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有心得
17987700000031

第31章 妓女可悲否?(4)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全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几十天后,形势又变,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因农民军掠走其爱妾陈圆圆而大怒,遂开关降清。清军乘势入关,击败农民军,挥师入京,明朝正式灭亡。真可谓“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明朝遗老们逃往江南后,仍不甘失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改元弘光,史称南明。江南士大夫都把复明的希望寄托在南明小朝廷身上,钱柳夫妇亦是如此。柳如是劝老夫君到南明效力,钱谦益也踌躇满志,欲一展平生之抱负。但令人痛心的是,南明小朝廷不光不积极组织抗清武装,反而畏敌如虎,苟且偷安。小皇帝朱由崧性阉弱,耽于酒色声伎。在清兵压境,危在旦夕之际,还因梨园殊少佳者而愀然不乐。政权落入阉党余孳马士英、阮大铖等人之手。抗清之事不兴,却忙于内部相互倾轧。东林党人与主战名将史可法主张废昏庸的福王,拥立潞王,并坚决主张抗击清军,从而同阉党势力相对垒。以马士英为首的阉党势力大肆剿捕东林人士,以求独揽朝纲。钱谦益为实现其人阁为相的夙愿,竟不顾名节,背叛东林党人,向阉党摇尾乞怜,从而受到人们的斥骂:“谬附东林,以为名高,既以患得患失之心,为倒行逆施之举,势力薰心,廉耻道丧,盖自汉唐以来,文人之晚节莫盖,无如谦益之甚者。”钱谦益之真实面目,可谓暴露无遗。

在钱谦益得到礼部尚书的官职后,柳如是亦随钱到南京赴任。

钱牧斋偕如是到任仅数月时间,南京沦入清兵之手。

城破之日,钱谦益徘徊不定,以他文坛泰斗,两朝元老,世代簪缨,又是礼部尚书之身份,国亡理应殉节,以示对明王朝之忠,但又舍不得这条性命和如花似玉的柳如是,可是柳如是却身着一品夫人的盛装,端着两杯美酒,表情淡漠的出现在他的面前:“尚书大人,钱郎!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来!我们夫妻一同干了此杯,然后双携同登仙界!”

牧斋这时心情更为沉重,一个青楼出身的女子,竟如此深明大义,愿慷慨殉难,视死如归,难道我作为东林巨子,文坛领袖,却降清辱身不成!?他接过酒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感谢夫人生死相随,成全我的大节,干!”举杯一饮而尽。

这时,柳如是也把自己杯中酒喝干:“老爷,尚书!最后的时间已到,这清清池水可比汩罗,同效屈原,投身水中,老爷,请吧!”

正在这时,身为忻城伯的赵龙闯了进来,大呼不可,并抓住本已就在犹豫的钱谦益说道:

“谦益兄,自古识时务者为俊杰,大明的江山已腐朽不堪,民心丧失,如今大清朝起而代之,我看这是应天顺人。清朝虽是满族人,但他们也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我们中国自古乃多民族之邦,难道满族人掌权就意味着中华民族的灭亡么?谦益兄,我劝你不必迂腐,如今的大明江山,尤其是新拥立的福王其实是个大流氓呢!”

这几句话倒是使谦益身心一怔,他不由引起沉思。柳如是见他犹豫,绝望地看了这贪生怕死的人一眼,自己纵身跳入水中!牧斋不由大呼:“来人呀,快救夫人!”

一刹时,众家人均已来到,有几个会水性的投入水中,救起了已经奄奄一息的柳如是,钱谦益吩咐丫环,把她抬入房中,好生调治!

而他自己却同赵龙一起,去向豫王投降去了。

国难当头,丈夫变节,给柳如是以沉重打击。在钱谦益以降臣身份到北京授职,力邀柳如是同行时,她断然拒绝,并身着大红衣衫为钱谦益等送行。红色又称朱色,代表着朱明王朝,以此来羞辱这批降臣。

柳如是对钱谦益的屈节不满意。钱谦益降清后,虽捞了个一官半职,但也不顺心,时间不长便告老还乡。他常发泄不满,说:“要死!要死!”柳如是毫不客气,说:“公不于乙酉年(165年)死,现在死,难道不为晚吗?”

在柳如是的影响下,返乡后,钱谦益也暗中参与了一些反清复明的活动。顺治五年(107年)三月,江阴黄毓祺起兵反清,柳如是与钱谦益到海上犒师。钱谦益因支持抗清斗争而被捕。不愿以官太太入京的柳如是,这次以囚徒之妾的身份,冒死随夫入京,甚至发誓“上书代死,否则从死”。为了救出丈夫,她上下活动,打通关节,据说费30万金而得无罪放还。为此,钱谦益感激至甚,作诗赞颂“从行赴难有贤妻”。

关于柳如是入京救钱谦益,也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他们一行到了南京之后,钱牧斋被押入原刑部大牢钉镣收监。柳如是则四出活动,了解到负责审理此案的主要官员是曾任过明朝辽东总督的洪承畴,她冒着危险,登门求见,洪是好色之徒,他久慕柳的艳名,立即降阶相迎,几句寒暄之后,如是单刀直入问道:“洪大人,说我家老爷有叛逆之罪,不知有何凭据?”

洪承畴乃老奸巨滑之徒,他答道:“当然有凭据,无凭无据,怎能拘捕于他?”

“那妾身倒要请问,我家老爷深受新朝厚恩,他原是明朝的礼部尚书,桃李满天下,如大军进逼金陵之时,他要登高一呼,江南忠于明室之人,定会揭竿而起。为何那时他却步总督大人的后尘,效一个识时务者为俊杰,降顺大清,授为了礼部侍郎。如今他已风烛残年,已告假隐居水乡,不问政治,南明的江南义士,都耻他变节,与他断了往来,何况他又非武将出身,不谙兵家之事,光凭他人说他有叛逆之嫌,信口雌黄,这岂不是莫须有之事?大人也是前明封疆大吏,名称一时,荣膺新朝重任,请问大人,在江南一带,所谓欲反我大清者的众人之中,也有大人的旧部和门生,难道他们谋反,大人也该株连在内吗?此地应无三字狱,此事望大人三思!”

如是侃侃而谈,柔中见刚,褒中见贬,把这番话说完,起身告辞而去。

这番话也激起了洪承畴的三思,他不由暗中佩服柳如是的口才,果然名不虚传,他被她一席话说得身如芒刺,这是柳的柔中带刚的厉害之处,他由此愈益对她敬重和垂涎欲滴,他待柳如是走后,冷静思念,也觉仅凭叛徒一句供词,就拘拿钱谦益也未免显得草率,这样一来,洪承畴对钱谦益之事也不便落案。而这时,他恰又收到钱在狱中写给他的信,声称自己受了清朝厚恩,图报都来不及,且现已年逾七旬,走路都要人扶,哪还有其他的念头。洪承畴也念及旧日同僚之谊,将钱谦益判以无罪开释。钱谦益被无罪开释之时,洪承畴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老兄真艳福不浅,娶了这样一位有才华,有胆识的夫人,且好口才呢!我真为您羡慕!”钱被开释,柳如是激动地接他一同回家,重新团聚,钱也深感柳的智慧和勇气,以后对她更加敬重了。

柳如是从京城把钱谦益带回南京后,两人相依为命,情投意合,两人决定以诗词为子,共同携手走过余生。

康熙初年,钱谦益的嫡生长子接他进城去住,而柳如是仍旧住在红豆村。

过了两年,钱谦益得病,柳如是听说,便进城去侍候。没有过多久,钱谦益逝世,柳如是便留在城里守丧。

柳如是从一个风尘中的弱女子,找到了依靠。一旦遭到不幸,能够从容殉义,抵御强悍的凶徒,使后代能够得到庇护,因此,当地的人们都尊敬她。她的事迹,在她去世后被人们广为传颂。

柳如是的书法绘画,也为人推崇。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评价说:“河东君之书法,复非牧斋所能及。”可见造诣之深了。

柳如是博才多艺,她有勤奋刻苦的求知精神,加之聪明伶俐的天姿,学识与日渊博。特别是与钱谦益结合后,学识飞进。她26岁时,绛云楼建成,这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宏传楼阁,藏有古今金石文字、历代书画珍品数万卷。“大江以南藏书之家,无富于钱”。柳如是利用这一极佳条件,博览群书,“考异订讹”,或“写青山,临墨妙”,埋头学问。钱谦益读史阅文,每遇疑问,“唯柳是问”。两人在研讨学问中,需要查找书本时,柳如是在数万卷中,便可随手翻阅,“百不失一”。柳如是在富裕的生活条件下,没有过那种醉生梦死的生活,而专心学问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柳如是以自己卓越的学识才气和艺术成就、崇高的爱国情操和敢于追求真正爱情的执著精神而名列于才媛史册上。

柳如是是她生活的时代造就的奇才。她的一生是不懈追求幸福和自由的一生,是不停息地反抗恶势力和奋斗的一生。她聪颖、美丽、博学、刚烈,是那个时代的骄傲,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一颗明星,一颗璀璨的明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颗永久的明星;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不顾病体,悉心研究柳如是,作《柳如是别传》,大加赞美、感叹,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风华绝代的英姿、卓越的学识才华与可歌可泣的事迹都足以令每一个感叹,令每一个人敬仰。

明星永远在天幕上闪亮。

5.多情自古伤离别

谢玉英,是宋真宗和仁宗两代的杭州名妓,她之所以能成名,与柳永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柳永死后,她为了怀念柳永,而改名为柳萱。其痴情之心,人间少有。

谢玉英踏入青楼的时候,完全是一个文盲。由于没有文化,所以所处的妓院,就仅仅是一家普通的妓院,专操皮肉生涯。

这时,刚刚30岁的柳永从家乡来到杭州。他从20岁左右,就迷恋声色,出没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写曲,把家产花得干干净净,是个十足多才多艺的风流浪子。

杭州有他的一位好友,名叫钱文良,开了一座绸布店,知道他贫困潦倒,特请他去杭州游玩散心。并给了他一些银子,让他到拱辰桥附近的一般妓院去散散心。他也毫不推诿,揣了一些银子来到拱辰桥边,恰恰走进了谢所处的这家妓院。

生性风流洒脱的柳永一进门就甩给鸨母二两银子。鸨母眉开眼笑,就把谢玉英叫出来了。

回到房中,柳永要求谢玉英给唱个曲儿。这谢玉英平日给客人唱小曲儿,已经是件常事,于是开口唱起来了:

南山脚下一缸油,

姐妹两个合梳头。

大姐梳个盘龙髻,

小妹梳个摇篮头,

哎呀我的哥呃,

姐妹好风流。

柳永一听,虽然词风俚俗,但音色纯正、嘹亮,不由心想:这真是个好苗子,可惜落在这平凡妓院家。于是,说道:“玉英,你有一副俏丽的容颜,一副津甜的嗓子,小凤凰跌落乌鸦巢里了,你,唉!落在这个地方,可惜了,埋没了你啊!你是一块刚出土的玉,只要经过琢磨,一定会成为一块玲珑剔透晶莹光泽的美玉。小妹妹,我求你莫把我当作一般的客人,就把我当成你的哥哥,我以后教你认字、识谱、学曲,这青楼之中,也要有几分专长,才能成为一代名妓,以后找个机会,到官妓中去。那里很少操皮肉生涯,只是陪官侍宴,如有机缘,找个适当之人从良,你看如何?”

第二天柳永便以每月一百两的价格包下了谢玉英。银子,当然是钱文良处借来的。从此,柳永就移住在谢的房中,用心教她读唐诗和晏殊、欧阳修等一些名家的词,并教她吹箫引笛和临池习帖。谢玉英天赋聪明,由于他精心调教,激发她的求知欲望,很快就有了长进。

晚间,两人虽一起同宿,但柳永恪守兄妹之约,真的做到了坐怀不乱,这样,更添了谢对他的爱慕之情。但人非草木,男女的感激之情,最容易转化为融洽的爱情,而玉英正是这样,对柳永,爱的种子在心里发芽生长,她把一片真情,深深地埋在自己心里。

匆匆两个月过去了,一天上午,钱文良兴冲冲地来到谢的住所,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谢玉英。他与柳永一见面,便说:“贤弟,大喜,大喜!”

柳永见他这副喜悦的神色,不由随声答道:“唉,小弟是落魄江湖载酒行,一肩明月漾清风,又有什么喜事?”

“新任杭州太守李大人,正奉钦命,要一首描绘杭州风光的新词,还要谱制成新曲,以便招待金帮来汴京的特使。李大人他久慕你的才名,特将这桩事委付与你,因钦命甚急,限后天交卷,并要歌姬赶紧排练演唱,事成之后,与润笔银一千两,以贤弟之才华,我想是轻车熟路,一定绰有余裕,平白来了财喜,这种名利双收之事,难道不算一喜么?”

“啊,原来如此!”

钱文良告辞后,柳永回到玉英房中,玉英为他沏上了一盏香茗。柳永铺纸凝思,时而打开窗户向外张望,时而在室内踱步,时而闭目养神,时而用手敲击着自己的额角,像着魔似地苦思了一夜,写就了一阙新词,调寄《望海潮》,词曰: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箫翠莫,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钩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调寄《望海潮》

转瞬三天过去了,第三天清早,钱文良便雇了两乘小轿,请他们去到府衙,李大人一见柳永,便起身相迎,并紧紧地抓着他的手,连声说:“久仰三变兄的才名,今日有幸相识,并聆听你新的大作,真是三生有幸。”

“岂敢,只恐词曲不工,有负大人厚望。”

于是他便亲自吹箫,玉英慢启朱唇,用心演唱,真似乳燕出巢,新莺啼树,而且充满着激情,唱得音韵悠扬,迂回流畅,叫人一听,如同亲眼目睹杭州美景一般。词写出了杭州的特色,曲子使之更添丰采,这位李大人精于音律、听着不由击节称赏:“词绝曲绝,唱得也绝,三变兄,你该换个名字了,三绝呀!三绝!”

“谬承大人夸奖。”他对身旁侍立的玉英用手示意:“玉英,还不谢过李大人!”玉英也极为精灵,俯身就拜,李大人一手赶忙扶起:“柳兄,你可真艳福不浅啊,她可是你的红袖?”

“哪里,她乃是平康一妓,沦落风尘,倚门卖笑,大人若是见怜,让她列入官妓,也好免却她专司皮肉生涯之苦。”“柳兄何不就纳她为妾?”“我比她年长20岁,况且我乃湖海一沙鸥,萍踪无定处,四海为家的人,岂能误她的终身?”

“啊……小弟明日即派专骑将柳兄此作赶送京都复旨,同时具一专摺,力保仁兄仕途得意。”

“小弟散荡成性,无意功名,多谢大人了。”

“仁兄如此奇才,焉能这般埋没,天下人才难得啊!”

“大人,小弟已经而立之年,功名确实看得淡了,只是这谢玉英之事?”

“啊,好,她入官妓一事,小弟遵命照办不误。”

“快拜谢大人提携的大恩!”

谢玉英当即纳头叩拜,李用手扶起后,吩咐设下盛宴,招待柳永。宴间,李大人雅兴正浓,柳永又叫玉英在席前清唱一曲,把个李大人乐得眼笑眉开,十分惬意,连夸唱得好,音色优美,音质清纯,听得出是得了名家指点,自己也下了功夫。玉英也高兴不已,连说:“大人过誉了。”宴毕,李知府果然如约送上润笔银一千两,并派专骑送柳、谢二人回家。

第二天,柳永分别玉英,随舟北上。临别前,玉英涕泣纵横,伤心难舍,柳永也心乱如麻,为之吟五绝诗句一首,以资别念:

北去两依依,

伤心鸟莫啼。

良宵浑是梦,

辗转化云梯。

他们两人正难舍难分,钱文良赶到江边设宴送别,柳永将他所得的《望海潮》的润笔之资一千两纹银交八百与钱,以还他的借债,另二百两纹银交给玉英,要她置些华艳时衫和日常生活用品并纸笔书籍等。他此时心酸万状,强作笑脸:“这是我做兄长的一片心意,送给妹妹作未来的嫁妆。”玉英此时只哭得泪人儿似的,泣不成声地端起酒杯为柳永送行:“哥哥厚恩,小妹终生难忘!此番进京,但愿春风得意,娶个贤德嫂嫂,伴你终身!”柳永只得凄然惨笑,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感情冲动,当场信手又写了一首“昼夜乐”之词,留给玉英留念,词曰:

洞房记得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