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疑难病例分析
18009800000069

第69章 肠切除术后呕吐、低血钾

(药敏性胃肠炎、低钾性多脏器损害)

病历摘要

患儿女,13岁。因腹痛、腹胀、呕吐4d到当地医院就诊,以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发现回盲部鹅卵大小肿块与周围肠管轻微粘连,腹膜有散在的小结节,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腔有少量淡黄色混浊液。肿块近端肠管扩张,肠腔内积液、积气。行回盲部肠段切除术,切除肠段20cm。剖开肿块见其内有一约15ml的包裹性脓肿,两侧各有一小脓肿,脓肿壁见有干酪状坏死。肿块部肠腔狭窄,仅能通过F8导尿管。病理诊断为回盲部肠结核。术后应用抗生素,补液。第2d排便、排气,开始进水及少量流质,进食后无不良反应。第7d开始静脉滴注PAS进行抗结核治疗,次日发热达39.5℃。周身皮肤出现斑点状红色皮疹,伴有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和胆汁样液,每天呕吐2~5次。排便1次,为少量黏液状便。按急性肠炎治疗,呕吐仍较频繁,伴有轻微腹痛,无腹胀,持续达2周。出现四肢无力,不能行走,呈软瘫状态,转入我院治疗。

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102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12.0/8.0kPa(90/60mmHg)。精神萎靡,无欲状。消瘦,Ⅱ度脱水,轻度贫血外貌。心肺未见异常。舟状腹型,右下腹有一10cm的手术切口瘢痕,未见肠型。全腹柔软,无压痛,未扪及肿块。

辅助检查WBC13.6×109/L,RBC3.20×1012/L,血钾2.1mmol/L,钠126mmol/L,氯76mmol/L,尿素氮13.6mmol/L。心电图:QT间期延长,可见明显的U波。血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大便细菌培养未见肠道致病菌生长。腹部立位X线平片未见液气平面。

诊断为低钾性肌麻痹。进行输血、补液、给钾,每天输钾量为3~7g,同时静脉滴注抗生素。呕吐缓解,但四肢仍不能活动。3d后突然出现呼吸急促、紫绀、意识不清、脉搏快而弱等休克症状。行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控制呼吸。中心静脉插管,测中心静脉压始终在21.56kPa以上。血压10.0/8.0kPa(75/60mmHg)。静脉滴注多巴胺维持血压,同时补液扩容,大剂量快速补钾的基础上给胰岛素,以矫正细胞内缺钾状态。每天平均输入钾5.0g以上,但血钾水平一直处在2.1~2.9mmol/L。因中心静脉压高,左心衰竭,尿少,双肺湿啰音,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

讨论

甲医师根据当地手术医师的书面材料介绍,患儿术前素有腹痛、消瘦、食欲不振病史。术中见回盲部肿块内有包裹性脓肿及干酪状坏死物,肿块部肠腔狭窄而致梗阻。病理证实为回盲部结核。行回盲部切除肠端端吻合术。术中验证吻合口通畅,术后1周肠功能基本恢复,进食后无不良反应。鉴于上述情况,考虑本例患儿在诊断和治疗上皆无问题。呕吐的原因可能为吻合口水肿所致,其依据是:①术后第8d开始出现呕吐,是吻合口水肿的易发时间;②回盲部结核是一种炎性病变,吻合口部肠壁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炎症水肿,术后则有吻合口水肿的易发倾向;③呕吐时常伴腹痛,表现机械性肠梗阻的特点。由于未考虑到吻合口水肿,而采取胃肠减压等相应的治疗措施,梗阻近端肠管扩张、充血、水肿,则进一步加重了吻合口水肿。致使梗阻持续时间较长,长期频繁呕吐而造成钾的丢失,且又没能及时补充而造成低血钾。最终因低钾性肌麻痹(尤其心肌、呼吸肌麻痹)致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

乙医师术后呕吐症状表现为高位肠梗阻的特点:①呕吐物为胃内容和胆汁,无粪样物;②进食后很快出现呕吐;③有阵发性腹痛,常在腹痛时出现呕吐;④腹部立位X线平片无液气平面。若为吻合口部梗阻应出现液气平面。根据上述特点考虑为高位小肠梗阻。造成梗阻的原因可能为:术后腹腔内出血形成纤维性索条压迫肠管所致。由于高位小肠梗阻未及时得到处理,频繁而又长时间的呕吐,大量的血K+、Na+、Cl-丢失,而又未及时补充,机体长时期处于低血钾状态;加之缺乏能量的补充,细胞内蛋白和糖原分解,钾离子释出,细胞内亦处于低钾状态。结果细胞代谢障碍,造成重要脏器损害,功能衰竭而死亡。

丙医师根据手术所见及术后经过,考虑呕吐非机械性肠梗阻所致。因回盲部肠段切除充分,术中验证吻合口通畅,而且术后次日开始排气排便,进食后无不良反应,腹部立位X线平片亦未见到液气平面。鉴于呕吐与周身皮疹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并伴高热,因而考虑是药敏性胃肠炎所致。从几种术后应用的药物分析,除抗生素和PAS外,其余皆属非致敏性药物,青霉素较少出现药疹和药敏性胃肠炎,而PAS除可引起药疹和药敏性胃肠炎外,还可产生神经系统的损害。由于在药疹出现后仅应用了一些抗组织胺药,未及时停用PAS,亦未考虑到呕吐是药敏性胃炎所致,结果长期呕吐得不到控制,最终导致严重低血钾,重要脏器损害、衰竭而死亡。

丁医师尸解病检结果:①腹腔见少量粘连索条,吻合口通畅,无梗阻所见。②光镜所见:心肌脂肪变性、水泡样变,灶状溶解坏死,间质增生、水肿。肝细胞水泡样变、气球样变、浊肿及坏死与基底细胞膜分离。肠壁水肿、黏膜变性、坏死。胸肌、肋间肌及四肢肌肉嗜碱变性,水泡样变,灶状坏死。肺呈大叶肺炎早期改变。从肾损害的病理改变看,肾曲小管大空泡样变,是低钾造成肾损害的特有征象,而且低钾对心肌和骨骼肌的影响亦较大。本例患儿心肌与骨骼肌的损害符合低钾所致的特点。

病理诊断:肠切除肠吻合术后,药敏性胃肠炎、低钾性多脏器损害。

戊医师根据本例患儿整个治疗过程及病理解剖结果,引起呕吐、顽固性低血钾的直接原因是药物过敏性肠炎。而低血钾导致的多脏器损害、功能衰竭(MOF)是致死的根本原因。由于长期持续性呕吐造成钾的丢失,不能进食而致钾的摄入不足亦未进行静脉补钾,另因体内能量缺乏而发生低血钾,致使细胞内蛋白和糖原分解,钾离子由细胞内释出,细胞内亦处低钾状态,即产生体内钾缺乏症。当血钾持续低于3.0mmol/L时,则产生细胞合成障碍而导致心、肝、肺等多脏器细胞变性、溶解及坏死。当肾曲小管受损后,对钾的再吸收障碍,则出现肾性排钾。本例大剂量快速静脉补钾后,血钾始终低于3.0mmol/L,其原因是肾性排钾导致的顽固性低血钾。一旦出现肾性排钾,则说明肾脏损害已很严重,同时并发重要脏器的严重损害已达不可逆性损害。虽然临床上采取了积极的纠治措施,亦不能恢复其功能,终致功能衰竭而死亡。

本例静脉滴注PAS出现皮疹及呕吐后,因临床医师对其缺乏认识,并对呕吐、低钾造成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未能及时查明呕吐原因,及早停用PAS,应用抗组织胺类脱敏药物治疗,以及进行血液生化检查,适量补钾。同时应禁食,减少食物对消化道刺激,尽快消除消化道炎症、水肿,并应采用肠道外静脉高营养,配制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的混合性静脉营养液静脉输入,以补充体内需要的各种物质,提高机体抵抗力。若及时采用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则可在早期得到纠治,避免因诊治不力而致死亡。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