶为主,急性期主要是肝内间质性炎变,肝实质细胞受损轻,晚期因为门脉干支的纤维化,可形成血吸虫肝硬化,导致门脉高压、巨脾和食管静脉曲张。脾脏早期轻度充血肿大,晚期因瘀血可有纤维增生与粘连。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急性期卧床休息,重型注意补充营养,加强支持治疗。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邪郁肺卫

发热恶寒、汗少,头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夹血,或皮肤红肿瘙痒。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表宜肺。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2克,防风12克,柴胡12克,羌活12克,独活12克,前胡13克,桔梗12克,川芎12克,薄荷12克,茯苓12克,枳壳12克,生姜5克,甘草4克。

2.邪郁少阳

寒热往来,入夜尤甚,心烦喜呕,胸闷胁痛,舌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解少阳。

【方药】蒿芩清胆汤加减:青蒿12克,竹茹12克,制半夏12克,陈皮12克,黄芩12克,枳壳8克,槟榔45克,土茯苓13克。

3.邪阻脾胃

发热,神情淡漠,脘痞胁胀,腹痛腹泻,甚或下痢脓血,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连朴饮加减:丹参30克,黄连8克,栀子12克,赤芍13克,厚朴花12克,制半夏45克,郁金12克,石菖蒲12克,芦根13克,半边莲13克,槟榔45克。

4.邪滞血瘀

食少便溏,面色暗晦,形瘦神疲,腹胀痞块,或水肿,或出血,见于晚期肝硬化失代偿。

【治法】扶正化瘀。

【方药】鳖甲煎丸加减:丹参30克,黄芪13克,党参45克,山药16克,当归45克,制首乌12克,鳖甲13克,北山楂16克,桃仁45克,红花5克,半边莲16克。腹水加白茅根16克,川木通12克,大腹皮13克;小量吐血、便血者加仙鹤草16克,藕节13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综合治疗

吡喹酮:急性或轻型病例总剂量为60毫克/千克体重,1~2天内分2~3次服;重症急性病例20毫克/千克体重,6天内分服。本药对可疑或单纯免疫学诊断阳性者,均可治疗。硝硫氰胺:7毫克/千克体重,分3次服完。

2.对症治疗

(1)急性期高热不退者可用强的松每日20~40毫克,分次口服,或氢化可的松每日100~200毫克,静脉滴注,或加用阿司匹林退热,用药期1周。

(2)慢性或晚期患者有贫血者,可以输血,或给予生血药及高蛋白饮食。

(3)腹水:忌盐。增加营养,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B1,适当使用利尿剂,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南瓜子120克,槟榔12克,野棉花根12克,半边莲12克,水煎服,每日1剂,15天一疗程。

(2)复方槟榔丸(杀虫):枣泥、槟榔、雄黄、茜草、红藤,用于治疗慢性血吸虫病。

(五)手术疗法

对巨脾、腹水、反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者,可行脾切除术或门一腔分流术。

(六)针刺穴位疗法

急性期针刺大椎、曲池、天枢、三焦俞、十宣穴;慢性期针刺中脘、脾俞、足三里、内关。

预防与护理

(1)合理营养,适当休息,避免与疫水接触。

(2)积极治疗急性血吸虫病,防止并发症。

(3)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除采用抗病原治疗外,还应结合对症治疗,如利屎、行脾切除术等。

蛔虫病

蛔虫病是似蚓蝈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属中医“蛔虫症”、“蛔厥”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虫症的发生,主要因为饮食不洁及不节所致。小儿不懂卫生,经常玩耍泥土,吮手指,脏手抓取食物,误食沾有虫卵的不洁之物。或食入未洗净或未煮熟之食物,致使虫卵由口而人肠道,寄生繁殖而发病。

饮食不节,小儿过食生冷、油腻、瓜果等,阻滞中焦,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失职,积食成热,为诸虫。

(一)普通康复疗法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贫血较重者,驱虫前先给予富有营养的饮食,维生素和铁剂。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虫积肠道

脐周腹痛,时作时止。嘈杂易饥,甚则吐虫、排虫,寐中磨牙,流涎,鼻痒。苔薄黄或白,脉沉弦。

【治法】安蛔止痛。

【方药】乌梅丸加减:乌梅45克,川椒8克,细辛3.5克,肉桂5克,干姜5克,附子5克,黄连6克,黄柏7克,人参8克,当归7克,甘草4克。

2.脾胃虚弱

虫病已久,面黄肌瘦,巩膜、面颊、指甲虫斑累累,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和胃。

【方药】五味异功散加减:党参12克,炒白术8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甘草4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