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
18071700000296

第296章 我国的老年福利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年人福利还有很大的差距。

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城市老人中,有98%的老人还在依靠自我养老,只有不到 2%的老人由社区福利机构照顾。我国现有的老年人福利设施严重不足,社会福利机构的总床位数还不到老年人总数的1%,无法满足养老需要,而且与发达国家3%~5%的比例相比,差距是相当大的。而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村老人生活困难、缺医少药的现象还很普遍。

为什么在有着“尊老爱幼”悠久传统的中国,老年福利会有着这么巨大的差距呢?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加,人均值却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此同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5亿,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

面对这么多的老年人口,国家财政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一方面是老年人福利建设资金不足,另一方面是全社会老年人的福利需求在迅速增长,这一矛盾显得尤其突出。

面对这种形势,推广“老年人福利社会化”,势在必行。

“社会化养老”主要包括:

一是投资渠道要多元化,形成国家、集体、企业和个人的多渠道投资,发展多种所有制养老机构;

二是服务对象要扩大,福利机构不能只是面对“三无”老人、“五保”老人,要面对全社会的老年人;

三是采用多种服务形式,过去基本上是“供养”,现在要通过各种社区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福利提供支持。

只有将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国际的先进经验相结合,中国的老年福利才会形成自己的特色,才会建立起“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助”的和谐社会。

中国的老年人福利任重而道远。单纯依赖子女养老,依照现在的国情已经不大现实。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