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
18027700000036

第36章 妈妈帮不了你!——让孩子承担粗心大意的后果

有些事情,总是要孩子自己经历过之后,才知道其严重性,才可能唤起他想要改掉之前错误的勇气与决心。在粗心这件事上也不例外。孩子总是粗心大意、丢三落四,我们到底是帮他还是不帮呢?

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

女儿刚到学校就迫不及待地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妈,我语文课本忘带了,给我送过来吧!”

妈妈一边唠叨着“怎么总这么粗心,一点记性都不长”,却一边连声回应“知道了,知道了,等着”。不一会儿,妈妈就骑着自行车把课本送到了女儿的手中。

两天后,女儿又一次在学校给妈妈打电话:“妈,我忘带数学作业了,快点!老师要收了。”妈妈无奈,只得又一次出了家门……

另一位妈妈的做法则完全相反:

儿子跑到学校传达室给妈妈打电话说:“妈妈,我忘记带作业本了,今天要交,帮我送过来吧,我要是交不上作业会挨老师批评的。”

妈妈却说:“我不去,忘记带作业本是你自己粗心造成的,那是你的责任,我帮不了你。”说完,妈妈放下了电话。

儿子当天果然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但从那以后,他每次出门都会好好检查自己的东西,再也没有忘带任何东西。

同样的事情,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带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显然,第二位妈妈的做法很值得深思,她让孩子自己承担了粗心的后果,并没有像第一位妈妈那样不停地帮孩子补救,这才使孩子自己认识到了“不能再粗心”的重要性。

两者相比,我们应该向第二位妈妈学习,要给孩子自己承担后果的机会,让他自己去感受一下粗心给他带来的或大或小的负面影响,使他记得提醒自己去改正。

要让孩子自己去承担粗心的所有后果

既然是让孩子承担粗心的后果,那么,我们就要让他完全由自己来承担,我们不要和他“共风雨”,否则,他会觉得他的粗心也有我们的责任,进而对我们产生依赖心理。

所以,当孩子因为粗心而犯下了错误时,面对他的求救,我们要淡然处之,可以给予他建议,但不要帮他承担任何事。即使孩子哀求,或者因为不良后果而表现得委屈,我们也不要一时心软就伸手去帮忙。同时,我们要像前面第二位妈妈那样,明确地告诉他那是他自己的责任,使他能对那份责任引起重视。孩子只有真正自己体验过一次粗心带来的不良影响之后,他内心才有可能产生想要改变的意愿。

不要用讽刺挖苦的话语来刺激孩子

“让你粗心!结果你自己受着吧!没人帮你!”

“看看,看看,粗心大意的滋味好受吧?想让我帮忙?没门儿!自己看着办!”

“我看啊,你就是喜欢粗心闹着玩儿,这多痛快啊!自己找老师骂,也不嫌丢脸!”

……

说着这样的话,再带着轻蔑的表情与语气,我们能不能想象孩子听见这样的话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相信,他一定会表现得落寞而委屈。我们这种讽刺挖苦的语气,会让孩子感到粗心是个罪不可赦的错误,他也许并不能由此产生悔恨之情,反而可能会“破罐破摔”,或者从此“萎靡不振”。还有那些叛逆心强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我们这样的态度而表现得更加叛逆,从无意粗心变成了故意粗心,到那时,我们就更难帮他纠正错误了。

所以,我们让孩子自己去承担粗心全部后果的目的,是为了让他能认识到粗心对他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的危害,并不是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我们应该对事不对人。在让他自己承担后果时,我们要用平静的语气向他说明事实,告诉他那是他自己的责任。但与此同时,也要及时给予孩子鼓励,要让他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

提高孩子对不良后果的承受能力

因为粗心没带作业,孩子可能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因为粗心弄错了步骤,孩子已经完成的作品也许就会作废;因为粗心记错了考试时间,孩子可能就会错过一次重要的选择……要说起来,粗心所造成的种种不良后果,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心理考验,如果孩子内心承受能力不足,那么,他可能就会被这种不良后果打垮。若是这样,那就根本谈不上改正粗心的错误了。

因此,如果要让孩子自己去承受粗心带来的后果,那么,我们也要提高他对这种后果的承受能力,使他能直面这种后果,并能勇敢地从中去反思粗心的错误。为此,我们需要提前告诉他,粗心虽然会带来不好的结果,但这并不代表他是无可救药的,我们也不会因为他的粗心而嫌弃、厌恶他。我们要减轻孩子内心因为要背上不良后果而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使他明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帮他改正缺点,使他有所进步。

另外,我们还要锻炼孩子坚强的内心,多让他自己承担一些责任,平时也要让他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升他的担当感,使他不至于因为一个小小的不良后果就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