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天才老爸教子经
17956700000003

第3章 天才老爸的素质要求(2)

爸爸在思维上的创造力是指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征,在德、智、体、美劳方面进行有效的教育。中国古代孟轲的母亲在教育子女上就表现出思维的创造力。有一天,孟轲没到放学的时候,就逃学回到家中。当时孟母正在织布,见此情景,便拿起剪刀把织的布剪断了。孟轲问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母亲说:“你中途停学和我中断织布是一样的事。只有努力学习,今后一生的事情才能顺利,避免祸患。现在你没放学就跑回来,将来怎么有出息?好比我们家是靠我织布生活的,现在我把布机上的布剪断了,吃饭和穿衣的来源也就都断了。”母亲的劝告,给了孟轲很大的教育。从此他下决心刻苦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儒家学者。我想这个典故不但对母亲有着一定的启示,对父亲也一定会有所感悟。

爸爸思维的创造力还表现在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身心状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行教育。比如,孩子学期结束时,带回的成绩单上语文成绩不及格。面对这种情况,任何一位父亲都会感到愤怒与忧虑,并作出强烈的反应、责骂,甚至加以处罚。但有着清晰思维能力的爸爸会审时度势,他们认为简单的责骂和处罚对孩子改正缺点毫无帮助,甚至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此应该从另外的渠道进行教育,于是他们心平气和地在成绩表内“发掘”一些可取之处。比如,数学得了90分,就应予以赞赏鼓励;然后帮助孩子探讨语文失败的原因,让孩子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尽量地把原因归结到可以改正的方面,而不要归结到无法改正的方面。如果气恼地说出“脑子太笨”、“题目太难”则无法改正。而“努力程度不够”,“一时疏漏”、“计算粗心”、“没有验算”就容易改正。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鼓足勇气,改正缺点,争取好成绩,不至于灰心丧气。

爸爸思维的创造力还可以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突出不同的重点。例如,在幼儿时期重视品德的起步教育:在入学时进行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教育:上中学进行青春期的教育(主要是性知识教育、道德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都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方法,使孩子乐意接受。这就需要父亲开动脑筋、多多思考,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是思维创造力的核心。只有爸爸的思维具有创造力,才能去培育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比如,问孩子:“可以住人的房子有哪些?”(有楼房、平房、木房、竹楼、草房、蒙古包。

还有轮船也可以住人等);“砖头有什么用途?”(盖房,砌围墙、铺地、划直线用、砌书架、打坏人等);“计时的钟表有哪些?”(有闹钟、手表、挂钟、座钟、电子表、石英表、机械表、跑表等)。孩子回答得越多越好,在必要时爸爸适当地提示一下,将有助于扩大孩子的思考范围。爸爸还可以让孩子通过手工制作、剪贴、画想象画、自编故事、自编歌谣或舞蹈,发展孩子的思维力。总之,爸爸具有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能力,就能使孩子的思维也具有创造性。

四、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传授知识的工具,爸爸要善于清楚、有说服力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这是好爸爸应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之一。

爸爸教育孩子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活泼、有感染力、有吸引力。简明扼要的语言能节省孩子听话的精力,又容易被孩子理解。比如,有的小孩养成了吮吸手指的坏习惯,爸爸要及时对孩子说:“吮吸手指是个坏毛病,会把脏东西吃到肚子里,不卫生,容易生病。”孩子听懂了简单的道理,就易改掉这个坏毛病。爸爸讲话的内容具体、生动活泼,必然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愿意听,并保持集中的注意力。爸爸的语言有感染力、吸引力,具有幽默感,能激发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履行自己的义务,鞭策自己按要求去行动。爸爸的语言若哕唆、空泛,就会使孩子感到疲劳、无味,没兴趣,注意力分散,因而降低教育效果。比如,有位爸爸给4岁的孩子津津有昧地讲述《小羊和老狼》的故事,竟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孩子在复述故事时说:有一只小羊在山上吃草,来了只被猎人打伤的大老狼。老狼又累又饿,想吃小羊。可小山羊在山顶上,大老狼受伤了爬不上去。这时和小山羊一起吃草的大白兔想回家,走到大灰狼跟前,就被大灰狼抓住了,大白兔叫小山羊帮助它。小山羊就站在山上喊:“猎人伯伯来了!猎人伯伯来了!”大灰狼害怕了,急忙放开了火白兔,躲到石洞里去了……。孩子复述的故事已和原来的情节完全不一样了,这是在爸爸的语言影响下,才激发了孩子的思维想象力。

爸爸的语言要符合逻辑,遵守语法,孩子才会容易接受。如果语言不通俗且词不达意,甚至丢三落四,语无伦次,那么孩子就不愿意听,还会感到爸爸有些烦。另外爸爸说话时,还要富有感情,有时要学会儿童语言,使孩子的心情愉快,易于接受,有亲切感。

爸爸的语言还要注意外部的美。不仅要求语法准确,而且要注意语音、语调、声调的变化,速度适当,不宜过快或过慢,必要时要伴随一定的面部表情和手势,这样的语言孩子不仅喜欢听,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沟通等了解孩子以后,就应该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特长、爱好以及内在的潜力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所贡献的人。

五、开朗、善良的性格性格是指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孩子作为一个特定的未成年群体,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而模仿能力却相当出色。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主要基地,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性格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尤其是爸爸。好爸爸应该具备开朗活泼、善良的性格,才适宜教育孩子。孩子多半不喜欢父亲内向多思、沉默寡言、慢条斯理的性格。父亲开朗的性格,对孩子有着积极的熏陶作用。父亲开朗、善良的性格是实现塑造子女较好性格的保证。这种开朗、善良的性格表现在对工作踏实、认真、一丝不苟;待人处事豪爽活泼、有礼貌、肯帮助人;对待自己的态度表现为谦虚、自信。爸爸开朗、善良的性格,可使孩子感受到他是坦率的、慈祥的、温暖的、容易接受的。

如果爸爸严厉粗暴、专制,经常训斥、打骂、批评孩子,就会使孩子感到家庭没有温暖,得不到父爱,可能因此养成孤独、抑郁、执拗、反抗、情绪不安定,或依赖、服从的性格。而这种性格会直接伴随孩子的终生,这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相反,如果爸爸过分地溺爱、娇养孩子,也往往会使孩子产生任性、骄傲的性格。有些孩子身上有消极的性格特征,如自高自大,自私自利、固执任性、缺乏独立精神,就是由于父亲过分迁就、溺爱所造成的。俗语说“溺子如害子。”这是一个世人皆知的道理,但真正面临到自己的头上时,却往往失去准则。

另外,家庭不和睦或者存在家庭暴力的话,孩子长时间生活在父母争吵、打破家具、或者毫无生气的环境中,就会使孩子倍感迷惑不解、无所适从,从而极易生气,警惕性很高,甚至会利用父母的矛盾,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或养成两面讨好、投机取巧、爱说谎的毛病,甚至会走向另外一种极端。

如果爸爸是支配性的性格态度,孩子的性格特征就可能是消极的、顺从的、缺乏主动性,有依赖性的;如果爸爸的态度是冷漠的、不关心的,孩子则会出现攻击的、情绪不安定的、冷酷的、自私的性格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往往会悄悄地学习成年人的言行举止:母亲爱打扮,女儿也爱打扮;母亲多嘴多舌,女儿也唠叨个没完;母亲对邻居关心,女儿也会对小伙伴倍加爱护;父亲对工作、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公物和劳动的态度,也都是子女最早的学习榜样,这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每个父亲要注意自己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

六、深厚的爱子之情

“舐犊之情,人皆有之。”在现实中,母亲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但父亲的爱应该略有不同。爸爸对子女的感情是一种内在的升华体验,它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倾向、一种态度、一种博大的情怀,从而成为行为的一种动力。没有父爱就没有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父爱是教育子女的基础,做一个好爸爸要具备良好的基本心理素质。爸爸要善于对子女表达内心的情感,有效地用感情去感染和培育子女的情感、情操,用感情的力量去影响孩子。

那么父亲应该怎样对子女体现出内心的情感呢?

(一)要有母爱

从父亲身上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慈祥的父爱,还应该具备一种温柔体贴的母爱。母爱是孩子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在生命的早期,母亲的抚爱,母子之间的语言交流、母子的依恋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观察到,3~4个月以后的乳儿,开始有了一种“天真快乐”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的发展与母亲的抚爱是分不开的。如果母亲与乳儿很少接触,只是冷漠地给他喂奶水、换尿布而没有亲切的抚爱,孩子“天真快乐”的反映就会延缓出现。从小没有母爱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是孤僻、任性和不合群的。就是在幼儿时期和中小学时期,母爱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可缺少的。只不过母爱的形式和内容不同罢了。一个好爸爸要给孩子更多的母爱,用母爱去启迪孩子的心灵。母爱的本质是给予。这就是说,当孩子饥饿时,要给他饭吃;当孩子寒冷时,要给他衣穿;当孩子生病时,要给他就医吃药;当孩子道德无知时,要给予教育;当孩子缺少毅力时,要给予培养;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帮助:当孩子不会学习时,要给予辅导:当孩子有微小的进步时,要给予肯定;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了打击要给予保护;当孩子遇到了失败,要给予安慰;当孩子出现了反复,要给予理解;当交给孩子任务时,要予以信任……体会到母爱的孩子,也会将爱母的情感回报给父亲,成为孩子前进中的动力。

(二)爱事业和爱子相结合

仅仅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对子女的感染力是不够的,这中间爸爸必须有对自己的事业高度责任感,荣誉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对真理的探索,热爱和维护,对偏见和谬论的摒弃和厌恶,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艺术的审美,这样才能感染子女,增强子女的理智感,激发子女的求知欲,对培养子女相应的情感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只有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孩子的爱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父亲情感的威力。那种不爱事业只爱子女的人,或者只爱事业不爱子女的人都是一种片面的行为,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三)爱子之情使子女产生荣誉感、自豪感和愉快感

父爱是平静的港湾,能促进孩子的内心健康。身为父亲,要时刻注意到孩子可喜的成就和积极向上的进步。当孩子经过努力而取得好成绩时,工作认真负责取得进步时,关心集体、关心同学做了好事时,在比赛和竞赛中取得优胜时,在科技活动中有了小发明小创造时,爸爸都要适当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要把孩子的成绩和进步,当作家里的喜事一样,表现出高兴和喜悦,从而让孩子产生光荣感。这种光荣感能促使孩子感到自豪和愉快,更是孩子积极向上的一种动力,这种自豪可以促使孩子在各个方面更上一层楼。当然这种表扬和鼓励要适度,不要超出了限度,也不要太频繁,否则会走向反面。爸爸的情感要体现在自己的欢乐与子女的成长之中,把自己的幸福融入子女的进步之中。

(四)让做错事酌子女产生羞耻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孩子做了错事、学习有所退步、违反了道德准则时,爸爸可适当在感情上冷淡与疏远孩子,但一定要做到恰到好处,并且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样既可对子女造成心理压力,使其产生羞耻感,也可以使孩子从内心真正知道是“自己错了,所以爸爸生气了,只有改正了缺点爸爸才会爱我”。

羞耻感是每个子女进步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一个孩子若做了错事,犯了错误而没有羞耻感是危险的。没有羞耻感的孩子是难于教育的。这种冷淡与疏远是父亲情感表露的一种手段,他不是不爱,而是爱得更深。而有的爸爸由于过分疼爱孩子而舍不得那样对待孩子,娇惯孩子,结果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正所谓溺子而害子。

总之,通过爱子之情,让孩子感到爸爸在关心自己、爱护自己、注重自己,从而获得一种满足和愉快。在一个和谐和充满爱的家庭里,子女会乐意地接受爸爸的教诲,从而促使子女健康愉快地成长。

七、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标,并支配行动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教育子女并不会一帆风顺的,时而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时而会出现那样的麻烦。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好孩子比培养树木要困难得多,复杂得多,孩子小有小的问题,大有大的难处。这就需要爸爸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爸爸教育子女的意志品质,要以博大宽广为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行为酌目的性是意志酌首要特征

俗话讲,“有志者,事竞成”。只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终究会取得成功。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有志”。志就是目的,奋斗目标。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行动才会有方向和动力,才有取得成功的希望。盲目地行动,既没有明确的方向,也不会有驱策的动力。望子成龙,是每位父亲教育子女的长远和最终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和勇气。有的父亲,不仅要求孩子在学业上有所要求,而且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带领孩子去野外去欣赏大自然,去开阔孩子的视野。这样孩子会对大自然格外亲近,这不仅仅是为大自然美丽的景色所吸引,更为重要的是,孩子有着探索一切奥秘的强烈欲望。当父亲的若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的求知之舟在自然王国漫游寻觅,孩子就可以畅游于知识的海洋中。大自然是一座披着面纱的迷宫,天文、地理、文学、美学、历史、哲学无所不包,它是一部永读不尽的“百科全书”,它是孩子成才的摇篮。带领孩子去旅游,欣赏大自然,都是围绕孩子成才这一目的。当爸爸的要注意,孩子顺利成长时要坚持这一目的,孩子前进中出现了波折更要坚持这一目的。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爸爸遇到的困难越大,他们的意志品质就表现得越明显。做父亲的要意识到教育好子女,使子女品学兼优是自己神圣的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责任,同时也要意识到若不能完成任务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只有这样,才会激励自己加倍地工作、认真细致地教育子女。有了明确的目的性,才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