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长是孩子的人生规划师
17978000000020

第20章 警惕家庭教育中的从众行为

生涯规划课程在国内还是新生事物,在大学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刚刚开始得到重视;而在中小学教育中,能开展生涯规划课程的师资与学校少之又少。如果家庭考虑孩子的需求,经过精心的准备,要进行家庭生涯教育,那么家长必须掌握生涯教育的方法,才能使生涯教育的内容落到实处。

生涯教育的方法是实施生涯教育内容的手段。生涯教育方法很多,大致分为四类:语言类方法、示范类方法、测试类方法、实践类方法。

在生涯教育中,家长选择的方法首先要为生涯规划的目标服务;其次要适应自己孩子的特点;最后要注意采用多样的方法,在方法上有所创新。

一个成功的家长,如果他的技能已经达到化境,可能就不必受固定方法的束缚和限制。俯拾万物,从心所欲,何必墨守成规呢?但初次对孩子进行生涯教育的人,仍然应该按部就班,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威尔第是著名的法国作曲家,歌剧《茶花女》的作曲者。美国作曲家盖什文成就卓越,大名鼎鼎,可是他还想跟威尔第学作曲。他来到巴黎,没想到威尔第竟一口回绝了盖什文的请求,并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你已经是一流的盖什文了,何苦还要成为二流的威尔第呢?”

有一个人在街上行走,突然他停了下来,仰头看天。许多行人以为有什么事发生,也随之站住,仰头看天。看天的人越来越多,可是天上并没什么新鲜之处。这时,有人问第一个仰头看天的人:“你看天上什么呢?”他答道:“什么也没看,我流鼻血了,要仰头止血。”

凡蹈袭他人的片言余论与行为,套用别人说过的话,而毫无自己的创见,叫做“拾人牙慧”。在心理学中认为,从众心理会产生从众行为,就是个人因受到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动作等方面做出的与众人趋于一致的行为。这种压力有时当事人并未觉察,却实际存在;这种压力可以是规范的压力,也可以是信息的压力。个人如果总觉得别人一定比自己想得周到,就不敢或不愿有什么创造了。

当然,与他人行为相同不一定不好,当个人判断多数人的意见正确,自己就应该采取同样的行动,这就不是从众,而是自主。在指导和帮助孩子进行生涯规划时,也切忌从众,孩子与孩子不一样,规划也应有所区别。

家庭教育中家长学会自主,就能很好地支配自己的教育行为,才能坐在自己生活的航船驾驶员位置,驶向目标。今天社会复杂多变,一些家长惶惑于不知道如何判断与选择,于是学习和独立思考愈发重要。

为什么会产生从众心理呢?一是心中没有底,如认为别人都在搞题海战术,经常补课,总有它一定的道理,自己也就让孩子跟着大量做题。二是认为只要不是原则问题,迁就大多数算了。三是迫于压力,不跟着也不行。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生产力发展极其缓慢,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信息的生发和流动局限于闭塞的狭小天地中,形成了狭隘、保守的小农意识。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这种小农意识仍在妨碍中国人民不断进步发展。家长开放的头脑表现为:不囿于偏见,不役于常规,乐于接受变革;既坚持真理,又不固执己见,有从善如流的博大胸怀;不安于现状,富有开拓创新精神。

年轻父母的观念和时代比较容易合拍,观念转变的障碍比较少。但是他们家庭教育的经验比较少,有时想到了却做不到位,有时又受他人怂恿。而老一些的父母或祖辈观念转变比较慢,但经验丰富,观念一旦转变,往往比较有深度,实践效果比较突出。各年龄段的家长只要善于扬长补短,都可能成为家庭教育的成功者。

家长要想在家庭教育中获得成功,就要探索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探索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积极进行研究,使家庭教育充满挑战性及新鲜感。得到孩子的喜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长必须出自自然,而不是勉强造作出来的。这必然要求家长本身充实,有丰富的情感,有活泼的头脑,有广泛的兴趣,有乐观的精神然后才能容光焕发,妙招连珠,获得孩子的尊重与喜爱。

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是形成正确家庭教育行为、提高家庭教育效益的前提。教育观念是指教育者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理性观点和信念。

孩子的生涯无法复制,必须由他自己一步一步地走,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顺畅还是挫折,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曾经存在的证明。也许孩子很优秀,也许孩子很平常,也许孩子摸索前进,歧路甚多,不过只有当他具备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公正、诚恳、从容,才是虽可能有败笔但依然是精彩的一生。所以,家庭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把学习和生活变为孩子的自我需要。

孩子的不成熟性,使家长常常忽略其意愿,漠视其选择决定权利的原因,而这却也是发展中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改变自己、走向成熟的基础。在当前家庭教育实践中,人们常说孩子有“可塑性”。可惜的是有的家长在强调可塑性时,看到了孩子可以改变的特点,却又往往以“塑造者”自居,以加工或塑造为己任。于是难免会犯错误,把活生生的有意志(尽管还不坚定)、有情感(尽管还不成熟)、有选择(尽管还不确定)的孩子当做泥巴来塑造。家庭教育以人为本,就是坚决主张让成长中的孩子在成人的指导、帮助下,自己去学习生活,他们有权利自己决定自己,他们也有能力自己决定自己,虽然他们还需要社会和成年人的帮助。不成熟并不是孩子的缺点,而是他们的希望。也是家庭教育的希望。正是这种不成熟性,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存在的基础,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发挥效能的机会。

温馨提示:

如果说传统的教育观具有制陶匠的思维印记,那么现代化的教育观具有玉器匠的思维方式。制陶匠总是把不定型的黏土充分搅拌,使其软硬适宜,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想法随心捏制;玉器匠则是先根据经验判断玉石的硬度,再根据原材料的特点倾其才能雕出贴近原材料自然形态的作品,没有人能够在拿到原料之前就已经想好如何雕刻。民主地、平等地对待孩子并不是也不能消灭孩子之间的差异,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孩子之间的差异不可能硬性消灭,而应将其看成是可以利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