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红楼之玉错
1808000000261

第261章

求人办事,也不敢使劲儿催,耐着性子等到掌灯又到入更,几个副指挥陆续回来,摇头。王太监回去筹措了千儿八百两银子,让人送到裘府去。一会儿又蹦到大明宫,穗儿继续摇头;一会儿跳到,客店,小二笑道:“错爷没回来,要不爷进来坐着吃盏茶,等会儿?”

笑话,等会儿?这“会儿”,一天?还是两天?也亏得小二态度好,茶还是免费的,不吃?“那爷好走,明儿再来。”明儿……我,王太监走到门口,没一口唾沫噎死。明儿没事我还来做什么?有事儿,还没找见,我……明儿要是再没找见,王太监就该死了!真个是“霉错”,谁沾上谁倒霉,呸呸呸……

王太监站在街上,回头望望那个不大的客店,想想那个小二,怎么就有点儿那个,就是那个!唉,算了,这会儿跟个没出息的小二计较什么,还是找人去要紧。可这茫茫人海,都中少说也有百八十万人口,上哪里去找呢?五城兵马司的人都出动了,可还是没消息,他一个人单枪匹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兲焉焉焉焉焉呐……

入都这么多年,都中的街道也没这两天转的多;在宫里那水深火热的地方熬了这么多年,也没有这趟差事做的这么难,这个倒霉吹的“霉错”究竟上哪里去了?

问苍天,一阵风吹过,一片云过来,遮住眼睛,摇头。

问大地,使劲跺几脚,一点儿动静都没有,一愣神,脚疼,太用力了。

王太监在街上转了一圈又一圈,都三更天了,赶紧回宫去,一夜不眠,头发也白了一半。第三天,一早就听说嫁妆已经准备好,黛玉已经去含元殿谢恩;一会儿听说水溶已经进宫,迎亲来了,耐住性子,沉住气,还有小半天的功夫,只要赶在他们拜堂成亲之前赶到就行。一会儿见到皇上,一看他的样子,皇上也急。王太监心下一动,皇上早已练到喜怒不形于色,这一旦变色,可见事情有多要紧。少不得,继续出宫,头顶热日,两脚飘飘,继续找。

实在不行,呸……呸……摩拳擦掌,实在不行到时候直闯喜堂,先阻止这婚事再说。恩!这主意不错,王太监打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既然袁太监没回来,他只好支使小太监帮忙。这会儿也不顾袁太监“临阵逃脱”了,性命要紧。头一拨,去大明宫那里守着,只等“霉错”上门就“即刻带到北静王府去”;次一拨,去客店酒店守着,发现人也是一样处理。

自己……王太监吩咐完,便摇摇晃晃的往裘府来,和正准备出门的裘良撞了个满怀,少不得婉言求他一番。裘良现在也奇怪了,京城这么大地方,如果有人果真要藏,可不好找。好好儿的他又不能下拘捕令。

王太监想着也是,没办法,早早的赶到北静王府,才坐了一会儿就见大明宫的胡太监笑嘻嘻的过来,拉着他说东说西,一会儿又嫌今儿北静王府客人多,挤在一块儿太热。服侍的小厮热情的请他们去花园玩去。胡太监看的花园里景致不错,一会儿看见有人撑船出来,还带个棚子,虽然夏日水面也蒸,但若是划船躲到对面岸边树荫下,却非常不错。

谁知船才划过去,绊到划界养鱼的桩子,一个不稳,“噗通”……“失足了”“湿身了”……

可怜的王太监,掉到水里,身上依旧是一身汗,难道那“霉错”真的有这么大魔力,招上惹上的都得倒霉?如果早一刻,他可能还在想着要拼死一搏,但这会儿,人泡在水里,脑子也进水了,不灵。好容易被人七手八脚的救出来,送到“后院”去梳洗收拾。王太监也不顾形象体面,哭着闹着就要往外跑,情形好不滑稽。

胡公公也是一身湿透,一边儿收拾一边儿奇怪,好心劝慰道:“王公公急什么呢?新娘子还没到,坐席还早着呢。”

“坐什么席哟……”王太监被人狠命按住,看样子以为他摔坏了脑子,一边儿还让人去请太医。这大热的天儿,还这么闹腾,这个热闹,啧啧啧啧,不是盖得!

“王公公来不坐席,难道是奉旨来的?那也得吃了喜酒再走。这大热的天儿,辛苦来一趟,正是敝府的荣幸,哪里能就此回去?”服侍的家人好心热情客气的留到。

说话间,前面的锣声鼓声鞭炮声,声声闹心的很;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比不上霉错的事大。拼命的推开身旁的小厮,披头散发,光着脚,也不顾外头路面烫脚膈脚,发疯似地就要往前冲。院子门口守卫的小厮以为来了疯子,忙拉住往里头送。可怜一个太监,就算发了羊癫疯,也敌不过两个身强力壮的小厮。

胡公公大吃一惊,想着他是大皇帝身边的人,没准还真有什么事儿。忙让人小心服侍梳理穿戴整齐,王太监没办法,脑子里就剩下那一丝理智,只得依了。

当下收拾整齐,一路跑着出来,外面已经开始坐席。还有些闻风而来贺喜的女眷,忙避让一旁。胡公公和王府家丁紧赶慢赶好歹跟着他,免得被人家当了疯子。

众人好容易赶到喜堂,已经拜堂完毕;王太监彻底绝望,听得旁边有人告诉他都已经入洞房了,当下愈发发了疯,在众人明白过来之前,就瞎冲乱窜奔到新房外头,听着屋里阵阵娇笑,这会儿……晕死在阶下……

陈公公和九儿等对视一眼,表情古怪,眼泪直留,肚子疼……

人生百年,婚姻大事。女子于归,宜其家室;三朝回门,叩谢深恩。

回门虽然没列在三书六礼中,但是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因此也非常重要、不容小觑。女家一般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作陪。这大概是小女婿唯一的一次坐上席为贵宾的机会,除非小女婿位高权重,自然另当别论;但按理,便是大皇帝,见了岳父也的礼让三分。就像女子于归做了小媳妇,就算的公主,也得孝敬公婆,否则郭暧照打不误。

回门通常分三朝和七朝。离得近的通常都是回三朝,一大早女婿和姑娘出发回娘家,送上相应的礼物,然后娘家盛宴款待,也有不过吃一回茶便回去的。从今往后,姑娘就是人家的媳妇儿了,新娘开始照着老娘熬,小伙子也照着大老爷们混。

还有一种离得远的,甚至是穿州过省,三天回门根本来不及,就该成七朝。婚后第三四天就从婆家走,赶好几天的路,在第七天一早赶到娘家。这时候肯定是要住几天的。而且因为离得远,而且嫁出去的女儿是别人家的人,这可能是这辈子最后一次回娘家,少不得又是欢喜又是愁,一会儿哭来一会儿笑。等到亲娘将女儿留够了,依旧大哭一场,和送嫁时一般,千叮咛万嘱咐,凄凄惨惨戚戚,看的亲爹和女婿心疼。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婚后隔日清晨,北静太妃院子里,还在那个亭子内,黛玉被奉为上宾,一身浅黄色凤袍,这可是皇太后准的。头发已经挽起来,戴着凤冠,凤袍上还挂着霞帔。也是,黛玉既然享长公主礼,在这些讲究的地方,少不得也摆个样子。但她的霞帔明显与北静太妃不同。郡王妃比正一品夫人,是大黄绣凤的。而黛玉是长公主,乃皇室中人,若是册封,便是金印紫绶,这霞帔,自然是紫色绣金凤。说简单点儿,她现在和当初的贤德妃平级,与亲王同级。北静太妃自然得向她行礼。昨儿按规矩是新媳妇儿见公婆,也就罢了;今儿自然还得行国礼。

黛玉晃了好几下脖子,似乎凤冠还是重了些,成亲那天让她戴了那么久,心下就暗恨,这做诰命夫人有什么好的,累都累死了。她,说实在的,还是喜欢以前那样。当然,如果大皇帝下旨她这“御妹”可以不用戴凤冠霞帔出来最好,她才不在乎呢。

这会儿北静太妃已经行过礼,黛玉亲自扶着她起来在一旁坐了。一会儿又有北静王妃带着府中有些脸面的来给黛玉行礼。不知道为什么,虽然也能泰然自若的坐在那里,可心下总有些不踏实,这接受众人行国礼,行着行着……她还是没有皇室中人的感觉,心下反而愈发觉得她与这些格格不入。只等众人一起起的行过礼,她一抬手,自然有九儿唱礼。

恩,陈公公现在也尊贵了。有了九儿,他经常侍立一旁,充当公主府大总管也就是长史的角色,精明的眼睛盯着来往的人群,仔细的替心不在焉的黛玉把关。唯恐这连规矩都不大懂的最小长公主,一不留神就被人家摆一道。虽然未必没个人都敢算计,但有备无患。