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梦回红楼
1805500000223

第223章

抬眸看着他的脸颊,眼眸深处有莹然水光闪动,声音却依旧宁和无波:“四哥,你放心去吧,我会好好照看自己,等你来接我。”

水涵听了这话,心中更是五味杂存,默了良久,拥紧她的身子,声音中隐约带着一丝颤抖:“玉儿,你怨我么?”

黛玉怔了一下,纤长的娥眉轻轻闪烁,安静依偎在他怀中,一时静默无言。

若说没有半点伤情,没有半点幽怨,那是绝不可能的。

嫁给这个男子之后,生活总是不平静的,也许,前一刻还是花好月圆,一眨眼,便已是风云变幻,让人忐忑难安。

倘若她嫁的是一个平凡的男子,那么,绝不会有这么多的纷乱,她必定能与夫君长久相伴,时时安逸、刻刻欢笑吧?

偏偏,与她携手一生之人,是位高权重的皇子,偏偏,在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候,他总是要离开,留下自己独自支撑,面对种种孤单、忧虑,以及等待生产的艰辛。不是不遗憾,不是不怨怪。

然而,她并非不识大体的女子,京城即将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在这样的时刻,她自己的闺怨、遗憾,又算得什么?

她与水涵,都并不是心中只有自己、爱情的男女,除却自身和情愫,还有江山、黎民,这是他们的责任,无法回避。

当身上压着千里江山、万千黎民时,有些分离,是无法避免的,哪怕再不忍再不舍,也要坚强面对。

无论是否情愿,命运已经将他们推到了权利的顶峰,那么,除了继续努力向前行,坦然承受起应该承受的责任之外,他们再不能退。

黛玉握住他的手,温婉地道:“四哥,既在其位,便谋其政,在你身上,有着难以舍弃的责任,我是你的妻子,无论你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当然,我并不是没有半点不满,但是,倘若你能平安无事,我便会心平气和,再没有其他的感伤。我会一直等你,直到我们重新相聚,一生一世,再也不分开。”

话未说完,已是情不自禁泪流满面,悲不自胜。

水涵抚着她的脸颊,眼中浮出淡淡的水雾,落在她的手上,温热得让人心痛。

放眼天下,无论是谁,他都能坦然相对,没有任何愧疚,唯独对不起眼前的这个女子。

这一刻,他再不是无所不能、统领万千将士的少帅,再也不是进退从容、稳重自持的太子,而是一个有血有泪的平凡男人,一个歉疚的丈夫。

良久之后,水涵长长一叹,微红的双目深深凝视着黛玉,似要将她看进心底,口中道:“玉儿,你放心,我定会安然无恙,绝不会辜负你的心意,你也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无论有多艰难都要等着我……”

其声轻软温柔,却蕴含无限感伤,透着深深的痛楚与无奈。

黛玉重重地点头,眼中泪水零落,却竭力忍住,沉吟须臾,已经转换话题:“倘若忠王爷当真要发难,必定会派人拦阻四哥,四哥,你要多多小心。”

“我明白,”水涵点了点头,眉宇间浮出淡淡的清冷,敛容道,“此次出京,我们带了三百名侍卫,人数虽然不多,却都是极出众的,能以一当百。如今忠王爷还没有什么举动,我已经吩咐剑声准备,日夜兼程、快马加鞭赶回去,倘若顺利的话,四天便能抵京。”

黛玉听了,这才略微放心,在他唇上印下一吻,叹息道:“情况紧急,自然是越早走越好,四哥,我送你出去。”说着,便携起他的手,一同出了厢房。

沿着蜿蜒的回廊,踏步行出明雅苑,九尺台阶下,已是侍卫齐集,马蹄如云,却是沉寂无声,一片肃然的景象。

见他们过来,秦剑声立刻迎了过来,垂手道:“殿下,可以走了。”

水涵轻轻点头,应了一声,有黑衣侍卫恭敬行近,呈上漆黑的剑匣。

黛玉眸中含泪,神色却镇定安详,勉强笑道:“四哥,我帮你打开。”说着,便伸手接了匣子。

水涵怔了一下,止道:“这剑煞气太重,你身子弱,还是不要接触的好。”

黛玉微抿丹唇,摇头道:“没关系,这是长久陪伴四哥之物,我何必担心什么煞气?”从容启匣,见里面放着六星龙纹长剑,通体乌黑发沉,肃杀之气弥散,另搁着一把三寸长的佩剑,泛着青色的光辉,亦极是名贵。

自北疆一战之后,天朝不曾有过杀戮,但是,到了如今,宝剑又将出鞘,风云变幻,天地变色。

黛玉叹息一声,取了长剑递到水涵手中,郑重地道:“四哥,我在这里等你凯旋的讯息。”

将佩剑拿在手中,笑了一笑,接着道:“未来有一段时间,我不能陪着四哥,这剑我会时刻带在身边,以示我们夫妻同心。”

水涵将长剑接了,目光凝在黛玉身上,眼底犹有湿意,神色间俱是眷恋和愧疚。

过了许久许久,他终于还是别过头,转身大踏步上马,声音低沉而有力:“我们该启程了。”说着,便提起马缰,其势如飞,众侍卫见状,忙随了上去,身影没入夜色中。

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血雨腥风,艰辛显而易见,然而,没有人会后退。

康元二十七年,四月初七,忠顺王起兵谋反。

烽烟燃,内战起。

帝王霸业,是许多人所梦寐以求的,忠顺王为此蓄谋已久,终于在帝王抱恙、京城空虚之时,放手一博,野心尽显,掀起一场惊天风云。

忠顺王野心勃勃,亲自率领京郊数万将士,直扑京畿重地,同时,在他的封地云州,有二十万兵士枕戈待旦,疯狂攻城掠地,向京城推进。

消息传遍天下,如晴空霹雳一般,满朝文武莫不悲慨,叹息不已,黎民百姓人心惶惶,忧心如焚。

数年的安宁岁月,国泰民安的繁华,终于在这一刻,被毁于一旦。

此时此刻,天下人的目光,皆投向一个人身上——嗣君水涵。

这个年轻男子,一力平定北疆之变,其功劳成就,难有人企及。

也许,到了如今,这样的困境,只有靠他才能解开了。

不知路途中经历多少艰辛,四月初十,水涵终于日夜兼程、披星戴月赶回京都。

虽然局势纷乱,但是,因嗣君已归,军心鼓舞,天朝臣民尽皆为之振奋。

次日,水涵还不及洗去风尘,便立刻以太子的身份颁下三道命令,瞬间传遍京城,震动天下。

其一,君王抱恙,一切朝务由自身全权处理,众文武大臣若有不遵,以违逆之罪论罚。

其二,授十三皇子水润星月剑、虎符,率十万轻骑驰往云州平叛,命南安王、北静王取消边疆之行。北静王转道协助水润,南安王即刻领名下将士,入防凉州,以束缚西宁王封地的兵将。

其三,忠顺王谋逆,罪在不赦,由自身亲率一万御林军,防御抵挡,同时命四万精兵星夜赶往京城,协助平叛。

这三道命令一下,文武百官都安心下来,各项事务均依照意愿,有条不紊地展开,不见一丝慌乱。

自水涵离开,黛玉的日子,过得平静而寂寞,每天虽然有迎春和侍女相伴,所能做的,不过是赏花观月,刺绣看书、闲聊消磨时光,如同与世隔绝了一般。

一切貌似安宁无波,黛玉却很是忐忑,心牵念在千里之外,难以平静。

远在京城的夫君可好?在面对焦头乱额的政务时,在他眉头,一定凝着深深的纹痕吧?

见黛玉上一刻还平静似水,下一刻便怔怔发呆,采薇心中无奈,劝慰道:“殿下年少有为,才能出众,此次必定能马到功成,太子妃不必太担心。”

“对于朝廷军务,我并不担心,”黛玉略微抿唇,沉静地道,“俗话说的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毕竟,是忠顺王怀有不臣之心,天下臣民尽皆震怒,并没有人愿意附和。何况,四哥并非碌碌无为之人,我对他有信心,明白他绝不会让忠顺王的阴谋得逞。”

丹唇轻动,吐出一声幽叹,眉心微微蹙起,接着道:“如今的我,并不担忧其他事情,只是惦记他罢了。”

其时,她眉目间颦纹宛然,眸中却漾着清润明澈的光华,熠熠生辉,显然对水涵充满信任,以及一往情深的眷念。

一直安静聆听的迎春便抿起唇,颔首道:“四殿下之才,我亦有所耳闻,有你这个妻子的支持、期盼,我相信,不久便会有捷讯传来。”

抬起头来,见天色澄澈如碧玉,白云浮动,唇边笑意微敛,叹息道:“身处这样安详的地方,很难想像此时此刻的京城,已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如画江山,当真是无数英雄的心血染就的。”

听了这话,黛玉亦抬起头来,眺望遥远的京都,一时间,心潮涌动,漾起万千思绪,感喟无际。

是的,映入眼帘的秀美景致,其实并不像自己看到的那样无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