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羊皮卷.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书
18071300000066

第66章 靠决心与毅力致富

世界上最无可取代的是什么?是才华?不,有才华但没有成功的人满世界都是。是天赋?天赋不能给予回报几乎成了一句谚语。是教育?这个世界上,受教育的失败者比比皆是……只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毅力和决心才是万能的!

美国著名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有过这样一句箴言:炒股和减肥的道理是一样的,最终决定投资成败的,并非头脑,而是毅力。毅力,这个词在如今的社会中听起来也许有点不合时宜。但彼得·林奇在畅销书《战胜华尔街》上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有一个并不著名的民间投资组织——全国投资者协会,一个打败了许多专业投资公司的民间团体,他们在投资领域的战绩让很多人为之惊叹不已,整个80年代,在投资者协会注册登记的大多数俱乐部会员的投资业绩都超过了标准普尔500指数,而同期3/4的股票基金没有跑赢大盘。

探寻这些俱乐部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按照一个固定的时间表定期进行投资,他们规避了对市场涨跌的过度性猜测,严谨的投资规律,从而杜绝了因为一时头脑发热买入或卖出造成破坏性的后果。彼得·林奇曾委托富达基金的技术部门进行过统计,得出的结论证实了这种定期定额的投资方法确实是相当有效的一种手段。

“最后的统计结果证明,如果你在52年期间,每年的1月31日都定期定额追加投资1000美元,52年之后,你所投资的52000美元将会增值到3554227美元。如果你能够更冒险一点,在每次股市下跌超过10%后,再追加1000美元。这52年中股市下跌10%以上一共发生过31次,这样加上每年年初投资的1000美元,你的总投资相当于83000美元,经过52年后,这笔财富会增值到6295000美元!”彼得·林奇指出,如果执行这样一个定期定额的投资计划,在不为股市的一时涨跌而始终坚持的情况下,终将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而如果能在大多数投资者因为大跌,纷纷抛出股票时再追加投资,回报将有更可观的增长。

投资者协会的俱乐部正是自始至终严格遵循定期定额投资的规定,不管是1987年10月著名的股市大崩盘之后,还是世界末日即将来临、银行系统即将崩溃的预言铺天盖地的时候,他们完全无视这些带来恐慌的言论,坚持买入股票。

许多投资者都把股市崩盘看成是天塌地陷般的灾难,但彼得·林奇对此作出了这样的解读:“每当我对目前的大盘感到忧虑、失望时,我就会努力让自己关注于更大的大盘”,也就是用更长远的眼光来观察股市,“在过去的70年里,曾发生过40次超过10%的大跌,其中有13次属于让人恐慌不已的暴跌。每当股市大跌,我对未来忧心忡忡之际,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的40次大跌,从而让自己恐慌的心理得到平复,我对自己说,大跌其实并非坏事,让我们又有一次好机会,以低廉的价格买入那些很优秀的公司股票”。

在人的一生中,当成功来到之前,必然会遭遇许多短暂的挫折,还有失败。当一个人被失败压倒时,最容易做到而且最合乎逻辑的事,就是干脆放弃。大多数人都是采取这个最合理最省事的做法。美国知名的500多位最成功的人士曾告诉作者,在他们被失败压倒的地方,只要再跨出一步,便是他们的成功之处。失败,就像一个极具讽刺意味又极狡猾的歹徒,就在成功近在眼前之际,它以剥夺一个人的成功为它最大的快乐。

结合自己的经历,没有毅力而放弃的例子太多太多了,这也正是普通人士之所以不成功的重要原因。当然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因为毅力使我们成功的例子。爱迪生和福特之所以成就伟大的事业,关键因素是什么?是毅力,毅力是把他们和普通人区别开来的最关键因素。

亨利·福特在制造著名的V-8汽缸引擎轿车时,他的计划中,明确将8个汽缸铸造成一个整体引擎,并命令他的工程师们依照此蓝图进行设计。设计图是画出来了,但是工程师们一致认为,要铸造一种8个汽缸组成的引擎体是肯定无法做到的事情。

福特说:“无论如何,也要设法制造出这种引擎。”工程师们一致的回答是:“这是不可能的。”福特却固执己见,下命令道:“继续去做,直到你们获得成功为止,无论要花多少时间。”于是工程师们只好继续去做。为了继续在福特公司拿那份高额薪水,他们别无选择。

6个月过去了,8缸发动机毫无进展。又过去了6个月,仍旧没有成功。工程师们尝试了几乎所有可能的设计方案来完成这一任务,但是这件事似乎毫无进展,“根本不可能!”

到了年终时,福特询问他的工程师们进展如何,他们再度告诉他,还没有找到完成这一任务的方案。“继续去做”,福特说,“我要造出这种引擎,我一定要得到它。”他们继续努力去做,奇迹出现了,8缸引擎的制造诀窍被发现了!

福特再次用他的决心获得了胜利!这则故事的叙述,在细节上也许不够详尽准确,但是故事的实质内容却着实耐人寻味。凡是希望获得财富的人,如果能够细心推敲的话,都可从这则故事中推断出福特获得亿万财富的秘诀,根本用不着到远处去找,它就在你面前。

福特之所以最后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功,是因为他了解并运用了成功的原则。原则之一是欲望:知道你自己所要的是什么。在你阅读本书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这则福特的故事,如果你能这样做,如果你能掌握使福特致富的原则:决心、毅力和远见,那么你就可以在你所从事的任何行业中,获得为众人所公认的成就。

诗人亨雷曾写下了含有哲学意味的一句话:“我是我的命运的主宰;我是我的灵魂的船长。”他是在告诉我们:我们是自身命运的主宰,因为我们能够控制我们的思想。支配我们行动的思想能够使我们自己的头脑得以“磁化”,这些“磁铁”为我们吸引来种种跟我们思想相一致的力量——人与生活环境。在我们能够积累大量财富之前,我们必须以致富欲望来“磁化”我们的头脑,我们必须形成“致富意识”,直到这种欲望驱使人们创造出财富。

在追求财富的事业中,没有平坦的大路,只有不畏艰难和贫穷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也就是说,致富要以百折不挠的毅力经受住超乎想象的磨炼。磨炼是一座桥梁,它将理想和目标沟通在一起;磨炼是一种强力胶,它将把付出与回报黏合在一起。而毅力是筑成所有财富成功的基础,缺乏毅力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失败。但令人奇怪的是许多人都没有把失败同缺乏毅力联系起来。大多数人将失败看成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比如公司走向破产,或家庭破裂。然而,差错往往是事出有因的。失败很少是由那些孤立无关的事件造成的。可以说,它是那些缺乏毅力而导致小故障,积少成多,最终酿成大祸的必然结果。

毅力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可以被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如同其他各种心理状态一样,你需要有明确的动机为基础。这些动机包括:

第一,明确的目标。一个人知道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是培养毅力的第一步,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步。强烈的目标动机能够令人们克服想象不到的困难,甚至创造奇迹。

第二,如果欲望强烈,拥有和保持毅力就比较容易。

第三,自我激励。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的计划,并激励自己想方设法去克服实现计划过程中的任何困难。

第四,明确的计划。有组织的计划能够使毅力被激发出来,即便这些计划是有缺陷和不完善的。

第五,认真地落实计划。要有细致的观察与分析,不能用主观的臆断去猜测。

第六,合作精神。互相之间达成谅解与和谐的合作,能够对毅力的培养产生极大的作用。

第七,意志。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集中到明确的计划上,牢记放大镜原理,聚集于一点上,则无坚不摧,这就是毅力的来源。

第八,习惯。毅力是习惯的结果。人类的意识会吸收每天所获得的经验,并使这些经验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比如对于恐惧,我们就可以凭借强制反复地实施勇敢的行为来克服恐惧。在战争中服过役的军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到底富人拥有什么特殊技能是那些天天省吃俭用、日日勤奋工作的上班族所欠缺的呢?富人为什么能在一生中积累如此巨大的财富?答案无非是:持之以恒的投资理财的能力。富人和穷人理财知识的巨大差距,对理财的耐心和毅力,是真正造成穷富差距的主要原因。事实上,理财致富只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固定的储蓄,追求高报酬以及长期坚持。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假定有一位年轻人,从现在开始能够定期每年存下1.4万元,如此坚持了40年之久,年利率为5%,他能获得多少报酬?答案是他可以积累的财富为1.4万元×(1+5%)×40=169万元;但如果他将每年应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并能够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报酬率,那么40年后,他又能积累多少财富?你也许会猜测在200万元至800万元之间,最大的数字也不过猜到1000万元。然而正确的答案却是:1.0281亿,这是一个足以令所有人惊讶的数字。这个数据是依照财务学计算年金的公式得之,计算公式如下:1.4万×(1+20%)×40=1.0281亿。这个神奇的公式说明,一个25岁的上班族,如果能够用这种方式投资到65岁退休时,就能成为亿万富翁了。这说明,投资理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的技巧,最重要的是理财的理念,理念正确就会赢,每一个理财致富的富人,只不过养成了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理财习惯而已。

目前,储蓄仍是大部分人传统的理财方式。没错,钱存在银行短期是最安全的,但从长期看,却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银行存款有什么错吗?错就错在利率(投资报酬率)太低,并不适于作为长期投资工具。上文的分析已经表明:与投资报酬率为20%的项目相比,两者收益竟相差高达70多倍。更何况,货币的价值还有一个隐形杀手——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5%之下,将钱存在名义利率约为5%的银行,那么实质报酬等于零,如果通货膨胀高于5%,你的财富就放在银行,实质上就处于缩水状态。因此,一个家庭存在银行的金额,只要可以保持两个月的生活费就足够了。理财专家对一般家庭理财的建议是:将财产分成3等份,一份存在银行里,一份去投资房地产,一份投资于能够获得较高收益的投机工具上。我们不妨建议你的投资组合为“两大一小”,即大部分的资产以股票和房地产的形式投资,小部分的钱存在金融机构,以备日常生活的需要。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理财致富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耐心和毅力,而非投机。对于短期无法预测,长期具有高报酬率之投资,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先投资,等待机会再投资。很多人对理财有误区,认为理财只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专利,要先有足够的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事实上,影响未来财富的关键因素,是投资报酬率的高低与时间的长短,而不是资金的多寡。以那个神奇的公式所讲述的方法为例,如果你已经拥有了36万元,你就可以减少奋斗10年,若你已有261万元,则可以减少奋斗20年,也就是说,只需20年就能成为亿万富翁。要想有更多的本钱不妨去借。其实,投资理财的最高境界也正是“举债投资”。而银行的功能,则是提供给不善理财者一个存钱的地方,好让善于理财者运用这些钱去投资赚钱。

世界闻名的诺贝尔基金会每年发布奖项必须支付高达500万美元的奖金。我们不禁要问:诺贝尔基金会的基金到底有多少,可以经得起每年如此高的支出?事实上,诺贝尔基金会的成功,除了诺贝尔本人在100年前捐献一笔庞大的基金外,更重要的是归功于诺贝尔基金会的理财有方。诺贝尔基金会于1896年成立,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该基金会成立之初,就明确规定基金会的目的是用于支付奖金,管理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差错。因此,基金会成立初期,其章程中规定了基金的投资原则:应限制在安全且有固定收益的项目上,比如银行存款与公债。这种保本重于报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资原则,让基金会的运行基本没有风险。但牺牲报酬率的结果是: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运作的开销,在50多年之后,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

眼见基金的资产已经接近枯竭,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不得不改弦易辙,意识到追求投资报酬率对于财富积累和资产增值是何等重要,在1953年做出划时代意义的改变,修订了基金管理章程,将原来只准存放银行与买公债,改变为应以投资股票、房地产为主的理财观念。资产管理观念改变后,就此扭转了基金的命运。基金从此不再减少,并且在2005年,增长到了5.41亿美元。粗略估算就能发现,从1953年到现在,诺贝尔基金的年平均成长速度超过20%,仅次于世界股神巴菲特的27%。

成功的根源在于用决心控制思想。简略地说,成功的根源就是成功意识。

有数百万人相信自己“命定”平庸失败,因为他们生活在平庸者之中,潜移默化的思想里面认定成功是一件不容易发生的事情。其实,他们自己就是创造“不幸”的真凶,因为他们具备这种“生当做庸人,死亦随大流”的“坚强”信心,此信心传导到潜意识,然后转化为实质的对等物。

控制思想、改变习惯的根源,仍旧在于决心!运用决心的关键在于相信自己的决心,在于充分认识到决心的重要性,在于反复运用决心。行动力也是决心的体现之一。简单的方法如每天行动前默念“马上行动”是确实有效果的,但是若你以为拥有了这方法,以后就万事大吉拥有超级行动力了,那么,慢慢你会发现,这个方法用不了多久就被你打入冷宫。当你片面依赖任何方法时,决心反而形成惰性。方法的支撑也仍旧是决心。其实,没有任何方法支撑,决心仍旧可以赤裸裸行事,而方法没有决心支撑,却万万不可!

正确地利用自己的意志去实现自己的愿望是件合情合理的事情,利用这一点,你可以把自己纳入正确的轨道。这就是说,你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利用你的意志,决定你的言行。

利用你的心构造你所希望实现的纯为精神上的某种构想,然后利用你的信念和意愿再把这种构想变为某种可以实现的蓝图,最终你就可以利用你的意志按照一定方式去想、去做,实现你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