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羊皮卷.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书
18071300000033

第33章 资源无穷尽

在前边的几个章节,我们讲解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说服别人帮助我们,如何判断正确的形势,如何营造对自己有利的态势,还有如何利用信息为我们服务。这所有的一切加起来就是我们本章要讲到的“资源”。

财富并不是指你银行中的存款,而是指你所能掌握的资源!

而以上这些全部都是我们所掌握的资源,可以说当我们能够准确地分析出那些隐藏在我们身边的资源,并且通过合理的方式高效地运用它们的时候,我们就成功了。而反之,我们也许就会面临失败的命运,承担巨大的损失。

为了说明这一情况,咱们先来分别看两个真实的,甚至有着同样开头,却并没有同样结尾的故事:

在纽约市曾经有两家音响店互相竞争,一家叫做“疯狂哈里森”,而另一家店的名字是“劳伦斯”。

“疯狂哈里森”之所以被称为“疯狂哈里森”是因为它曾经打出过一条广告:“我们绝不积压产品!我们的价格是全国最低!我们的价格如此疯狂!”

在打出这条广告语的同时,“疯狂哈里森”商店的高档音响价格其实仍然维持着与纽约高档音响市场上绝大多数价格的一致:每套300美元。

而“劳伦斯音响店”当时的价格也是300美元,却因为没有打出如此具有煽动性的广告语,而在一时之间销售额锐减。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劳伦斯音响店”对顾客承诺,只要任何人发现在纽约市中有哪家商店的价格比我们更加低廉,我们愿意将差价双倍返还。当然,“劳伦斯”敢于作出这样的承诺,一方面是因为这家店的主人知道行业内部的约定俗成的价格默契一般不会被打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事实上当时价值300美元的高档音响其实在进货的时候只需要付给厂家150美元。正是其中巨大的利润空间,让“劳伦斯”的经营者们觉得即便偶尔有那么一两次“双倍返还”,也没关系,自己仍然可以赚取很丰厚的利润。

然而,得知了这一消息的“疯狂哈里森”的经营者们,从对方打出的广告中嗅出了竞争的火药味道,于是他们主动降价,将300美元的音响贱卖到了275美元。他们认为这样就会极大的提高自己的销售额(毕竟比竞争对手的价格便宜)。

可事实恰恰相反,所有的顾客当得知了“疯狂哈里森”降价的消息之后,都没有在他那里购买音响,而是纷纷跑到“劳伦斯”去抢购,然后再要求得到双倍的差价。

而“劳伦斯”虽然一时销售额大涨,却也心痛于那些双倍还款,也只好跟着降价,同样把音响的价格降低到了275美元。

当两家店再次达到平衡的时候,其实他们发现谁都没有多赚到钱,现在的一切与以前的差别仅仅在于从此以后,他们无论是谁卖出一套音响都会少掉25美元的利润。

在这场没有赢家的竞争中,无论是“疯狂哈里森”还是“劳伦斯”显然都犯了许多错误。比如他们都没能与自己的对手形成默契,都没有及时确认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劳伦斯”在发布信息的时候并没有掌握好适当的尺度,而“疯狂哈里森”更是主动破坏了原本那对他们最有利的“300美元一套”的整体态势。可以说,他们最后的共同损失是必然的,也是自找的。

说完了“疯狂哈里森”与“劳伦斯”之间的竞争,再让我们来看一个最能合理利用身边资源的例子吧:

在东欧的大山里有着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山里的祖祖辈辈村民大多以种地为生,但是由于寒冷的气候与贫瘠而狭小的土地面积,村中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很贫穷。

可是随着工业化的到来,一切开始改变。原因是有一位村民发现山脚下正在修铁路,而铁路的铁轨枕木底下需要垫大量的石子。这位脑筋灵活的村民决定放弃种地,他利用家中的积蓄买了些炸药,开始从山上往下炸碎石头,然后直接卖给山下的筑路公司,路还没修完,他就赚到了以前一生都挣不到的钱。

其他的村民看到他发财了,也纷纷效仿,于是大家都去炸山,都去贩卖石子,而由于激烈的竞争,石子的价格也越来越低,利润已经很微薄了。

这个时候,那位脑筋灵活的村民又发现所有的邻居把石子运到山下用的都是布口袋。这种布口袋又贵又不结实,往往用不了几次——有些时候连一次石子还没运完就会破掉。而且当布口袋破掉的时候,那些装在里边的石子就全部会滚下山去,再也无法捡拾起来,大家的损失都很惨重。

鉴于这种情况,他利用早早赚到的钱去买来了许多非常廉价的没用的软藤条,然后组织家人将它们编成背筐。最后再将这些背筐卖给那些运石子的脚夫,又发了一笔财。

就这样,当铁路修通之后,这位村民已经成为了本村最富有的人,但这还不算完。这位有钱的村民曾经与那些修路工人打听过,自己家门口的这条铁路其实是一条直接通往国外的重要交通路线。可是由于村子的位置太过偏僻,所以除了村子这里有一个小小的站点以外,前后几十里都再也没有任何其他的车站存在了。

这样,他又动起了新的脑筋。

一方面,他注意观察着列车停靠在自己村子这个车站的规律,以及那些从车上走下来的旅客们的状况,甚至借着与一些旅客闲聊的机会,亲自询问了他们的需求。最终他发现虽然列车在这里停靠的时间不长,但毕竟前后都没有什么车站,所以很多旅客很愿意利用停车的那几分钟时间下车活动活动,顺便买上一点点小吃或者香烟。于是他又成了村子中第一个承包火车站里的小商店的人,生意好得不得了。

另一方面,他发现在火车站的两端各有两面墙,坐在火车中的人无论愿意或不愿意,每当火车进出车站的时候,都必然会看到那两面空空如也的墙壁。他又赶忙找站长商量,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买下了在那两面墙上随便书写图画的权利。果然,过不了多久,火车站的站长就带着一位来自可口可乐公司的绅士找到了他。原来可口可乐希望利用那几面墙壁做自己的广告。

这位聪明的村民知道这几面墙壁的意义——这也是他当时愿意花钱去买下它们的原因——毕竟前后几十公里以内都再不会有这样适合展示广告的地方了。于是他以很高的价格将这几面墙的使用权租给了可口可乐公司。从此,他过上了只靠收取租金就可以衣食不愁的生活。

再后来,有一位来自法国的大企业的老板听说了这位村民的故事,特意跑来找他。那位老板对于一位这样有商业头脑的村民真的很好奇。可当这位法国老板来到这座小村庄的时候,却大大的失望了。因为他在村中打听得知因为铁路的修建,村中的村民大多也过上了富裕的日子,更是有好多人都在开着各种各样的店铺。而那位最早发财的村民所开的是一家服装店,但问题是他的店总是邋邋遢遢,光线也不好,而且同款式的服装总要比位于它隔壁的那家店贵上一些。

而他家隔壁的那家据说是外来人所开的服装店,则是村中生意最好的服装店——当然,事实上村里一共也只有两家店——那里光线明亮,环境整洁,每一款服装都要更加便宜,甚至连服务态度都更好。所以只要村民想买衣服,就一定会去那家店。

了解到了这种情况的这位法国老板真的很吃惊,他完全没想到那位传说中的商业天才竟然会混得这么惨!不过既然已经赶了老远的路来到了这里,这位法国老板最终还是决定去见见那位村民。见面之后,法国老板自然向对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您不把自己的店弄得像隔壁那家一样整洁干净,再把服装的价格略微降低一些呢?”

谁知那位聪明的村民在听了法国老板的疑问之后,只是笑笑,却并不作任何解释。最后在那位法国老板的一再追问下才说出实情:“隔壁那家店其实也是我开的。”

这位法国老板这次真的是大吃了一惊,他完全不敢相信一位普通的村民竟然有如此的商业头脑,马上决定将这位村民聘请回去,作为自己公司的市场部门经理。而这位聪明的村民也从此正式成为了一位商界精英。

可以说,这位村民是一位商业上的天才,但如果我们拿他的行为与前面几章中所讲解的内容一一对照的话,其实就会发现他之所以成功,所依靠的正是准确地判断形势,合理而高效地利用好了身边一点一滴的资源。

我想,无论我们现在是什么身份,与那位住在偏远山村,曾经连火车都没见过的村民相比,我们也一定掌握了更多的资源吧?请大家合理利用它们吧,因为我们每个人身边的资源其实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