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其实不懂交际学
17961900000063

第63章 巴纳姆效应——情绪化,太可怕

如果将人们的情绪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感情用事型和理智型两种。前者情商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他们随性而为时,就会陷入巴纳姆效应的深渊而不能自拔。而后者情商很高,遇到事情时能够做到沉着冷静、三思后行,从而妥善管控自己的情绪,避免出现情绪化的偏激事件。

巴纳姆效应是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于1948年通过实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它主要表现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是真实的、有针对性的。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这就说明,如果一意孤行地走入巴纳姆效应的误区,将自己捆绑起来的“凶手”正是自己。相反,如果能够摆脱情绪化的纠缠,不但心情豁然开朗,就连看到的世界都会与众不同。

有一对孪生姐妹长得一模一样,每天放学后她们都会一起去学校附近的超市。

虽然姐姐和妹妹外表都很文静,但是姐姐的脾气却十分火爆。

每次来到超市,姐姐都会对妹妹进行一番严厉的批评:“你真笨,快要过期了还买!”“你难道是白痴吗?这两个货物只不过牌子不同,里面的东西是一样的,你为什么偏拣贵的拿?”甚至说:“废物,我真怀疑你会不会买东西!”

可是妹妹从来不说话,不管姐姐如何责骂她,她都能气定神闲地买走自己选中的东西。

一天,只有妹妹一个人来到超市。

“今天怎么自己来了?”售货员问道。

“姐姐生病了,没能去上学。”妹妹很有礼貌地回答。

“你姐姐太厉害了,好像每天都要骂你。”售货员试探性地表示。

“还可以,随她骂好了。”妹妹继续选购东西,售货员的提问丝毫没能将她的心情搞坏。

“可是她每天都要骂你,你真的不生气?”售货员十分好奇。

“骂人的时候,只有她最生气。我被骂一下又不会痛,为什么要生气呢?”妹妹反问道。

是啊,发怒时最生气的人是发怒的那个人,我们为什么要生气?生活在社会上,我们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自然会遇到有些看不惯或者感觉厌烦的人或事。遇到这种状况你该如何去做?被负面情绪打扰前行的脚步,还是置之不理继续向前走?前者是情绪化的受害者,而后者才是真正的智者。我们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生气或者不生气,高兴或者不高兴,悲伤或者不悲伤,快乐或者不快乐,都是由我们自己掌控的。也就是说,不要让外界的因素来影响自己的主观情绪。

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你在人群中打了一个哈欠,周围的人便有可能不由自主地跟着打起来。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情绪受到外界的牵绊,就免不了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做情绪的主人,时刻保持理智。如果很容易就被他人的言行举止或客观环境的变换所影响,我们的心态就难以保持平和,人际关系也难免受到影响。

多数人都因外界因素有过冲动,也就是说巴纳姆效应普遍存在。而我们应该做情绪的主人,打破巴纳姆效应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当你学着豁达一点、宽容一点、理性一点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的人气骤增,很多人喜欢与平和的你相处。此时,愤怒、悲伤、仇恨等负面情绪又算得了什么?倒不如让它们变为沙漠之中的一滴水,瞬间蒸发了吧。

第五章 交际应酬学:应酬是门艺术

如果我们要谈生意、谈事情、扩大人脉、增长见识,那就离不开应酬这件事。尤其是现在,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人们好像动不动就要出去应酬一番。倒不是人们越来越矫情,而是我们真的需要它,即使你觉得应酬是一件没有必要的事,但是既然你参加了,就说明你需要,就有义务将它做好。

应酬有应酬的讲究,尽管应酬是交际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应酬相对于普通的交往来说,还是有很多自己的规矩。你要怎么吃饭、怎么举杯、坐在哪里、说些什么、保持怎样的心态,这些都是必须得知道的。如果你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懂,失了礼、丢了人,那可就真的成了交际的噩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