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帝摇头道:“这种事情,总是最难办的。算了……爱卿就留下来,佐朕将此事处理完。而且……如今贾府之事未完,林姑娘能安心跟你走?爱卿说过要她心甘情愿的。”
这个……说到黛玉,佛爷可就心里没谱了,摇头道:“不如我去问问她的意思。想来应该差不多。若是她允了,这些事情大概就这样,我也不管了。”
不想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大皇帝忙拦道:“林姑娘乃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这种话爱卿去问,不怕惊了佳人?而且……不如朕给爱卿赐封个妥当的爵称,留在这里辅佐朕吧……”大皇帝艰难的说出这句,想想还是有些不妥,又笑道,“都中繁华,四处景致绝美,爱卿就不想多呆些时日,四处游玩一番?林姑娘从小娇惯,从此与爱卿浪迹天涯,会不会吃不了这种苦?爱卿难道忍心?而且……合儿视她如胞妹,又何必急着搅了她们的兴致?”
佛爷淡淡的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就算公主和林姑娘再好,终非长久之计。林姑娘自幼寄人篱下,心思细腻;如今避入宫中,也非长久之计,她心中必定拘束。若能早日让她明了自己归宿,想来必能开怀许多。便是陪伴公主,也能敞开心扉,坦然为友。若是她肯,我自带着她走,日后若是皇上宣召,她又愿意,我再带她回来便是,岂非更好?”
大皇帝犹豫再犹豫,还是舍不得佛爷走,每个理由都那么牵强,而佛爷又那么坚决,倒是让他有些为难。若是硬端出皇帝的架子来,人是能留住,但事儿可不大好,心下也不愿意。说实在的,短短数月,做下几件大事儿,大皇帝格外赏识佛爷。不仅心怀慈悲,而且做事情干脆利落,考虑周全,该罚便罚,该保则保,丝毫不差。而且最要紧的是,佛爷无心和他争功名利禄、权势富贵。满朝文武,有谁能没个私心?那许多的龌龊事儿,他又岂能全然不知,只是凡事难以周全,只能姑且,大体过得去便罢。佛爷不仅才德兼具、不负菩萨之名;而且泰然处之,又能明辨是非、善断,如此之人,正是良辅明主,天下少见,他又怎么舍得?
但佛爷可不这么想,他既然能放下佛国尊位,为的是他的子民能平安。这里的事情,现在还好,若是他涉入过深,必让惹大皇帝猜忌。为帝为王者,几个能果真敞开心胸,坦诚以待?他还是退一步为妙,给自己留个退步,日后便是有天下大事需要他出谋划策,大皇帝也容易接受些、天下也能得其利。而且如今的情形,既然贪恶不能一时尽除,佛爷洁身自好,很不愿周旋期间。再则说,按照天意,他不可久留此地,天意难违。
当下这两人如此较量一番,大皇帝有些无奈,只得道:“贾家与爱卿到底也算亲戚,林姑娘不知旧事,若是事情未定,必定走得不安心。而且爱卿曾说其中有几个已幡然悔悟,想让朕从轻发落,爱卿何不与林姑娘亲自去做这个人情?便是天下知道了,也算林姑娘念旧,爱卿肯宽恕人。再则……唯有爱卿去,朕才放心,别人只怕左右拿捏不好。”
佛爷自知一时是难以脱身了,叹道:“这等没要紧的事儿,不论谁去都差不多啦。”
话虽如此,却是已经勉为其难的同意了,大皇帝满意的笑道:“需得菩萨点化,那些人才能从此改过,朕才放心。林姑娘在宫里又凡事妥帖,爱卿不用挂怀。”
佛爷有些无奈,想了想,起身道:“我得去看看她。经过这么一折腾,若是她心里难过,又不肯多嘴,必定闷在心里,心下委屈。”这许久不见她人了,佛爷早已想的很,既然还不能带她走,见见总是可以的。
这个大皇帝也不能拦着,想了想只得道:“今儿已经晚了,而且……有合儿陪着总是不便,不如朕去和父皇商议一下,爱卿明早去见她,如何?”
合昌公主倒是个麻烦,佛爷只得点头,等着明天。
世事就是如此,绞尽脑汁拼的头破血流想要的东西,往往得不到;或者好容易得着,捧在手里还没看过瘾,一不留神就飞走了,还惹得一身骚。而那些从没想过、也不争不抢的,却偏偏往他身上堆,推也推不掉。
这不,佛爷一生坦荡,偏那里才失位不久,这里又要给他高官厚禄。还有个黛玉,深得林如海遗风,包读诗书,生性恬淡,小心谨慎,不与人争。结果佛爷菩萨甚至大皇帝、皇太后都喜爱她,一不留神,还得了个“长公主礼”。
但既然在这世上,就算再淡定,也免不了世俗纠缠。大皇帝将佛爷留了半天,这会儿还不许他二人相见,不知道又有什么主意?
送佛爷出了殿门,大皇帝便从复道往大明宫来省昏,顺便看看太上皇和皇太后的意思。但说实话,大皇帝不许二人相见,倒也并无恶意,所担心的也不无道理。而且,他还在担心另外一件事儿,还得先和太上皇皇太后商议一番,妥善安排为妙。
大皇帝到得含元殿时已是掌灯时分,太上皇和皇太后正在吃茶闲话。当下见过礼,皇太后脸上颇有些焦虑之色,大皇帝忙将贾府之事说明,又特别强调贾母眼下尚好,而且有四个大丫头、四个小丫头、四个婆子近身服侍,又有锦衣卫和北静王府侍卫在外候命,想来必定妥当。想想又问了黛玉的情形,自从知道贾敏乃是殉难,大皇帝心下难安,也着实怜惜黛玉。
皇太后听了半天,虽然也有人打探消息回来告诉她,但总不如大皇帝亲口说出来,知道的清楚。毕竟那些传言都不重要,唯有圣意最要紧。提起黛玉,皇太后叹道:“这孩子也着实可怜,如今闹成这样,也不便告诉她实情。偏她心放不开,以为从此无处可去,心绪很差。”
太上皇道:“太液池四处地方甚多,不如给她单独安排个地方,她也好自在些。虽说合儿和她好,但总在兰林殿,她是否会更觉得有寄居之感?皇上,既然私盐的事儿不便公开,林姑娘就还要受些委屈,倒是那幅画,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大皇帝应道:“那是幅文王百子图,要说也能算得上。而且更要紧的是,如今已经查明,那是当年宁王准备谋反时让唐寅为他做的,原意就是自诩为文王,如此说来就不牵强了。唯一不明的就是时隔多年这画怎么就辗转到了史太君手里?如今史太君一直昏睡不醒,御医说已经没多少时日,大概也问不出来了。不知父皇之意,是随便问个窝藏反贼之物的窝藏罪,还是问个谋反罪?……若是问了谋反,就是大罪……”
太上皇摇头道:“不可,谋反的罪名切不可乱下,贾府从无反心,就那些不成材的子孙,怎么谋反?说了天下都不信,不如以此为名,让他们招认是窝藏,就已是大罪。但时过境迁,从轻发落也能说得过去。至于别的,大抵都非大逆不道十恶不赦之罪,皇上看着办即可。”
如此便是太上皇也打定了主意,其实早在大皇帝将腊油冻佛手和来升的东西拿来时,皇太后就已经无话可说,怪只怪贾府行事太过。既然如此,大皇帝总算舒了一口气,没有大明宫干预,事情要好做的多。想想回道:“老错想见见林姑娘,不知道父皇母后意下如何?”
此事听来奇怪,且听在下略一阐释,便知端的。前文叙及,太上皇如今几乎不管朝政,偶尔有大皇帝及皇太子前来请教,不过指点一番,但绝不主动过问干涉。而佛爷之事,一来绝密;二来微妙;三来,太上皇敬奉佛教如痴,因此许多有关佛爷之事,大皇帝并不告诉太上皇,比如腊油冻佛手及文王百子图如何得手。
而另有一件要事,大皇帝暂且也不便开口,那就是已经下密旨赐婚。此事另有一重要原因,中原佛教出家人戒色,婚配是绝不允许的;而佛国花教并不禁止。若是将此事告知太上皇,只恐他难以接受,又动摇信念,徒添愁烦。再则此事原本异常,大皇帝若非猜出来,大概佛爷也一时不会告诉他。再则也算不得大事,没想过要专门告诉太上皇、皇太后。
当下太上皇和皇太后都吃了一惊,皇太后疑惑道:“林姑娘已痊愈,老错还看她做什么?”
大皇帝愣了一下,一时忘记自己和佛爷已经将此事当做理所当然,想了想才忙应道:“林姑娘沉疴已久,一时只怕未必能除根。而且眼下此事她必定心有所感,容易积郁在心,到时候又病情反复……而且……”想了想还是难以开口,毕竟佛爷是菩萨化身,并非寻常小沙弥,说还俗便还俗。这会儿太上皇还只当他是避难出来,但心底里还当他是菩萨,菩萨娶亲,非得吓晕他不可。而且大皇帝担心合昌公主属意佛爷,若是说出来合昌公主和黛玉不好相处。眼下此事又不着急,他实在不想为难黛玉,让她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