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疗保健推拿按摩实用手册
17987900000023

第23章 腧穴取穴定位及所治疗的病症(16)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颅即颅息即停息,小儿囟门叫做天门,非常重要,此穴治疗小儿惊风等症,所以称此穴为颅息。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泻热利窍,聪耳镇静。

【主治病征】身热头痛,耳聋耳鸣,中耳发炎,胁肋疼痛,小儿惊风、抽搐,视网膜出血。

【配伍穴位】配风池、率谷治疗偏头痛;配光明、瘛脉治疗眼病;配耳门治疗耳鸣;配角孙治疗头痛。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二十)角孙

【穴位位置】在头侧部,当耳尖的发际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耳根上缘,耳上肌中;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角指耳上角,孙指孙络。意指耳上角处之络,所以称此穴为角孙。

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泻热止痛,明目聪耳。

【主治病征】口腔炎,视物模糊,目生云翳,双眼红肿,偏头痛。

【配伍穴位】配合谷、大迎、翳风治疗口腔炎、偏头痛;配风池治疗视物模糊。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二十一)耳门

【穴位位置】在面部,耳前方,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髁突后缘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颞静、动脉;布有耳颞神经及面神经。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通利耳窍,泄热、消肿。

【主治病征】耳痛耳鸣,耳聋,耳中肿痛,中耳发炎,口腔炎。

【配伍穴位】配听宫、翳风、中渚治疗耳疾;配翳风治疗口腔炎。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二十二)和髎

【穴位位置】在耳前方,鬓发后缘,平耳廓根前,颞浅动脉后缘。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颞肌;后方有颞浅静、动脉;布有耳颞神经分支,面神经颞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和有调节之意,髎是空隙。此穴有调节视觉、听觉的作用,所以称此穴为和髎。

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泻热利窍,聪耳消肿。

【主治病征】头重头痛,耳鸣耳聋,牙关紧闭,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下下下颌肿痛痛胀。

【配伍穴位】配天牖治疗眩晕耳鸣;配下关、上关、颊车治疗牙关紧闭;配风池治疗头重头痛。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二十三)丝竹空

【穴位位置】在面部,眉毛似丝竹,空指孔窍。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皮下为眼轮匝肌;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的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眉毛似丝竹,空指孔窍。穴居眉外端凹陷处,所以称此穴为丝竹空。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明目止痛,镇静安神。

【主治病征】目眩头痛,偏头痛,目生云翳,双眼红肿,视物模糊不清,羞明怕光,眼皮肌肉痉挛跳动,视神经萎缩。

【配伍穴位】配环跳治疗坐骨神经痛;配风池、睛明、光明治疗眼病。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足少阳胆经(44穴)

穴位名称及循行顺序:瞳子髎—听会—上关—颌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白浮—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本经脉联系的肌体组织和器官:胆,肝,眼,耳,心,侧头部,胁肋部,下肢外侧。

本经穴位推拿按摩主治病症:与本经脉有联系的肌体组织、五脏六腑中的器官、本经脉循行的四肢、五官出现的各种病症。

本经发病出现的症状:目眩,头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膝外侧至足趾等胆经循行部位之肿痛,麻痹。

身体组织器官出现的病症:口苦,呕吐,胆怯易惊,益发长叹气。

(一)瞳子髎

【穴位位置】在面部,目外眦旁5分,眶骨外缘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眼轮匝肌,深层为颞肌;当颧眶静、动脉分布处;布有颧面神经和颧颞神经及面神经的颞额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骨之郄为髎,穴在瞳子外方,眶骨外凹陷中,所以称此穴为瞳子髎。

本穴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泻热明目,止痛消肿。

【主治病征】头痛,目生云翳,视物模糊,两眼发红、肿痛,斜视,青少年假性近视,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

【配伍穴位】配合谷、球后、风池治疗斜视;配攒竹、阳白治疗目赤肿痛;配肝俞、睛明、光明治疗视物模糊。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二)听会

【穴位位置】在面部,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孔。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颞中颈外动脉及面后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皮下为面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耳,听,会是会意,本穴在耳前主治听障碍,所以称此穴为听会。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利窍止痛,疏肝利胆。

【主治病征】耳痛耳鸣,耳聋,腮腺痰,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

【配伍穴位】配中渚、听宫治疗耳疾;配翳风治疗腮腺炎。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三)上关

【穴位位置】在面部,颧弓上缘,下关穴直上。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颞肌中,有颧眶静、动脉;布有面神经的颧眶支及三叉神经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当颧的上方,与下关相对,所以称此穴为上关。

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泻热利窍,消肿止痛。

【主治病征】头痛,耳痛耳鸣,耳聋,牙齿疼痛,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不能言语,神经疾病。

【配伍穴位】配下关、颊车治疗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不能言语;配少商、隐白治疗神经疾病。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四)颌厌

【穴位位置】在头的颞部前缘,头维穴至曲穴弧形连线的上1/4与3/4交界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颞肌中,有颞浅静、动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颔为点头,厌有抑制之意,此穴主治头摇动或点头,所以称此穴为颔厌

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止痛利窍,平肝活络。

【主治病征】头晕目眩,偏头痛,耳痛耳鸣,目眩,癫痫,颈项痛。

【配伍穴位】配天牖、太阳治疗头晕目眩;配风池、列缺、合谷治疗偏头痛;配听会治疗耳痛耳鸣。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五)悬颅

【穴位位置】在头的颞部前缘,头维穴至曲穴弧形连线的中点。

【穴下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静、动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位于头颅两侧,上不及前发际,下不及耳根,如悬挂其处一样,所以称此穴为悬颅。

【主治病征】目外眦痛,偏头痛,视物模糊不清,身热牙痛,神经衰弱。

【配伍穴位】配瞳子髎治疗目外眦痛;配睛明治疗视物模糊不清。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六)悬厘

【穴位位置】在头的颞部前缘,头维穴与曲穴弧形连线的下1/4与上3/4交界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颞肌中,有颞浅静、动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厘是治理,此穴悬于头部两侧,主治头痛和眩晕,所以称此穴为悬厘。

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止痛利窍,活血通络。

【主治病征】身热头痛,偏头痛,目外眦痛,耳痛耳鸣。

【配伍穴位】配翳风、听宫、三间治疗耳痛耳鸣、偏头痛。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七)曲鬓

【穴位位置】在头的颞部,耳前鬓发后缘直上,平角孙穴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颞肌中,有颞浅静、动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处鬓发的弯曲处,所以称此穴为曲鬓。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止痛利窍,活络通窍。

【主治病征】头痛,牙痛上火,哑嗓失音,不能言语。

【配伍穴位】配下关、大迎治疗牙痛上火;配哑门、廉泉治疗哑嗓失音、不能言语和眼病。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八)率谷

【穴位位置】在头的颞部,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颞肌中;有颞浅静、动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率是统领,两山之间为谷,此穴治疗偏头痛作用大于其它局部穴,所以称此穴为率谷。

本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止痛利窍,宁神止痛。

【主治病征】头痛,偏头痛,目生云翳,视物模糊,双眼红肿,小儿急、慢惊风,烦满呕吐,不能饮食。

【配伍穴位】配头维、天牖治疗偏头痛;配水沟、少商、商阳治疗小儿惊风、抽搐;配阳白治疗目生云翳、视物模糊、双眼红肿。

【操作手法】解痉类手法(主要包括—指禅推法、揉法、滚法)。

(九)天冲

【穴位位置】在头部,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耳后静、动脉;布有枕大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天指头,穴居处与天上星名天冲相应,所以称此穴为天冲。

本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止痛镇惊,清头宁神。

【主治病征】头痛,心悸,癫痫,牙龈肿痛。

【配伍穴位】配间使、大陵治疗心悸、癫痫;配合谷、风池、头维治疗头痛。

【操作手法】解痉类手法(主要包括—指禅推法、揉法、滚法)。

(十)浮白

【穴位位置】在头部,耳根上缘向后入发际横量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耳后静、动脉;布有枕大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浮指上部,白指明亮,此穴在头上显而易见,所以称此穴为浮白。

本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明目止痛,理气散结。

【主治病征】咽喉肿痛,牙痛上火,头痛,目生云翳,视物模糊,两眼发红,耳痛耳鸣,耳聋,下肢麻痹。

【配伍穴位】配环跳、阳陵泉治疗下肢麻痹;配上星、百会、风池治疗牙痛、头痛上火;配听宫治疗耳聋。

【操作手法】解痉类手法(主要包括—指禅推法、揉法、滚法)。

(十一)头窍阴

【穴位位置】在头部,浮白穴下,乳突根部。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耳后静、动脉;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窍指五官七窍,耳前为阳,耳后为阴,此穴位于耳后,能治疗五官七窍之病,所以称此穴为头窍阴。

本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利窍止痛,平肝熄风。

【主治病征】头痛上火,耳痛耳鸣,耳聋,目赤目痛,鼻塞,肋痛,手足烦热。

【配伍穴位】配强间、合谷治疗头痛上火;配禾髎、迎香治疗鼻塞;配听宫治疗耳聋。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

(十二)完骨

【穴位位置】在头后部,乳突后下方凹陷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锁乳突肌附着部上方;有耳后静、动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本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颞骨乳突部为完骨,穴居其后下方,所以称此穴为完骨。

本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泻热明目,宁神定惊。

【主治病征】头痛,腮腺炎,口腔炎,耳后痛,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目生云翳,双眼红肿,视物模糊不清。

【配伍穴位】配太阳治疗偏头痛;配颊车、下关、大迎治疗腮腺炎;配瞳子髎治疗目赤肿痛。

【操作手法】解痉类手法(主要包括—指禅推法、揉法、滚法)。

(十三)本神

【穴位位置】在头前部,神庭穴旁开3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额肌中;有颞浅静、动脉额支和额静、动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本是本能,脑为元神之府,此穴主治头部神志疾患,所以称此穴为本神。

本穴是足少阳胆经、阳维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泻热镇惊,清头明目。

【主治病征】癫痫,小儿惊风、抽搐,头痛,目眩,颈项强急,中风昏迷,不省人事。

【配伍穴位】配前项、囟会、合谷治疗小儿惊风、配风池、天柱、风府治疗颈项强急;配百会、四神聪治疗癫痫。

【操作手法】解痉类手法(主要包括—指禅推法、揉法、滚法)。

(十四)阳白

【穴位位置】在额部,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额肌中;有额静、动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