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
18027700000037

第37章 咱们聊聊吧!——就粗心问题与孩子好好沟通

表面上看来,很多孩子对粗心不以为意,他可能会故作潇洒地摆摆手:“粗心,小问题,无所谓。”可实际上,孩子自己对粗心也会有一定的看法,他也会感到遗憾。只不过,很多孩子只是当时感到遗憾罢了,慢慢地日子久了,他就会将这个问题淡忘。很快他可能又会“故伎重演”,再次受到粗心的“戏弄”。

其实,孩子这样的表现就代表他对粗心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认识不足就会导致他对粗心重视不足,他可能就很容易忽视这个小问题。

妈妈在一旁观察女儿好久了,她发现女儿对学习很上心,平时做事也并不毛躁,但就是有一点:有些粗心。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女儿的粗心似乎无处不在。可是,妈妈却发现女儿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反应,每次都只是惊讶地说一句:“呀,又粗心了,下次注意”,可其实下次这种情况还会出现。

妈妈决定和女儿好好谈一谈,她找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晚上女儿因为粗心,把糖当成盐放进了菜里。从这件事开始,妈妈和女儿聊起了粗心的原因、犯粗心时的心情,慢慢又谈到了应对粗心的策略,以及两人对粗心的看法。这次谈话让女儿第一次正视了粗心的毛病。

后来,妈妈又和女儿谈了几次,女儿渐渐地开始重视起自己的这个毛病,并有意识地慢慢改正,看到女儿越来越细心,妈妈感到了一丝欣慰。

我们总是站得高高地去训斥孩子犯的各种错误,尤其是像粗心这种看似“毫无技术感”、有点像“故意为之”的错误。但我们越是这样,孩子可能反而越不能好好正视这些错误。相反,如果我们能坐下来,与孩子一起心平气和地聊聊天,他也许反倒能将我们的话听进去,反倒能自己主动意识到这些问题。

所以,关于粗心的问题,我们不妨采取沟通的方式,和孩子好好聊一聊,既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又能增进亲子感情,何乐而不为?

不要将沟通变成单方面的训斥

“你看看你这粗心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每次考试总犯这样的小错,你不觉得难受吗?又不笨,怎么总做这笨蛋才做的事情!你真是……”

儿子默默地听着妈妈的训斥,其实最开始,妈妈是说要和他聊一聊的,但聊着聊着妈妈就开始训斥起他来了,结果,聊天变成了单方面的训斥,儿子渐渐地表现出了不耐烦……

有的妈妈可能也的确是想和孩子沟通,但对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并不算好,因此,经常会将沟通变成训斥。这样沟通的结果只能是像事例中那样,最终使孩子因为频繁地被我们说教而变得厌烦起来。

所以,我们要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沟通就是要心平气和地互相交流,要有来言有去语,尽管可能会出现彼此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但我们也要耐心听孩子说话,并用简单平和的话语将我们的意思传达给孩子。

而且,我们还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比如,让他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粗心的、说说他有没有要改掉粗心的愿望、说说他自己在粗心方面的烦恼,等等。这样,我们才能根据他说出来的内容,来帮他出谋划策,帮他解开心结,使他能直面粗心并想到好办法来改正粗心的毛病。

最好就粗心的问题多和孩子沟通几次

一说到和孩子就粗心的问题进行沟通,有的妈妈可能只会进行一次,但孩子粗心这个问题不会那么简单,不是一次沟通就能解决所有事的。而且,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对粗心的理解会逐渐发生变化,我们与他进行沟通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尤其是当孩子有了进步之后,我们更要通过沟通来鼓励他再接再厉。

因此,我们要多和孩子沟通几次,第一次沟通算是帮孩子认识到问题,后面的沟通则是帮他不断地发现更多的问题,或者是提醒他哪里还没注意到,或者是表扬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总之,多几次沟通我们就能更多地了解孩子,也能想到更好的方法来帮他改正粗心的毛病。

聊天内容要紧扣粗心这个主题

有的妈妈一和孩子聊起来就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她一开始可能的确说的是孩子粗心的问题,但很快,她也许就会由粗心联想到了孩子别的问题,接着就像是一个连锁反应,一大堆与粗心无关的问题就接二连三地冒了出来,妈妈就像是找到了一个抱怨的出口,对孩子的种种不满似乎都倾倒了出来。

这样的聊天主题不明确,而且说教意味浓重,孩子一定不会愿意听,而且,他也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跟他说什么,这样并不能帮他更好地认识和改正粗心的毛病。

所以,我们要避免出现这样的聊天内容,既然是说粗心,就要围绕着孩子粗心这个毛病去聊,这是主题。我们可以像开头故事中的那位妈妈一样,从一件小事引开去,慢慢地展开话题;或者让孩子自己先说说都在哪些地方容易粗心,然后由我们来帮忙分析。我们只有让孩子明白我们是在和他聊粗心,他才能知道自己是需要纠正粗心这个毛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