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红楼之玉错
1808000000129

第129章

凤姐儿点头道:“姨娘也算是过来人,既然这样说了,我听你们的便是。我的事儿完了,倒是三姑娘,姨娘找她到底是什么事儿?”

要说如今赵姨娘怎么敢这么大胆的和这几个主子说话,而且连凤姐儿她都不害怕,还敢那么插嘴?其实也简单,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日赵姨娘听了贾政一言,回头再细想想,果真有些道理,日前又义愤填膺,为黛玉强出头,虽说多半是因为仗义;小半还是看不惯那王夫人行事,有些落井下石,但不论怎样王夫人岂能轻易放过她?

才从贾母那里出来,不论丢失体面,别人她这会儿也顾不上,王夫人头一样便要设法报这一言之仇。而且赵姨娘是她屋里人,一日十来回的要到她跟前立规矩的,当下越看她越不顺眼,便百般刁难她,不是指桑骂槐,就是一肚子的气要出。

如此下来,赵姨娘倒是也不后悔,只觉得自己头一次做了件体面的大事,虽然在王夫人跟前忍气吞声,但心下却不肯自轻。回到自己屋里,将这事儿告诉贾政,贾政虽则气过一回,但听赵姨娘一番好言相劝,想想宝玉也不小了,有子嗣也没什么,再则若果真有娇妻爱子拴住他的心,再好生劝劝,没准儿还能回头。因此很是赞同,又将她夸了几句,赵姨娘更是洋洋自得、信心满满,自以为做的不错。

王夫人见几句话一点儿刁难都无效,便将凤姐儿叫去,只说如今家里艰难,很该俭省些,因此要将给赵姨娘的夏季衣裳等都减半,又说贾环在书房读书,又不出去,将他的小厮也要去掉一个,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顺便还叫凤姐儿帮她想法子,只说府里艰难,凡事该从她院子里开始做个表率。顺带还将周姨娘的年例也减了些。

凤姐儿虽则一向不喜赵姨娘为人,前几****又那般泼闹了一回,更是厌恶。但之后不知因何竟然偃旗息鼓又颇有些收敛起来,见了上下越来越恭敬自重起来;而且如今又是因为黛玉出头而受牵连,她如何能看得下去?当下勉强应了王夫人的话,出来后就一路上想起来。她如今视黛玉为姐妹,既受了赵氏的恩,自然没有白受的理儿,心下一定是要还报的;再不然也没有恩将仇报的理儿,她做不出来。

诗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凤姐儿不懂诗,但这个理儿差不多。她自己都能悬崖勒马幡然悔悟改过来,赵姨娘当然也可以,若是能再扶她一把,大家同修德共往西天极乐,也是一件儿美事。

当下这么想好,便到赵姨娘屋里,装模作样的又是吩咐又是申斥,却一边儿给她示意。待得背过人后,只让她暂且受着,虽说面上会吃些亏受些委屈,但一会儿就让小红给她送来些银钱等,实则比份例还要多。赵姨娘当下受宠若惊,凤姐儿还说只当是往日克扣了她的,这会儿都给她补上。只求一家子都和睦些,能过去就算了。

等凤姐儿和丫头走后,赵姨娘越想越不是滋味儿。以往那般撕破脸面胡打海摔,也没争着什么,谁知不过一句话,如今连凤姐儿都肯对她好,当下如得了皇帝的御赐似的,坐在炕头捧在手里看着看着便落起泪来。虽说那点儿东西也不过值个百十两银子,但这所带来的体面可远远不止这些;更要紧的是,大家眼里还都有她,也肯尊重她,而不是她寻常所想的:大家都瞧不起姨娘,做了姨娘就要低人一头。

有些事情是原非如此,有些事情是凑巧,撞一块儿了。其实姨娘只是半个主子,身份固然是要低一等的,凤姐儿之前也着实厌恶她。但这些除了和她自己有关以外,也是凤姐儿如今一心改过,谁知落在赵姨娘眼里,或者她只看到,大家对她还有一份敬意。

如今即受了凤姐儿的赏识;接下来李纨鸳鸯等也都对她示好,便也改起来,也不肯再如以往那般轻浮,反而自重起来,闲了便安分的做点儿针线,或是安静的到园里走走。赵姨娘的针线比晴雯有过之而无不及,心灵手巧,只要稍微下点儿功夫,做的东西一般人都比不上。兼之她手脚也快,便做些东西,送给众人,不为讨赏也不为讨好,而纯粹就是想和大家“永以为好也”。且喜凤姐儿黛玉等也不想那么多,见了东西谢一番也就收了。

如此几日下来,倒颇有些交好起来。话也敢开口了,事儿也敢说了。再则到底她年长几岁,又是服侍贾政的,众人也给她几分尊重,如今府里事儿也多,她冷眼旁观知道的也多,因此也偶尔给众人出出主意,一两回还不错,这会儿听得这样大事儿,自然也忍不住说了。其他众人也不觉得赵姨娘问得突然,凤姐儿也觉得有些道理,也就接受了,如此也好。

且说当下凤姐儿打定主意,便又问起赵姨娘来。要说众人既然开始敬重她,又见探春依旧那般,便渐渐的有些同情她、替她抱不平起来。除凤姐儿外,别人也都关心询问问起来。

赵姨娘经不起众人问,正待开口,眼圈又红起来,叹道:“也不知道我是造的什么孽,生了个这么样的女儿,却总跟我有仇似的;就算我之前有多少不是,到底她是我生下来的,我哪里肯果真害她?她又能有多大,世事又能知道多少,凡事也不肯听我一句,偏听着太太。只怕到头来吃了亏,到时候谁还能管她?”

李纨劝道:“三姑娘现在还小,有些道理不大懂,将来大些也就知道了。而且如今她跟着太太,太太只当她是女儿一样,想来也不会有事儿。”

凤姐儿快嘴道:“只怕太太未必是有心对她好,好一阵冷一阵的,谁知道她这回又安得什么心。不是我说,虽然姨娘是没太太那么体面,但到底也是她亲娘,怎么就能这么轻易跟仇人似的。再说了,孝顺亲长,就算亲长有过,也该尽到为人子女的本分。既然她有那么大能耐,为什么就不能想个法子兼顾到?难道她一点儿都不理姨娘,就能改变得了事实?只怕到头来还落个攀龙附凤忘恩负义不孝的名声,得不偿失。”

李纨忙拦住道:“你就别再拨火了,三姑娘聪明懂事,远着姨娘也未尝不是为姨娘好。若她和环儿都跟着姨娘,那不更显得敌对似的?就算无此心,也有这果,能让着就让着些吧。”

黛玉道:“大嫂子说的是,只怕一时迷失本性,将来若是明白了,自然就好了。”

赵姨娘摇头道:“我原也这么想着,但只怕她是被猪油蒙了心,未必肯这样听。她是聪明能干,也太能干了,将来终非好事。二奶奶说的是,大奶奶说的也有些道理,我也不敢和她计较,也不敢拿大。只是惦记着她是我女儿,眼下又有这样要紧事情,我不过还想劝劝她,为了她好。只可惜,她那样聪明,未必会听我。”

众人感慨一回,才又提起原是有事儿,就又一起问起来,不知到底是什么事儿,让赵氏如此忧心,不顾女儿不理她也要强说?探春又是到哪里去了?

见众人果真担心,赵氏忙道:“选秀的事儿,大家都是知道的……”

惜春冷道:“这事儿姨娘劝也没用,只等将来三姐姐做了娘娘,回来孝敬你吧。”

赵氏摇头道:“宫里哪里有那么容易?你们都小,或者后面来的,只怕未必知道。当初听说……”赵氏四下里看了一眼,赶紧压低声音悄悄说道,“听说当今见过姑太太,很是中意,当初还没立太子妃……就这老太太都没舍得让姑太太进宫去,而是远远的嫁到江南,免得日后生事。如今娘娘又是个这样的下场,而且宫里的娘娘不能善终的也太多,凭着她的性子,那么争强好胜……比二奶奶不差什么,仗着自己读书识字,又有咱们家的依仗,将来未必能忍气吞声为人下,也就免不了会吃亏。再说了,就算熬了一辈子做了娘娘,咱们家娘娘当初回来的时候从头哭到尾,我也听说了,想你们是见过的……”

众人吃了一惊,大家都盼着入宫做娘娘,不想赵氏还有这些看法,而且道出这么一段秘闻来,一下子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开口。黛玉更是吃惊,没想到她母亲独自远嫁,原来还有这么个缘故,难怪母亲一直也不肯进京,在家也尽量简朴低调,想来是不想惹眼。

过了好一会儿,惜春忽然想起来,问道:“那这么说皇太后也是认识姑妈的,如今姑妈又早逝,因此格外疼爱林姐姐。或者谁提起来了,因此便召林姐姐入宫。而且近来老祖宗似乎对林姐姐特别好,难道是想着皇上会看在林姐姐的份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