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个年头,你快乐了吗:一生的24堂快乐课
18077200000037

第37章 常常往下比比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要是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高兴不起来。贝蒂·戴维斯在她的回忆录《孤独的生活》中曾写道:“任何目标的达到,都不会带来满足,成功必然会引出新的目标。正如吃下去的苹果都带有种子一样,这些都是永无止境的。除非你真正懂得常乐的秘诀,否则将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人的不知足,往往由比较而来。同样,人要知足,也可以由比较得到。人的欲望如同黑洞一样,没有填满的时候,任由其膨胀,则会由此生出许多烦恼。如果能多看一下不如自己的人,和他们比一下,而不是一味地和比自己强的人比较,那么一切不平之心也许就会安宁。我们不妨抱着一种“比下有余”的人生态度你就会快乐常驻心间。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青年人常为自己的贫穷而牢骚满腹。

“你具有如此丰富的财富,为什么还发牢骚?”一位智者问他说。

“它到底在哪里?”青年人急切地问。

“你的一双眼睛,只要能给我你的一双眼睛,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东西都给你。”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人回答。

“好,那么,让我要你的一双手吧!对此,我用一袋黄金作补偿。”智者又说。

“不,我也不能失去双手。”

“既然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既然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劳动。现在,你自己看到了吧,你有多么丰富的财富啊!”智者微笑着说道。

一个人对事事都感到不知足,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并不需要主观上的任何功力,因为不知足正是人的欲望的一大特征。所以,不知足是自然的、顺情的,仿佛骑手信马由缰不费力。知足,倒是自觉的、顽强的、坚毅的和勉为其难的。当你步行在街道上看到一辆辆擦身而过的漂亮轿车时,当你身居斗室望着窗外一幢幢摩天大楼的闪闪灯火时,因羡慕、嫉妒油然而生的不知足,无须费吹灰之力便不招自至了。而要摆脱这些情绪的纠缠,今晚依然知足地卧床酣睡,明晨照样知足地挤车上班,却是很不容易的事。

花开花落,人生如旅,知足常乐,乃生之至理。生活中我们常常为种种烦恼所困扰,觉得失意、失落,感到活得很累,很苦,很烦,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其原因就是缺乏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与心境。古人说:“贫贱是苦事,能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者是苦。”贫贱自有贫贱的乐道,富贵也有富贵的苦衷。辛勤耕耘,收获金秋,老婆孩子一壶酒,是农家的乐;美食美,大腹便便,一富贵病缠是富之苦。苦与乐皆由知足与不知足的心态使然。知足常乐乐更乐,壑难填乐中悲。可见,古往今来天下事,常乐源于知足。

按常理,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本来就很幸运了。在历史的长河里,人生几十年,只是短暂的一瞬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自然和生命给予我们很多,已经足够我们走完生命的历程,应该知其足而后乐。然而,人偏偏是一种自寻烦恼的动物。有时候很怪,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要疯狂的去追求,已经到手的东西而不知道珍惜。所谓“欲壑难填”,欲望是没有底线的。殊不知,无止境地贪求外物只能使烦恼丛生,从而影响生活质量,失却生命的灿烂以及平和愉悦的心境。

人生旅途,一帆风顺、十全十美的事毕竟太少,不如意者常八九。大多数人都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间层,我们都是芸芸众生。“知足常乐”便是我们平凡者的坦然和乐观,徒步生,既不戚戚于贫贱,又不汲汲于富贵,自会有一份随心所遇的舒坦和自然,也自会有一种心游万仞的豁达与乐观。乐观面对现实,珍惜自己的所有,时刻保持一种安于现状、自得其乐的良好心态,就会快乐终生。有道是“做了皇帝想神仙,不如知足常乐赛神仙”。

学会知足,生活已经给予我们太多太多,虽然红尘多烦恼,可生活没有苦又怎么会有甜,没有悲又怎么会有乐呢?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