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疑难病例分析
18009800000003

第3章 瓣膜置换术后发热、心悸、气促(1)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历摘要

患者男,57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热2月余而于1994年9月19日收治入院。患者于1965年因感冒就诊时被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因无自觉症状也未作进一步治疗。1993年起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悸、气促,心电图检查发现“阵发性房扑、房颤”,此后症状逐渐加重,于1994年7月5日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体温升高至37℃~38.6℃,予头孢唑啉、丁胺卡那治疗1周后体温降至正常,其间因胸透发现有右侧胸腔积液曾行胸腔穿刺,抽出约500ml淡黄色液体,之后予消炎痛治疗,体温维持正常至7月28日出院。出院后即又开始出现持续发热,体温波动于37℃~39℃,伴畏寒、寒颤,应用多种抗生素(头孢拉定、磷霉素钠、丁胺卡那、环丙沙星、西力欣、复达欣)及解热镇痛药均无效,作9次血培养均为阴性。9月8日起患者又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尿色深黄,伴心悸、气促加剧而再次收入院。

体格检查T37.6℃,P130次/min,R24次/min,BP13.3/8.0kPa(100/60mmHg)。一般情况差,半卧位,皮肤黏膜未见淤点、淤斑、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轻度黄染,结膜较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颈动脉搏动双侧对称,胸壁正中有一陈旧手术疤痕,左肺底可闻及少量细湿啰音,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心率140次/min,呈房颤心律,心尖区闻及金属瓣心音,余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周围血管体征阴性,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

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血电解质、血糖、肝功能均正常。血常规:RBC3.72×1012/L,Hb107g/L,WBC19.6×109/L,N85%,E1%,L11%,M3%。肾功能:Cr136μmol/L,BUN16.9mmol/L,UA466μmol/L。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B超:胆结石,双侧胸腔积液。胸片:双肺纹理稍粗,心影向右扩大,左心耳部稍隆,左侧位吞钡示左房食管压迹明显,两肋膈角钝。超声心动图(术前):左房内径增大,左室内径正常,二尖瓣口面积0.8cm2,轻度二尖瓣返流和主动脉瓣返流,轻度肺动脉高压〔5.2kPa(39mmHg)〕。食管超声示左心耳附壁血栓(术后46d),人工金属二尖瓣无异常,瓣口面积1.2cm2,中度肺动脉高压〔6.0kPa(45mmHg)〕,轻度主动脉瓣返流,各瓣膜未见明显赘生物附着。

住院经过患者入院后体温波动于37℃~39.4℃,怀疑有感染性心内膜炎予抗生素(万古霉素+磷霉素钠)及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但其病情仍趋恶化。9月24日晚6时30分患者突然出现气急、大汗淋漓、神志不清,呼吸约50次/min,血压8.0/5.3kPa(60/40mmHg),双肺满布干湿啰音;心电图示房颤,心率150~160次/min,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考虑有急性左心衰竭,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碱剂等治疗,但无明显效果。9时55分患者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心音、脉搏均消失,心电图示电机械分离,即予心肺复苏,至10时10分心电图呈一直线,患者死亡。

死亡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房颤,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

临床讨论

甲医师患者在心脏二尖瓣置换术后出现波动性发热2月余,并最终死于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发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2)其他术后感染并发症;(3)心包切开后综合征;(4)其他非感染性发热。切口感染和肺炎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该患者临床症状不支持,故不予考虑。心包切开后综合征的发病率为10%~40%,通常发生于术后7~14d,临床表现可有发热、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外周水肿及胸痛,一般不伴有寒颤。该患者术后发热伴有畏寒,且用解热镇痛药无效,这些都与心包切开后综合征典型的临床表现不符。结合术后60d内出现持续发热伴寒战,有贫血和顽固性心力衰竭,发热原因首先考虑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但也有一些不符之处,如9次血培养阴性、体检未发现心脏瓣膜杂音、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未发现赘生物。然而感染性心内膜炎培养阳性率仅为40%~50%。另外,心脏瓣膜杂音除与心内膜炎所致的瓣膜进行性破坏有关外,还与心输出量的变化有关。由于此患者心功能很差,并快速心房颤动,瓣膜杂音可能不易被听到。总之,患者死因考虑是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和急性心力衰竭,人工瓣功能失调,尤其是瓣膜口闭塞可能是其突然死亡的首要原因。

乙医师对该患者,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发热的病因是什么?二是突然死亡的原因是什么?首先讨论发热的原因。患者体温升高时伴有寒颤,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故发热最可能的原因是感染,必须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可能位于人工瓣上伴赘生物生长,或是瓣周脓肿。患者很虚弱且接受了多种广谱抗生素治疗,还应想到有否真菌感染,可惜未作特殊的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发现赘生物的最佳方法,但也有一些受限因素,特别当人工瓣是金属瓣,或当赘生物形成较晚,其声学性质与血液相近时。假如患者能耐受经食管超声心动检查,就可能更容易地发现赘生物。再分析一下患者的死因,患者死前有急性左心衰的表现,其原因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未控制所致的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虽然二尖瓣口面积从0.8cm2增至1.2cm2,但肺动脉压力由5.2kPa(39mmHg)升至6.0kPa(45mmHg),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左心房内有机械性梗塞致其压力升高,如有大的赘生物或血栓导致二尖瓣口堵塞而诱发急性左心衰竭。再者,患者临死前有意识丧失,考虑有脑血管栓塞或细菌性室壁瘤破裂的可能。患者还伴有呼吸困难,二肺布满啰音,可能还有肺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