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李国文说人情世态
18053700000046

第46章 心病千金方

心病,是一种久治不愈,预后不良的病,要是不能够自我化解,重新得到心理平衡的话,势必引发身体的其他疾息,结果反而更糟。近年来的文坛上,我们就亲眼见到几位作家,因为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位置、头衔、荣誉、职务,最后,抑郁成病,含恨而终。有的倒是争到了想要的一切,然而老天又不假以时日,壮志未酬,撒手西去,细细琢磨,也替他们惋惜,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似乎太不值得了。我不禁猜测,如果这几位,知道他们将以生命为代价,谋求这种有也好,无也好,有不添什么,无也不减少什么的虚名,大概会跳出名利场而回头是岸的。

所以,健康有二,一日身体健康,一日心理健康。我们通常只是注意前者,而忽略后者。与人通信,末尾常写的话,就是“祝你健康!”这个健康,是希望他身体不生病。如果收信的人已经生病,那就更单纯是祝愿他病体早日痊愈的意思,而无其他。至于这个人,心理是否健康,那就不在这四个字的关心范围之内了。

若到医院看看,我可以向你保证,十个身体不健康者,有九个是心理不健康者。几年前,我住过医院,有过这个体验,那抑止不住的肠出血,拉出来简直像沥青一样的黑便,让我紧张得要死。每次过太平间门口,心中就不禁寒战,很担心有没有可能永远也出不了院?试想:这样的心态,能说是很健康的吗?但十个心理不健康者,九个半并不意识到这一点的。

因此,中国人身体不健康者固然很多,心理不健康者恐怕更多。这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无谓的纷扰、争斗、纠葛、矛盾、麻烦、倾轧、排挤、是非,而且没完没了?为什么有许多人,活得很不自然,很不舒畅,很绞尽脑汁,很费尽心机,总要去表演一个并不是他自己的角色呢?说白了,就因为心理出了毛病。欲望这东西,固然能催人奋进,但一旦将欲望与贪婪,与虚荣,与报复,与不正常的理念结合在一起,便要产生恶果了。

其实作为作家,应该很看得开的,天下都在你的笔下,夫复何求?但一些同行,认识的,不认识的,每逢选举啊,提名啊,获奖啊,职评啊,便很奔忙,很活动,很劳累,很费口舌地折腾起来。无非想在排排坐、吃果果的游戏中,弄得一个雅座,捞到一些实惠。或并无什么实惠,只有一点风光;或风光也没有,只有一点虚名。为这点其实无聊的争夺,也会闹得虚火上升,大伤脾胃。于是,得不到者,嗟怨重重,向隅而泣;得到者,劳神费力,也并不一定感到多么开心满足。这样,文坛的故事虽然多了起来,伴着老酒和花生米,侃谈之中,多了不少生动内容。可那些心理不健康的作家同行,“为伊消得人憔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因为他心理病了。

问题在于,人患了心病而不自知,这就是最可怕的事情。

身体有了病,看得见,摸得着,头疼脑热,感冒发烧,跌打损伤,青紫红肿;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血压升高,四肢冰凉,你就会去找医生。也许有的病,如性病,如私处的病,或有讳疾忌医者,但他知道那是病,不过拘于面子,隐忍着罢了。但心理有了病,常常被忽略,根本不当回事。例如:动不动生气,时不时冒火,经常跟自己过不去,也跟别人不合群。看谁都不顺眼,爱跟人闹憋扭,心里老犯嘀咕,对人对事,无不猜疑,总觉得人家在算计你,甚至自己的妻子,也不信任。上级一个眼色,你要揣测是吉是凶,朋友一句闲话,你要琢磨是好是坏,成天心烦意乱,做事魂不守舍,无坦荡之心,有戚戚之念。对别人的成功,眼红嫉妒,对自己的失败,怨天尤人,总觉得上帝对你不公平。或好顶牛抬杠,与人恶气相加,或喜自我封闭,跟谁也无交流,或自吹自擂,不知天高地厚,或张狂失态,作种种与人笑柄的举止。贪得无厌,手常伸而不缩,好事在前,则当仁而不让,斤斤计较,一副小农心肠,大难当头,就把别人先推到井里。这都是心理不正常的反映,不是病态,也是变态,严重下去,便要闹笑话,出乱子,而不可收拾。

所以,不能光注意身体保健,还要关心自己的心理保健。虽然说,心病,从来是无药可治的。但倒有一味不花钱的药,值得一试,那就是淡泊二字。为什么患感冒的病人,医生总是建议多喝白开水呢?就是要用水来冲淡身体里致病的毒素。同样,要想化解胸中的郁闷不快,烦躁不安,愤懑愁虑,嫉妒仇恨,使病态心理回复正常,把什么事都看得淡泊,心一淡则百虑消,这恐怕是最佳选择了。

不信,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