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
18071700000356

第356章 恋母情结与恋父情结

其实,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有的情感现象。

恋母情结又称俄底浦斯情结,在经济学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通俗地讲是指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无论到什么年纪,都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可以说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恋父情结又称爱列屈拉情结,由于每个女孩子都有异性爱本能倾向,使得每个女孩子都恋父而妒母。两者都是经济学中的期望心理,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有专家分析认为,人们的恋父、恋母情结的形成与父母对子女不正确的爱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些父女关系、母子关系比夫妻关系还要紧密;女儿或儿子很大了还与父母同床睡;父母把他们当做幼儿一样地经常拥抱和亲吻等……这使他们在感情上更加依恋父母中的一方。

有的人因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夫妻不和的家庭中,自幼缺少父爱或母爱,内心就会怀有对母性关爱或父性关爱的强烈需求。待他们长大后为了弥补这种需求,就会出现恋父或恋母情结。他们追求异性,并非出于真正的爱情,而仅仅出于对异性的渴望,在他们内心深处真正爱的人,是自己的母亲(父亲)或是记忆中一个与母亲(父亲)最相似的人。

如果用经济学的需求理论来解释,则说明男孩女孩在青春懵懂时没有得到自己的心理需求,从而产生恋母(恋父)情结。

有恋父或恋母情结的人都会否认自己的这种倾向,因为他们自己并没有发现自己的这种倾向。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顺应了“边际效益递增”的理论,他们把这种情结视为理所当然,从而日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