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疑难病例分析
18009800000100

第100章 妊娠后头痛、恶心、视物不清伴突发腹部剧痛

(先兆子痫并发肝破裂)

病历摘要

患者女,31岁,孕3产1。孕31周,因头晕加重、伴恶心、视物不清于1986年2月27日住院。孕早期无异常,孕6个月起偶有头晕,未做过产前检查。4d前因出现上述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3d(用药不详),未见好转到北京妇产医院求治。既往身体健康,足月分娩1次,人工流产1次均顺利。否认其他病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血压21.3/13.3kPa,脉搏86次/min,心肺(-),肝脾触诊不满意,肝区无压痛。水肿(+)。子宫底脐上3指。头位,胎心140次/min。

辅助检查红细胞压积0.37,血小板110×109/L,血红蛋白110g/L。A/G为2.4/2.6,尿酸124.8μmol/L,肝功能及其他血化验值均在正常范围。尿蛋白(+++),定量3900mg/24h尿,尿培养(-)。眼底检查右眼黄斑部水肿。

入院诊断孕31周头位,先兆子痫。住院后经卧床休息、解痉、扩容等治疗病情明显好转,自觉症状消失。血压17.3/12.0kPa。准备终止妊娠时,于3月16日自然临产,自娩一早产女婴,体重1260g,出生后1、5及10minApgar评分分别为1、3及6分,生后4d死亡,尸检为肺透明膜综合征。产时出血50ml,产程中产妇有剧烈头痛及上腹胀痛,给镇静药和胃舒平口服,上腹痛未见缓解,产后2h血压22.7/17.3kPa,出血20ml,回病房后仍述上腹部痛。测血压13.3/8.0kPa,脉搏84次/min,体温37.4℃,腹部胀气,子宫界限不清,阴道少量出血。服颠茄片16mg。产后10h,自觉头痛好转,视物清,但上腹部仍痛,不敢翻身活动,无恶心、呕吐等。血压13.3/9.3kPa,脉搏96次/min,心肺(-)。腹部胀满,上腹压痛明显,以右侧为著,拒按,叩诊移动性浊音(+),子宫轮廓不清,阴道出血不多。化验:血红蛋白82g/L,白细胞21.5×109/L,黄疸指数4.5u,凡登白直接反应(-),总胆红素6.5μmol/L,直接胆红素3.25μmol/L,间接胆红素低于直接胆红素。SGPT值1136.5nmol·s-1/L,碱性磷酸酶值正常,尿胆素、尿胆红素(-),胸透(-)。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T波改变。

讨论

1986年12月24日对此病例的诊断及处理进行讨论。

甲医师此病例临床特点:(1)31岁经产妇;(2)有重度妊高征;(3)产时产后上腹痛,1d后加重伴血压下降,血红蛋白值下降等,但无阴道出血,诊断为肝破裂。1844年Abercrombie首先报道此病,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母婴死亡率均很高。发病原因:(1)正常妊娠肝脏生理性的改变,血浆白蛋白下降,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转氨酶升高,磺溴酚排泄功能下降等与肝病指标类似,产后很快恢复。(2)妊高征时肝脏改变,Antia等发现妊高征患者50%有肝功能异常,凝血机制改变,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典型病变尸检可见肝小叶周边的出血性坏死。(3)与动力学改变有关,此病多见分娩前后,与宫缩、产妇用力、分娩后腹压急剧下降等有关。横膈活动增加、肝脏与肋缘和脊椎间的摩擦使已有损害的肝脏发生创伤出血。(4)此病多发生于经产妇,可能与年龄大、肝脏结缔组织退行性病变有关。诊断为肝破裂,应做B型超声或CT检查,以便进一步证实。处理:关键在于及早诊断,迅速终止妊娠,并及时做外科手术。

乙医生同意以上同志的诊断,此患者是孕3产2,孕34周合并先兆子痫;肝破裂;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提出本病例讨论很有意义。我院自1981年6月以来孕产妇死亡4例,均为妊高征,其中1例与本例相似,孕期血压曾达24.0/16.0kPa,在本院急诊血压20.0/13.3kPa,神志清,上腹压痛明显,有宫缩,胎心120次/min,在急诊室观察过程中很快发生休克,抢救无效死亡。尸检发现腹腔积血780ml,肝右叶横膈肝面包膜破口12cm×2cm,被膜下大片出血及巨大血块形成。肝组织切片为肝大片出血及巨大血块形成。肝组织切片为肝小叶周边性坏死。防止先兆子痫发生严重并发症,应加强孕期随访,对并发慢性高血压者重点防治,侧卧位肾血流量增加5%~20%,减少血浆肾素水平;及时诊断并终止妊娠。本例如因IUGR而提前终止妊娠,或可避免发生肝破裂等并发症。

丙医师我认为本例是先兆子痫合并HELLP综合征,它是一种罕见的非常严重的妊高征并发症,主要特点是血小板减少,贫血和肝功能异常。肝破裂是HELLP综合征的一种更严重情况,母婴死亡率均很高,临床症状分2期。I期主要头疼、恶心、呕吐,严重的上腹痛,抽搐;II期为急性期,肝包膜下血肿急性破裂,表现持续性上腹痛,进行性加重,继而出现失血性休克,周围循环衰竭,做B型超声和CT可进一步确诊。治疗: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效果好。

丁医师子痫或先兆子痫合并肝破裂比较少见,1844年Abercrombie报告以来已有200例,诊断有三点:(1)先兆子痫;(2)右上腹痛;(3)出血性休克。先兆子痫的典型肝损害为肝窦及肝动脉有纤维沉着,引起门静脉周围组织坏死,这些坏死的汇集可发生肝被膜下出血,血肿逐渐增大,被膜最后破裂发生腹腔内出血。及早诊断特别重要,可借助B型超声检查,一旦确诊,及早手术可减少死亡。

戊医师妊高征合并肝破裂出血极为少见,我院从1959年7月至1986年2月分娩总数为150999人次,其中合并妊高征32511人次,仅发生1例肝破裂,发生率0.3/万,文献报告妊高征并发肝破裂死亡率高达70%。关于此例治疗中的问题:(1)终止妊娠的时间,妊娠合并先兆子痫经治疗症状减轻,血压有所下降,只能说明病情稳定,其病理变化不能根除,所以适时终止妊娠为宜。本例经治疗病情好转妊34周(临床认为胎肺成熟期,新生儿存活率较高)终止妊娠,恰值此时,孕妇自然临产。(2)患者临产后出现上腹部疼痛,值班医师按胃病治疗,直至次日病房医师才做出诊断,幸运的是该病人出血为缓慢型,故得以抢救生命,如急剧型可能难以挽救患者生命。(3)肝破裂的诊断并不困难,只要重视上腹部疼痛的症状,仔细观察,辅助超声检查,便可确诊,确诊后应及时剖腹探查止血。

己医师本院提供此病例讨论,其目的在于提高对妊高征并发肝损害的认识。文献报道妊高征并发心、肾衰竭和肺、脑水肿的诊断和处理较多,对肝脏损害及其危害报道较少,因为肝脏损害的先兆症状没有其他重要器官表现的早而明显。其临床症状出现缓慢是因为肝细胞的再生能力较强,据文献报道,肝脏切除仅余1/3正常组织可维持正常肝功能。本例入院时头晕,视物不清,尿蛋白等症状较明显,但无右上腹部痛的表现,直至临产后诉上腹痛,示肝脏受损的临床症状出现缓慢,一旦出现黄疸或上腹部痛病情已较危重,其病理变化因肝脏小血管痉挛收缩,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缺氧、肿胀,毛细血管淤血,纤维素沉积坏死出血,其出血病变在肝小叶,临床表现黄疸;如出血部位在门区毛细血管,则可广泛的蔓延至肝被膜下,形成血肿。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肝区压痛。Bishop提示凡此种临床表现者应视为肝破裂的先兆。本例开始未重视上述症状,误诊为胃疼,直至病情加重才考虑肝破裂,及时经B型超声检查证实并不失时机的经外科手术缝合肝破口止血,患者生命得以挽救。关于妊高征并发HELLP综合征,1982年Weinstein首次提出,其病理变化为微血管病变溶血,红细胞变态,电镜观察显示棘红细胞和裂红细胞增加,临床表现三个主要症状:(1)溶血性贫血(H);(2)肝酶增高(EL);(3)血小板减少(LP)。本例贫血发生在内出血后血红蛋白开始下降,血总胆红素不高,间接胆红素低于直接胆红素,故无溶血现象,血小板120×109/L也不少,转氨酶入院时正常,发病后才高。

处理结果

患者于1986年3月17日诊断为肝破裂并经B型超声证实,及时输血,请外院外科会诊,腹腔穿刺有游离血,转综合医院外科,并于当日晚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约1800ml游离血,肝脏明显增大,肝右叶前外侧见斜行长约9cm不规则破口,深约3cm,内有血块,旁边有3处裂伤,周围被膜下血肿15cm×15cm,经缝合破口止血后关腹,手术顺利。病理报告,肝细胞混浊肿胀,术后1周痊愈出院。

(北京妇产科医院刘书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