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推销员必知的100个故事
17956600000025

第25章 挑战自我,改变自我(6)

日本队员与我们队员拼体能,也许不是我们的对手,可人家在场上每时每刻每个人都始终比我们多跑两步、快两步;东亚球队都在学习世界强队的战术,可日本队除了这些宏观的东西,每个人的脚下都细致了许多;美国等世界科技强国在高科技领域绝不含糊,但在日用品上也绝对是一流水平。说白了,就是每个岗位、每道工艺、每个环节上的人都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事,无论高科技、低科技,无论是否重要工程、国家项目,认真、敬业已是一种骨子里的习惯,每一道细流汇聚起来,就聚成一股领先的潮流。

你见过以往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训练吗?曾经有外籍教练这样评价当时的中国队:“这是一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队伍。”因为中国国家队的队员在平时训练的时候非常懒散,往往是练一会儿就休息半天。不认真听教练的指导,摆些花架子,尽练些不实用的技术。这种懒散的作风已经在球队里蔓延开来。即使是打一些教学比赛,也总是看到国家队的队员无精打采地在场上“走动”,一旦有一个球稍微传得大了一点,就懒得去追。当教练责怪他们的时候,他们常说一句话:“这又不是真正的比赛,干嘛那么正式呢?”

不错,这确实不是正式的比赛,但是平时的训练就不重要了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果没有平时兢兢业业的千锤百炼,上了战场怎么能够对抗实力强大的敌人。反观其他足球发达国家的训练,都是高强度、高对抗,尽量能够使每场训练和比赛都真实成为实践。

平日里的每一次训练和准备都是为我们的成功作准备,成功并非唾手可得,需要我们在奋斗的过程中出大力,流大汗,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够获得成功。那些轻视平时比赛,轻视平时训练的人,在比赛真正来临的时候只能是眼高手低。

那些在平时训练和准备过程中注意细节的人则相反,由于一直接受了高强度的模拟训练,他们更容易在关键的比赛和关键的时刻表现出镇定的状态,因为,在他们心中这无异于平时的一场简单的比赛和训练,他完全能够应付自如。

点评:

一个国家也好,一个球队也好,一个企业也好,成功的经验有千条万条,但都离不开这一点,大处着眼,小处做起,切实加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克服自身的惰性和小毛病。惟有如此,才能具备成功者的基本素质,可以征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26.避免无谓的争执

聪明的推销员从来不与客户争执,客户永远是正确的,这是许多推销大师的经验之谈。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一天晚上,卡尔在伦敦学到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教训。当年他是罗斯·史密斯爵士的私人经纪。大战期间,史密斯爵士曾任澳大利亚空军战斗机飞行员,被派在巴勒斯坦工作。欧战胜利缔结和约后不久,他以30天飞行半个地球的壮举震惊了全世界。没有人完成过这种壮举,这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澳大利亚政府颁发给他5000美元奖金,英国国王授予了他爵位。有一阵子,他是联合王国风靡一时的人。有一天晚上,卡尔参加一次为推祟他而举行的宴会。宴席中,坐在卡尔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并引起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说那句话出自圣经,他错了。卡尔知道,卡尔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出优越感,卡尔很讨嫌地纠正他。他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他自信确定如此!

那位先生坐在右首,卡尔的老朋友弗兰克·格蒙在他左首,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他们俩都同意向他请教。格蒙听了,在桌下踢了卡尔一下,然后说:“卡尔,这位先生没说错,圣经里有这句话。”

那晚回家路上,卡尔对格蒙说:“弗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

“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卡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留点面子?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抬杠?应该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

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说这句话的人已经谢世了,但卡尔受到的这个教训仍长存不灭。那是卡尔最需要的教训,因为卡尔是个积重难返的杠子头。小时候他和哥哥,为天底下任何事物都抬杠。进入大学,卡尔又选修逻辑学和辩论术,也经常参加辩论赛。从那次之后,卡尔听过、看过、参加过、也批评过数以千次的争论。这一切的结果,使他得到一个结论:

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那就是避免争论。避免争论,要像你避免响尾蛇和地震那样。

点评:

十之八九,争论的结果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绝对正确。你赢不了争论。真正的推销精神不是争论。甚至最不露痕迹的争论也要不得。人的意愿是不会因为争论而改变的。懦弱愚蠢的人才好激动和大吵大嚷,聪明强干的人什么时候都应保持自己的尊严。

27.不要表现得比你的客户聪明

在客户面前表现谦虚一点,甚至愚蠢一点也无所谓,给客户优越感等于给了自己机会。

克洛里是纽约泰勒木材公司的推销员。他承认,多年来,他凭自己经营木材的经验,总是毫不客气地指出那些木材检验人员的错误,事实证明也是对的,可这一点好处也没有。因为那些检验人员“和棒球裁判一样,一旦判决下去,他们绝不肯更改。”

在克洛里看来,他表面上上获胜,却使公司损失了成千上万的金钱。因此,他决定改变这种习惯,不再抬杠了。下面是他的报告:

有一天早上,我办公室的电话响了。一位愤怒的主顾在电话那头抱怨我们运去的一车木材完全不符合他们的要求。他的公司已经下令停止卸货,请我们立刻把木材运回去。在木材卸下1/4后,他们的木材检验员报告说,55%的木材不合规格。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拒绝接受。

听完电话,我立刻赶去对方的工厂。在途中,我一直思考着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通常在那种情形下,我会以我的工作经验和知识来说服检验员。然而,我又想,还是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为人处世原则运用一番看看。

到了工厂,我见购料主任和检验员正闷闷不乐,一副等着争执的姿态。我走到卸货的卡车前面,要他们继续卸货,让我看看木材的情况。我请检验员继续把不合格的木料挑出来,把合格的放到另一堆。

看了一会,我才知道他们的检查太严格了,而且把检验规格也搞错了。那批木材是白松。虽然我知道那位检验员对硬木的知识很丰富,但检验白松却不够格,经验也不够,而白松碰巧是我最内行的。我能以此来指责对方检验员评定白松等级的方式吗?不行,绝对不能!我继续观看着,慢慢地开始问他某些木料不合格的理由是什么,我一点也没有暗示他检查错了。我强调,我请教他只希望以后送货时能确实满足他们公司的要求。

以一种非常友好而合作的语气请教,并且坚持把他们不满意的部分挑出来,使他们感到高兴。于是,我们之间剑拔弩张的气氛松弛消散了。偶尔,我小心地提问几句,让他自己觉得有些不能接受的木料可能是合格的,但是,我非常小心不让他认为我是有意为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