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你其实不懂心理学
17984700000053

第53章 半途效应——平庸不是个人的问题

我国古代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乐羊子妻”,说的是乐羊子的妻子是一个深明大义、非常有远见的人,正是她的智慧成就了乐羊子这个贤人。

故事是这样的,在战国时期的魏国,有个名叫乐羊子的人本来不学无术,但是他幸运地娶了一个非常贤惠的妻子,也正是他的妻子将他推向了一条光明坦途。

一次,乐羊子在回家的途中无意间捡到一块金子,他的心里那个美呀,以为得到了很大的便宜。一回家就开心地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妻子,并把金子拿到妻子面前炫耀。他的妻子看了之后不但没有高兴,反而面色凝重起来,但是她还是语气温和地对自己的丈夫说:“我以前听人说过‘壮士不饮盗泉之水;廉洁的人不食嗟来之食’。你从路上捡来的金子,跟盗泉之水和嗟来之食有什么分别呢,怎么能够拿回家来呢?”

乐羊子听完妻子的话后非常惭愧,于是又把那块金子扔回原来自己拾起的地方。也正是从那时起,乐羊子感觉到了妻子的贤德与自己的平庸,于是他决定发愤图强。

在第二年时,乐羊子便离开家外出求学,他来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拜师学艺。乐羊子的妻子满心以为自己的丈夫已经觉悟,此行必有所成。谁知没过多久丈夫就回来了。当时乐羊子妻正在织布,看到丈夫出现在自己面前很是惊讶,她问乐羊子:“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学业已经完成了吗?”

乐羊子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喃喃地说:“学业尚未完成。可是我离家这么长时间天天想家、想念你,所以回家来看看!”

妻子看到乐羊子如此不争气,什么话也没说,抄起一把剪刀,三下五除二地就把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了。乐羊子不明所以,连忙上前阻止自己的妻子,然而为时已晚,布匹已经完全断了。

他问自己的妻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妻子回道:“我这织布机上的布匹是一丝一缕慢慢织成的,它一寸一寸地累积,先成尺,再成丈,然后再成匹,是长期辛劳积累的结果。现在我把它从中间剪短了,就等于前功尽弃,以前的力气全都白费了。你读书就跟我织布一样,如果半途而废,就很难再接上,浪费了力气不说,还一事无成!”

乐羊子被妻子的话彻底说服了,他连夜收拾行李,一刻也不敢耽误,回到了老师那里继续求学,期间再也没有动过回家的念头。一直到几年之后才终于完成学业,衣锦还乡,看望自己的妻子。

乐羊子的成功源于妻子帮助他克服了心理上的“半途效应”。半途效应是指在某事进行的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乐羊子第一次的求学无成就是这个因素在作怪,当他在妻子的劝说下有效克服半途效应后,成功便降临了。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心理感受,当一个目标看上去太高、太宏伟的时候,心里就会觉得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很难,不由自主地出现焦虑、烦躁、紧张等负面情绪。于是,我们会产生中途放弃的念头,事态的结果自然与成功背道而驰。大量事实表明,与成功失之交臂并不是个人的平庸,除了意志力等主观因素外,目标设定的不合理是出现半途效应的根源。

“多年来,我一直奋力地向上攀登,但是总会遇到阻碍,”这是职场人士张先生所说的话,“和我一起入职的人都晋升加薪,只有我平平庸庸、碌碌无为。”看起来,张先生很苦恼。

为了找出症结所在,张先生决定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心理咨询师听过张先生的叙述,认真地对其分析:张先生做事情的目标都很明确,但是总由于半途而废令整个计划全部“泡汤”。

“难道是我技不如人,才令自己如此平庸?”张先生问道。“当然不,平庸不是你的问题。关键问题在于你中半途效应的‘毒’太深。”为了帮助张先生有效克服半途效应的消极影响,心理医生开出了一剂药方:

病因特征:做事情半途而废,致使个人表现平庸。

病症所在:半途效应

药品名称:

1.合理选择目标

2.增加个人意志力锻炼

按照这剂“药方”,张先生“谨遵医嘱”,试用了一段时间后,果然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心理学家针对如何克服半途效应提出了“大目标、小步子”的六字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做事前一定要做好评估,然后根据个人能力和实际情况将其分为几个步骤逐一实现。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世界上没有一步登天的事情,只有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意志坚定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最终达到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