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读点趣味心理学
18072000000060

第60章 有趣的“7±2”模块

首先,请读这组随机的数字,53194182337,然后背过身去,用笔按照原来的顺序尽可能多地默写出来。再读这组随机的字母,TKYUERWAMLH,用上述相同的方法来测试自己的记忆,你究竟能准确地回忆起几个?

神奇的7±2

一般人的测试结果是可能能够回忆起七个数字和字母,至少也能够回忆五个。记忆力好的人最多能回忆起九个数字或字母。

这就是著名的“7±2”模块。5,7,或9,这些数字在说明着什么呢?

最早发现这个现象的是哲学家威廉·汉米尔顿,他说如果将一把弹珠撒在地上,很少有人能够观察到超过七颗弹珠。

到了1887年,人们通过实验发现,要求被试在看完一段无序的数字以后回忆它们,被试一般只能够回忆起七个。

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则是用无序的字母来做实验,结果是当人们在阅读一次后,最多能记住七个字母。

“7”似乎成了一个无法超越的障碍,这引起了心理学家们极大的好奇。

从20世纪50年代起,心理学家们运用了大量素材来进行类似的实验,最后发现结果都不会偏离一个范围:5~9.

随后,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讲述了人脑加工信息的容量限制,指出短时记忆容量的限制范围就是在7±2之间。

短时记忆

那么,什么是短时记忆呢?

短时记忆也被称为工作记忆、操作记忆或者电话号码记忆,它是指信息在短暂的、一次性的呈现之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0.5秒~18秒,广度则为7±2个。

但有人提出质疑,所有的实验给出的素材都是无意义的材料,要是给被试一个有意义的单词,让他识记字母,那么他能够记住的数量肯定要多于9个。这样岂不是违背了7±2效应了吗?

事实不然,这只是该效应的一个奇特的现象。

研究者发现,人脑对信息的吸收记忆是采用“组块”的形式。一个字母是一个组块,一个单词也形成了一个组块。甚至有的人可以将不同的小的单位拆分组合成较大的组块,目的是便于记忆。

记忆模块

这样看来,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不管记忆力多么高深的人,在短时记忆上也有局限性。所以,如果想要迅速而有效地记住很多东西,光靠看一次然后死记硬背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如果能够学会把不同的识记材料组合成不同的“块”,然后以模块的形式来记忆,便能够提高记忆的数量和效率。

相反,如果塞给短时记忆大堆任务,还有可能产生记忆混乱。比如一个小学生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他觉得自己的背诵能力很差,一大篇诗词往往会越背越乱,到最后就出现了分不清这句是在前面还是后面。所以,背乱了就等于背错了,这里调整过来,那里顺序可能还是错的,于是这名小学生一提起背诵就头疼。

事实上,他所出现的问题正是短时记忆的容量问题。不知道是他急于求成,还是老师非得这样要求,总之,短时间内的大量信息是不容易被吸收的,而且容易引起混乱。如今白领容易患“信息焦虑综合征”,也是7±2效应惹的祸。

被干扰的记忆

短时记忆是记忆的开始,却不是记忆的结束。短时记忆所识记的东西,是最容易被遗忘的。

实验表明,如果在短时记忆后使用让人分心的手段来干扰人的思维的话,短时记忆将遗忘得更迅速。

实验者让被试识记了一连串的字母之后,马上要求被试进行几组三位数的出声运算,比如“339-3=336”等,然后依次减3,口头计算并大声说出来。频率要他们每秒钟减一个数。这其实是一个外来的干扰。

结果发现,仅仅间隔6秒,就有将近70%的被试无法回忆起之前记过的一连串字母;间隔18秒,则有90%的被试无法回忆。

短时记忆的编码大部分是依靠言语听觉,而不是视觉形象编码。所以,当听觉有了别的任务之时,短时记忆就会被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