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疑难病例分析
18009800000087

第87章 上腹剧痛、发热、进行性呼吸困难(2)

丙医师患者第一阶段除急性胰腺炎表现外,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及X线征象符合左侧胸腔积液。据报道,急性胰腺炎病例有4%~17%并发胸腔积液,其特点是无胸痛(左侧为右侧的3倍),胸水多是血性,淀粉酶增高,少数患者胸水可以是胰腺炎的最初表现。患者胸腔穿刺发现血性胸水,淀粉酶明显升高,故诊断明确。急性胰腺炎亦常并发ARDS(约20%~30%),临床上ARDS多出现在急性胰腺炎的极期,常伴有持续性低钙血症。本例临床诊断应考虑ARDS,但此阶段依据尚不充分:(1)X线表现与临床和血气改变不平行,X线无明确的弥漫性肺泡浸润。(2)ARDS病程一般呈急性经过,但本例持续较长。(3)胸腔积液尤其合并肺不张时,可以出现以低氧血症伴过度通气为特征的血气改变。第二阶段主要是腹腔内脓肿、败血症。住院第51d患者血压下降、极度气急、呼吸54次/min、发绀、两肺哮鸣音和湿啰音,X线示肺部阴影增多,应当考虑ARDS。由于此时患者已无胰腺炎的任何临床表现,故诱发ARDS的基础疾病当以脓毒败血症为主。其次,腹部感染、肠麻痹、膈肌抬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等都可促进或加重呼吸衰竭。本例严重腹腔感染、横结肠穿孔、消化道大出血等,对呼吸均有不利影响。本例尚需排除肺栓塞,虽资料不全,但就临床症状仅(脓)血痰而无胸痛等肺梗塞的常见症状,故可排除。患者虽经积极抢救,但仍未能免于死亡,与其基础疾病未能有效控制不无关系。我院曾报告10例ARDS,5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原发病或其他并发症。说明ARDS的抢救除呼吸支持治疗以维持生命外,积极治疗原发病方能切断恶性循环,并为肺部损伤的修复创造条件。

丁医师本例系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并发败血症,最后死于呼吸衰竭。可以考虑以下诊断:(1)急性胰腺炎综合征(Fitz综合征)。特点为胰腺水肿、变脆、出血、脂肪坏死,腹膜、网膜、肠系膜亦可见脂肪坏死,并发反应性胸腔积液和/或腹腔积液。积液中淀粉酶含量明显增高,与血清淀粉酶基本上平行。胸腔积液以左侧多见,可为血性。本例临床特点有很多符合之处,因此考虑本例呼吸道症状、体征是急性胰腺炎的胸部表现。(2)急性胰腺炎继发脓毒血症、支气管肺炎引起ARDS。患者剖腹术后,体温持续在39℃以上,白细胞高于20×109/L,血培养发现产碱杆菌和金葡菌,败血症诊断无疑。第二次剖腹术见右上腹、胆囊后、腹腔内有散在小脓肿。术后呼吸道症状渐趋加重,痰液转为脓血性,两肺布满干湿啰音,说明急性胰腺炎并发败血症,引起广泛性支气管肺炎和可能有真菌感染。加上左胸腔大量积液致使气促、发绀加重,PaO2下降,可能并发ARDS。(3)无反应性结核病。本例胰腺炎已有确诊,但仅以胰腺炎来解释临床过程是不够的。可能潜在的全身性结核病在胰腺炎激惹下恶化。也应考虑原患有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进一步恶化,并发败血症、肺部真菌感染而死于呼吸衰竭。无反应性结核病的特点为坏死灶周围无明显渗出或增殖性反应,无典型的结核结节,可有类白血病反应,即使应用大量抗生素亦未能使血白细胞下降。

戊医师本例的尸检结果:腹腔有少量积液,大网膜、肠系膜及胃壁见有散在的灰白色斑点或小斑块,各脏器间有明显粘连,腹腔深部有残留脓肿,内有积脓。胰腺明显坏死,呈灰褐色,胰腺外形轮廓不清,与周围组织明显粘连。切面见有黄色斑块(部分为脂肪坏死)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无明显出血。近脾门处(胰尾)见有残留的胰腺组织,范围约为4.5cm×4.0cm。镜下见胰头明显坏死、纤维化,并波及到胰体和胰尾,在胰尾见有残留的胰腺组织。有继发感染,形成多发性脓肿。胸腔有淡黄色积液,左侧500ml,右侧200ml。右肺重890g,左肺重1290g。体积增大,饱满感,质实,两肺上叶背侧与胸膜皆有粘连,肺边缘有少量气肿泡,右上肺有陈旧性梗死灶。切面较湿润,挤之有少量粉红色泡沫状液体流出。镜下见充血、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部分区域见有出血现象。部分肺泡间隔明显增宽、纤维化,肺泡腔内渗出物呈机化状态,尤以右上肺为明显,在右上肺见小动脉腔内有血栓形成和陈旧性梗死灶。部分细支气管腔内和肺泡腔内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和纤维蛋白。

主要病理诊断:(1)坏死性胰腺炎,大网膜、肠系膜及胃壁脂肪坏死、脓肿形成。(2)ARDS(结合临床表现及两肺重量明显增加、肺水肿、出血、透明膜形成伴肺不张)。(3)支气管肺炎,右上肺陈旧性梗死。(4)主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本例因患急性胰腺炎而住院,在住院第4d两肺底闻及湿性啰音,随后出现肺水肿的症状和体征,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以恢复的低氧血症。尸检时除见有坏死性胰腺炎外,并见有肺水肿和肺不张,此为ARDS的病变基础,并与临床症状相符合。ARDS可继发于多种严重疾患,且常并发于休克和败血症的患者,是由多种病因诱发的急性呼吸衰竭。本例的发病可能与急性胰腺炎和败血症等综合因素有关。

ARDS的发生机理尚未充分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缺氧、感染或休克等各种因素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受损,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和肺循环发生障碍,或由于肺小血管流体静力压的增高(淤血或需要大量补液维持血压和尿量时),血浆蛋白从肺泡毛细血管壁流出,形成肺水肿。漏出的血浆蛋白在机体呼吸时被吸入的气体“吹”贴于肺泡壁或肺泡管处,在肺泡表面凝固成一层透明膜。如毛细血管壁损伤更严重,红细胞可通过血管壁漏出到肺泡腔内形成肺出血。(2)肺泡II型细胞受损:当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到极度损伤时,肺泡II型细胞亦受损害,引起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减少而导致肺不张。另一方面,肺泡腔内的水肿液和纤维蛋白可使肺表面活性物质失效。

急性胰腺炎常导致ARDS。Benjamin报道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9例(18%)见有弥漫性肺浸润,出现呼吸困难、休克和低氧血症。5例死于未用氧治疗的低氧血症。综合文献其发生机理有下列几个方面:(1)胰酶的直接损伤作用;(2)急性胰腺炎时,血清磷脂酶A的活性增高而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活性受损(磷脂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导致肺不张。也可能与胰腺肽类受损后释放的酶以及由于蛋白质、脂肪破坏而产生的其他毒性物质等损伤作用有关。

本例在急性胰腺炎发作后8d即出现肺水肿的症状和体征,提示患者最初出现的呼吸窘迫症状与胰腺炎有关。但在整个发病过程中,患者伴有继发感染、败血症和休克等一系列并发症,故后阶段反复出现呼吸窘迫症状,则亦与以上综合因素有关。尸检时见肺部病变弥散,有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由此导致呼吸窘迫,部分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纤维蛋白,右上肺小动脉内有血栓形成,陈旧性梗死灶和胸水形成。这些病变错综复杂,互为因果,更加重了血-气屏障障碍。此外部分肺泡间隔增厚、纤维化,肺泡腔内渗出物明显机化,提示该患者有较长的病变过程,且与整个病程中以呼吸困难为主的临床症状完全相符。由于本例肺部病变弥散,在住院70多天中,虽经大力抢救,但病情仍趋恶化,最后因呼吸衰竭死亡。

胰腺炎常并发ARDS,开始往往认识不足而漏诊。有人认为在遇到难以解释的肺部病变,作鉴别诊断时应考虑是否有胰腺炎;反之,对胰腺炎患者必要时应作胸片检查。如有胸水,应检测淀粉酶,因胰腺炎患者胸水中淀粉酶较同时期血清中的浓度高,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预防ARDS的发展。

(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肺科学会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