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疗保健推拿按摩实用手册
17987900000021

第21章 腧穴取穴定位及所治疗的病症(14)

本穴是足少阴肾经、冲脉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降逆,和胃安神。

【主治病征】胸胁闷满疼痛,胃痛,小腹胀满,泄泻浓血,呕吐,腹胀,乳腺炎,目内眦赤痛。

【配伍穴位】配神封、俞府治疗胁肋疼痛;配天枢、大横治疗腹胀。

【操作手法】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

(二十二)步廊

【穴位位置】在胸部,第五肋间隙,中庭穴旁开2寸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大肌起始部,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分布;布有第五肋间神经皮支,深部为第五肋间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正中为庭两边为廊。肾脉循行于胸旁由此穴开始,所以称此穴为步廊。

【生理功能】疏经利膈,理气降逆,止咳平喘。

【主治病征】咳嗽、憋气、哮喘,胸满胁痛,气短,呃逆,呕吐。

【配伍穴位】配中腔治呃逆、呕吐;配心俞、膈俞治疗胸满肋痛;配膻中、丰隆、肺俞治疗憋气、哮喘。

【操作手法】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

(二十三)神封

【穴位位置】在胸部,第四肋间隙,膻中穴旁开2寸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皮支,深部为第四肋间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封是封住,心藏神,此穴主治心悸不安,故为神封。

【生理功能】疏经安神,利气通乳,平喘止咳。

【主治病征】咳嗽,憋气、哮喘,心悸,胸满,急、慢性乳腺炎。

【操作手法】解痉类手法(主要包括—指禅推法、揉法、滚法)。

(二十四)灵墟

【穴位位置】在胸部,第三肋间隙,任脉旁开2寸取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大肌中,肋间外韧带,肋间内第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三肋间神经皮支,深层为第三肋间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墟指丘,穴当胸部,犹如丘陵起之处,内应心,主神灵,所以称此穴为灵墟。

【生理功能】疏经安神,利气通乳,宽胸安神。

【主治病征】咳嗽,憋气、哮喘,胸胁满痛,呕吐,急、慢性乳腺炎,失眠。

【配伍穴位】配膻中治疗乳腺炎;配肺俞、华盖治疗咳嗽、憋气、哮喘;配膻中治疗胸胁支满。

【操作手法】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

(二十五)神藏

【穴位位置】在胸部,第二肋间隙,任脉旁开2寸取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肋间内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二肋间神经皮支,深层正当第二肋间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心居胸中,藏神,穴应心,所以称此穴为神藏。

【生理功能】疏经安神,利气止痛,宽胸止咳。

【主治病征】胸肋满,呃逆,憋气、哮喘,心悸,胸痛,支气管炎,呕吐。

【配伍穴位】配幽门治疗消化不良;配玉堂、膻中治疗胸痛、心悸;配天突治疗憋气、哮喘。

【操作手法】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

(二十六)或中

【穴位位置】在胸部,第一肋间隙,任脉旁开2寸取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肋间内肌;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一肋间神经皮支,深层为第一肋间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或意为文采,茂盛。穴近肺脏,肺为华盖是文郁之府,所以称此穴为或中。

【生理功能】疏经理气,平咳止咳,益肺化痰。

【主治病征】憋气、哮喘,胸肋胀痛,乳腺炎。

【配伍穴位】配肺俞、大渊治疗支气管炎;配天突、华盖治疗胸痛、憋气、哮喘。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二十七)俞府

【穴位位置】在胸上部,锁骨下缘,任脉旁开2寸取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锁骨胸骨端与第一肋之间的胸大肌中;有胸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的前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俞指腧穴,府指气之所聚,肾经脉气从足至胸,会聚此穴,所以称此穴为俞府。

【生理功能】疏经理气,平喘止咳,补肾纳气。

【主治病征】憋气、哮喘,胸痛胸满,支气管炎。

【配伍穴位】配太渊治疗支气管炎;配膈俞、膻中治疗憋气、哮喘,胸痛胸满。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手厥阴心包经(9穴)

穴位名称及循行顺序: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本经脉联系的肌体组织和器官:心包、三焦、胸、膈、上肢内侧中部。

本经穴位推拿按摩主治病症:与本经脉有联系的肌体组织、五脏六腑中的器官、本经脉循行的四肢、五官出现的各种病症。

本经发病出现的症状:腑下肿,臂拘急或痉挛,掌心发热。

身体组织器官出现的病症:心脏疾患,心悸,胸中烦闷,心烦,神经疾病,喜笑无常等。

(一)天池

【穴位位置】在胸部,第四肋间隙,乳头外侧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层为第四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分支及第四肋间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天指高的部位,池指水池。乳峰似山巅,有乳涌出,穴当乳旁,状若天池,从其泌乳作用而命名,所以称此穴为天池。

本穴是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理血,行气散结,活血化瘀。

【主治病征】胸中烦闷,胁肋疼痛,腋下肿痛,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急、慢性乳腺炎。

【配伍穴位】配肺俞、尺泽治疗支气管炎;配乳根、少泽治疗急、慢性乳腺炎;配阳陵泉治疗胸肋痛;配天井治疗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

【操作手法】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

(二)天泉

【穴位位置】在上臂掌侧,腋前皱壁顶端水平线下2寸,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有肱动、静脉肌支;布有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天指上部,上接天池位于上臂,其间有肌肉凹陷如泉,所以称此穴为天泉。

【生理功能】疏经理血,利气止痛,通乳祛瘀。

【主治病征】心脏疾患,臂痛背肿,胸胁满痛,乳腺炎。

【配伍穴位】配曲泽治肘臂痛;配膈俞治疗心脏疾患。配曲泽治心动过缓;配内关治心悸。

【操作手法】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

(三)曲泽

【穴位位置】在肘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肱二头肌腱尺侧;当肱动、静脉处;布有正中神经本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曲指弯曲,泽指水泽,此穴位于肘弯处,形似水泽,所以称此穴为贡泽。

本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疏经理血,泻热止呕,清心镇痉。

【主治病征】心脏疾患,心悸,鼻出血,呕血,烦渴,口干,逆气,中暑呕吐,胃痛,肘臂痛。

【配伍穴位】配委中治疗中暑呕吐;配间使、内关治疗心脏疾患、心悸;配足三里治疗呕吐、胃痛。

【操作手法】解痉类手法(主要包括—指禅推法、揉法、滚法)。

(四)郄门

【穴位位置】在前臂掌面的中部,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为本经郄穴,是本经经气出入的门户,所以称此穴为郄门。

本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郄穴。

【生理功能】疏经理血,泻热散结,宁心安神。

【主治病征】心脏疾患,心悸,鼻出血,咳痰带血,疔疮,精神病发作。

【配伍穴位】配间使治疗疔疮;配大陵治疗精神病发作;配内关治疗心悸。

【操作手法】解痉类手法(主要包括—指禅推法、揉法、滚法)。

(五)间使

【穴位位置】在前臂掌面的中部,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间指间隙,使指信使。此穴在两筋之间,有传递经气的作用,所以称此穴为间使。

本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经穴。

【生理功能】疏经理血,宁心安神,和胃理气。

【主治病征】心脏疾患,心悸,发烧,神经疾病,烦躁,疟疾,呕吐。

【配伍穴位】配大椎、后溪治疗神经疾病;配内关、足三里治疗心脏疾患、心悸;配大椎、陶道治疗疟疾。

【操作手法】解痉类手法(主要包括—指禅推法、揉法、滚法)。

(六)内关

【穴位位置】在前臂掌面的中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内指胸内的心包和心,此穴是主治心与心包的关键之穴,所以称此穴为内关。

本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络之,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

【生理功能】疏经理血,泻热止痛,宁神镇静。

【主治病征】心脏疾患,心悸,胃痛,膈肌痉挛、呕吐,神经疾病,痫症,头痛失眠,眩晕怔愣。

【配伍穴位】配足三里治疗膈肌痉挛、呕吐;配中脘治疗胃痛;配公孙治疗心胸痛;配间使治疗胃痛、心悸。

【操作手法】解痉类手法(主要包括—指禅推法、揉法、滚法)。

(七)大陵

【穴位位置】在腕部,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肌腱;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当正中神经本干,前臂内侧皮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将高处比喻为陵,此穴居腕骨隆起处的后方,对本经脉作用较大,所以称此穴为大陵。

本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腧穴。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宁心安神,宽胸和胃。

【主治病征】心脏疾患,胸胁痛,惊悸,神经疾病,精神病,呕吐,神经衰弱,身热气短,风湿性关节炎。

【配伍穴位】配阳溪、外关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配神门、陷白、间使治疗精神病;配内关治疗呕吐。

【操作手法】解痉类手法(主要包括—指禅推法、揉法、滚法)。

(八)劳宫

【穴位位置】在掌中,手掌心横纹中,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握拳,中指上是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二、第三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二蚓状肌及指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收肌横头的起端,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劳是劳动,宫是宫殿,穴在掌中,表示劳而不倦,所以称此穴为劳宫。

本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荥穴。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泻热安神,清心开窍。

【主治病征】心脏疾患,神经疾病,痫症,呕吐,口疮,口臭,鹅掌风,中风昏迷,黄疸,烦渴,手颤。

【配伍穴位】缓解精神紧张指压本穴5分钟即有明显效果;配合谷、后溪治疗鹅掌风;配承浆治疗口疮。配合谷治疗手颤。

【操作手法】解痉类手法(主要包括—指禅推法、揉法、滚法)。

(九)中冲

【穴位位置】在手中指,中指尖端的中央。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居中指尖端,手厥阴心包经气到此有欲冲出之意,所以称此穴为中冲。

本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之井之。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泻热利窍,清心醒脑。

【主治病征】中暑,中风昏迷,不省人事,小儿惊风、抽搐,掌中热,耳鸣,小儿夜啼,心烦,高烧不退,呕吐泄泻,为临床急救穴之一。

【配伍穴位】配廉泉、内关治疗惊风、抽搐;配十宣、人中治疗中风昏迷。

【操作手法】解痉类手法(主要包括—指禅推法、揉法、滚法),可点刺出血。

手少阳三焦经(23穴)

穴位名称及循行顺序: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和髎—丝竹空。

本经脉联系的肌体组织和器官:三焦,心包,耳,眼,上肢外侧中部。

本经穴位推拿按摩主治病症:与本经脉有联系的肌体组织、五脏六腑中的器官、本经脉循行的四肢、五官出现的各种病症。

本经发病出现的症状:耳聋,耳鸣,目外眦痛,口腔炎以及耳后、肩、臂肘外侧至无名指,本经循行第上肿痛和麻木等。

身体组织器官出现的病症:腹胀,水肿,遗尿,尿频尿急尿痛。三焦气绝则益发生呃逆,消化不良,大小便失禁。

(一)关冲

【穴位位置】在手无名指,第四指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