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长是孩子的人生规划师
17978000000029

第29章 家庭卫生教育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卫生是增进个人身心健康,预防疾病,改善和创造合乎生理和心理要求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所采取的个人与社会措施。讲卫生是一个文明人的必备素质,也是家庭生涯教育的内容之一。北京市卫生局公布在北京350万农村居民中开展的健康需求调查表明: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近15%,传染病患病率近5%,吸烟率近35%,80%以上不知道生活方式与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家庭防病最重要的就是讲究卫生。

一、健康新定义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对健康进行了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我国目前有精神障碍成人约16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约3000万人,每年自杀死亡人数达25万。预计未来20年内,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问题将日益突出。而我国社会普遍缺乏精神卫生知识。

当人们不舒服的时候,立刻会想到量血压、做B超、验血糖、测CT,却不会想到去检查一下心理卫生的状况。人们似乎还没有突破认识上的局限,其实,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我们的心灵,而最应该保护的也是我们的心灵。

辽宁本溪中学女生小杨,在高考试题网上公布后,自测成绩不够理想便在卧室用一条绳子结束了自己花一样美好的生命。21世纪,全球化大潮滚滚而来。中国精神病患病率在20世纪50年代为0.2%,70年代为0.7%;90年代为1.26%;21世纪更不容乐观。

孩子要从小养成卫生好习惯。有一次有个旅游团到欧洲旅游,在大巴上一位游客随地吐痰。当时开车的外国司机见状立刻要求领队和导游将车厢里的污物处理掉,否则拒绝开车。结果领队和导游不得不一起上去用纸处理痰迹,整个行程都差点由于这口痰而受影响。

这些年非典、禽流感、甲流等病此起彼伏。家庭卫生教育更要培养孩子卫生习惯。家庭要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预防传染病,讲究居室卫生,这些都有利于预防疾病,从而有利于家庭成员健康。饮食讲卫生有利于防病;用脑讲卫生有利于学习;体育锻炼中讲卫生有利于保护自己的身体;睡眠讲卫生有利于睡眠健康;用眼讲卫生可以防止得近视眼。

二、饮食有良方

北京的中小学生出现了营养不良和肥胖同时存在的现象。一些中小学生不吃早餐或吃得很少,更谈不上营养。孩子早上空肚上学有损健康。早餐是启动大脑的开关。长期不吃早餐会导致营养不均衡、抵抗力低,容易发生胆结石、心肌梗塞、形成血栓;容易发胖;加速衰老;影响发育和学习成绩。有个学校的百余名学生站在教学楼前参加大会,秋天太阳并不太毒,然而不到半小时,七、八个学生就虚汗满面,脸色蜡黄,站立不住而晕倒。近年来,类似这样在大型活动里学生晕倒的情况屡见不鲜。调查结果就是孩子不吃早餐,中餐又没吃饱,这种情况不能不使我们为孩子的体质担忧。反之,过度肥胖也不利于孩子健康。

有些祖国的花朵过于肥胖了,这是由于违背自然的生活方式造成的。营养失调,运动和劳动太少,关键是既没有什么发愁的事情,又不太肯动脑筋学习。对于肥胖还是防患于未然的好。

家长要为孩子准备营养均衡而全面的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提醒孩子进食不要过快,限制食用汉堡包、肥肉,多吃粗粮、豆制品;要控制甚至不吃零食,少喝甜饮料和果汁,一切饮料以白开水为最佳。

三、养成好习惯

家长要教育孩子遵守中小学生的生活作息制度,因为那是学校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校生活要求而统一规定的。学校对上课、自习、体育锻炼、课外活动、三餐和休息都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和内容规定。

亲子活动:

要让孩子明白生活作息制度是使生活、学习有合理节奏的保证,对促进身心健康极为重要。孩子要定好执行这个制度的个人计划,平时看电视、玩游戏、上网要有节制。

家庭卫生三常:常理发剪指甲,常洗澡洗手洗脚,常换内衣。

家庭卫生三不:不吸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

卫生习惯方面,不仅要注意个人卫生,还要注意家庭卫生和公共卫生。例如:保护室内卫生与通风;吃饭采用分餐制;在传染病流行期不去或少去商店等处,真要去时要戴口罩。孩子要按国家的要求按时接种疫苗,接触了传染病人后,要打该病的预防针。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重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若家里有病人,没有条件住院的,要隔离居住,用具都得分开,及时消毒。感冒流行期间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不要和有伤风感冒的人接触。要定期做居室大扫除,平时注意保洁,无论什么季节都要做好室内通风和室内保湿。

温馨提示:

简洁而形象地说,健康就是“五快三良”: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己),良好的做事能力(对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健康是1,其他东西是0,0必须在1后面才有意义。所以保持健康乃是基础性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