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藏传佛教养生之道
17989500000013

第13章 藏密发声养生法(7)

七支坐调和后,心专注呼吸,默数呼吸次数。吸气时,意想气洁净晶明,由鼻孔徐徐吸入,灌至脐腔。同时意想气从脐腔前面缓缓扩充外张。呼气时,吐出混浊不净之气,腹壁慢慢回收。一呼一吸,一张一缩,意念与呼吸保持一致,并保持柔、缓、细、匀。

吸气时,宜深而充实,呼气时,宜缓而悠长。在呼吸的过程中,不应有丝毫滞塞和勉强,也不要有意地识屏气过久。

禅功夫较高的修炼者,数息入定后,往往会自动转入一吸、一停、一呼的自发止息状态。

一般要求一千息为一座,即呼吸一千次。初学者不易做到,因此,可以21息或108息为一座。入静较深,一分钟只能呼吸1~3次。所以如果要求练一座,呼吸108息,就要1小时左右,那就已相当好了。

2.观息

两眼张开,心依息而出入,随息往来。自觉此息仿佛从84,000毛孔出入,遍住全身,犹如云雾集散,通行无阻。静寂定深,渐渐可观见五气(五大元素)之色,即:黄色(地)、白色(水)、红色(火)、绿色(风)、蓝色(空),而且远近层次分明,不相杂乱。黄色地气距鼻端最近,12指处,继而白色水气、红色火气、绿色风气、蓝色空气。后者最远,距鼻端约一米处。就像自身坐在五色气环之中,十分舒适安详。按佛教义理:人体是由五大元素组成,即地、水、火、风、空。骨头、指甲、毛发是地大,液体(汗、尿、血液)为水大,体温是火大,气体(呼吸之气)为风大,灵息是空大。

3.练功时间

每天只要静坐两次或四次,累计一小时或两小时,就可以了。时间宜选清晨、中午、傍晚、子夜。但每天至少保证早晚各一次。随功深而逐渐增加时间和次数。

饭后不宜立即行动,以空腹时为佳。每次功毕,先想气从全身毛孔放出,然后柔动(蠕动)一下身子,舒松两臂,两手搓热,按摩面、目、耳及腰身,后放开双腿,缓缓起身。常行此功法能延年益寿。宗喀巴大师说:“曾无间断,定能摧毁非时横死。”就是能够保健延年。他又说:“不知风瑜珈,或知而不修,彼为众苦逼,生死可怜虫。”可谓语重心长。

调息法——九节风

九节风是藏密诸法门入定的时候,都要训练的重要方法。九节风从行气的角度来看,是通过呼吸打通人体中脉和两条侧脉,但主要的作用还是训练修炼者精神专一。当你在训练的时候,只想气进来气出去,想气的颜色由白变黑,这样修炼者精神就专一了。当然由于气必须按规定脉道通行,有明显的物理作用。从境界来说,由于精神专注于宇宙白光流灌体内,慢慢会产生与宇宙气流同轨的感觉,体察宇宙脉搏,会有与宇宙相应感。

下面详细介绍九节风修炼的步骤和要求:

1.入座

(1)后座微高(后座高两寸许,气易平定);

(2)金刚跏趺座(全跏、半跏均可);

(3)手结定印(二手仰至腿上,以右压左,二大指相拄);

(4)两肩平正;

(5)调息和平;

(6)两目视鼻;

(7)舌顶上腭。

2.观想

坐定后,观想自身通体透明,净如玻璃,身中有三脉管,直立并行,历历如见,皆起自脐下三寸许。其中脉上大下小,直通脑顶,状如喇叭。左右二脉与中脉并行至顶,并折而向前,达于鼻孔。观已,闭口。

3.动作

(1)以左手无名指按左鼻孔,以右鼻孔吸气,观光(自觉白色)自右鼻孔入。待气吸足,以右无名指按右鼻孔,观此光气循右脉降至脐下三寸总汇处,进入左脉,上升至左鼻孔。凡心身中一切业障病魔,无明烦恼,皆化为黑气,随以俱出,即放左无名指,使气徐徐呼出。再如前从右吸白光,由左出黑气,如此三次。

(2)以右无名指按右鼻孔,使白光自左鼻孔吸入,贯入右脉,自右鼻孔呼出黑气。如此三次。

(3)以两鼻孔同吸白光,气自左右脉入,至脐下合成为一气,共入中脉,上升到脑顶,无路可出,然后折回至脐下会阴,再分二路,由左右脉上升,自两鼻孔放出黑气。如此三次。

如上共行九次,故称之为九节风。此法利用呼吸以承载宇宙能量,涤除罪障,其法殊胜无比。

行此法时,观大宇宙能量呈白光状,自鼻孔入我全身,使身中经脉断者得续,壅者得通,痰唾脓血,洗涤净尽,化为黑烟,随之而出,散于空中。

行此法后再观想自身透明如镜,内外通明,并观自身八门,即顶、耳、鼻、口、脐、大便处、小便处等,均以白光闭之。

4.观想并默念

嗡——头顶白光;

阿——喉际红光;

吽——胸中蓝光。

5.出定

(1)双手从身体两侧徐徐上升至顶门合掌,双大指触印堂(诵“嗡”)、触喉(诵“阿”)、触膻中(诵“吽”)、触脐(诵“娑哈”),此三次。

(2)双手指齿合,双大指拄,抱合于脐腹片刻。

(3)擦手至热,洗脸数次,按摩双腿。

(4)起立,两手徐徐从两侧升至头顶,意念宇宙真气汇集灌浇自身,从上而下,冲洗三次,意念病气排入土中,真气内存(此收功动作意念不可过重)。

最后可加“引火归元”、“调制丹田”、“展臂疏络”、“调制阴阳”等四节收功动作。

瓶气法

藏传佛教密宗有五气之说,即上行气、下行气、遍行气、平住气和命根气。调整五气主要是使五气入中脉。密宗无上瑜珈阶段,使五气入中脉可有各种方法,而最基本的是修宝瓶气,又称壶气、瓶气。修好瓶气,五气入中脉,可使全身气息和血脉运行都能充分地服从于中枢神经的指挥,消除疾病自然不成问题。据传,修瓶气最能使人长寿。瓶气是密宗诸法门所共有,只是各法略有一点点差异罢了。

密宗一般修瓶气,首先要调整好“五气”(也称五种普拉纳),金刚禅修瓶气只要与陀罗尼配合,就不必分别调整五气了。具体修法步骤如下:

1.练功准备

坐和站都行,放松裤带、领口、袖口和一切紧缩之物,不要戴帽子。坐时两手可仰置两胯之上,先入静,以鼻调息。先吐气三口,消除体内浊气,再徐徐自鼻吸入新鲜空气。也可先练“九节风”,再接练瓶气。

室内练功可采取跏趺坐式,或随便坐在椅子上,两手可仰置于两胯之上;室外可采取站桩式,两腿自然分开,双手合十,手心稍空。面向东方(晚面向西方),以太阳出落为练功方向。注意:子、午时勿练,其余时间皆可。

2.正行四息

(1)引息:观想自身前约十六指远处有圈灵息轮,用两鼻孔将此气缓缓吸入,务须饱满,充满肺腔,以至达到肺部最下端,使上气下压。同时收缩腹部肌肉,令膈膜上提,并提肛,下气上提(平常忍大小便相似,由肛门内收提下行气)。上气下气会合于脐下四指处。

(2)满息:气行如丘,又犹如瓶中水满,尽量延长气息在脐下的停留时间;并可观想瓶气散遍于全身,充沛毛孔。

(3)均息:满息延长到一定程度后,可再吸几口短息,使左右两肺及全身有紧胀、均衡感,保持勿泄。

(4)射息:均息持之憋不住时(老年人、高血压者不要憋气过分),则由两鼻孔先轻微和缓,随后略粗重,如射箭一样冲出。全身毛病也同瓶气同时放出。但不要全部放光,应留住一点。

3.本法行功注意事项

(1)练习本法要修好金刚数息法才能修炼。金刚数息法属柔气修法,瓶气则属刚气修法,但刚中有柔。

(2)每次练瓶气,四息只能练一遍,切勿多练。初学时不管学会了与否,都只练一遍。做错了就不要重复去练,以免引起鼻腔出血、眼胀红、咽炎、牙床出血等病。

(3)注意气压在下面,勿使其上冲。

(4)最好在左鼻孔呼吸时,右鼻孔也同时呼吸练功,单一鼻孔呼吸时不宜缗功。

(5)脐下四指处若出现明点——红色光球,可运用意念将明点经中脉徐徐上行,通过喉轮至顶门,最后出顶门,呈一红色光轮。此轮称身内明点。

(6)练习时一定先把步骤记纯熟后再练,而且开始学,只能比划性的,不要一步就要求做得准确。

关于禅修的问答(1)

问:在禅定时,身体会产生颤动和摇晃,应如何处理?

上师答:身体的“脉络”和“最细微风”的震荡会引起身体的动荡,反之亦然。不可执着于此,更不可以故意晃动,着意于念咒,结印和观相上即可。

问:有时在禅定时,会有发热、发麻、肿胀的感觉,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上师答:各种感觉只是身体的一种征兆,并不是禅定的最根本的东西,所以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重要的是不要“跟着感觉走”。

问:有人说禅定时,双盘的姿势最好,可是我拼命搬腿,也盘不成双盘,这可怎么办呢?

上师答:禅定的坐法要点主要是“七支坐”,双盘,单盘,散盘均可,行者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加以选择。如果在禅修时,一味地跟自己的腿过不去,那就失去了禅定的意义,不是“修心”,而是“修腿”了。(上师笑)

问:我在深夜禅定时,心中会突然升起莫名的恐惧,甚至不敢继续坐下去,这是怎么回事?又如何对治?

上师答:莫名的恐惧,来自于无始以来的业障,遇到这种情况时,应祈请上师的加持,并念诵《百字明咒》,清净业障,拓展觉性,就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