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疑难病例分析
18009800000051

第51章 发热、皮疹、关节痛

(恶性组织细胞病)

病历摘要

患者女,29岁。因皮疹、关节痛近2个月,发热1个月于2000年5月27日入院。患者于2000年4月1日无诱因出现咽痛,自服头孢氨苄2片,咽痛缓解。4月4日出现臀部红色斑丘疹,逐渐扩展到四肢、后背、颜面,融合成片,伴瘙痒,不痛。4月22日出现双踝关节肿痛,继而出现双肘、双腕、右手中指近端指间关节、双膝关节及颞颌关节游走性疼痛,仍无发热。4月27日起无明显原因高热,体温最高40.1℃,不伴畏寒、寒战。外院查血常规正常,予青霉素静滴(剂量不详)及地塞米松5mg/d静推,关节痛缓解,体温正常。4d后停地塞米松再次高热,无咳嗽、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发热以午后、夜间为甚,上午较轻,仍无畏寒。5月8日本院门诊查血白细胞8.4×109/L,中性0.847,血红蛋白97g/L,血小板68×109/L,红细胞沉降率(ESR)53mm/h,C反应蛋白97.3mg/L。PPD皮试(-)。B超示脾大。左颈淋巴结活检:反应性增生。予头孢噻肟、利复星抗炎无效,收入院。患病以来脱发明显,无口腔溃疡、光过敏及雷诺现象。

入院查体体温38.7℃,发热病容,意识清,全身皮肤无皮疹,双侧颈部、腹股沟可及数个直径0.5~1.0cm淋巴结,质中,无压痛,巩膜无黄染,胸骨无压痛,心肺(-)。腹平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5cm,质中,无压痛,移动性浊音(-)。四肢活动自如,关节无红肿、无压痛,肌肉无压痛,肌力正常,双下肢无可凹性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5~5.0)×109/L,中性0.463~0.879,血红蛋白91~102g/L,血小板(104~297)×109/L。血清丙氨酸转氨酶38~170u/L,天冬氨酸转氨酶55~67u/L,白蛋白28~36g/L,乳酸脱氢酶368~551u/L,总胆红素7mg/L。ESR45~65mm/h。EB抗原、噬异凝集试验、布氏杆菌凝集试验、肥达反应(-)、甲乙丙肝抗体(-)。ANA、抗dsDNA、抗ENA、ANCA、补体均(-)。类风湿因子(RF)1∶(32~64),狼疮抗凝物1.13~1.52。抗平滑肌抗体1∶320(+),多次抗心磷脂抗体(++)。胸部X线正常。胸部CT正常。腹部CT:脾大,腹膜后、腹主动脉旁可见淋巴结。心脏彩超:极少量心包积液。骨扫描:全身大关节放射性对称性增高。骨髓涂片2次及骨髓活检1次未见异常。复查颈淋巴结活检:反应性增生。

初步诊断发热待查:①感染性疾病(病毒、细菌感染?)结核?②结缔组织病—SLE?③恶性肿瘤?

第一次讨论

甲医师年轻女性,病程近2个月,有发热、咽痛、脾及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轻度贫血,血小板降低,γ球蛋白升高,肝功异常。诊断考虑:①病毒感染:应警惕EB病毒感染,但患者病程长,已查噬异凝集试验(-),不支持。②结核:有发热、ESR快及少量心包积液,虽胸X线正常,胸部CT正常,PPD皮试(-),但结核不能除外,警惕有无结核性心包炎。③细菌感染:病程长,多种抗生素效果不佳,不支持。④结缔组织病:年轻女性,有关节痛、心包积液,有血象改变,不能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虽ANA阴性,但有些结缔组织病早期免疫学指标可阴性,应进一步复查。患者白细胞不高,不支持Still病。患者肝功异常,可查自身抗体,除外自身免疫性肝炎,必要时行肝穿病理检查。

乙医师年轻女性,病程2个月,主要表现发热、关节痛、皮疹、中毒症状不重,抗生素治疗无效,不支持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患者虽多次抗心磷脂抗体(++),血小板也曾有下降。但既往无自然流产史,无血栓栓塞表现,诊断抗磷脂综合征有点勉强。患者淋巴结肿大、肝脾大及反复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应进一步检查除外早期狼疮。并应除外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瘤。

丙医师抗心磷脂抗体阳性,不一定就是抗磷脂综合征,在许多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或血液病中也可出现。本患者目前可按早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加用激素,并根据疗效进一步判断。同时应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诊疗经过:入院患者中低热,体温最高37.9℃,伴全身多关节游走性疼痛,间断出现腰骶部散在片状斑丘疹,予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改为利复星、泛捷复等治疗无效。6月30日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00mg,每日2次静脉点滴,热退,关节痛消失。7月10日,体温再次升高,体温最高40℃,予罗氏芬1g及丁胺卡那治疗无效。换甲泼尼龙40mg/d,14d无效。7月26日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抗痨治疗,无效。8月1日,停链霉素,加可乐必妥0.2g,每日2次。8月3日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停用可乐必妥及异烟肼,上述症状消失。当时行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找结核杆菌、隐球菌及瘤细胞均未见异常。8月7日,患者出现巩膜黄染,肝脾进行性增大,移动性浊音(+)。B超显示肝脾大、腹水。复查血白细胞2.73×109/L,中性粒0.723。血红蛋白95g/L,血小板23×109/L,血清丙氨酸转氨酶213u/L,天冬氨酸转氨酶381u/L,白蛋白22g/L,乳酸脱氢酶1002u/L,总胆红素3.3mg/L,直接胆红素1.8mg/L。

第二次讨论

丁医师患者发热3个月,病情进展较快,已出现黄疸,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下降,但ANA仍阴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少见。目前用足量激素治疗仍不能控制体温,故不支持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抗磷脂综合征抗磷脂液体必须高滴度阳性(++~++++),且持续6~8周以上才有意义,此病人虽多次检查结果阳性,但均为++,结合临床上无血栓形成、无流产史,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不成立。患者目前无明显结核病灶,且出现抗痨药副作用,可停用所有抗痨药。患者持续发热,出现进行性血三系下降,黄疸上升,且血清乳酸脱氢酶明显增高,病情进展快,故考虑恶性组织细胞病或淋巴瘤可能性大。应重复做骨穿及骨髓活检明确诊断。

8月9日骨穿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红为18.3∶1,粒系增生占73%,以成熟阶段增多为主,形态正常,余各阶段比例、形态正常,恶性组织细胞占11%,该细胞体积较大,胞体不规则,染色质粗糙,核不规则,有扭曲,核仁0~1个,细胞质多,色灰蓝,有空泡,巨核细胞、血小板不少。诊断恶性组织细胞病。

第三次讨论

戊医师此病最早称为恶性组织细胞病,1966年Rappaport将其改名为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病程早期没有特征性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恶性组织细胞在体内分布很不均一,所以早期诊断困难。确诊靠骨髓和淋巴结活检找到恶性组织细胞,并做相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此病人骨髓恶组细胞占11%,故诊断明确,可给予“COP”方案化疗,但效果不好,预后差。

己医师从此病人的诊治过程要吸取如下经验教训:诊断风湿免疫病首先要除外其他疾病,不能死套诊断标准。尽管此病人出现了许多自身抗体,但某些自身抗体在感染、肝炎、血液病、肿瘤中均可出现,特别淋巴系统增生性疾患,在正常人也可低滴度阳性。所以,要正确认识自身抗体,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来判断其意义。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张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