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羊皮卷.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书
18071300000052

第52章 第三个秘密:付出

在本书的开头我曾经提到过那些伟大的东方智者,他们拥有一整套发掘自我的方法,也了解这世上一切事务的根本秘密——那些来自于佛陀无边智慧的解脱与幸福之道。

正是因为掌握了这些秘密,那些东方的智者总可以享受快乐与幸福的人生,在他们的内心之中没有悲伤、愤怒、仇恨或者懊悔这些不良情绪,他们的世界里总是洋溢着幸福与平和,他们的内心永远如同月光下被微风拂过的水面,宁静而安详。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可以如此愉快地享受自己的生命,将平安与喜乐带给自己与身边的人呢?

答案正是佛陀伟大智慧的基础:四谛说!

而关于我们所要揭示的第三个秘密就是“四谛说”的核心基础——众生皆苦。

关于这一点事实上是释迦牟尼当年行游天下寻找答案之时,见过了太多这世界上的生老病死,贫穷暴力,无论是谁都无法逃脱这些问题的困扰。这一点看起来与我们西方的“人生而有罪”很有些相似。这时我们的问题就出现了,在如此痛苦的人世间,我们应该抱有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是放任自流还是尽己所能努力改变?是让自己变成冷酷的抢夺者还是让爱充满我们的内心,怜悯世人,帮助他人,用爱与付出让世界变得美好起来?

关于这个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后者——无论是按照基督教的教义,还是遵从于佛陀的智慧,答案的指向性都毫无区别。为什么?为什么东西方的伟大圣者都会指引给我们一条同样的追求幸福人生的道路呢?

事实很简单,如果我们是为了挣扎求生,我们就应该不断地索取,而如果我们想要真正的生活,就应该学会付出。

美国的黄石公园是一个天然的野生动物聚集区,也是我们人类为数不清的自然精灵所保留的一块原始栖息地。可即便是在那里,对于那些需要靠自己强大的野外生存能力挣扎求生存的野生动物们来说也并非是真正的天堂,尤其是冬季,当大雪降临,森林草场中的动物,无论是强大的捕猎者还是温驯地寻觅着草根的羊群,都需要面对严苛的生存环境的挑战——他们需要竭尽所能寻找食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要求野生动物们做到兄友弟恭,因为事实很明显,如果谁能从别人的口中抢下一块肉,甚至是一颗松果都意味着它将更有可能熬过那残酷而漫长的冬天。但是,即便那些野生动物通过这样不断地掠夺与索取最终生存了下来,它们的生命也远远不能算是一场“生活”,对于它们来说,那一切的竞争只是为了“活着”。

而我们是万物之灵,上帝依照自身所创造的伟大生物,我们显然不应该如同那些茹毛饮血的“野外生存专家”一般将自己的目标仅仅定在“活下去”之上,我们的目标也好,梦想也罢,恐怕也不可能仅仅只是“坚持过这个冬天”。我们所需要的是经历一场真正的生活,无论它是短还是长,我们都应该在生活的道路上实现我们的梦想,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而这时我们所需要的就必定是一颗充满怜悯与慈爱的心,不断地传播那些洋溢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爱意,去爱别人,爱生活,帮助他们,千万不要认为我们的付出没有回报。

很显然的是,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充满了仇恨与嫉妒,总是希望通过掠夺或者其他什么不正当的方式去取得那些原本不属于他的利益,即便他能够一时得逞,他的内心深处也绝对不可能有丝毫的幸福可言。我曾经亲自在华盛顿与一位因抢劫而被判了刑的罪犯谈话——当然,那时他已经出狱,并且对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异常悔恨,并且正在用实际行动来忏悔那些他曾经犯下的错误,在一家以服务老人为职责的慈善机构做义工——他告诉我当时他有许多钱,但他的内心世界是贫瘠的,每天生活在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惧之中,只能通过不断地大把花钱来刺激自己那近乎麻木了的神经。而大把花钱的后果却是他不得不一再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这种没有丝毫尊严与安全感的生活又将他的精神压抑得更加痛苦与焦虑。直到警察闯进他的家门,在被逮捕的那一刻,他甚至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样令人不安的生活终于结束了。

“而现在。”他指了指身上的义工服装,脸上洋溢着温馨而幸福的笑容对我说,“虽然我不像当年那么有钱,但是整个社区的老人都喜欢我,人人尊敬我,他们给予我信任,这一切都是我从不曾拥有的。”

看着他的笑容,我相信他所说的感受是真实的,他的人生也许谈不上有多么“成功”,但他真的已经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生活,一种平和的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却并不来自于不断地掠夺或者索取,恰恰相反,是付出将他带入了真正的生活。正是因为他从到处充斥着掠夺与仇恨、愤怒与恐惧的世界走了出来,进入了一个处处洋溢爱与赠予的世界,他才得到了那种属于他的真正的幸福。

1820年,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有一位前来经商的英国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因为上帝赐给了他这一生中最为珍贵的礼物——他的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位英国商人为了纪念生命中这一重要的时刻,特意为自己的女儿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从小心地善良,她不但经常从家中取些吃用的东西,甚至自己喜爱的玩具,再将这些分散给邻居中那些家庭状况不好的小伙伴,甚至还经常从大街上抱回一些受伤的小动物,细心地照料它们,直到它们康复为止。

善良的小南丁格尔渐渐长大成人,而她的父亲恰好有一位精通医术的牧师朋友。在南丁格尔的家乡,所有的人都经常去请那位牧师诊治疾病,而南丁格尔也就趁机向对方请教医术。不但如此,也不知是不是命运使然,那位牧师与南丁格尔两个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喜欢骑马,所以他们经常一起出游。而南丁格尔的那位牧师长辈也是一位心中充满着慈爱的长者,在旅途中只要看到有贫苦人家有人受伤或者生病,他总要停下来为对方认真地诊治,而南丁格尔也就在旁边用自己学来的医术帮助牧师照料那些不幸的可怜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护理工作。每当那些被牧师诊治的病人或者伤者的情况有所好转,南丁格尔总是格外地高兴,时间长了,她对护理这份工作本身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因为实际经验告诉她,虚弱的病人更需要别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护理在病人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问题是在当时的英国,护理工作其实是一份很低贱的职业,去做这种工作的往往是没什么文化的女佣,甚至还有许多是犯了罪的女犯人。可南丁格尔却与她们不同,她出身于良好的家庭环境,从小博览群书,通晓音乐、美术、历史、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甚至还精通德、法、意、英四种语言。正是因为受过这样良好的教育,拥有着这样的学识,南丁格尔敏锐地感觉到护理工作应该成为一种在医护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对于让病人少受痛苦,尽快康复又有着非常巨大的意义,由此,她暗下决心,希望学习专业的护理。

很快,南丁格尔已经21岁了,父亲自然希望自己的女儿能继续深造,于是希望她进入大学读书。但南丁格尔却已经坚定了自己学习护理工作、帮助那些受疾病困扰的人们的意念,最终她用自己的坚持说服了父亲,但一直到30岁她才获得了一次机会,依靠父亲朋友的帮助远赴德国学习护理。

3年之后,个人护理的学业完成的时候,南丁格尔又选择了去法国巴黎学习护理组织。这样又过了3年,在1853年,33岁的南丁格尔才回到了英国,在伦敦的一家医院里供职,具体的工作是作为护理部门的主任。

同样是在1853年,南丁格尔还在英国慈善委员会的资助之下办起了伦敦的第一家看护所,以这家看护所为平台,南丁格尔收留了许多穷苦的病人。在这里,南丁格尔一边利用工作之余照顾他们,一边培养其他有志于护理的人才,不但让许多病人康复,更培养出了一支拥有相当高素质的护理团队。

1853年,对于33岁的南丁格尔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她不但办起了第一家看护所,而且还迎来了对她乃至整个世界的护理界来说最重大的一件事,那就是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

当战争进行到第二年的时候,英国对当时的沙俄宣战,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南丁格尔在报纸上看到了一条关于“英国在前线的军队中紧缺医生、包扎员和护士,因此受伤的战士得不到最起码的医疗护理”的消息,这则消息让南丁格尔的心中十分难过,经过几天的思考,她心中对护理工作的执著战胜了对战争本身的恐惧,她决定远赴前线去义务地为那些受伤的战士服务。

但在19世纪的英国,护理工作并不被人看重,而一位出身高贵的女性去前线那种战火纷飞、污秽不堪,又充斥着危险的地方,更让南丁格尔的家人感到难以接受。所以南丁格尔的母亲,及其兄弟姐妹之类的其他家人听了南丁格尔的决定之后都一致表示不可接受,但南丁格尔最终再次选择了坚持自己心中为他人服务的神圣理念,她率领着38名经她亲自培训过的高素质护理人员一起向英国政府提出了申请。

对于南丁格尔的申请,英国政府很快给予了回应,就这样,在1854年10月21日,南丁格尔率领着她的护理团队,正式踏上了前往克里米亚前线的旅途。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南丁格尔与她的38名护理队员夜以继日地工作,她们冒着随时被各种传染疾病感染的危险,对每一位受伤或患病的士兵予以关注,照顾他们,甚至在医疗护理的本职工作之外,她们还帮助伤员们端屎端尿,洗衣做饭。

最终,在南丁格尔与她那38人护理团队的努力之下,许多原本可能死亡的伤员奇迹般地保住了宝贵的生命,整个英国在前线的战士的死亡率都大大降低了。

尽管取得了如此成就,南丁格尔并不认为自己就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她经过对病人们长期的照料,在倾注她自己爱心的同时,也发现了那些受病魔缠绕的人们内心的空虚与痛苦,为了安定他们的情绪,南丁格尔甚至自己出钱在前线医院之中建起了阅览室和咖啡馆。

当然,南丁格尔的行为也自然受到了那些在她或她所率领的护理团队队员们照料之下渐渐康复起来的士兵们的爱戴,许多伤病员在家信之中都曾经称赞南丁格尔是一位善良、正直,拥有天使一般美丽心灵的护理专家。

就这样,南丁格尔的事迹很快就借由着那些伤病员的家信传遍了整个英伦三岛,许多英国人都希望亲眼见一见这位善良而充满爱心的伟大女性。但对于南丁格尔来说,照顾病人只是她的愿望,她个人的信念,正如当时她并不在乎其他人对她的反对一样,现在她仍然不在乎他人对她的“兴趣”,于是,在1856年11月,进行了三年的克里米亚战争终于结束的时候,南丁格尔作为最后的撤离人员离开克里米亚,回到了英国。而当她得知英国人民为了欢迎她特意在伦敦为她组织了一场隆重的欢迎仪式之后,她的选择却是为自己安排了一个“史密斯小姐”的化名。

虽然已经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但南丁格尔仍然没有忘记自己从幼年时就发下的誓愿:尽可能地照顾每一位病人。但是她感到自己的能力太过微薄,不可能照顾太多的病人,为了让更多的病患者能够得到应有的医疗护理与关心爱护,她又在1860年利用公众捐献募集的“南丁格尔基金”在伦敦正式创办了“南丁格尔护士学校”,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所正式的护理学校,也是护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的起点。

从此以后,无数在这里求学的护士又将她们学到的护理知识、技术,以及南丁格尔那种对病患者无与伦比的关爱传播到世界各地,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护理界的先驱,将南丁格尔的生日——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总之,我们作为上帝最伟大的创造,作为有着灵魂与梦想的人,我们在社会中生活的时候,并不应该如同森林中的狼一般只知索取,无限掠夺。要想真正感受到幸福生活的美好,我们就需要让我们的生活之中到处充满着爱意与宽容,而只有我们自己不断地付出着我们的爱,将我们的爱心播撒到身边的世界之中,这个世界才会尽可能地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也才有可能感受到那种处处洋溢着幸福的美好。所以,我要说的第三个秘密,关于东方大师们永远幸福安乐的秘密在于佛陀的慈悲,耶稣的仁慈,播撒我们的爱心,付出我们的真情,去帮助身边的人,不要认为这样做没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