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天才老爸教子经
17956700000002

第2章 天才老爸的素质要求(1)

父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伟大的、高尚的,并且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所谓天才老爸,其实并不要求父亲是一个育儿天才或者是某一个领域的天才,并且具有极高的天分,而是要求父亲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那就是尽己所能,立足培养出一个天才的孩子,即使达不到所预期的目标,至少也让孩子在未来成功的路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天才老爸是发展型的,发展型的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正确的、积极向上的。

要想成为天才老爸,就要求爸爸具有较高的素质,天才老爸是一项再塑爸爸的工程。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一些特点,一般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性格上的特点。父母的心理素质是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做一个好爸爸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首先,作为父亲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充分领略到自己高大伟岸的一面。

其次,作为父亲要有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待人接物谦虚礼让,具有民主、乐观向上的品格。

再次,天才老爸还应该是一个善于沟通的老爸,能够从孩子的视点观察和考虑问题,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最后,父亲要全心全意地营造一个和睦友爱的家庭,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是父亲心理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点,这一点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生观和道德信念。

做一个天才老爸不但要掌握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

一、善于观察孩子的行为

“观察,观察,再观察”——这是苏联科学院巴甫洛夫生理研究所建筑物上的巴甫洛夫的亲笔题词。观察力是一种重要的感知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观察能力是智力主要的组成因素。观察是聪明的眼睛,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谈不上什么智力。

什么是观察力?我们通常所说的观察力,是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积极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通过观察,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并发现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通过这句古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做一位合格的父亲,一个天才的老爸,就必须仔细地观察孩子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一举一动,并且根据这些观察,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再拿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意见。

爸爸只有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观察。比如,带孩子到动物园看动物,可有意识地指导孩子的观察,如问孩子“狼和狗有什么不同?”孩子由于不善于观察,只会说狼比狗高大,这时就可从狼的特征上引导孩子观察,如狼的牙齿特别尖利,狼的耳朵是竖立的(表明狼与狗的叫声不同),狼身上还有一股臊臭味(表明狼的特殊气味)。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观察,把狼与狗的特征作了比较,这样就帮助孩子抓住了狼的本质特征。由此可以看出,观察力不是随意的观察,而是一种与思维活动积极联系在一起的智力活动。

敏锐的观察力是爸爸了解孩子的重要依据。教育子女要及时、正确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没有了解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要了解孩子就必须善于观察孩子。一位好爸爸要善于从孩子的外部表现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甚至从某种心理表现推知孩子将要出现的下一个心理表现的内容。比如,有一位爸爸在观察孩子的游戏活动中发现,他的儿子总是扮演“警察”的角色,其他的小朋友不是充当儿子的下属,就是充当“小偷”,而且他还神气地指挥别的孩子、发号施令、“审讯”和“拷打”“小偷”。这位爸爸发现扮演“小偷”的孩子,由于经常被捆绑、被训斥而显得情绪低落。这种游戏如果继续下去,肯定会影响孩子们之间的团结关系。于是在下一次游戏刚开始时,这位爸爸对孩子们说:“今天的游戏,换一下角色,之前扮演警察的,现在当一下‘小偷’,当‘小偷’的现在当‘警察’吧!以后的‘警察’大家轮流地来担任,好不好?”孩子们一致表示赞同。于是自己的孩子开始当“小偷”了,让别的孩子任意地捆绑、“审讯”。结果这次游戏大家玩得都很开心。事后,爸爸对儿子说:“以后玩游戏,不要总是想到自己开心,也要让大家玩得高兴,这样小朋友才愿意跟你一起玩。”这位爸爸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心理活动,适时指导,使孩子们的游戏玩得更有意义,关系更融洽、更友好了。

善于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不是每位爸爸都能做到的。有的爸爸会说:“知子莫如父,我和孩子朝夕相处,肯定会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中国自古有句俗语:旁观者清。别人会把自己孩子的缺点看得~清二楚。当别人指出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时,有的爸爸会惊讶地说:“我真没料到这是我的孩子干的。”这就足以说明做爸爸的不一定都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爸爸如果要想彻底地了解孩子,必须要靠认真、细致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不去仔细观察,就很难了解孩子的异常行为,也就是说看到的或许只是孩子美好、天真的一面。因此,细心观察,是了解孩子,做个好爸爸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那么,爸爸应该怎样去观察孩子呢?

第一,是对新生儿哭的观察。由于新生儿不会说话,因此爸爸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哭代表着什么要求。孩子哭的原因有很多种,有饿了的哭,有饱了的哭,有躺得不舒服的哭,有屎尿湿了的哭,有强光、噪声干扰的哭,有需要抱的哭等。爸爸要经过观察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要一哭就抱孩子,否则容易使孩子从小形成不良习惯。

第二,从婴儿期起,要注意观察孩子动作的发展。比如,孩子在什么时候能翻身、坐立、爬、站、走、跑等。孩子是怎样搭积木的?孩子用筷子的动作是否正确?孩子穿衣裤、脱穿鞋和系鞋带的动作是否正确和熟练等。

第三,观察孩子语言发展的水平。比如,孩子是否正确理解了成人的语言,孩子能否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发音是否准确,在交际过程中语言和面部表情、姿态、动作是否协调等。

第四,观察和研究孩子记忆的特点,了解孩子是否有科学的记忆方法。比如让孩子背诵一些简单的古诗词等。

第五,观察孩子的注意力是否稳定,学习和活动时是否专心。通过讲故事、搭积木、画画、游戏、学习,掌握孩子想象力的发展。通过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他思维的发展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有无创造性。

第六,观察孩子的交友活动和人际关系,要注意同龄伙伴对孩子的影响。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适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第七,在孩子道德品质教育上,要善于发现孩子思想、意志、情感、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征兆。对于好的征兆,要及时正确引导;对于坏的征兆,要做到“禁于未发,防微杜渐”。如有的爸爸较早地发现孩子欺侮弱小的伙伴,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教育,就使孩子成为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的孩子。

善于观察的爸爸,还表现在善于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出有关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探索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所以,只有提高观察力,爸爸才能全面、深入、迅速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

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前提,但如果一味观察而不思考,观察只能停留在现象的罗列上。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只有思维的参与,我们才能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只有思维的参与,我们才能在观察中有条理,观察得深刻、仔细。

二、清晰的记忆力

生活在这个社会,准确的记忆力是非常必要的。两个人见了一次面,数月后,一个人能一眼就认出对方,另一个人却想不起对方是谁了:看了一次电影,有人可以头头是道地给别人讲故事情节,有人却可能连主人公的名字都忘之脑后了;学了数理化公式,有人可以数年不忘,有人可能三天后就忘了。这种情况因人而异,却反映出一个人记忆力的差别。记忆力不仅指认识能力、回忆能力,而且,也指记忆好坏,如记忆的敏捷性(记得快),记忆的持久性(记得牢),记忆的准确性(记得准确)等品质。

“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靠记忆,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这是著名哲学家培根的名言。我们通常所说的记忆力,就是记住事物的形式或事物经过的能力。拿破仑说过:“没有记忆的脑袋,等于没有警卫的要塞。”拿破仑本人就是一个记忆力超群的军事指挥家。据说,他能记住他的每一个士兵的面孔和姓名,能记住每一门大炮所在的位置。记忆能力是构成智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在智力中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失去记忆力,人们也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但如果不对记忆的材料进行概括、分类,记忆的材料就将成为杂乱无章的东西。常识告诉我们,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忆是大脑的内存,记忆力是指信息在大脑中存储并读出的能力。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里的反映,它是以暂时联系的形成(识记)和留下的痕迹(保持),以及这些联系的痕迹在脑中的恢复(再认和重现)为特点的。在日常生活中,记忆具有重大的意义。如果人们没有记忆能力,那么人们遇到一个事物,就得重新去认识,这样人们就不可能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

记忆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如果想做一个称职、被孩子喜欢的父亲,那么你就要有良好的记忆能力。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下班回到家里,孩子在家门口等候爸爸,可当爸爸一进房间就发现:椅子从写字台处“跑到”阳台上去了,桌上的书被挪动了,茶几上的烟灰缸也没了。走到厨房一看,好几样炊具都“搬家”了。就问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孩子进行了卫生大扫除。爸爸立即表扬了孩子爱劳动的表现。这也给孩子留下了爸爸有清晰记忆力的印象,也使孩子从爸爸的行为中学到了生活要有条理。当然,爸爸具有清晰的记忆力,不仅仅是表现在书籍的存放和家具的摆放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孩子的学习、品德上的要求,孩子们进行过的活动,以及孩子自身反映的情况等方面。对孩子的品德要求,比如爸爸要求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晨起床后和晚上入睡前要刷牙,必须坚持严格检查,坚持下来后孩子就会自动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样,与孩子一起登山、过小溪、吃野餐等活动,以及孩子反映过什么情况,提出什么好建议,在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后,父亲仍能清晰、准确地再现出来。这样,爸爸就能在心理上征服孩子,融洽爸爸与孩子的关系,使孩子觉得爸爸可亲、可敬、可爱、可信。从而提高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这有利于爸爸对孩子的教育。

为了使自己有清晰的记忆,爸爸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培养。具体说来有以下八点:

(一)要有稳定而愉快的情绪

一个好爸爸要经常保持一个稳定而愉快的心情,即使在外面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尽量不要把这种不愉快带进家庭,继而带给孩子。因为愉快能使你对事物、对孩子的要求有深刻的印象,便于提高记忆力。

(二)要有明确的目标

作为父亲,要有一个明确的记忆中心。记忆的目标越明确、越具体,记忆的效果就越好。没有明确的记忆目标,记忆的次数虽多,结果记住的内容却很少。这就是说,一个人记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有意记忆。有意记忆比无意记忆效果好。

(三)注意力集中

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要比漫不经心地阅读十次材料记忆效果好。这是因为注意力集中时,大脑细胞兴奋增强,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因而便于记忆。

(四)要吸取新鲜空气

经常到室外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使人的大脑疲劳减轻,因为新鲜的空气能使大脑得到充分的氧气,从而增强记忆力。

(五)要劳逸结合

不要用脑过度。脑子疲倦了,记忆效果就差。因此,在学习和工作后要注意休息,做做操,打打球,唱唱歌,跳跳舞,说说笑笑,以使大脑得到休息。这里还需要指出,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是很重要的。

(六)注意适当的营养

要有计划、适量地吃健脑食物,日常食物中鱼、肉、蛋(特别是蛋黄),对于维持记忆的功能是有好处的。

(七)戒烟戒酒

吸烟和喝酒会降低人的记忆效果。另外,如果在家庭中吸烟,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不良影响。

(八)掌握正确酌记忆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理解的记忆优于机械的记忆;分散记忆优于集中记忆;间时记忆优于集中记忆:综合记忆优于整体记忆;及时记忆优于过后记忆;有兴趣的记忆优于枯燥的记忆;手脑并用的记忆优于单纯动手或单纯动嘴的记忆;过筛子的办法优于单纯重复的记忆。在记忆的时间上,早晨记忆和睡觉前的记忆效果最好。记忆力是锻炼出来的,只有在记忆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记忆力。

三、教育思维的发展与创造力

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借助言语来实现的,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在家庭教育中,爸爸不仅是孩子的抚育者,更是孩子的教育者。爸爸既要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还要开发孩子的智力。这就需要爸爸的思维具有创造力。

构成智力的要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五个方面,但智力水平并不是将这五个方面简单地相加。智力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如有一种因素水平不高,则将影响整个智力水平。如果五种因素水平都很高但彼此未处在合理的结构之中,其智力水平还是不高的。在这诸要素中,思维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

为什么说思维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呢?这是由思维的本质所决定的。我们知道,思维是人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能控制的认识活动,而智力是认识能力的综合。智力诸因素是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的,而且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观察、感知来的材料进行加工并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思维力对其他各种因素起调节、控制作用。

我们不难看出,思维力的发展制约着整个智力的发展,思维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整个发展的水平。思维力不仅是智力的核心,而且还是智力活动的方法。发展智力,就必须运用思维力去掌握一套智力操作的方法,诸如比较、归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演绎、归纳、系统化、具体化等方法,这些都是思维的方法,也都是智力活动的方法。

离开思维力,智力的发挥和发展就寸步难行。开发智力,必须开发思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